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滇西南地区早三叠世沉积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论评》1989,35(3):244-248
本文论述了在滇西南沧源、镇康、永德一带发现的下三叠统。沧源一带含火山碎屑岩、含放射虫硅质岩之碎屑岩,为早三叠世印度期的沉积,镇康、永德一带之碳酸盐岩为早三叠世奥仑尼克期的沉积。沧源一带有古生物依据的上二叠统碳酸盐岩(厚约325.20m),与上覆下三叠统印度阶怕拍组关系不明,但确整合覆于下二叠统之上。镇康、永德一带尚缺乏古生物依据的碳酸盐岩(厚约492.60m),与上覆下三叠统奥仑尼克阶、下伏下二叠统呈整合接触,有包含下三叠统印度阶及上二叠统(长兴阶、乐平阶)的可能。上述早三叠世沉积的发现,及其与下伏二叠系呈整合接触关系的查明,表明区内并无晚华力西期及印支早期构造运动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智礼  曹立君 《地质通报》2001,20(3):252-258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巴楚地区10口探井的石炭系-下三叠统的大孢子进行研究,建立了石炭纪-早三叠世大孢子组合5个(包括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及早三叠世大孢子组合各1个),并对国内外相关层位的大孢子组合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其所在层位的地质时代.笔者为首次报道该地区早石碳世和二叠纪大孢子组合,对本区及邻区今后开展地层古生物研究及油气勘探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江西早三叠世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江西早三叠世地层发育齐全,零星散布于全省各地,化石丰富。1930年,王竹泉调查修水流域地质时,将下三叠统与宁镇地区的青龙灰岩对比。高平、徐克勤(1940)将宜春、万载地区的海相三叠系命名为“慈荫亭系”和“拓湖岭灰岩”,时代为早、中三叠世。1943年,徐克勤、丁毅在信丰铁石口附近发现早三叠世地层,创名“铁石口系”。笔者于1984—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巴楚地区10口探井的石炭系-下三叠统的大孢子进行研究,建立了石炭纪-早三叠世大孢子组合5个(包括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及早三叠世大孢子组合各1个),并对国内外相关层位的大孢子组合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其所在层位的地质时代。笔者为首次报道该地区早石碳世和二叠纪大孢子组合,对本区及邻区今后开展地层古生物研究及油气勘探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印支期扬子西南缘沉积盆地大地构造性质及盆山格局演化过程长期存在较大分歧.对楚雄盆地西侧祥云剖面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和碎屑物源分析.结果显示,上三叠统云南驿组和罗家大山组碎屑物源主要来自上扬子地区的中-下三叠统和二叠系,而上三叠统白土田组和下侏罗统冯家河组碎屑物源主要来自松潘-甘孜地体和康滇古陆.结合沉积环境演变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在晚三叠世早期,区域内造山作用相对较弱,楚雄盆地碎屑物源供给不足,为欠补偿盆地;晚三叠世晚期-早侏罗世,虽然楚雄盆地的构造演化受哀牢山造山带逆冲推覆作用的控制,但是楚雄盆地的沉积充填过程主要受控于快速崛起的松潘-甘孜造山带.  相似文献   

6.
牟世勇  黄勇  岳龙 《贵州地质》2006,23(3):233-236
在青藏高原北缘1:25万区调工作中,于新疆且末县黄羊沟、西长沟一带原下石炭统地层中首次采获丰富的早三叠世孢粉化石,通过岩石组合、沉积特征、地质时代的研究,将含早三叠世化石的地层体从下石炭统地层中分离出来,厘定为下三叠统西长沟组,并探讨了该组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7.
