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十年来,广西洪涝频繁,为给防洪救灾决策提供服务,分析了致洪(大洪涝)与不致洪(或一般洪涝)暴雨的降雨特点、环流特征,给预报决策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西西江流域致洪暴雨合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策 《广西气象》2006,27(A01):29-31
分别对西风带系统影响和热带系统的天气形势合成分析,得到两类致洪暴雨的平均环流图。  相似文献   

3.
广西西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广西逐站逐小时降水量、1°×1°逐小时FY-2C的TBB资料和1°×1°逐6 h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应用空间25点平滑滤波方法,分析了2005年6月18~22日西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这次致洪暴雨过程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雨团集中出现在TBB值的低值中心、低值中心北侧等值线密集的地方以及等值线曲率大的地方。镶嵌于大尺度西南气流中的中尺度涡旋系统在西江流域反复生成,导致对流云团不断生成和加强,是此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暴雨区上空中尺度经向垂直环流圈的存在对中尺度涡旋和对流云团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中低层弱的对流不稳定与强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和湿斜压性共存是此次暴雨产生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分别对西风带系统影响和热带系统的天气形势合成分析,得到两类致洪暴雨的平均环流图。  相似文献   

5.
1994.6.28局地大暴雨与93.8.4致洪暴雨的对比分析苗爱梅,袁崇民(山西省气象台030006)引言1994年6月28日夜间稷山县出现局地强暴雨,7小时降水量达101mm。这次过程与93.8.4致洪暴雨过程相比,过程前期,500hPa环流、70...  相似文献   

6.
“94.6”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洪水概况1994年6月12~17日,西江上游的柳江、桂江、红水河流域自北向南出现了一次大范围连续性暴雨。广西全区有50个县市过程总雨量超过100mm,其中有17个县市超过300mm,有5个县市超过500mm。有4个大暴雨中心,以柳州地区北部的融安、融水为最强,分别达559.3和545smm。暴雨过程12日从桂林地区东北部开始,稳定在桂林至百色一带。17日向东南移,18日移入南海北部。在12~17日中,三小时降雨量>50mm的就有35站次以上,最大降雨量出现在罗城,15日05~08时为1167mm;其次在永福,13日05~08时为116.lmm,24,J‘时最大降雨出现在来宾…  相似文献   

