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侏罗系是松辽盆地的重要聚煤时期,煤层主要分布在东部断块区。该区煤层具有单层厚度薄、速度低、密度小的特征。煤层顶、底是很强的波阻抗界面,在煤系地层中,煤层可以形成强振幅反射波。煤层具有很强的透射损失。在瞬时振幅、虚速度、亮点和常规地震剖面上煤层具有明显的反射特征。  相似文献   

2.
1.煤层反射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有一篇题为“亮点的警告:并非没有错误”一文中写道:“……被兴高采烈地奉为亮点异常的一些这种假异常包括低饱和度含气砂岩、砾岩带、坚硬的粉砂岩或石灰岩脉以及褐煤层……”[1]。  相似文献   

3.

利用煤层反射波的初至特征、相位特征、振幅特征、频率特征和波组特征的变化,可以解释煤层缺失,分析煤层沉积环境,对比煤层分叉,确定构造断裂和预测煤层厚度变化趋势等。

  相似文献   

4.
就野外采集的地震讯息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与地下岩层构造有关的运动学信息,它能反映岩层构造的几何位置和形态。(2)与地下岩层岩性有关的动力学信息,即与岩性有关的地震波波形特征。其中最主要的是地震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特征。  相似文献   

5.
理论分析与实际资料证实,煤层顶、底板反射波的干涉,在煤层厚度所产生的时差小于半个周期时,导致反射波的振幅随着煤层厚度的减小而减弱,且在煤层厚度较小(趋于0m)的情况下,仍然是可以连续对比追踪的;大于半个周期时,反射波的振幅与干涉效应无关。通过实际资料的分析计算发现,在煤层厚度趋于0m时,其顶、底板反射波的干涉所形成的振幅极限值仍然是砂、泥岩界面反射波振幅的3倍,依据这个特征可有效识别煤系地层中的薄、无煤带。  相似文献   

6.
应用反射波动力学特征解释煤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煤层分叉、合并及沉缺等地质模型,建立正演计算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取煤层反射波动力学参数,研究上述地质现象对应的地震波形特征,再进行反演来研究煤层及厚度。经钻探验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煤层反射波”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先进方法的引进,在煤田勘探中已进入“煤层反射波”的应用阶段。合成地震记录的应用,准确地确定了反射波与煤层的对应关系。当前,不仅致力于提高构造勘探的精度,而且更多地注意解决与煤层有关的岩性勘探。  相似文献   

8.
9.
根据煤层分叉、合并及沉缺等地质模型,建立正演计算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取煤层反射波动力学参数,研究上述地质现象对应的地震波形特征,再进行反演来研究煤层及厚度。经钻探验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地震反射波检测煤层厚度的直接反演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矿井建设时采区地震勘探检测煤层厚度的需要,从煤层具有地震勘探中"薄层"特点出发,建立煤层反射波数学表达式在频率城直接反演,并采用可减少非煤厚因素影响的谱平方比法检测煤厚,取得良好效果,可达到煤矿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1.
煤层孔隙与裂隙发育特征是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其研究对深入认识煤层流体赋存与传质过程微观机理、优化地质适配性开发工艺具有重要意义.煤层孔隙、裂隙成因类型复杂、尺度分布范围广、非均质性强,其发育特征是煤化作用、变质作用类型、构造演化作用、煤岩物质组成、地下流体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煤化作用是其内因,构造应力作...  相似文献   

