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藻糖苷是红藻中主要的光合作用同化产物。近年来发现,红藻中红藻糖苷的生理作用与蔗糖在高等植物中的作用类似,它们不仅是红藻中主要的小分子糖类物质,还在调控红藻中的渗透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红藻糖苷在细胞中的合成和代谢受到各因素的影响,其含量和结构也受到环境因素和来源地及红藻种类的影响。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红藻中红藻糖苷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对红藻糖苷的构型、生物合成、代谢、影响因素及生理作用等进行了阐述,从而为全面认识红藻糖苷在红藻中的生理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红藻碳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藻门(Rhodophyta)在全世界约有760属,4 410种,绝大多数海产,少数生于淡水,分布于各地,包括极地.中国已知有127属,300种,分布于南北各海区,淡水种类极少.  相似文献   

3.
DNA条形码是指利用一段相对较短的标准DNA片段,对物种进行识别和鉴定。目前该技术在动物、植物物种鉴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在藻类的研究中,尚未确定一条统一的标准条形码基因,现阶段都是使用2条或2条以上基因序列来完成物种鉴定。对于形态多样、种类繁多的海洋红藻,常用的DNA条形码基因有COI基因(Part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I gene)、UPA基因(Partial 23SrRNA gene,universal plastid amplicon)、LSU基因(Partial 28SrRNA gene)和rbcL基因(The large subunit of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等,这些基因中2个或3个基因的互补运用准确有效地提高了红藻的鉴定准确率,尤其是COI基因的种间差异大足够区分相近物种。本文在概述条形码的原理及其标准的基础上,阐述了红藻DNA条形码鉴定研究的新进展以及常用几种基因片段的优缺点,并对条形码在红藻鉴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生物系统学即研究某种生物类型的起源、进化发展及各种间的亲源关系远近,系统学研究需要借助于一些标志,如最直接的形态学、繁殖特性、地理分布特性及同工酶、染色体、分子标记或几种标志的组合。  相似文献   

5.
龙须菜是一种重要的产琼胶海洋红藻,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从1950年代即开始栽培,目前龙须菜/江蓠在中国大型栽培海藻中产量占第二位,2018年产量超过30万t干品,栽培面积达到90 km~2。目前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栽培龙须菜品种有龙须菜"981"、"2007"和"鲁龙1号"三个。龙须菜栽培不仅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也具有较好生态价值。本文介绍了龙须菜人工栽培的技术进步历史、产业分布与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新品种特性与应用,梳理了龙须菜琼胶合成途径研究和诱变育种技术进展,并对龙须菜栽培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分子生物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原核生物中取得重大进展。从原核基因克隆到利用原核基因产品的商业生产,从大肠杆菌分子遗传特性的阐明,到对其改造利用。随后分子技术从原核扩展到真核,从动物到植物,从陆地走向海洋,人们对于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藻类分子  相似文献   

7.
海洋基因工程技术产业化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是当前世界海洋农牧化技术发展的主流。然而,从环境、生态、生物多样性、人体遗传与健康角度考虑,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性控制。从国际经验来看,基因、转基因产品的产业化有较大的推广阻力。离不开市场化运营、政策引导和国家投资。与传统产品相比,在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的同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基因技术产品发展政策、生产与控制规程以及相关标准势在必趋。  相似文献   

8.
海藻原生质体融合及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藻类细胞脱壁程度的不同 ,Adamich将脱壁后的藻细胞分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和原生质球(Spheroplast)。原生质体是指质膜外的细胞壁和包被层全部除去而保持其余细胞组分的任何基因型的藻细胞 ;原生质球是指细胞壁被全部或部分除去 ,仍保持质膜外包被层的含全部细胞内组分的部分。当细胞壁去除后 ,原生质体具有以下特征 :(1)无细胞壁障碍 ,可对膜、细胞器进行基础研究 ,同时可进行遗传操作。(2)具有全能性 ,能在人工条件控制下 ,进行大量快速繁殖。(3)可诱导融合 ,形成杂种细胞 ,为体细胞杂交…  相似文献   

9.
重要经济贝类选择育种及遗传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要经济动植物家养化已经有了10000年左右的历史,它们在生长、产量、抗病性和其他特性方面的改良已达到惊人的程度,这主要归功于选择育种技术。可以确信,早期家养化的成功,没有任何真正科学意义上的遗传学原理和概念,到了19世纪末叶才清楚阐明了科学原理。然而,早期的改进却已涉及了当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优良品种的选育已日趋重要.本文对国外海产动物选择育种的进展情况作初步介绍和评价,以便大家对当前国际上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有所了解,同时也希望对国内这方面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海洋褐藻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涤  秦松 《海洋科学》2002,26(2):19-22
海洋藻类的分类学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应用传统的形态学、生态学等方法对海洋藻类进行分类 ,往往产生结果上较大的分歧。传统的生物分类和谱系树的建立是基于对生物表型的比较分析 ,而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可能表现出显著的表型差异 ,给分类和谱系分析带来很多困难和不确定性 ,所以有人主张直接将基因型用于分类和系统学研究。基因型直接反映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 ,具体说就是DNA和RNA的一级结构特征。Zuckerkandl和Pauling在1965年最早提出这个设想 ,认为核酸…  相似文献   

