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东北地区地震危险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丰富的震史资料,研究了日本海沟、日本海深震与中国东北浅震的时空特征。根据深震、浅震的相关活动特点,我们对东北浅震危险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发祥 《地震》1993,(5):34-39
用灰色系统理论、可公度性理论对东北≥7级深震作了估计。同时利用东北深震与华北东部浅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深震活动超前浅震活动这一现象,估计了华北东部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日本海西部深震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海西部深源地震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内容涉及到深震的成因、深震的时—空特征、震源机制以及深震与浅震的相关性等方面。本文将对上述文章、论著作一回顾与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强地震简目资料为基础,结合强地震活动具有幕式的说法,分析了自1927年以来东北深震和华北东部地震在群体活动上具有同步、同幕共同消长及深震超前、浅震滞后的特点,对未来东北深震和华北东部浅震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在对丰满地震台水氡井的基本情况和水氡的动态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列举并分析了该测点自1987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期间M≥5.0级东北深震前后水氡资料的异常形态,得出水氡具有一定的深震效应。结合深震震源机制和水氡井所处特殊区域地质构造,对深震前后异常形态问题进行了初步解释,为今后利用水氡异常形态判别深震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东北深震的孕震三步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东北地区存在一条震源深度达600公里深震带,频发深源地震,本文通过分析1973年9月27日东北7.7级深震发震前0.5~1年的月际变温场和降水距平场的变化特征,得出中国东北区域深震的孕震过程与我国浅震一样也存在孕震三步曲;近30年9次深震的统计分析表明:东北深震的整个孕震时间以及各步之间的孕震时间均与我国浅震的孕震...  相似文献   

7.
吉林深震的构造背景和区域地震能量的异常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吉林深震的形成与板块构造活动的关系入手,介绍了深震与吉林省区域构造活动背景的联系。利用测震学活动性指标,讨论了发震前后区域地震能量时空变化的特点,并结合对前兆资料的分析,得出了深震前后区域地震能量的累积与释放的特点。本文试图阐明异同,探讨机制,以期对地震活动规律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强地震活动的大尺度特征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先富  许绍燮 《地震学报》1997,19(5):542-550
全球地震活动有23左右的特征距离.它表现在亚欧板块内中深震和深震集中分布在相距约23的几个地区;而7级以上浅源强震以中深震和深震集中点附近地区为端点形成20多度的活动条带;环太平洋的岛弧链、火山、浅震、中深震和深震也都形成20多度的特征距离.   相似文献   

9.
现存几个全球性地震目录中的深震震级标度彼此间是不一致的,为了能在统一而又严谨的基础上探讨本世纪以来全球深震活动的时空图象,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基式地震仪的观测资料,将阿部胜征的中、深震目录延续至1980年。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全球深震活动的重复特性。从而认识到,b 值的计算明显地依赖于用来测定的地震数目,有迹象表明,地震的累积频度随震级的分布是非线性的。本文进而沿用每年发生的深震次数、能量释放量以及震级一频度分布关系中系数 b 值随时间的变化,希图统观深震活动的特征。据此认为,在本世纪初,深震活动性较高,而在近期内深震活动性偏低。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大华北浅源地震与日本海西部及我国东北深震的关系,认为本世纪来日本海西部—我国东北深震经历了5个相对活跃期,大华北各地震区相应经历这5个活跃期的影响期。根据大华北M≧6级浅源地震与深震活动的相关性,建立了太平洋板块楔形俯冲带端部重大深震事件导致大华北浅源M≧6级地震发生的板块俯冲模型,应变波传播速度约94km/年,地表视速度约100km/年。重大深震事件突出、模型稳定性强,预测实验表明模型公式可做大华北地震监测参考。用本模型可以解释浅源地震迁移、各地震区地震与深震活动相关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简要说明了台站地震速报监测系统软件的系统特点,着重介绍了该软件主要功能模块.该软件在合肥数字遥测台网地震速报工作中的应用,实现了台站地震速报数据快速通报和汇集,进而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地震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ShakeMap的软件组成、数据结构,探讨了ShakeMap的二次开发及该软件与国内现有强震动软件的集成方法,并针对ShakeMap二次开发后运行时的数据锁定问题(多用户模式下的数据锁定)给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赵晓云  阎民正 《山西地震》2007,(4):23-30,33
文章详细介绍了前台用PowerBuilder7.0,后台数据库用Sybase Anywhere 6.0而开发的地震月报质量控制软件的过程。并通过实例进一步验证了该软件的优越性,对提高工作效率、地震数据录入的准确率及地震月报的质量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介绍甚低频数据计算原理和VBA编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利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和VBA编程模型编制VLF数据处理程序,实现甚低频电磁仪测量数据的自动处理,并对程序实现细节作了必要说明.实践表明,应用该处理程序可大大缩短数据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5.
王磊  谢健健  赵辉 《华南地震》2007,27(4):48-53
从技术层面介绍了河南省模拟前兆数据自动汇集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并进行了效能分析。效能分析表明,该系统设计完善,技术特点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福建测震台网观测数据质量检测软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McNamara提出的地震噪声概率密度函数(PDF)方法应用于日常地震观测系统数据质量的检测,实现了实时的自动运用概率密度函数方法处理台网接收到的观察数据,得到各个台站各个分向的PSD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图以及RMS值,从而直观的判断观测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详细介绍单台地震实时监测与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各模块的功能特点.该软件系统采用了基于Morlet小波理论进行震相识别,并且将标准长短时平均能量比方法和MCWT-AIC方法相结合,实现了地震事件实时监测报警,在数据分析处理中将时频分析技术应用其中,该软件很适合在测震台站与流动台站的单台地震监测与研究工作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地下工程围岩尤其是大型岩石地下工程围岩的粘弹塑性分析研究少见报道。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根据西原粘弹塑性流变模型相关理论开发了hhu-vp流变计算软件,以用于大型岩石地下工程围岩粘弹塑性流变数值模拟分析;并以一简单算例与软件FLAC-3D比较,结果偏差在容许范围内。将其应用于水布垭大型地下洞室围岩流变研究中,对该地下洞室的施工开挖及支护处理过程进行了模拟,提出了支护处理意见,并对其运营期的长期稳定性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首先概述了数字地震波形分析的重要性及该领域一些主要波形分析软件的概况,然后介绍了《数字地震波形分析-WAVE Version 2005》软件的设计目标、研制思路、系统特点、框架结构、操作界面、技术特点、方法功能等;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MSDP二进制震相文件结构特点,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研发震相数据提取软件,自动提取震相文件数据,并形成地震目录、地震报告以及双差定位研究等所需格式的原始数据,将研究人员从繁琐的数据格式转换中解脱出来,以大幅度提高科研进程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