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浙江“块状经济”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雅婧 《福建地理》2006,21(2):42-45
“块状经济”是一种集群经济,目前这种经济模式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较为普遍。本文主要以浙江省的“块状经济”为例,试图从社会文化及经济的角度探讨“块状经济”的成因、特征及发展中的难题,希图为有意发展“块状经济”的区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形成的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成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受到理论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近些年来,从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学派的视角研究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演化路径成为集群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形成的传统解释及其不足,然后回顾了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形成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研究特点和主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软件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信息服务业的核心内容.软件服务外包在全球范围内兴起,软件产业全球生产网络日益复杂.软件产业不断成为政府以及学者们研究的新热点,经济地理学视角的软件产业研究也不断涌现,但研究对象主要以发达国家以及印度、巴西等少数新兴软件国家为主,对中国软件产业的经济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中,传统区位理论早在20世纪初即已开始从企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来考察产业集聚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和地方化背景下,与产业集群有关的企业网络、新产业区、区域创新系统等问题受到关注.至于新经济地理学,则是基于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运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来对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及其动力进行模型化分析的.当前,国际经济地理学的多角度转向也相应带来了产业集群研究的多元化特点,因此,我国的产业集群研究应结合这一特定背景,以经济地理学(包括新经济地理学方法)为基础,结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而形成并突出集群研究中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已形成一批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有赖于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最后提出构建以政府、企业、教育科研、中介服务为主体要素,政策导向为辅助体系的高效区域经济创新体系,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集中配置资源,建立支持发展平台,科学地选择差异化发展方向,大力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横向和纵向集聚,积极培育集群品牌,使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王琦  陈才 《地理科学》2008,28(2):145-149
在现代工业经济时代,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地区主导经济活动方式分异的出现。因此,分散与集聚的并存已成为信息经济时代的世界经济发展特点。产业集群正是无边界的信息经济中的"平滑空间上的黏滞点",这也是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关联的前提与基础。从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含义的角度,阐述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科学的协同思想及复杂系统涌现性理论构建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并总结了产业集群――区域经济空间耦合协调度与系统涌现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浙江原发性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原发性产业集群是浙江省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自发形成的。独特的区域“文化基因”,产业特定性知识,产业氛围与地方政府的促进作用是原发性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小企业大群落,区内企业的分工协作与竞争,产品的多样化与差别化及集体学习是其主要特点;生产要素的培育和创造,区域品牌树立,学习型企业群落创建及特色制造业基地的培育是产业集群区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西方产业集群研究的演进及其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西方经济地理学经历了快速、多元的理论转向,产业集群理论则在汲取相关养分的基础上形成了研究焦点和内容的演进,并持续影响着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的发展与实践。以经济地理学为研究视角,首先梳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产业集群研究内容的发展脉络,将产业集群理论的演进划分为萌芽、发展和深化三个阶段。其次,对进入21世纪后产业集群研究的新动向进行归纳,发现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网络、时间、空间和技术四个维度,同时在研究内容上呈现出四种变化特征和趋势:①从"集群结构"到"集群网络"的网络复杂性;②从"静态集群"到"集群演化"的时间动态性;③从"持久性集群"到"临时性集群"的空间非嵌入性;④从"实体性集群"到"虚拟性集群"的技术互联网性。最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其对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新越  芦雪静 《地理科学》2020,40(7):1160-1170
利用2001—2018年中国省域旅游产业与旅游经济相关数据,综合空间分析和计量模型方法,研究中国31个省(区、市)旅游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①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集聚程度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多样化集聚程度则表现为东高西低;②专业化集聚指数热点区集中于西部省份,冷点区以华东和华中省份为主;多样化集聚指数热点区位于中国沿海各省份,冷点区则主要包括新疆、西藏;③SDM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多样化集聚能够促进旅游经济的提高,专业化集聚产生抑制效应,不同区域影响效应具有明显差异,东部地区以旅游产业多样化集聚带动旅游经济,中部地区多样化集聚的正向效应尚未显现,而西部地区专业化集聚对旅游经济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山地系统化的生态经济集群开发,立足于经济地理学,汇集协同学理论、科学哲学、工程哲学、农业地理学和发展经济学等交叉学科思想,在界定其相关概念、理论依据的基础上,论述了山地自然与山地文化的集成性特征、山地系统化的生态经济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分析了山地系统化的生态经济产业集群技术路径,以解决山区经济发展的技术性难题,实现山区人地关系系统的优化和山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浙江省67个县域的人均GDP,利用Arc 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分析2000—2013年间浙江省县域经济格局的空间演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县域人均国民收入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县域经济呈现西南—东北逐步增强的格局;2000—2013年间经济重心和格局比较稳定,略微向东北方向移动;冷热点分析和标准差椭圆也显示了不同县域之间存在分化。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包括第一自然的分异、产业集群的空间联系、政策红利的差异、区域规划的变化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5个方面,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城区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首先介绍了城区经济的概念、特征和类型,在分析河南省城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该省城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河南省城区经济发展构想以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不同阶段,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表现出不同特点。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东西差距,但不平衡性相对较小。依据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参照相关省区的发展实践,未来山东仍应继续保持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度不平衡,培植和发展省级、准省级、地区级、地方级、县级等5级增长极系统和胶济、京沪、日新、京九、烟青、环半岛等“三纵二横一环”的产业带格局。  相似文献   

14.