12.
寄生红藻是一大类比较特殊的藻类,其中又可分为两群,一群是与寄主关系密切或属于同科的种类,称作近缘寄生红藻(ade1phoparasites),另一群是与寄主不相关的种类,称作远缘寄生红藻(alloparasites)。 寄生红藻一名的提出始于H. Solms-Laubach(1877),在他以前,Reinsch(1874-1875)虽曾注意到一些红藻个体上的瘤状物,也称为寄生红藻,但他没有发现任何一种的囊果,因此,很难确定寄主和瘤状物之间的区别;而H. Solms-Laubach则第一次充分地描述一种具有特殊生殖器官的寄生红藻。 寄生红藻的起源问题,藻类学家间有几种假说,目前还存在着争论。我国迄今还没有寄生红藻的报道。本文首次记述了我国产的四种寄生红藻,全部属于近缘寄生红藻,内计松节藻科、凹顶藻亚科的菜花藻属(Janczewskia)一种和江蓠科的蓠生藻属(Gracilariophila)三种,这对研究寄生红藻的一些理论问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几种红藻和蓝藻藻胆体的分离和光谱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高等红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藻胆体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并与低等红藻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及蓝藻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作了比较研究。龙须菜藻胆体的吸收峰位于498nm、541nm、565nm、620nm和650nm。荧光发射峰位于576nm和672nm。从光谱学性质和能量传递分析,龙须菜和条斑紫菜胆体的组成、结构相似,但有细微差别。而螺旋藻藻胆体的组成、结构则与两种红藻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4.
2006年5月至8月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共发生3次赤潮,引发赤潮的赤潮生物分别为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赤潮异弯藻-海洋卡盾藻(Heterosigma akashiwo- Chattonelta marina)、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本文研究了赤潮生消过程中赤潮生物的变化和发展情况,揭示赤潮生物的生长特性及其危害,为赤潮的预警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引进的红罗非鱼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繁殖育种及海水驯养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得出:①亲鱼的怀卵量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式为:Y=124.78L—588.8),在北方地区每年产卵3—4次,产卵量为怀卵量的1/2;②水温25—30℃,11—18d受精卵孵出鱼苗;③红罗非鱼不仅可在淡水中生存,且在自然海水和半咸水中均能生存,是海水养殖的优良品种;④红罗非鱼同虾混养,可提高鱼虾成活率,增大养成规格。  相似文献   

16.
几种红藻和蓝藻的光合作用色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离纯化出几种海产红藻和一种蓝藻的光合作用色素,并测定了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光谱学性质。这些藻类是3种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橡叶藻(Phycodrys sp.)和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蓝藻: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用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从上述藻类中分离到几种不同的藻胆蛋白。经SDS-PAGE及光谱测定,发现条斑紫菜中的藻红蛋白不同于其它两种红藻。而橡叶藻中存在的两条藻红蛋白也有差异,条斑紫菜和钝顶螺旋藻中的两种别藻蓝蛋白之间也有区别。叶绿素分析表明,钝顶螺旋藻中叶绿素a的含量高于红藻中叶绿素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对大连石庙鲍育苗池冬,春季底栖藻类的组成作了调研,共发现藻类57种(含变种),其中有24种及变种为辽宁省新记录。藻类组成有如下特点:硅藻种类比较丰富;冬、春季藻类群落组成有一定的主次,演替表现十分明显,种类的重现率不高。  相似文献   

18.
赤潮科学中藻菌关系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水生生态系统中,微型藻类与细菌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细菌对藻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细菌吸收藻类产生的有机物质,并为藻类的生长提供营养盐和必要的生长因子,从而调节藻类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细菌也可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抑制藻细胞的生长,甚至裂解藻细胞,从而表现为杀藻效应。而藻类对细菌也有相似的两方面作用。由于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使人们在研究浮游植物水华和赤潮的发生、发展、衰落与消亡的机理时,不能不考虑细菌的重要性,其中细菌杀藻现象则为利用微生物防治赤潮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本文在近年来国内外有…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中赤潮藻类与浮游动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蒲新明  孙松 《海洋科学》2002,26(11):14-17
浮游动物作为浮游植物的摄食者和调控者 ,它们之间形成复杂的、多样性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相互作用的形式不仅影响着海洋中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演替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洋环境的变化。由于藻类与浮游动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多样性和可变性 ,在不同的种类之间不同的条件下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相互作用形式 ,使两者之间的关系难以琢磨。随着近海赤潮事件的频繁发生 ,认识赤潮生物对海洋生物群落的影响的需求愈来愈强烈。本文试图以相互作用的多样性为出发点 ,对赤潮藻类与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较为清晰的阐述。1赤潮藻类对浮游动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有关中国北方黄土的研究已趋于成熟,但就其下伏红黏土序列的研究却存在不少分歧。通过回顾近年来中国北方红黏土序列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着重从铁锰胶膜角度来分析其可能会给红黏土研究带来的影响,旨在对以后的研究起到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