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玉龙含矿斑岩体中钾长石斑晶的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分析,其有序度分别为0.457~0.597(X射线衍射)及0.64~0.72(红外光谱),三斜度分别为0.675~0.775(X射线衍射)及0.16~0.44(红外光谱),结构参数为0.278~0.813.这些数据表明钾长石斑晶为中微斜长石,测定的结构温度为370℃~442℃.此外,还从热力学、晶体结构诸方面探讨微斜长石的成因,认为三斜微斜长石与单斜正长石之间的转变在地质历史中很可能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由微斜长石加热可以转变为正长石,但正长石冷却不会自发地转变为微斜长石,因此由微斜长石结构测得的温度应为钾长石形成时的最高温度,从而得出玉龙含矿斑岩体中钾长石(中微斜长石)斑晶不是岩浆结晶的产物,而是热液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玉龙斑岩铜矿石英斑晶、辉钼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包裹体成分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及包裹体中子矿物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矿化斑岩石英斑晶中发育多期流体包裹体、斑晶中除流体包裹体外尚可见少量熔体包裹体与斑岩期矿化有关的成矿流体以中高温(200~537℃)、高盐度(29.6~44.7wt%NaCleq)为特征,与粘土化蚀变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以低温、富Ca为特征,不同气相充填度的气液两相包裹体与高盐度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共存,且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显示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特征温度、压力降低引起的流体不混溶是造成斑岩型矿化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斑岩期流体与浅成低温热液期流体形成于统一的流体系统,为同源演化结果。  相似文献   

3.
论斑岩铜矿的成因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较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斑岩铜矿成因的不同学术观点 ,包括“岩浆热液说”(岩浆结晶分异说 )、“板块构造成矿说”(含Cu洋壳重熔说 )、“活动转移说”及“变岩浆成矿说” ;分别对它们的立论依据及不足之处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并根据作者对斑岩铜矿的时空分布、物质组分、结构构造及矿物中各种包裹体等特征的深入研究 ,提出斑岩铜矿主要是由深源 (地幔或下地壳 )富碱 (K、Na)、硅的热流体 (或与地壳岩石中的裂隙水、地下水混合 )交代或局部熔融上部地壳含Cu岩石而成  相似文献   

4.
钾长石有序度及结构温度可以为探讨成矿物化条件等提供依据.为阐明本区钾长石的成因,通过对维拉斯托斑岩体中钾长石斑晶的红外光谱分析,其有序度为0.85~0.95,三斜度为0.7~0.9,测定的结构温度为547.17~578.36℃,表明钾长石斑晶为微斜长石.并探讨了钾长石的成因,认为它是热液蚀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对冲江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中石英斑晶和含矿石英脉中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包裹体中气液相成分的激光拉曼显微探针(LRM)分析和子矿物的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研究表明含矿流体来自富含挥发分的岩浆的出溶作用,最初从岩浆中出溶的流体为近饱和的超临界流体,其最低捕获温度在362~389℃左右,盐度在17.7%~18.9%NaCleq左右.随着出溶流体温度压力的下降,超临界流体发生相分离,并分离出低盐度的气相和高盐度的液相.在石英绢云母化阶段进一步发生高盐度液相包裹体的沸腾作用,形成子矿物溶化温度高于气液相均一温度的高盐度包裹体和富气相包裹体.与粘土化有关的流体为流体演化的晚期产物,属低温、低盐度流体.  相似文献   

6.
乌伦布拉克铜矿位于新疆东准噶尔野马泉-琼河坝铜多金属成矿带中,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时代存在较大争议,从流体包裹体和锆石U-Pb定年等方面做了研究探讨.矿床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低温(136.9~224.5℃)、低盐度(1.7%~5.6% NaCl eqv.)、低密度(0.97~1.01 g/cm3)流体,估算的成矿压力为2.76×107~4.49×107 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1.04~1.95 km,属于浅成矿床.激光拉曼探针测试结果表明流体液相组分主要为水,气相组分除水蒸气外,还含有一定量CH4、N2和H2.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含矿石英闪长岩年龄为440.5±3.3 Ma,不含矿石英斑岩年龄为419.7±3.3 Ma,表明研究区至少经历了2期岩浆活动,成矿作用从早志留世就已开始.矿床由内向外发育典型的"斑岩型"蚀变分带(强硅化带-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表明乌伦布拉克铜矿为斑岩型铜矿,形成于志留纪古亚洲洋向南俯冲的岛弧环境.东准噶尔甚至新疆北部地区在志留纪处于岛弧环境,该时期的岩浆岩带是形成和寻找斑岩型铜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7.
滇西地区沿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产出了一套新生代富碱斑岩,其中发现了与镁铁-超镁铁质深源包体岩石共生的含石英的方解石包晶(体)、石英钠长石伟晶岩包体和含玻璃包裹体的纯石英包晶(体)以及富铁熔浆包体.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四类特殊包体的形成与富含CO2流体持续减压而造成的不混溶作用有关;而玻璃包裹体与水溶液包裹体以...  相似文献   

