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毛乌素沙地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根系微域(即根系、根际土、根区土、灌丛间空白土)间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差异性进行表征。本研究对各根系微域间细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基于OTU水平的PCA分析,探究其在根系微域间Alpha和Beta多样性的层级变化,证实了有关植物根系微域生态位分化的报道,并发现锦鸡儿属植物根系微域间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组成随着4个微域类型由外及内呈现出显著的层级差异性(P<0.05)。通过对优势细菌群组的结构组成分析,发现锦鸡儿属植物对特定细菌群组具有显著的向根系内筛选富集的作用(P<0.05)。这种植物通过根系微域对特定细菌群组的逐级筛选富集作用,是导致锦鸡儿属植物灌丛下不同生态位间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发生层级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我国风沙土的特点,根据土壤剖面形态特征、水壤水分、温度状况、土壤碳酸钙、易溶盐含量及土壤的潜育表现,划分出风沙土为九个亚类:(1)淋溶性风沙土;(2)周期(半)淋溶性风沙土;(3)石灰性风沙土;(4)湿热风沙土;(5)干热风沙土;(6)盐渍化风沙土;(7)潮风沙土;(8)潜育风沙土;(9)普通风沙土;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川中丘陵区三种主要母质(沙溪庙组灰棕紫色砂泥岩、遂宁组红棕紫色泥砂岩及蓬莱镇组暗紫色砂泥岩)发育的紫色土的耕作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其相关物理性质,并结合冬小麦耗水量盆栽实验,比较了基于不同母质条件下的三种主要紫色土耕作层土壤的水力特征差异。结果表明:本研究区二台土上由三种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其持水性为棕紫泥土(蓬莱镇组)〉灰棕紫泥土(沙溪庙组)〉红棕紫泥土(遂宁组);有效水含量及对冬小麦的水分有效性为灰棕紫泥土(沙溪庙组)〉棕紫泥土(蓬莱镇组)〉红棕紫泥土(遂宁组);全生育期内耗水量为灰棕紫泥土(沙溪庙组)〉红棕紫泥土(遂宁组)〉棕紫泥土(蓬莱镇组)。  相似文献   

4.
《地理研究》2012,31(1)
纳帕海湿地区4类土壤退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弃耕地-中生草甸土(AFMMS)、中生草甸土(MMS)、湿草甸土(wMS)和沼泽土(MS),对4类土壤0~10cm(上层)、10~20cm(中层)、20~30cm(下层)进行采样,分析土壤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LOC)和溶解有机碳(DOC)含量。结果表明:4类土壤间,除AFMMS中下层L0c含量略高于MMS对应层LOC含量外,其它各层SOC、LOC、DOC含量都为AFMMS〈MMS〈wMS〈MS;剖面垂向上,MS的s0C和LOC含量由上向下先增后减,其它土壤SOC、LOC、DOC含量以及MS的DOC含量均由上向下减少;LOC/SOC(%)变化于8.6~16.8%,而DOC/SOC(%)、DOC/LOC(%)更低;除AFMMS外,其它3类土壤SOC和L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LOC和LOC/SOC(%)分异与土壤类型分异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而DOC含量与s0C和LOC含量的相关性无明显规律。本研究表明,微地貌制约下的水文情势一植被生态分异对湿地SOc及活性组分的分异有显著影响,而强人为干扰会带来湿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明显损失,缺乏水文生态调控的撂荒式恢复难以有效恢复退化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库;LOC是表征湿地土壤有机碳库及其活性组分变化更为敏感和合适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联想是指人们通过已知的某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一定联系而感知或识别他事物的一种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所产生的认识效应,可称为联想效应。很多地名具有指示地域、地点方位的联想效应。这种地名可约略分为以下几类:一、以物命名的地名:很多城市的街道、广场以当地著名的自然地理实体(如山河、湖泊、林木等)谨人类文化实体(如史迹、文物、建筑物等)命名。人们往往可从它们的名称推知它们所处的位置。“天安门广场”这个名称使人知道它就在天安门跟前。“制造局路”使人知道它必定靠近清朝末年在上海黄浦江岸设置的江南制造局旧址。《…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类型砒砂岩区草本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对它们的影响,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选择不同类型砒砂岩区,调查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砒砂岩区优势物种组成不同,盖土区为针茅(Stipa capillata)、刺蓬(Salsola tragus)、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盖沙区为针茅、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艾蒿(Artemisia argyi),裸露区为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盖沙区和裸露区的相似性指数为50.0%,盖沙区和盖土区的为63.6%,盖土区和裸露区的为39.1%。不同类型砒砂岩区草本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地形部位的均匀度指数差异显著(P=0.027),坡上显著高于坡中和坡下。影响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因素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载荷量较高的环境因子有相对湿度、气温、降水量以及土壤含水量,相对湿度、气温、降水量分别占第一主成分的42.4%、44.5%、33.4%,土壤含水量占第二主成分的66.8%,这些影响因素大多与水分相关。明确水分条...  相似文献   