浙江洪水的主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量历史和实测的洪水资料分析,提出了峰量比的概念,得出了浙江洪不泊主要特征:浙西为梅雨暴雨主控区,浙东为台风暴雨主控区;洪水暴涨暴落,最大值接近国内记录;兰江洪水与新安江洪水遭遇的情况最为严重;洪水对太阳黑子活动具有较好的响应;洪水对厄尔尼诺事件具有较好的响应。这些特征对浙江洪水的长期及超长期预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浙江丽水山地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圣潮 《山地学报》2003,21(6):686-694
浙江丽水山地蕨类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区系由42科92属325种(含变种)组成。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和铁角蕨科;主要的属是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铁角蕨属、蹄盖蕨属和卷柏属。区系起源古老,不乏古老的科、属及残遗种,且区系成分复杂,来源于多种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16.
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用单一指标分析了浙江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指出浙江省内存在3个层次的经济发展差异,即地级市之间、县与县之间和乡镇之间。研究表明:城乡差异大于县际差异,县际差异叉大于乡镇间的差异。从差异的变化来看,地区差异在扩大,而城乡差异在缩小;从差异变化的效应来看,差异扩大在现阶段推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协调度理论已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耦合程度的重要理论。本文在阐述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环境协调度的指标体系、模型和计算方法。通过对辽宁省14市10年各项指标数据的技术处理和分析:辽宁省1996-2005年经济环境协调度整体处于调和阶段,在空间分布上,协调度值高的城市大都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协调度值低的大部分在辽宁省东部和西部;1996年以来辽宁省经济环境协调度的发展趋势呈"V"型变化,"九五"向"十五"过渡阶段协调度最低;经济环境协调度与经济发展阶段符合"U"型曲线,工业化初中期即第二经济发展阶段的协调度最低;1996-2005年期间14个市的经济环境协调度呈现出不均衡发展,其中大连市的协调度值较高。最后,本文认为应以大连市为龙头,与其他协调度值较低的城市实施区域合作战略,从而达到全省各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同步。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浙江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2 550.29×108元。其中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以及文化服务的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29.01%、63.47%、4.08%和3.44%。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余炯  孙毛明  曹颍  林炳尧  严齐斌 《地理研究》2009,28(4):1115-1127
河流等级划分是认识河流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河流的治理和保护管理具有现实意义。现有的河流等级划分难以反映河流的时空特性,有的人为影响较大,有的不具备河流地貌特征,有的仅具备物理特征,有的仅方便行政管理。本研究基于河流连续体概念,综合了河流的物理、生物特征,引用北美新近提出的"基于生态功能的河流等级划分",阐明了对浙江省河流进行基于生态功能的等级划分意义。从流域尺度上构建了浙江省河流的等级层次结构,分析了浙江省河流各等级层次的物理特征和生态特征的共性和差异,明确了河流各等级层次的生态保护目标和相关对策。以钱塘江流域为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等级划分,探讨了基于生态功能的河流等级划分在确定浙江省河流生态需水的作用及应用前景,并明确了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浙江省水行政管理机构在河流等级层次的相关管理范围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