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使用云分割法和最近累积分布函数法,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和陆地卫星资料研究了云覆盖频率与云簇型式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云和辐射 (I):云气候学和云的辐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汪宏七  赵高祥 《大气科学》1994,18(Z1):910-932
本文介绍与气候变化研究有密切关系的云的辐射作用的有关工作。这一部分从云微物理特性和云粒子光学性质入手,介绍了水云、冰云的太阳和红外辐射特性的理论和实测工作以及云的不均匀性对云辐射特性的影响。此外,还介绍了云气候学及云对辐射收支影响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云天观测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辽宁气象》2002,(3):44-44
  相似文献   

4.
5.
林立云 《山东气象》1997,17(3):53-53
在一次集体观测中,值班员根据云的演变和特征记了Acflo,编报CMS;有的同志记了Actra,编报CM3;还有的同志则记了Actra,编报CM4。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到底怎样记才是正确?大家集中钻研技术规定、规范、云码规定和有关书籍,认真进行分析研究,逐步得到了统一认识:首先明确了Acflo与ActraCM3、CM4是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天气;Acflo表示中空大气层结不稳定,常是雷雨天气的预兆,但有这种云出现,天气并不一定要转坏。据我站统计:这种云一般发生在冷锋前为最多,在27次中有14次,占…  相似文献   

6.
张斌 《山西气象》1999,(1):51-52
云状和云量的观测是目前地面气象测报中难度较大的项目之一,也是目测项目中较为复杂的一部分。准确地识别云状及估计云量,对于分析未来天气转变,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和气象更好的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我在下站实习测报工作中和跟班当中,发现问题不少。其...  相似文献   

7.
8.
郑冰 《贵州气象》1999,23(4):33-35
根据结节市雷达资料,将1985-1992年出现的不同形态,结构的雹云分为强单体,多单体及一般单体3种类型。并详细论述了3类雹云出现的频率,强度,顶高,移速及面积等参数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刘旸  赵姝慧  蔡波  孙丽 《气象》2017,43(11):1374-1382
利用2007—2010年CloudSat和CALIPSO卫星资料,首先通过大量个例分析并结合地面逐小时降水量观测资料验证CloudSat卫星识别降水云指标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东北地区(39°~53°N、119°~135°E)的云垂直结构参数,着重分析了降水云系和非降水云系的垂直结构差异和季节差异。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云量廓线呈双峰分布特征,有明显的昼夜及季节差异。东北地区以单层云为主,降水也主要产生于这类云系,是东北地区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对象。单层降水云以低云、冷云、冰云或混合云为主,主要云类别是雨层云。双层降水云以高低云或中低云配置为主,且都为冷云;高层以冰云为主,主要类型是卷云和高层云;低层以混合云或冰云为主,主要类型是雨层云、层积云、积云。降水云系与非降水云系存在显著的垂直结构差异,双层云的降水由低层产生。云底高度较低、云体较厚且夹层厚度更薄的云易产生降水。同时,降水云云底温度更高,分布呈现出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辐辏状云具有宽广的云区,长条平行的分布反映了高空的流场特征,特别是辐辏状云,现在知道它是副高边缘或是南支急流云系的指示云,因而常被用作重大天气过程的征兆[1-2]。观测事实指出,出现在低空,云条延伸很长的堤状云(常称长为堤云),与大型天气过程关系密切,也是一种很好的天气指示云[1-2]。本文就我们近年来(1981-1989年)南宁的云天日记和云图拍摄资料,分析探讨辐辏状和堤状云的规律及与未来降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层状云人工增雨机制、条件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提出了新的层状云人工增雨机制,指出人工冰晶除通过贝吉隆过程使过冷云水转化为降水外,还使一部分冰面过饱和水汽转化为降水,凝华潜热的释放导致空气增温和局部升速加大,促进云降水的发展。与此相应提出了适合人工增雨的云层条件、监测识别方法以及最佳催化部位、药剂、剂量等。  相似文献   

