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MODIS数据在海冰遥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吴奎桥  徐莹  郝轶萌 《海洋预报》2005,22(Z1):44-49
MODIS数据作为中国可见光遥感的重要数据源之一,目前已经在许多领域获得了重要应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从2000年开始接收处理MODIS数据,并同时为海冰预报提供海冰遥感图像服务.本文利用MODIS卫星遥感的原始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地理定位、辐射定标等处理,形成MODIS数据的一级产品,并利用海冰实验的实测数据和海冰光谱分析,对一级产品进行定量化处理,获得了海冰厚度、密集度和外缘线等海冰数值产品,逐步应用于海冰的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2.
渤海海冰卫星遥感监测业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润恒  王强 《海洋预报》1991,8(3):57-63
本文介绍了我们在微机图象处理系统上开发的海冰卫星遥感监测业务系统以及海冰多数提取的方法。核系统的功能包括卫星数字信号的实时采集、预处理、图象处理、定量数值处理以及形成多种形式的海冰遥感产品。三年来系统运行正常,获得了系统的海冰遥感资料,在海冰业务预报和数值预报试验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3.
极地科学考察中海冰监测和预报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涛  杨清华  许淙 《海洋预报》2005,22(Z1):24-26
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在极地海冰监测和预报研究应用领域开展工作的背景、内容和成果.从卫星遥感监测海冰的方法;卫星接收和图像处理方法;卫星微波资料的处理方法;海冰变化规律及其长期变化的理论方法和长期实时预报的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叙述了今后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2002~2003渤海海冰数值预报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海冰数值预报是海冰业务预报的主要方法之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建立了业务化的渤海海冰数值预报系统,并进行了多年的业务化运行。随着我国卫星遥感事业和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海冰预报系统也在不断发展中。本文介绍了2002~2003冬季应用HY—1卫星海冰遥感和T213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产品对该海冰数值预报系统的改进,对2002~2003冬季海冰数值预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5.
“海洋1号”卫星在海冰监测和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海洋1号A”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海洋卫星.2002~2003年冬季,该卫星首次应用于我国渤海海冰监测和预报.建立了从卫星1B级数据开始的海冰反演系统,提供海冰遥感图像和海冰密集度、冰厚与冰外缘线数值产品,作为渤海海冰监测和海冰数值预报初始场的重要信息来源,以及海冰预报质量检验的参考依据之一.介绍所发展的“海洋1号A”卫星海冰反演系统的流程、算法和反演参数,海冰反演结果,及其在渤海海冰监测和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MODIS渤海海冰遥感资料反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鉴于渤海海冰监测和预报对海冰卫星遥感数字化产品的迫切需求,本文利用MODIS的1B级数据进行渤海海冰参数反演,提供海冰遥感图像和海冰密集度、冰厚数值产品,作为渤海海冰监测和海冰数值预报初始场的重要信息来源,以及海冰预报质量检验的参考依据之一。反演结果表明,其各通道对海冰性质有很好的反映,资料信号比较稳定,对不同密集度和厚度的冰有较好的区分,相对NOAA/AVHRR和HY-1A资料有更好的实际应用价值;Terra/MODIS和HY-1A/COCTS海冰遥感反演结果对比也为HY-1A系列卫星海冰遥感的改进和提高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卫星遥感海冰监测系统在渤海海冰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冰是渤海冬季常见的一种海洋灾害,对渤海海冰的监测是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一环.本文初步分析了卫星遥感监测渤海海冰的能力,介绍了一种结合多遥感卫星数据源的海冰监测系统的搭建方法,该系统实现了从数据输入、预处理直至海冰信息提取、成果输出全过程的处理功能.最后介绍了该系统建成后在2010-2011年冬季渤海海冰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渤海海冰现场监测的数字图像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渤海冰区油气开发中,海冰给平台结构、油气运输和施工作业带来很大影响.油气作业区海冰参数精确、连续、实时的现场监测对分析油气开发的可靠性、检验海冰数值模式、校正海冰卫星遥感数据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渤海油气作业区的海冰运动和分布特性,通过数字图像技术对海冰的厚度、运动速度和密集度三个参数的提取进行了算法开发和软件研制.在2...  相似文献   

9.