7.
绝大多数变质岩形成在地壳深部,我们在地表本来是见不到的,是由于后来的构造运动,造成地壳抬升,覆盖在变质岩之上的岩层被剥蚀掉,才使变质岩露出地表.因此,变质岩可以给地质学家带来深部地壳的各种信息,特别是那些古老的地层,它们中的大部分都由变质岩组成,通过对变质岩的研究,可以使我们知道很多关于地球科学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晋西北地区表层土壤粒度与地球化学元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晋西北地区表层土壤的物质组成进行研究,可以明确其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及化学风化特征。选择区内表层土壤(深度0、10、20 cm)及其附近的河流沉积物,进行粒度和化学元素组成测试。结果表明:(1)晋西北地区表层土壤粒度组成以黏土和粉沙为主,且有自地表向下粗颗粒组分含量增加的趋势。(2)常量化学元素组成以SiO2、Al2O3、CaO、Fe2O3为主,其余元素含量均较低。化学元素组成模式表明研究区内表层土壤物质与黄土高原腹地黄土有相同的物质源区,黄河河流沉积物对其贡献不大。(3)晋西北表层土壤的CIA值为52.70~57.89,平均54.06,说明它们的化学风化程度较低,处于早期的脱Na、Ca阶段。这是由于研究区地理位置比洛川更靠北,气温和降水量均低于洛川,降水量与兰州相差不大,但是年平均气温和年温差比兰州低。该研究明确了晋西北地区表层土壤的物质组成特征,为区域潜在沙漠化危害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西部灌口组(K2g)紫色雏形土的特征与分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就四川盆地西部白垩系灌口组(K2g)母岩发育紫色雏形土的特征及其基层分类进行了研究。发现盆西K2g紫色雏形土在理化性,肥力和生产性上都有一些特点。采用专家系统建立了紫色雏形土基层分类指标体系,提出以三维指标进行土壤基层分类的新方法,以此对该土壤土系划分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0.
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的夏季蒸散量进行测定,采用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蒸散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合该地区的蒸散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各种环境因子对蒸散影响的大小排序为:净辐射Rn)>土壤热通量(G)>空气温度(T)>空气相对湿度(RH)>5 cm土壤温度(T土-5 cm)>实际水汽压(ea)>风速(Vwind)>5 cm土壤含水率(S土-5 cm);(2)各因子通过[Rn]对蒸散产生的间接作用都大于其自身直接作用,反映出净辐射是制约蒸散大小的主导因子,是决定干旱区蒸散量的关键;(3)土壤热通量对蒸散的直接负效应远小于通过其他因子的间接正效应,出现其直接负效应与综合效应相反的结果;(4)建立并经过检验的蒸散预测模型表明:与温暖湿润区蒸散依靠水、热并重情况不同的是,极端干旱区主要依靠热量因子强度的增加,才能有较大的蒸散量。