8.
Li同位素示踪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它在示踪岩浆源区物质组成微小变化方面非常灵敏。本文首次运用Li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方法对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带不含矿的剑川北岩体和含矿的万硐山岩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剑川北岩体和万硐山岩体的Li/Yb的比值分别为7.20~9.58和11.18~20.0,δ7Li特征分别为+0.3‰~+6.2‰和-6.5‰~+0.1‰;含矿与不含矿岩体δ7Li值存在明显差异,指示含矿岩体的岩浆源区可能遭受过较大程度的板片脱水所释放的具有较低δ7Li值的流体的交代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带富碱斑岩源区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东海水晶矿床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它的成因机制及其与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关系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流体包裹体、硅氧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东海水晶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含晶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单液相、气液两相以及H2O-CO2流体包裹体,其中以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为主,大小在5~50μm,但在含金红石发晶的水晶中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最大可达300μm。其形成温度可以分为3个区间,即100℃~120℃,160℃~220℃和240℃~260℃;而其盐度也集中于0~2wt%NaCl,4~12wt%NaCl和14~16wt%NaCl三个区间,反映了多期流体的叠加作用。激光拉曼和流体包裹体群成分分析可知,流体包裹体中除了H2O和CO2外,还有N2、CH4、H2S和C2H6等,并且在不同的爆裂温度情况下,流体包裹体所释放的成分有所差别。东海水晶矿床中不合金红石发晶的石英的δ^18O变化范围在-5.6~+4.6‰,δ^34Si变化范围在-0.2~+0.2‰之间;而含金红石发晶的石英的δ^18O变化范围在10.5~14.9‰,δ^34Si变化范围在~0.2~+0.1‰之间。相对来说,与水晶热液作用有关的鳞片状黑云母比斜绿泥石更加富集Nb、Cr、Fe、V、W、Ti和Zr等。本文认为东海水晶矿床的形成在富舍石英的榴辉岩在大陆板块俯冲折返过程中及其以后,由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成分流体叠加作用下的结果,而舍金红石发晶的形成则是叠加富Nb、Fe流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羊拉地区含矿夕卡岩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羊拉铜矿化集中区共有4个夕卡岩体,按成因分为喷流-沉积和接触交代夕卡岩两大类,前者呈层状,是铜的主要赋矿围岩。层状夕卡岩中包裹体以类型多、组分复杂、均一温度(100~620℃,一般大于300℃)和盐度(8.3%~55.0%NaCl,一般≥20%NaCl)高且变化范围大、密度高(一般大于1.00g/cm3)、捕获压力低(10~25MPa)为特征;交代夕卡岩则以包裹体类型简单、组分单一、均一温度(一般小于250℃)和盐度中—低(9.0%~20.0%NaCl)、密度低(一般小于1.00g/cm3)且变化范围大、捕获压力高(150MPa)为特征。这些包裹体特征反映了两类夕卡岩的流体来源和演化机制是不同的,其中层状夕卡岩之流体为深部源与海水源的二元混合特征;交代夕卡岩为岩浆(体)源等组分自然冷却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云南羊拉地区不同类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云南羊拉地区现已发现4种类型的铜(多金属)矿床,即喷流-沉积(层状矽卡岩)型铜矿床、交代成因矽卡岩型铜矿床、脉状热液充填-交代型铜多金属矿床和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对前3类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对比表明,不同类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明显不同,其中:层状矽卡岩中的流体包裹体以类型多、组分复杂、均一温度(100~620°C,一般大于300°C)和盐度高[w(NaCl)为8.3%~55.0%,一般w(NaCl)≥20.0%]且变化范围大、密度高(一般大于1.00 g/cm3)、捕获压力低(10~25 MPa)为特征,流体来源于深部和海水二个端元,其演化特征符合二元混合模式;交代矽卡岩以流体包裹体类型简单、组分单一、均一温度(一般小于250°C)和盐度中-低[w(NaCl)为9.0%~20.0%]、密度低(一般小于1.00 g/cm3)且变化范围大、捕获压力高(150 MPa)为特征,反映其流体来源单一,演化趋势属等组分自然冷却过程;脉状矿床(体)以中低温度、中等偏低的盐度和高的捕获压力为特征,其成矿流体包括3个均一温度和盐度相差不大的端元流体,所观测的流体包裹体为这3种端元流体按不同比例混合的结果.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表明,里农铜矿集中区存在多期次、大规模的地质流体活动,这为该区大规模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驱龙铜矿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驱龙铜矿是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分为液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3类,它们的均一温度为190℃~510℃;盐度为0.5~52.5 wt%NaCleq.激光拉曼显微探针(LRM)分析表明,各类包裹体中气、液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与不同气相充填度的液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共存,且均一温度相近,但盐度相差很大,表明成矿流体经历了沸腾作用.从蚀变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及LRM分析可以看出,驱龙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富含Cl-、SO2-4、Na 、K 、Ca2 、CO2-3,具有较高盐度和较强的Cu溶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