谢涛  赵立 《海洋科学进展》2022,40(3):351-366
海冰密集度是海冰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冰区导航、海上作业、海冰模式验证和气候模型改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重访周期短、成本相对低等优势,已成为获取海冰密集度的主要观测手段。本文从主被动微波遥感和光学遥感的角度,回顾了现阶段海冰密集度卫星遥感反演研究进展情况,包括海冰监测传感器、海冰密集度反演算法和海冰密集度产品等。结果表明,被动微波遥感是目前获取海冰密集度的主要方式,已发展出许多成熟的业务化算法;主动微波遥感数据已成为制作冰情图的主要数据源,海冰密集度反演算法由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分类向深度学习算法发展;光学遥感海冰密集度算法较为成熟,但受限于云层和夜晚限制,其反演结果多用于其他海冰密集度产品的验证。受传感器硬件限制,3种观测手段各有其长处与不足。为获得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海冰密集度数据,开展多源数据融合研究是解决传感器性能瓶颈的有效手段。大数据时代,基于深度学习的海冰密集度卫星遥感反演技术快速发展,需要深度融入海冰密集度卫星遥感领域知识。海冰密集度卫星遥感反演应着力于海冰预报服务,致力于提高我国的海冰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0.
根据美国冰雪数据中心(NSIDC)提供的雨云-7号和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接收的卫星微波辐射资料,即SMMR(1978年12月~1987年8月)和SSM/I(1987~1995年)资料。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同化处理,介绍了从亮度温度提取海冰密集度格点资料的处理方法和后续处理过程。建立了海冰数据库,其中包括:①制作了海冰密集度动画彩色显示系统,可以连续地显示逐日、逐旬和逐月等冰图。②计算了密集度≥30%、>70%的北界线,提供出连续变化的海冰外缘带(≥30~70%之间的冰带),该区是研究海-气交换,生物活动的重要地区。③计算了净冰面积指数和距平变化。④各种处理海冰的软件程序和研究预报的应用软件程序。⑤各种图象、图表和计算结果的输出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1.
范学炜  苏洁 《海洋预报》1997,14(1):44-55
本文利用我台1991年引进的“极轨气象卫星数字信号实时采集和处理的微机系统”,根据海冰预报业务工作的需要对卫星遥感资料微机处理系统进行了开发和改进。为实现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冰情实况速报业务及海冰数值预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在渤海冰区油气开发中,海冰给平台结构、油气运输和施工作业带来很大影响。油气作业区海冰参数精确、连续、实时的现场监测对分析油气开发的可靠性、检验海冰数值模式、校正海冰卫星遥感数据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渤海油气作业区的海冰运动和分布特性,通过数字图像技术对海冰的厚度、运动速度和密集度三个参数的提取进行了算法开发和软件研制。在2009-2010年采用该海冰数字图像监测软件对渤海辽东湾JZ20-2油气作业区的海冰参数进行了全冰期的连续监测,获得了翔实可靠的海冰厚度、密集度和冰速等海冰监测资料。现场监测应用表明,该海冰数字图像监测软件具有操作性强、精确度高、可靠性好的优点。该监测技术进一步完善后可广泛应用于渤海油气作业区的海冰现场监测,成为海冰业务化现场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近年国外海冰研究的主要方向,特别是海洋遥感技术的应用,着重介绍了BEPE-RS-88和BEERS-91波罗的海海冰卫星遥感计划和试验,同时也介绍了近年国外海冰数值研究和数值预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Radarsat卫星渤海海冰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加拿大Radarsat雷达卫星只有7种工作模式,是专门为海冰业务监测设计的。1999年1月我们预订和获取了两模式雷达卫星数据,对我国渤海海冰进行了监测研究,两种模式各有优点,ScanSAR模式可用于对整个渤海地区的全面监测,而利用宽幅的高分辨率图象可得到渤海海冰的详细特征结果。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对辽东湾海冰和沿岸冰进行了实地观测,为解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邹斌  解思梅 《海洋预报》1997,14(2):73-81
根据美国冰雪数据中心提供的雨云-7号和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接收的卫星微波辐射资料,即SMMR(1978年12月 ̄1987年8月)和SSM/I(1987 ̄1995年)资料,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同化处理,介绍了从亮度温度提取海冰密集度格点资料的处理方法和后续处理过程。建立了海冰数据库,其中包括:(1)制作了海冰密集度动画彩色显示系统,可以连续地显示逐日、逐旬和逐月等冰图。(2)计算了密集度≥30%、〉70%  相似文献   

16.
