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川中蒙脫石粘土岩的发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戈金 《地质科学》1959,2(9):267-267
在广安县花桥、井溪等許多地方,以及渠县境內部发現蒙脫石粘土岩。蒙脫石粘土岩呈浅蜡黃色,有时为紫红色,或夹有紫紅色、灰绿,黑色的条紋,矿石貭較純,絕大部分为蒙脫石組成,只含少量的石英,矿石有蜡脂光澤,滑腻,遇水膨胀,并变成胶冻状。过去都把它錯誤的叫做高岭土,而当地农民叫之为“白泥巴”。蒙脫石粘土岩产于上侏罗系枣山鋪組中。另外在三台县与盐宁县交界处,也有高岭土矿床,岩性与上述相似,很可能也是蒙脫石粘土岩,但产出层位要比广安所产的高些。蒙脫石粘土岩是深钻油井最好的泥浆,过滤油类的吸附剂。蒙脱石粘土岩是在川中油区发現的,对川中油区是有一定的經济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黎彤 《地质科学》1959,2(4):120-120
在这大跃进的年代里、我国許多历史上从未生产过钨矿的地区,近来都陆绩出現了新的鎢矿产地。例如內蒙古自治区的东部,福建省西部,甘肃省中部等区,都开始建立本地的钨矿工業。上述地区口前开采的钨矿、只是产生花崗岩体內的石英脈型黑钨矿矿床。原因是这种类型矿床易于辨訒和选矿。即使这样,对这种类型的钨矿床也还远未完全揭露。其他类型钨矿床和白钨矿的开发、还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3.
铊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敏之 《地质科学》1960,3(3):148-158
自1861年英国R.开卢科作光譜分析得到奇异綠色譜线而发現铊后,目前它已广泛地被用于光电管、光电阻、光晶体、化学工业(催化剂)冶金工业(易熔合金,軸承合金)、照明技术等方面,为现代工业急需的金属之一。铊为淡蓝灰色、白色金属,是周期表第三族偶数纵行的最后一个元素,原子序数81,原子量=204.39,外层有18个电子。铊有两个稳定的同位素:Tl230(占29.46)及Tl205(占70.54%)。它在高温下成体心立方体,結构稳定,在低溫下成密排六方体,結构稳定。在自然界內一价铊較三价铊稳定。铊在地壳內的含量为:3×10-4%(据維納格拉多夫)。  相似文献   

4.
包头矿——一种含稀有元素的新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的钛、鈪和鋇的矽酸盐矿物--包头矿,是中国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在內蒙某地铁矿产地工作的中苏合作地貭队发現的。包头矿多呈四方状,有时呈长方状,其大小为0.1-1.0厘米,最大为8-10厘米,产于石英脉中(見封三图1)。矿物沿(110)面具有明显的两組解理(見封三图2)。矿物顏色为浅褐至黑色,具玻璃光泽;比重4.42,硬度6。用ПМТ-3型显微鏡測定,显微硬度为769公斤/平方毫米。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整理国內外稀有元素新矿物的资料过程中,曾对稀有金屬矿物的成矿规律性与注意寻找稀有元素的新矿床类型及新矿物方面,有一些粗线的认识,现在将它写出来,供同志们参看。一、我们如把稀有元素新矿物产地及已知重要矿点都投到世界地質图上,可以看到世界上稀有金屬矿产的分布如同其他金屬一样与世界大地構造控制的成矿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东部广泛分布着典型黄土沉积,对气候变化有着敏感的响应。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典型表土、黄土、古土壤以及砂样,进行系统的常量、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高原东部黄土常量元素氧化物主要为SiO2、Al2O3、Fe2O3和CaO,黄土中SiO2和CaO含量差别较大;Rb、Sr、Ba、Zr、V含量占了微量元素含量的大部分,表土、黄土、古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差别不一。与高原东部的风沙沉积、黄土高原黄土、河西走廊黄土的对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组分的常量元素之间的比值(SiO2/Al2O3、TiO2/Al2O3)、常量与微量元素之间的比值(Zr/Al、Zr/Ti)、常量元素三角图(Ca-Mg-K、Ca-Mg-Na)等与其他地区黄土有明显差异,而青藏高原东部黄土与高原表土沉积物及河流砂、风成砂样品比较接近。这些异同点指示青藏高原东部黄土与黄土高原黄土的物源不同;其物源可能主要来自于青藏高原内部,高原内部的河流沉积物、冰碛物等粉尘物质可能为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的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7.
1958年承德幅1:100万区域地质測量队在河北北部、內蒙南部进行区域地質測量时,发现了七部古生代海相沉积地层: 分布于廂黃旗东部的西查布南山、康保县北部的三面井、白旂南部的多伦山、蓝旂西南閃电河西岸的石灰窑  相似文献   