14.
加密外场试验可提供云降水物理过程新的数据。2014年7月1日—8月31日,第3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项目组在那曲开展了水汽、云和降水的综合观测,使用了中国最先进的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Ku波段微降水雷达、C波段连续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并配以微波辐射计、雨滴谱仪等设备,获取了高时空分辨率的云和降水宏微观垂直结构特征数据;利用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与新一代天气雷达配对,进行双多普勒雷达观测,获取青藏高原对流云三维风场和降水粒子相态的结构和演变数据。文中简单介绍了本次试验的情况,并利用这次观测的云雷达数据对那曲地区夏季云的云顶和云底高度、云厚、云量、云层数等特征的日变化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对不同类型云的宏观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本次外场试验首次成功获取到了多种雷达的云观测数据。那曲地区夏季云主要集中在6 km(距地面高度,下同)以上和4 km以下;总云量、高云的云顶、云量和云厚等云的统计参数有明显的日变化,10时(北京时)为云发展最弱的时段,20时云发展最为旺盛;初生的积云和层云常常出现在3 km高度上,这一高度上常常存在明显的上升气流;深对流系统高度可达16.5 km,同时存在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对流中可能存在过冷水。这些数据和初步结果为进一步开展高原云和降水机理、云和降水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研究及卫星反演结果的订正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林 《四川气象》2000,20(1):48-49
1 提高云的观测水平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 (凝华 )成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组成的可见悬浮物。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布及其演变 ,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等 ,而且也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正确观测分析云的变化 ,是了解认识大气物理状况 ,掌握天气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预报天气的重要手段。但是 ,近几年来 ,由于种种原因 ,云的观测日趋简单化 ,如Ns、Ac云中Aclent、Accast、Ci云中的Cinot、Ciunc和Csnebu及Cc云 ,现在很难看到 ,有的…  相似文献   

16.
AREM模拟云参数与卫星观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昀英  宇如聪 《大气科学》2006,30(6):1198-1206
数值模式模拟计算云量与卫星观测云量的定义不同, 难以进行定量比较, 从而限制了对云模拟误差的检验和修正.作者介绍了可把数值模式输出云参数转换成ISCCP卫星反演云参数的云模拟器, 并将其试用于AREM区域模式中, 定量分析了模拟云参数和ISCCP反演云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 AREM模式可以再现中国东部冬季云的基本分布特征, 但与观测相比, 四川地区云量模拟偏大20%, 华东地区则偏小20%左右, 云量中心的云顶高度比ISCCP反演值偏低一个高度段, 云光学厚度偏大一个厚度段.模拟与观测云参数的定量比较, 为评估和改进模式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满城冰雹云类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青  王雨曾 《气象》1995,21(6):33-38
根据探空、雷达观测以及降雹资料,对河北满城地区1986-1990年64次降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冰雹云类型作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冰雹云分为5种类型:强单体、点源雹云、传播雹云、多单体及弱单体雹云。5年的统计资料得出,满城地区以多单体、弱单体雹云为最多,强单体雹云和传播雹云是该地区主要成灾雹云。  相似文献   

19.
王桂兰 《山东气象》1999,19(2):48-48
云的形成、演变与天气变化有密切联系,指示性云是未来天气变化的征兆,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气层状况,对未来天气变化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如夏季出现絮状高积云,往往是雷雨天气的前兆。因此,对指示性云的观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德州站1987-1993年7年逐日四次...  相似文献   

20.
针对山西省2010年5月27日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利用机载DMT探头和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仪进行探测试验,分析了云微物理特征,并对空中和地面雨滴谱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空中云垂直和水平结构分布不均匀,CDP、CIP探测最大粒子浓度分别为165.20、1.08cm^(-3)。地面雨滴微物理量的平均值说明本次降水是典型的层状云降水,雨强主要由雨滴数密度决定,雨滴微物理参量随时间分布不均匀。建立地面雨强,与雷达反射率因子Z、雨水含量W、雨滴数浓度N、Gamma分布的谱参数眠、A的相关关系,Z-I、W-I,相关性很好,N-I、N_0-I、λ-I,相关性较差。地面平均雨滴谱较空中平均雨滴谱窄、谱型陡。结合粒子图像和雨滴特征量分析空中雨滴谱随高度的分布发现,本次降水是冷云和暖云降水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