12.
廖友常 《贵州地质》2007,24(3):202-206
大竹坝井田位于呈北东向展布的松坎复式向斜南东翼之次级褶皱-乐坪背斜南东翼,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厚45.61~71.53m,平均厚61.10m,含煤层(线)2~6层,全区可采煤层一层(C3),局部可采煤层二层(C2、C4)。C3煤层具有低挥发份、中灰、中高硫、高固定碳、高熔灰分、高热值的特点。可作工业用煤、动力用煤、气化用煤和化工用煤以及民用等。井田以含煤地层相对较薄,可采煤层少,煤层厚度小,含煤率低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延川南地区煤层气井的实验测试数据为基础,采用地质类比法对煤层的含气性及其他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利用最大值标准化法和灰色关联系数法得出单煤层和井区的综合评价分数,并据此对井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区内甲烷浓度高、含气量大、孔隙性能好、煤层厚度大,但含气饱和度和渗透率低,需要对储层做进一步的压裂改造;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认为各因素的相关关联序为含气量〉含气饱和度〉渗透率〉储层压力〉煤厚〉埋深〉孔隙度〉甲烷浓度,2号煤的开发条件优于10号煤,各井区中以y-3、y-16及y-6井的综合评价值较高,是下一步井网布局和煤层气开发的首选井区。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五轮山矿区的含煤地层为龙潭组,钻孔煤心化验资料和瓦斯解吸数据、煤样压汞试验表明,可采煤层显微煤岩类型以微镜惰煤为主,煤化作用符合深成变质作用的一般规律,煤体原生结构煤占优势。主煤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孔容和孔表面积差异较大,因此可采煤层含气较高,解吸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5.
潮控与河控下三角洲平原成煤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显微煤岩组成特征、不同显微组分中有机硫的含量、伴生元素组成、硫同位素的分布特征等方面对内蒙古乌达矿区潮控下三角洲平原形成的高硫煤 9煤层和河控下三角洲平原形成的低硫煤 13煤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潮控下三角洲平原形成的煤层较之河控下三角洲平原形成的煤层具有较高的镜质组含量 ;伴生元素中 Na、K、V、Mg等含量偏高 ,而稀土元素含量较低 ,稀土元素的含量与煤中的粘土矿物含量成正比 ;黄铁矿和有机硫同位素都比较轻 ,表明高硫煤中硫的来源主要是海水中细菌还原的硫酸盐。  相似文献   

16.
贵州兴达井田含煤9-17层,其中K1、K2、K3、K4四层煤较稳定,为主要可采煤层。依据钻孔资料,分析测井曲线形态与煤层顶底板以及上下标志层间的组合关系,对井田的煤岩层进行了对比。该井田K1煤层常分叉为K1上、K1下两个分层,其直接顶板高视电阻率异常,三叠系至K1煤层组间自上而下的缓坡状视电阻率曲线形态与自然伽马幅值相对较高的组合特征可作为二叠系含煤地层与三叠系地层划分依据;K2煤层位于龙潭组顶部,下距长兴组灰岩标志层10m左右,煤层本身高伽马异常;K3、K4煤层及其底板具较高的自然伽马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五凤井田龙潭组含煤层数多,厚度变化较大,根据井田钻孔地质资料,采用标志层法、古生物法,结合物性特征及煤质特征等对井田主要可采煤层进行对比。该井田6号煤位于龙潭组顶部,上距龙潭组顶部灰岩标志层6m,±常分叉为6上、6中、6下三层,6中煤层平均厚度〉2m,为全区最厚,且唯一可采煤层,对比可靠;26号煤位于龙潭组中段底部,结构简单,无夹石,其直接顶板为高伽马异常,与上下相邻煤层区别明显;33号煤位于龙潭组下段,是井田内唯一一层大可部分可采的高硫煤,易于对比。  相似文献   

18.
煤层成因是煤地质学的核心。煤层是一种沉积地层,它遵循沉积学、地层学、岩石学以及矿床学的基本规律,也有其特殊性,其成因并不同于煤的成因。传统煤地质学的核心观点是煤层由泥炭沼泽演化而成,其本质就是成煤物质的垂向加积。通过对煤层垂向和侧向加积的分析对比以及大面积稳定展布的厚煤层低自然伽马多峰现象、层理与条带结构等沉积特征的研究,认为成煤物质是机械沉积的,煤层像大多数沉积岩层一样是侧向加积形成的。对于厚煤层而言,多期侧向加积产生了次生垂向加积,其形成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连续的、线性的垂向累加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不连续的、非线性的侧向叠合过程,成煤物质是不连续的、多期多源的,厚煤层中普遍存在的夹矸便是其不连续的证据,同时厚煤层是穿时的。煤层侧向加积与较深水或海相沉积共生,是一个有机连续的整体,符合瓦尔特相律和古生态学原理,符合煤层厚度、形态多变及下伏地层沉积体系多种多样,也符合成煤物质超巨量工业富集、含煤地层灰色灰黑色、煤矿床质量优良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龙永煤田的地质概况及其褶皱构造特征,李绍明同志已作了详细描述(《煤田地质与勘探》1981年第4期,《龙永煤田褶皱构造特征的探讨》)。本文着重就该煤田煤层形变的影响因素和规律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