8.
楊鍾健 《地质论评》1936,1(3):323-330
早年考查中國地質的人士,對于新生代地質,多不甚注意,尤其是新生代後期的地層大半以含義很廣的黄土及冲積層,去包括一切上新統及以後的堆積。到民國八年左右,因在各地採集化石和研究地層的結果,把上新統下部,蓬(蒂口)系三趾馬紅土的層  相似文献   

9.
《地质科学》1960,3(6):285-285
列宁格勒全苏地貭科学研究所編成了一幅唯一无二的地质图,图中包括苏联欧洲部分和人民民主国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新編的地貭图是苏联地貭学界的一項巨大成就。在編制过程中,采用了多年来收集的大量科学資料,例如地貭測量資料,地球物理研究資料,各种綜合图及許多其他資料。科学院院士納里伏欽担任主編。該图詳尽地标明了广大地区的地貭构造,并采用了150多种色阶作为各种标記。  相似文献   

10.
漠峰  山丁  金弟 《地质科学》1960,3(2):79-81
1958-1959年大跃进中,我們曾在某地硷性岩体的正长岩中发現晶形十分完美的黑色矿物,經室內研究后,証明其为板钛矿(見63頁图1),并且含Nb2O5达0.57%。这在我国恐是一个新的产出矿物。一、产状和物理性貭板钛矿产地系一硷性杂岩体,侵入于寒武紀石灰岩和侏罗紀砂岩和砾岩中,侵入时代为下侏罗紀。硷性杂岩体主要由硷性正长岩和霞石正长岩組成,正长岩侵入較早,主要位于岩体的边部。板钛矿产于与侏罗紀砂岩接触的正长岩中,呈脉状及浸染状。正长岩含有相当量的石英,可能为围岩混染所致。  相似文献   

11.
何宇彬 《地质科学》1959,2(2):48-50
广西中部極广泛地分布着中、上石炭紀黄龙灰岩和馬平灰岩以及下二迭紀的栖霞灰岩和茅口灰岩。它們在構造上多形成寬闊平緩的“箱狀”及“槽狀”短軸向斜盆地,盆地內也有上二迭紀及三迭紀地层出露,構造体系完整,有时为逆掩断层带所割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經发現了金刚石砂矿床,因此一定也存在有原生矿床。下面談一下西伯利亚雅庫特地区的金刚石矿床,供同志們参考,希望能对中国同志在寻找原生金刚石矿床的工作中有所帮助。一、金伯利岩岩简分布的地质位置(见图1) 雅庫特的金伯利岩岩筒是分布在两个不同构造单元的邻接地区,即通古斯台向斜和安那巴德台背斜之間。在台背斜的隆起部分,出露的地层是古老的結晶片岩。褶皺和錯动在这里都較剧烈,其中并有閃长岩的侵入。在它的周围分布着震旦紀、寒武紀和奧陶紀的地层,褶皺较平緩。下古生代的地层,包括碳酸盐类岩在內,厚达2000米,其中有金伯利岩岩筒出現。  相似文献   

13.
薛滄 《地质科学》1959,2(9):277-278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所生接触电流(内电流)的作用来鑑定矿物,是矿物鑑定方法的一个新尝試。我們曾对錫石、孔雀石、蓝銅矿、白鉛矿和白鎢矿等几种矿物作了試驗,效果甚好,方法也很簡便。現在介紹如下。在盐酸溶液里放一鋅板(見图),再放一顆錫石,用导綫将它們連接起來,就組成了一个原电池。我們知道,由于氧化还原电位高低的差别,这时鋅板成了阴极,而錫石顆粒所接触的銅絲(导綫)就成了阳极。  相似文献   