星载SSM/I微波遥感渤海海冰的辐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亚秋 《海洋学报》1998,20(3):40-46
根据我国渤海区域星载微波遥感DMSP SSM/I1994 ̄1996年的观察数据的研究,指出现有的星载微波遥感海冰的数据标定和验证TBI和OSI算法是不适用的。用22和85GHz的散射指数SI和19GHz的极化指数PI,讨论了渤海区域海冰的主要辐射特征,用矢量辐射传输理论数值模拟了SI、PI与海冰覆盖及其厚度变化的定量关系,用SI-PI图规划了渤海区域性海冰的识别方法,给出了渤海海冰的空间分布及其辐  相似文献   

17.
对海冰运动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综合评述:概述了海冰运动学研究的发展情况,重点对海冰运动的数值模拟、浮标观测、卫星遥感、雷达图像监测和数字图像监测等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关键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根据近几十年海冰运动发展现状,立足于实际需求,考虑技术发展水平,讨论海冰运动未来研究趋势。基于现场和遥感观测开发具有更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的海冰运动模式将是未来研究侧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图像分析的极区海冰漂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极区的海冰运动进行观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卫星遥感技术是目前极区海冰监测的重要手段.星载多光谱仪器和合成孔径雷达(SAR)能够生产高分辨率、宽刈幅、连续的遥感图像,是开展海冰遥感监测的优选载荷.通过对极区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获取极区海冰漂移运动的资料信息.文中提供了可用于极区海冰漂移研究的遥感资料源,详细介绍了两种基于遥感图像的海冰运动分析方法:相关匹配法与光流算法,以及两种方法的对比;利用文中介绍的遥感资料和分析方法,在两极海区发现了明显的海冰中尺度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19.
金亚秋 《海洋学报》1998,20(3):40-46
根据我国渤海区域星载微波遥感DMSPSSM/I1994~1996年的观察数据的研究,指出现有的星载微波遥感海冰的数据标定和验证TBI和OSI算法是不适用的。用22和85GHz的散射指数SI和19GHz的极化指数PI,讨论了渤海区域海冰的主要辐射特征,用矢量辐射传输理论数值模拟了SI、PI与海冰覆盖及其厚度变化的定量关系,用SI-PI图规划了渤海区域性海冰的识别方法,给出了渤海海冰的空间分布及其辐射特征的时间序列变化。  相似文献   

20.
科技部的"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球气候数据集生成及气候变化关键过程和要素监测"中资助了"海洋气候数据集生成与分析"课题,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对全球海洋环境数据的需求,该课题拟基于国内外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现场观测资料,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海面能量平衡、海洋动力环境参数与过程、海洋水色和海冰等数据产品生成技术,构建全球海洋气候数据集产品生成系统,生成我国首套长时间序列、高精度、高时空一致性的全球海洋气候数据集,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与应对提供海洋数据支撑和服务,提升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关键过程和要素方面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