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周边地区第四纪红土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第四纪风成红土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与北方的黄土同为反映第四纪古环境的重要载体。基于洞庭湖周边地区10 处剖面122 个红土样品的粒度分析,对该区红土沉积特征及其反映的环境意义进行探讨。结果显示:①样品均以粉砂(4~63 μm)为优势粒级,其次为粘粒(<4 μm),砂含量很少,并富集“风尘基本粒级”(10~50 μm),含量达33.23%~42.23%,粒度特征与典型的黄土、下蜀黄土、加积型红土样品相似,显著不同于湘潭洪冲积红土,也区别于本区砂岩风化壳红土,表明洞庭湖西、南、东缘丘陵岗地存在风成堆积成因的中亚热带风成加积型红土。② 黄棕色土、网纹黄棕色土、均质红土、网纹红土等4 类样品的粘粒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序是网纹红土 >均质红土 >网纹黄棕色土>黄棕色土;粉砂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序正好相反。结合粒度参数推测,黄棕色土发育时期,沉积作用增强,粒度变粗,分选性较好;网纹红土发育时期,沉积作用较弱,风化成壤作用强,细颗粒含量增多,分选性相对较差。这可能反映了洞庭湖地区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冬季风加强,风化减弱的气候变化过程。③ 沿冬季风主导风向(偏北风),洞庭湖周边地区红土的MφMd值(φ值)自北向南增大(变细),风成组分(10~63 μm)百分含量随之减少,<2 μm组分百分含量自北向南略有增加。这种趋势提供了组成该地区加积型红土的粉尘由偏北向南传输的风成证据和母质风化程度向南增强的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2.
黄河内蒙古段土壤风蚀特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黄河内蒙古段风沙土、灰漠土、棕钙土和灌淤土,在室内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和风洞模拟试验。对比分析了4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不同风速及含水量条件下的风蚀特征,并量化了不同土壤的风蚀强度与土壤理化性质间关系。结果表明:(1)相对于棕钙土和灌淤土,风沙土和灰漠土易蚀性颗粒含量较大,团聚体、有机质和碳酸钙含量较低,但相同风速和含水量条件下平均风蚀强度风沙土>棕钙土>灰漠土>灌淤土。(2)不同土壤风蚀强度与风速均呈较好的幂函数关系(R2≥0.85,P<0.05),尤其是风沙土和棕钙土,幂函数关系明显优于指数函数。(3)除灰漠土,土壤风蚀强度与土壤含水量均呈较好指数函数关系(R2>0.90,P<0.05),风沙土和灰漠土的风蚀强度突降的含水量临界点在4.5%左右,灌淤土和棕钙土无明显临界点。(4)不同土壤输沙率均随距地表高度的增加而急剧减少。在距地表10 cm范围内,不同土壤输沙率占总输沙率比例风沙土(82.67%)>灰漠土(80.77%)>灌淤土(74.07%)>棕钙土(73.77%),当距地表大于30 cm后,集沙仪中基本收集不到风沙土和灰漠土风蚀颗粒。当轴心风速为16 m·s-1时,不同土壤风沙流结构均表现为单峰曲线。(5)不同土壤风蚀强度与风速、含水量、团聚体、易蚀性颗粒和黏粒含量均呈较强的非线性相关关系(R2=0.76,P<0.05)。易蚀性颗粒含量是影响风蚀强度最主要的土壤属性,其次是干团聚体和黏粒含量。  相似文献   