14.
太原市地层空间异质性对地面沉降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自永  马腾  马军  马瑞  闫春淼 《岩土力学》2007,28(2):399-403
对比1956~2000年太原市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资料发现,该区地面沉降漏斗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空间分布基本相近,但不完全吻合,局部地区存在偏移。通过对黏性土层累计厚度分布、黏性土层与粗颗粒土层的组合特征、不同分区各深度处土的力学特征值与上述偏移的对比分析,认为太原市地层的空间异质性对地面沉降分布有如下影响:(1)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相比,地面沉降漏斗偏向于黏性土层较厚的一侧;(2)地层组合(黏性土的夹层数、单层厚度等)对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沉降多发生在黏性土夹层多、单层厚度较小的地区;(3)土的力学性质的差异是影响沉降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安徽滁县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化学及斜长石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进英 《地质科学》1982,(2):152-161
安徽滁县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为长江中下游一系列火山岩盆地之一,它位于张八岭隆起的东侧,受平行于郯庐断裂的次级断裂控制,形成北北东向的断陷盆地。盆地基岩较老,西部直接覆盖在震旦亚界灯影组之上,其分布受古地形的制约(图1),南部、东部不整合在早古生界地层之上。  相似文献   

16.
盐类矿石薄片的制备方法在国內外的一些文献中有所论述,但多偏重于钾盐矿石和古老盐矿石;至于第四纪盐湖中常见的芒硝(Na2SO4·10H2O)、苏打(Na2CO3·10H2O)和天然碱(Na2CO3·NaHCO3·2H2O)矿石薄片制备的方法介绍甚少。这些含水碳酸盐、硫酸盐类矿物加热易失水,通常置放于室內时表面很快风化失水呈白色粉末状,并易溶于水中,因此不易制成薄片。最近我们作了多次实验,取得一些经验,在此作一介绍以供有关人员参考。实验过程中得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安芷生同志的协助,复照组代为摄制照片,內蒙地质局208地质队提供了样品,谨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17.
漠峰 《地质科学》1960,3(2):55-65
一、前言钍石(Thorite)ThSiO4是一种比較稀少的矿物,主要产于伟晶岩中,其次以副矿物形式产于花崗岩和正长岩中。在与硷性岩有关的碳酸岩矿床中也常含钍石。近年在美国西部发現有中、低溫热液型的钍石矿脉甚多,系一种新的矿床类型(Twenhofel和Buck,1956)。此外,钍石也常見于砂矿中。钍石的成分常多变化。首先是有許多其他元素以固溶液方式置換钍和矽,最常見的有以了几种元素: (1)置换Th的有:U,Fe,Ca,稀土(特別是Ce),Zr,Pb。据文献的钍石化學分析資料所載,其中还含有微量的Al、Nb、Ta、Mg、Mn、K、Na、Be等元素,由此就产生了許多钍石变种名称,如鈾钍石、鈣钍石、铈钍石、鉄钍石等。 (2)置換Si的有P。发表的报告中还記載有微量的S、As、CO2等。  相似文献   

18.
在苏联,从盐湖中,开采自行沉积岩,从岩池中开采食盐(NaCl),其中还有硫酸鈉-芒硝(Na2SO4·10H2O),无水芒硝(Na2SO4),天然碳酸鈉(Na2CO3·6H2O),石膏,水石盐(NaCl·2H2O),泻利盐(MgSO4·7H2O),白鈉鎂矾(Na2SO4·MgSO4·4H2O)。在克里木的薩基湖曾經专門开辟了盐池,把原生滷水引过来蒸晒,使其浓縮为光滷石(KCI·Mg(Cl2·6H2O),并且作了試驗想从中采取鉀盐;后来发現这样作在經济上很不合算,因为苏联已有了世界上最富的鉀盐矿床,自盐湖的原生滷水中还开采溴酸盐并試图提取硼和鋰。  相似文献   

19.
前言作者等于1956-1957年在柴达木北緣某鉛鋅矿床氧化带中找到若干含鋅很高的硫酸盐矿物。其中二种,經过1962-63年的室內工作肯定为鋅赤铁矾(Zincobotryogen)和鋅叶綠矾(Zincocopiapite)。前者是赤铁矾族的新变种,后者是叶綠矾族的新变种。它們在成分上接近于这两族矿物的鋅的极端組分,即鋅赤铁矾的理論分子式为ZnFe3+(SO42(OH)·7H2O,鋅叶綠矾的理論分子式为ZnFe43+(SO46(OH)2·2OH2O。工作中曾利用了叶韵琴同志采集的部分标本。  相似文献   

20.
地質知識于1955年第六期刊登了“我國北方G层鋁土礦及其时代問題”一文。其中根据鋁土矿上复岩层厚度变化与南方泥盆、石炭紀沉積鉄矿,紅色岩层的出現,將北方G层鋁土矿对比为下石炭紀,山西式铁矿对比为泥盆紀。作者認为在这篇文章中的論点尚值得商榷,时代的比較可能还不是完全正确。今將自己的意見寫成如下,供大家討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