云南主要双峰式火山岩及相关矿产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利刚  曾普胜  代艳娟  王兆全 《地质学报》2017,91(11):2493-2520
云南双峰式火山岩时空分布较为广泛,贯穿云南及整个西南"三江"地区的地质发展演化过程,并伴有各具特色的矿产。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资料,总结了云南主要的双峰式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和相关矿产资源的情况,并讨论与双峰式火山岩有关的地质构造背景。总结出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云南主要分布有:(1)元古宙:滇中地区中元古代大红山群、河口群、东川群、昆阳群中的碱性火山岩及细碧-角斑岩类火山岩组合,新元古代与苏雄组同期的双峰式火山岩;(2)早寒武世梅树村期:扬子地台西缘玄武岩和凝灰岩等火山喷发记录;(3)中—晚志留世:滇西普洱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大凹子组(S2+3d)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4)中—晚泥盆世:滇西北德钦羊拉里农组(D2+3l)碎屑岩夹双峰式火山岩+碳酸盐岩;(5)早三叠世:金沙江造山带攀天阁组(T1p)流纹岩+崔依比组(T1c)玄武岩(细碧岩或蚀变玄武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滇西洱源岩群双峰式火山岩;(6)中—晚三叠世:澜沧江造山带中南段忙怀组(T2m)流纹岩、流纹英安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少量玄武岩和小定西组(T3x)玄武质火山碎屑岩以及芒汇河组(T3mh)玄武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7)古近纪:剑川组(E2j)碱性玄武岩-粗面质火山角砾岩组合等7个阶段的双峰式火山岩,其地质构造背景各异,并伴有各具特色的矿产。这些双峰式火山岩可以作为制约云南及整个西南"三江"地区关键地质演化和成矿事件的标志性地质现象,是研究其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作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的印支运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东北地区的印支运动,一直受到地学界的关注(赵宗溥,1959;潘广,1963;黄振辉,1966),但由于缺乏三叠纪地层资料而未能作深入论述。近年来,本区三叠纪的调查研究有了重大进展,相继在东北南部发现或对比确定了早、中、晚三叠世的陆相地层(张武、董国义,1983);在东北北部,除早已报道的海相三叠系外,又发现早、晚三叠世的陆相堆积层和火山岩建造(长春地质学院等,1977;吴水波等,1980;陈巫基等,1981)1)。  相似文献   

9.
在P—T界线生物大灭绝事件以后的早三叠世早期,上扬子地区广泛沉积了低能环境纹层状微晶灰岩、灰质页岩或条带状灰岩沉积,代表了P—T事件之后早三叠世最早期上扬子地区所处的古特提斯海海洋循环的近乎停滞;该套低能环境静水沉积广泛见于江油、广元、旺苍、重庆等地剖面中。上覆于停滞海洋沉积之上的是角砾状灰岩、扁平砾石灰岩、丘状交错层理颗粒灰岩、沙纹层理粉砂岩等和风暴作用有关的动荡海水沉积;低能环境沉积与动荡海水沉积之间常见冲刷、侵蚀界面,这都反映了上扬子地区从停滞海洋到动荡海洋的地质记录。川西北地区角砾状灰岩分布面积大、成因特殊,而扁平砾石灰岩是早三叠世典型的与风暴作用有关的错时相灰岩。沉积岩石显示的从静水条件到与风暴有关的动荡水条件的环境变化,预示着早三叠世早期生物大灭绝以后不同寻常的古海洋和古气候变化。P—T生物大灭绝可能对早三叠世早期古气候和大气循环起到了显著作用,P—T事件后生物对整个地球系统的调节作用减弱,地球系统向极端情况发展的趋势将得不到有效制约,全球古环境与古气候可能因此变得极端恶劣。  相似文献   

10.
造山带断片型地层层序恢复实例剖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庆来  方念乔 《地质科学》1997,32(3):318-326
南皮河组和怕拍组分布于昌宁一孟连带西缘的耿马、沧源、澜沧地区,前人将其分别划归晚二叠世和早三叠世。新的研究表明,它们不是连续地层,而是由多个地层断片组成。通过逐个地层断片研究,恢复了该区被动陆缘的地层序列。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地层划分,厘定了弄巴组、南皮河组和怕拍组。进而探讨了该被动陆缘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1.