13.
赵烨  李天杰 《极地研究》1995,7(2):21-27
本文在考察菲尔德斯半岛成土环境、土壤理化性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本区代表性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粘粒、粉粒和全土中土壤大量元素的含量。认为亚南极海洋性气候区(无冰区)土壤次生粘土矿物主要是蒙脱石、伊利石和绿泥石;土壤矿物风化过程包括脱盐基、周期性滞水氧化-还原脱铁锰和微弱的脱硅过程  相似文献   

14.
张利民  濮培民 《地理学报》1996,51(2):147-154
大气、湖泊的边界层是大气边界层和湖泊边界层两部分组成的,它们之间通过湍流交换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整体系统。经过分界面的动量通量是连续的,热量是守恒的。基于此,本文在近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大气边界层与水动力学模型的耦合模型,并对日本琵琶湖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一些比正压和均匀风场模式更符合观测实际的结论:(1)无论夏季(SSW)和冬季(NNE)作用下,湖面均可形成正的风涡度场;(2)夏季时,风的正  相似文献   

15.
山西湿地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峰  上官铁梁 《地理研究》1999,18(4):420-427
山西湿地主要地各河流流域、湖泊和水库及周围地区,主要由河口(内陆)湿地、充湿地1湖泊湿地、水库湿地和沼泽及草甸湿地等组成总面积经久2146km^2。山西湿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1)生物资源有植物1209种,其中野大豆为国家3级保护植物;资源植物7类,其中饲草植物蕴藏量最大;植被资源有70个群系,以 一植物群落占绝对优势;动物455种,其中国家1.2缘保护动物17种,鱼类资源70种。(2)土  相似文献   

16.
余敏 《地理教学》2010,(13):38-40
认知结构图是由概念图发展而来的。概念图(conceptmapping)是一种由各概念单元(通常用圆圈或者方框框起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常用线、单词、短语表示)所构成的图解。  相似文献   

17.
酸性硫酸盐土的酸害暴发机制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家恩 《热带地理》1999,19(2):137-141
酸性硫酸盐土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滨海地区,当其中的硫铁矿物质与空气接触或直接暴露地表时会发生氧化而形成强烈酸害,从而导致土壤、水、大气和区域生态系统的退化,最终对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的健康产生较大影响而成为全球性的热带亚热带滨海环境问题。酸性硫酸盐土的酸害暴发主要包括:(1)硫铁矿的形成、累积与埋藏过程;(2)硫铁矿的氧化与致酸过程;(3)土壤对酸的中和与缓冲过程;(4)土壤中酸的稀释与迁移过程。酸性硫酸盐土的酸害影响是上述四个过程相对强弱与综合作用的结果。酸性硫酸盐土酸害暴发可导致区域土壤环境、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酸化,以及大量金属与重金属元素的溶解与释放,引起生物生存环境的恶化与栖息地的丧失,动植物出现变态生长,而且疾病频繁,生产力下降,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生物多样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西部资源》2012,(4):73-73
说到铂金钻戒,不少人都知道是贵重首饰。黄金虽名贵,但铂金价更高,在工业和高科技领域,诸如航天、国防、石油化工、电子等作用更大且用途特殊。你想知道铂族贵金属是从哪里来的吗?铂金产自多种岩石,它们是铂族贵金属元素一个家族,包括六个兄弟,在元素周期表上排序是钌(Ru)44,铑(Rh)45,钯(Pd)46,锇(Os)76,铱(Ir)77,铂(Pt)78。它们和金、银同属贵金属。六个元素在地壳的克拉克值是不一样的,由于变化比较大,不  相似文献   

19.
汉江上游郧县辽瓦店剖面粒度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汉江上游河谷辽瓦店(LWD)剖面的地层特征及粒度分布进行了研究,并与渭河河谷典型风成堆积物对比。结果表明:该剖面中黄土和古土壤的粒度组成以粗粉砂(10~50 μm)为主,频率曲线图、三角图、参数结构散点图等均指示它们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但明显区别于洪水滞流沉积物;其地层序列、宏观特征和粒度分布与渭河河谷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具有良好的可比性。LWD剖面的黄土和古土壤具有风成的基本特性,但其粒度组成比渭河河谷黄土整体偏细,这可能与沙尘暴越过秦岭后强度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亚热带红土与水稻土铁锰结核理化特性与形成环境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亚热带第四纪红土和金衢盆地现代水稻土中铁锰结核的理化特征对比发现,水稻土铁锰结核的外部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化学组成与第四纪红土中的结核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存在着明显差别.第四纪红土中的结核与水稻土中的结核都是在于湿交替的环境中发育形成的.水稻土中结核的形成是水稻生长期的渍水、还原作用和收获后的控水、弱氧化作用交替进行的结果,形成时间短暂,环境较为稳定;第四纪红土结核的形成是气候环境周期性干湿变化的结果,结核淀积时段气候干热,氧化作用强烈,反映第四纪红土形成环境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