7.
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准双周振荡及大气环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做好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中期预报,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分析了1961—2008年西江流域13次致洪暴雨期间降水与850 hPa风场的低频振荡特征,研究了850 hPa风场的10~30天低频传播对致洪暴雨的影响,并采用合成分析建立了由西风带系统导致的致洪暴雨准双周振荡的大气环流模型。结果表明,致洪暴雨期间降水主要以10~20天的准双周振荡为主,它们多数与西江流域850 hPa风场8~35天振荡的正位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来自西江流域以南逐渐向北传播的低频纬向风或来自30 °N附近逐渐南传并加强的低频纬向风与多数来自西北太平洋向西传播的低频纬向风在西江流域相遇,是导致致洪暴雨具有准双周振荡的可能原因之一。当500 hPa巴尔喀什湖以东的高压脊开始隆起并逐渐东移,我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逐渐转为明显的华北低槽控制,华南由青藏高原东部弱的西风槽转为明显的高空槽控制,副高不断加强西伸,同时850 hPa上空来自孟加拉湾穿过中南半岛的西南风不断加强,位于华南急流轴以西弱的气旋性弯曲也不断加强,地面上转为东高西低、等压线经向度明显,西江流域致洪暴雨开始并逐渐达到强盛期。这些特征可作为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中期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业国 《广西气象》2005,26(A02):77-77
利用南宁城市1980-2002年地面资料和探空资料,对能见度和雾的演变特征及其物理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城市夏季能见度明显好于冬季,这可能与冬夏季不同季节盛行风向不同,输送排放污染源地的差异以及不同季节天气气候条件相关。夏季南宁主要受大陆高压的控制,城市能见度高,雾日少,而在冬季,由于冷空气的频繁影响和南宁上空逆温层的存在,轻雾以上的日数增加,城市能见度也随之下降。近几年来,南宁的城市能见度呈下降趋势,轻雾以上的雾日数呈上升趋势,雾日的频数也随之增加,这可能与南宁城市下垫面的改变,局地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 ENSO事件的出现与广西致洪暴雨的关系 ,结果表明了两者关系密切 ,广西的致洪暴雨基本上都出现于 ENSO事件年或 ENSO事件结束后的一年里 ;ENSO事件的出现频率随年代的变化与广西致洪暴雨出现频率随年代的变化非常吻合。此外 ,还就厄尔尼诺对广西致洪暴雨形成的可能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梧州市洪水与上游暴雨有密切的关系*,梧州市洪水成因主要是由于上游持续性暴雨或大暴雨所致。2004年7月上旬和中旬,广西大部地区出现了持续性暴雨或大暴雨,14日至24日短短十日间,梧州市两次遭遇洪峰,14日和24日西江洪峰分别达到20.97m和22.65m,西江水位分别超过警戒水位3.67m和5.35m。通过对梧州市这两次致洪暴雨过程成因做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南支槽受副热带高压阻挡维持在90~110°E之间,850hPa西南急流以及切变线在南方长时间的维持,地面静止锋在江南摆动是广西连续性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强暴雨区出现在流场暖湿气流风速辐合区南侧,正涡度区域中心偏南侧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稳定能量的积聚是暴雨维持的必要条,暴雨区对应于850hPasθe高值舌附近件;低层辐合区和水汽供应的作用是强降水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94.6”、“94.7”和“98.6”这几次引发广西特大洪涝灾害的致洪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 ,对其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特征进行分析 ,研究致洪暴雨与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关系 ,暴雨落区与影响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柳江致洪暴雨及其影响系统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柳江流域历年25个致洪暴雨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柳江流域致洪暴雨主要发生于6~7月,20世纪90年代后柳江致洪暴雨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增加的趋势,柳江东北部流域和西部流域是柳江洪水的主要来源地,分析还发现柳江致洪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有高空槽(南支槽)、低涡、低层切变线、地面静止锋、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等6种,可分为低槽切变类、低涡切变类和低空急流切变类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华南前汛期致洪暴雨特征及其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王东海  夏茹娣  刘英 《气象学报》2011,69(1):137-148
着重对2008年华南前汛期持续性致洪暴雨的降水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天气尺度的研究,并且对比分析了其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南前汛期洪灾较为严重的几年(1994、1998和2005年)的降水和环流场特征异同,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根据影响系统和雨区分布的不同,将2008年华南前汛期降水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5月26-...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影响酉安城区洪涝的暴雨标准、气候规律、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降水因子研究分析,建立此类天气的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ENSO事件的出现与广西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了两者关系密切,广西的致洪雨基本上都出现于ENSO事件年或ENSO事件结束后的一年时,ENSO咸件的出现频率随年代的变化与广西致洪暴雨出现频率随年代的变化非常吻合,此外,还就厄尔尼诺对广西致洪暴雨形成的可能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致洪暴雨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淑华 《四川气象》1996,16(4):19-23
致洪暴雨是一门新的应用学科,通过对1960年以来造成宜昌大洪峰流量的暴雨过程的强度、持续时间及与前期降水关系的研究,确定了长江上游致洪暴雨标准,增进了对长江上游致洪暴雨成因的认识;研制出了可供业务使用的分析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初广西致洪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卫星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7月1~6日广西致洪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850hPa西南急流为广西输送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急流轴随时间逆转阻断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北上,使之在广西积聚,500hPa低槽下高原后加深并出现闭合低涡,低涡附近强烈的上升运动,触发了暴雨的发生,同时地面闭合低压环流使低层辐合明显,闭合低压环流附近出现强降雨带。桂北静止锋云团、桂南辐合抬升不断加强生成对流云团,是造成了南北两条强雨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广西致洪暴雨的影响系统及暴雨落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94.6”,“94.7”和“98.6”这几次引进广西特大洪涝灾害的致暴雨过程为研究的对象,对其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致洪暴雨与环流形势和影响影系统的关系,暴雨区与影响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淮河洪峰与致洪暴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气象与水文角度, 首先研究淮河关键地段(王家坝)水位变化规律和洪峰出现的特征, 并从数理统计理论上对超定量出现次数和洪峰数值进行了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检验, 然后求出淮河洪峰遵从的概率分布, 并定性和定量地给出超定量大小与超定量历时关系。最后,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分析, 指出洪峰出现与淮河致洪暴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1998年夏季长江三峡区间致洪暴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蓉 《湖北气象》2002,21(4):6-9
使用1998年6-8月三峡区间平均面雨量资料以及同期的有关水平资料、500hPa天气图资料、卫星云图TBB资料、物理量场计算资料,分析了1998年三峡区间致洪暴雨在长江洪峰形成中的作用,并着重对该区间当年5次日面雨量≥30.0mm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到西北低槽或青藏高原低涡东移影响,处于副高西北侧的三峡区间中低层气旋性环流得到发展,水汽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加强,同时有高空辐散和低空西南急流与之配合,再加上三峡区间地形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的共同影响,使得中小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并发展,从而导致了三峡区间暴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