西藏和云南三江地区特提斯洋盆演化历史的古地磁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李朋武  高锐  崔军文  管烨 《地球学报》2005,26(5):387-404
通过对华南、思茅、保山、缅泰、印支、羌塘、拉萨和喜马拉雅地块进行了古纬度和纬度运移量的对比分析,以确定西藏和云南西部三江地区主要地块的碰撞拼合历史,以及相应的特提斯洋盆演化时限。结果表明:①分隔保山和思茅地块的古特提斯洋可能于早志留世张开;②保山与思茅地块于晚二叠世碰撞,然后继续和华南地块、缅泰地块一起向北漂移,直到晚三叠世;③古特提斯洋年龄范围在早志留世至晚二叠世之间;④中特提斯洋年龄范围在早二叠世至早白垩世之间,在晚三叠世达到其最大纬度宽度,约42°;⑤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所代表的新特提斯洋于晚三叠世张开。  相似文献   

12.
西南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大地构造研究为主导,初步梳理了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系统的分布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本文阐述了三江地区经历原-古特提斯大洋连续演化、分阶段拼贴增生至最终俯冲消亡的地质演化历程。甘孜-理塘弧后洋盆于早石炭世打开,二叠纪—中三叠世进入顶峰扩张期,晚三叠世洋盆萎缩引起向西俯冲,最终在晚三叠世末局部地区保留残留海。哀牢山弧后洋盆不晚于早石炭世形成,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整体扩张发育,早二叠世末或晚二叠世初开始向西俯冲,晚三叠世最终完全关闭。金沙江洋盆早石炭世时已扩张成洋,到早二叠世晚期开始俯冲,石炭纪—早二叠世早期是金沙江洋盆扩张的主体时期,早二叠世晚期至早、中三叠世俯冲消亡。澜沧江弧后洋盆中晚泥盆世开始扩张,在石炭纪—早二叠世发育为成熟洋盆,早二叠世晚期洋内俯冲形成洋内弧,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双向俯冲消亡。昌宁-孟连洋为特提斯洋主带,具有原-古特提斯洋连续演化的地质记录,晚奥陶世开始向东俯冲消减,二叠纪末、早三叠世发生弧-陆碰撞作用,昌宁-孟连洋盆闭合。  相似文献   

13.
碳同位素在海相碳酸盐岩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成为重大地质事件识别与解释、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巢湖地区楚歌岭剖面早三叠世地层碳同位素研究,显示Smithian\Spathian界线处碳同位素的快速正漂具有全球性特征,可以作为地层划分对比的良好标志;而且这一变化特征反映一次海洋生产力暴发事件,与海洋环境突变和灾后生物的复苏关系密切,为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灾后重建过程的恢复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华北板块北缘与其北部地块之间古亚洲洋闭合的时限,涉及到大陆形成过程中的古洋陆格局及演化过程的重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大兴安岭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是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即是古亚洲洋向古太平洋构造体系转变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中段龙江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和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砂岩样品进行系统的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证实林西组和老龙头组存在280 Ma、370 Ma和500 Ma的三组峰值年龄,分别代表物源区存在早二叠世大石寨组火山岩、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岩浆弧以及北侧地块的统一基底,林西组和老龙头组碎屑锆石最小年龄分别为254Ma和247 Ma,结合野外实测剖面研究结果,认为上二叠统林西组和下三叠统老龙头组连续沉积,整合接触。1∶20万地质图显示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大部分地区缺失三叠系,笔者发现研究区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白音高老组与下伏晚二叠世林西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结合大兴安岭中部零星出露的早三叠世地层、二连盆地参1井中也存在早三叠世地层,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应存在早三叠世地层,上二叠统与下三叠统应为连续沉积,现今多数地区早三叠世地层的缺失是由于后期构造抬升剥蚀造成的。根据上二叠统林西组和下三叠统老龙头组中碎屑锆石存在1800 Ma左右的典型华北板块基底年龄和两者的整合接触关系,结合内蒙古贺根山缝合带中花岗闪长岩244 Ma的年龄以及双井子岩体、哈拉图岩体、吉林中部大玉山岩体均为后碰撞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华北板块北缘与其北侧地块群最终闭合时间应为P3-T1。  相似文献   

15.
