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青山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分布零星,是由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就位于此的一系列近东西向延展的构造岩片组成。下寒武统色麻沟组直接覆盖在太古界变质岩之上,缺失中元古界什那干群,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呈假整合接触,标志着区内寒武纪与奥陶纪之间发生过一次抬升构造运动,其形成机制与古亚洲洋内的稳定陆快向华北板块拼贴事件有关,是早奥陶世末期华北板块整体抬升的序幕。这个层序界面的认识,对于恢复华北板块北部边缘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京西山寒武系层序地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使北京西山地质学方面的研究更为全面,并为其他地区寒武系的研究提供对比,以北京西山地区出露的寒武纪地层为根据.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方面的研究.该区寒武纪地层多为碳酸盐岩,岩石类型以各种灰岩及白云岩为主.按照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工作方法,结合区域层序界面特征把该区寒武系划为16个三级层序,其中SQ1-SQ3为Ⅰ型层序,Ⅱ型层序则较为发育,SQ4-SQ16都为Ⅱ型层序.研究区寒武系属于典型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由于寒武纪研究区内地形地势平缓,构造沉降比较稳定,因而深切谷等标志不发育,所有层序都缺失低水位体系域(LST)或陆架边缘体系域(SMST)沉积.  相似文献   

3.
4.
5.
6.
史晓颖 《现代地质》1999,13(2):198-201
  相似文献   

7.
太行山西部寒武系超覆层序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行山西部位于华北地台的中部地区,吕梁古陆控制了寒武纪地层的发展与演化。通过研究,本区可识别出5个沉积层序:层序1形成于早寒武世龙王庙期与毛庄期,时限约4Ma;层序2形成于中寒武世徐庄期与张夏早期,时限约5Ma;层序3形成于张夏中晚期,时限约6Ma,层序4形成于晚寒武世崮山期至长山末期,时限约10Ma;层序5形成于凤山期,时限约5Ma。层序1,2,4为1类沉积层序,底部有河流回春作用;层序3、5为Ⅱ类沉积层序。这5个沉积层序自东向西逐渐上超形成超覆层序,反映了碳酸盐台地的形成与发展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淅川地层小区寒武系划分为水沟口组、岳家坪组和蜈蚣丫组。底部与震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顶部与奥陶系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顶、底界面特征为Ⅱ型界面。地层层序分析以剖面研究为基础,在详细测制地层剖面的基础上划分出了46个基本层序,分析基本层序在纵横向上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地层结构、划分体系域以及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纪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炳松 《矿物学报》1996,16(3):298-303
本文根据露头剖面,钻井和地震剖面层序地层研究的成果,以露头剖面和钻井的层序地层研究为主要依据,以地震层序格架为指导,首次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纪地层中建立起了以层序为单位的层序地层横向对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区寒武-奥陶纪的层序地层格架,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纪沉积层序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扇三角洲相与副层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湖泊中存在三种三角洲类型,即正常三角洲,辫状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它们均由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部分所组成。陆相地层具有强烈的旋回性,只要将基准面看成海平面就完全可以运用层序地层学思路与方法研究陆相地层。扇三角洲相在断陷湖盆的陡坡一侧发育,通过与标准三角洲副层序模式对比,一个完整的扇三角洲序列可以划分出两个副层序。  相似文献   

11.
北京西山寒武系下苇甸组——一个新建议的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苇甸组系从北京西山下寒武统底部独立出来 ,新建立的一个组。它虽然厚度不大 ,但岩性与昌平组有别 ,顶、底界面清楚 ,分布稳定 ,在北京西山地区可广泛追踪 ,符合建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近年来区调新资料,论述了西山地区杨庄组岩石特征、沉积环境和地层对比,指出了西山杨庄组的发现对该区地层层序划分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杨庄期燕山地区的古地理状况。  相似文献   

13.
北京西山早侏罗世南大岭组玄武岩微量元素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西山早侏罗世南大岭组玄武岩富集Ba、Zr、P和轻稀土元素,亏损Ti、Hf、Rb、Yb等。其微量元素含量及配分与大陆碱性玄武岩相似.南大岭组玄武岩起源于富集型地幔的部分熔融,原始岩浆经历了随机RTF(周期性补充、排出和分离)过程的演化,在演化过程中岩浆未受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  相似文献   

14.
北京西山妙峰山地区中生界后城组地质特征及划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确认在北京西山晚侏罗世后城组的客观存在,并就其岩石组合、发育特征、以及与下伏髫髻山组的接触关系进行了论述。通过区域对比,探讨了北京西山后城组的建立在研究西山地区中生代火山盆地的演化及其地层学等方面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北京西山中生代岩浆热变质进行了一维数学模拟,其结果表明,在2.5-3.0km深度范围,煤变成无烟;煤;自下而上由于有效受热时间减少,镜质体反射率梯度减小;整个温度场是非稳态,可能导致岩石变形机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北京潭柘寺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宏观和微观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北京西山潭柘寺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宏观特征研究为基础,对管坨岭冰期和赵家台冰期的古冰川沉积进行了石英颗粒表面结构形貌组合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管坨岭冰期的管坨岭冰碛层和大富庄冰碛层,以及赵家台冰期的太平庄冰碛层中的石英颗粒表面结构,以冰川成因的形貌组合占优势,而赵家台冰期鲁家滩冰水沉积中的石英颗粒表面结构,则以冰川和流水共有成因的形貌占优势。所以,据冰川遗迹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可以肯定该区分别在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曾发育过两次古冰川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北京西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考察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自80年代以来部分学者对有关冰川现象提出了异议,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是有关现象可用冰缘气候下的雪蚀作用和寒冻泥石流作用给予解释。本路线介绍了可判识北京西山是否发育第四纪冰川关键的模式口冰溜面、管坨岭冰碛层、太平庄冰碛层、鲁家滩冰水沉积和大富庄冰碛层等五处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古冰川宏观和微观特征。   相似文献   

18.
北京西山及邻区寒武系顶部微晶丘特征及层序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彭阳  季强 《地质论评》1998,44(1):35-43,T002
北京西山,河北涞源及山西浑海等地位于寒武系-奥陶系界面处的厚层块状“纯灰岩”实际是由微晶方解石,丛状或丝状蓝绿藻,碎屑等共同营造而成的大型微晶丘,具明显的丘状外貌及侧向地层向微晶丘顶部的上部,地球化学特征也显示出与周围同期地层的不同及与土覆冶里组中层纹状叠石灰岩的相似性,内部岩石微相有:藻粘结灰岩相,具有规则孔洞藻占结灰岩相,碎屑藻粘结灰岩相(藻间为黄褐色白云岩砾块,砾屑灰岩及砂屑灰岩)内部有7个  相似文献   

19.
北京西山新构造运动的分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北京西山若干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及其地质年代测定资料,将该区新构造运动划分为“喜山期”和“西山期”两个阶段及其相应的15个新构造幕(H1—H5和W1—W10)。新生代以来,西山区新构造运动以不均衡的垂向差异性上升运动为主,兼有掀斜运动、断裂运动和水平运动。地壳运动以总体隆升背景上的脉动升降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