对藏北羌塘盆地南缘色哇地区的三叠纪与侏罗纪地层进行研究,在下侏罗统曲色组之下发现了一套以灰岩为主的地层,建立了索布查组,该组下部产晚三叠世腕足类、双壳类、六射珊瑚,上部产早侏罗世菊石,因此确定索布查组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应在索布查组之内,三叠系与侏罗系可能为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6.
首次在南盘江盆地望谟地区下三叠统罗楼组灰岩中发现了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爬行动物化石层位相伴产出大量菊石、腕足、双壳、牙形石等,其时代属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的Spathian亚期。该发现对于研究早三叠世海洋生态复苏、海生爬行动物类群起源、早期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金海  畅莹磊  陈卓 《地学前缘》2022,29(6):314-324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内部发育多条辉绿岩脉。辉绿岩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Zr、Hf等,具有板内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原始岩浆经历过比较强烈的结晶分异演化。对辉绿岩的锆石进行U-Pb LA-ICP-MS测年获得的206Pb/238U年龄为750~195 Ma。根据峰值年龄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文把辉绿岩的形成年龄确定为224 Ma(晚三叠世)。辉绿岩反映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在晚三叠世处于类似大陆裂谷的伸展构造环境,晚三叠世西邻陇山地区发生的强烈碰撞后伸展作用也可能有助于进一步强化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伸展构造环境。当时该地区岩石圈的稳定性相对较弱,为该地区后续的早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晚三叠世及后期的岩浆活动提高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地温梯度并加快了该地区烃源岩的热演化进程,可能对该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造成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8.
鄂东南地区早三叠世大冶群为一套以碳酸岩为主的地层。在发育较全的阳新龙港新屋铺剖面可以划分出10个岩性段。本文着重探讨早三叠世中、晚期的沉积相特征。早三叠世鄂东南地区为下扬子海域的一部分,推测早三叠世早期奉区与赣西北为统一的开放海,可能与分隔华北和扬子大陆的秦岭-大别山海域相连。沉积物以深水盆地相和陆棚相泥质页岩和灰岩为主,夹风暴成因的砾屑灰岩和重力流成因的碎屑灰岩。早三叠世中期,大别山、九岭山古陆成为局限盆地,发育潮坪、渴湖、障壁丘和鲕粒滩;晚期因周期性的海平面变化导致形成局限浅水盆地、蒸发岩沉积和深水盆地泥岩和重力流沉积。这些变化与Haq等人(1988)提出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粤西北连州地区早三叠世的地层未能有统一确切的划分,为正确建立该地区地层格架,合理进行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本文通过多重地层划分对比,从岩石组合、古生物特征、年代地层、沉积环境等方面,对连州地区早三叠世地层进行重新清理厘定,明确该地区早三叠世只沉积保留了大冶组一个组级地层单位。早三叠世大冶组为一套浅海陆棚相的碳酸盐岩沉积,产出化石包含三个双壳类化石组合:Pseudoclaraiawangi组合、Claraiaaurita组合、Eumorphotismultiformis-E.inaequicostata组合和一个菊石带:Ophiceras带,沉积地质年代归属于印度期-早巢湖期,与广东东部和平-梅县地层分区的四望嶂组为同期异相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在大兴安岭地区不断发现大量的贵金属和有色金属,资源潜力巨大,因此,一直受到地质工作者的瞩目。不过,以往的研究大多针对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关于三叠系地层的研究较少。根据以往的资料显示,在大兴安岭的大部分地区均缺失三叠系地层,但是随着近几年地质工作尤其是大比例尺填图工作的开展,在该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三叠纪地层存在的证据。和政军等(1997)在巴林左旗幸福之路组中发现了早三叠世的叶肢介和介形虫化石。丁秋红等(2005)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