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垂直地震剖面(VSP)是一种小尺度地震勘探方法,具体作法是,将检波器放入井内,记录通过地层的下行波(从地表震源产生的直达波和下行的多次波)和向地面返回的上行波(一次反封波和上行的多次波).这样,由VSP得到的资料包括地下的反针波和透射波,友盖的区域依赖于VSP试验时的几何排列和井附近的构造.木文论述了最近三年中发表的关于地震勘探中的应用以及,补充上Hardage(1983)、Bal比和Lee( 1984)所做的更详细的观测. 当地下构造水平成层而井是垂直的,并且震源接近于井口处时.被VSP记录到的上行波和下行波基本上是垂直传播的,并且通过提供时间一深度曲线和由讨给定区域地下的反升和透封性质的详细分析,VSP能够被用来校准地面记录的地震剖面.这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信号的处理,如分解上行波和下行波以及研究它们与地面记录的资料之间的关系等. 当地层存在横向变化或者震源与井口存在偏移距时,VSP能够通过提供有关井旁构造的高分辫率的图象来补充地面观刚.近来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通过用共深度点(CDP)叠加和偏移的方法利用反射波来成象.用于反演透扮波走时和振幅的层析成象方法也正在发展,并且当井下排列和有效的井下震源成为可能的时候,它将成为重要的方法.不过,在今后几年中最有意义的进展将是一种可靠的井下三分向仪器的发展,这种仪器有用来确定仪器(放豆)方向和确定仪器与井壁藕合质量的内部装置.  相似文献   

2.

受井中检波器串级数局限,垂直地震剖面(VSP)反射波成像范围窄,且不能对井中最浅接收点上方区域有效成像.虽然多次波成像能扩大成像范围,但在实际应用中尚有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根据Wapenaar的地震干涉理论,基于上下行波场分离技术,研发了VSP地震干涉成像方法.该方法将VSP自由表面多次波重建为在地表震源位置激发(虚震源)接收的拟地面地震反射波,然后偏移成像,以达到对多次波间接成像的目的.通过数值模型实验,测试了VSP干涉成像的极限分辨率,并讨论了主要采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垂向和水平极限分辨率分别达约10 m和20 m,且能分辨深度达6500 m处的50 m×100 m溶洞;采用12至24道井中检波器串采集的VSP资料,其干涉成像结果显著优于VSP反射波成像,与相应的地面地震成像效果相当.将本文方法应用于新疆地区采集的VSP资料,结果表明:与VSP反射波成像相比,成像同相轴更加连续,成像范围显著扩大;与地面地震成像相比,成像结果相当,尤其在浅中部甚至更好.新方法不仅无需进行井中接收点静校正,且能显著增大成像范围,有利于成像同相轴的追踪对比、地震属性提取和地质解释,尤其对中国新疆地区深部缝洞型储层的成像,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数据自相关多次波偏移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常规偏移方法中一般都需要压制地震数据中的多次波,仅利用一次波信息成像,把自由表面反射的多次波视为噪声,但是在多次波中也包含着地下结构信息,应该将其充分利用到成像中来.事实上,已经有不少成像方法试图利用多次波信息,但是大部分方法都需要对多次波进行预测.本文提出了基于傅里叶有限差分偏移算子的数据自相关偏移方法.在这种偏移方法中,对含有一次波和多次波的地震数据,分别进行下行和上行延拓,然后直接利用常规的互相关成像条件成像.由于波场延拓采用了傅里叶有限差分算子,其计算效率高,能够很好地对复杂介质中的地震数据进行延拓.在数值试验中,使用了一个含散射点的三层模型和Marmousi模型.合成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对更大范围的地下构造成像,比常规的只利用一次波的傅里叶有限差分法照明度更好,并且在浅层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我们提出的数据自相关策略易于实现且避免了繁杂的多次波预测,这对于复杂地下构造成像可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的垂直地震剖面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研究对了解发生在地幔深处的大陆动力学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此带中进行了大陆科学钻探和以深反射地震为主导的详细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为研究超高压变质带地壳上地幔组构提供了难得的基础资料.根据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安排,在钻探取心,测井和地面三维地震观测的同时,还在5000 m的钻孔中用三分量数字检波器,对地表激发传播到井中的地震波场作垂直地震剖面(VSP)观测,目的是将传感器放在钻孔内,近距离、高精度和高分辨率地观测井周围由于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特征和岩石岩性特征引起的波场变化.通过零偏移距和非零偏移距VSP调查,我们首次在超高压变质带取得了深度达5000 m的精细的横波速度和泊松比等地球物理属性数据,作出了钻井岩心柱、测井、VSP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纵横波速度比、VSP上行波和地面地震资料的桥式综合对比图,使不同尺度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资料互相连接在一起. 零偏和非零偏VSP观测可以标定主孔地质剖面各深度地质体的地震反射特性、井旁地震剖面上各个同相轴的地质属性,并对井旁局部地质构造作精细成像.由此观测取得的横波速度资料,成为建立孔区横波速度模型主要的资料来源,这种模型也是地面多波观测数据处理不可缺少的.因此,建议在进行大陆科学钻探时尽可能安排VSP地震调查.  相似文献   

5.
地震相干偏移与数据自参照偏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相干偏移和数据自参照偏移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地震成像新方法,并且已在地震勘探研究领域开始应用.该方法在VSP(垂直地震剖面)中的应用尤其值得关注,因为它部分地解决了一些在地面反射地震方法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地震相干偏移是用地震数据的互相关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偏移,而数据自参照偏移则不必在偏移前对数据进行互相关处理,而是通过记录数据中的两个不同部分波场的延拓来互相参照进行偏移.二者的优点都是在偏移运算中可以不考虑原始震源位置、激发时间以及地震波初始传播路径.本文从偏移成像的理论出发分析了这两类算法,发现二者在成像原理上是一致的.本文还通过一个二维VSP多次波偏移的数值模拟实验,比较和归纳了这两类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共炮检距二维弹性波地震剖面的偏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共均匀各向同性介质的分界面上入射纵波时,除产生纵波反射P-P波外,还会产生转换横波的反射P-SV波。同样,当入射波为SV横波时,在分界面上会同时产生SV-SV反射波和SV-P反射转换波。对这种二维弹性波地震记录如何进行偏移是探讨的问题。为了能够处理实际地震数据,本文提出在共炮检距剖面上进行二维弹性波记录的偏移方法。  相似文献   

7.
把复分量分析方法应用于4组剪切波数据:美国克恩县Lost Hills地区四分量单偏移距VSP;巴黎盆地单一震源、二分量多偏移距VSP;Lost Hills地区四分量反射测线二澳大利亚的G~an Creek煤矿煤层内的跨孔测量.在所有上述实例中,分裂的快剪切波(或槽波)的偏振可由地震波特性的色标记录剖面估算.特别是在测线内和测线外震源复分量色标剖面上和源无关的一致性偏振允许可以求得剪切波的偏振涌,而无需旋转仪器和震源的轴.我们的结论是:复分量分析方法有助于由地震剖面识别和估计剪切波的分裂,帮助进行地层解释,并可简化各向异性介质中多分量反射资料的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虚拟偏移距(POM)偏移方法是基于Kirchhoff积分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改善共反射点模糊成像的优势,较少依赖速度模型,具有良好的振幅保持能力,计算成本相对较低,且在横向速度变化不太剧烈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较好的成像效果,是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的一种重要方法.因POM方法是通过将地震波旅行时的双平方根(DSR)方程转化为以虚拟偏移距为变量的单平方根双曲线方程,这种方法的虚拟震源与虚拟检波器并非并置在一起,其传播路径符合Snell定律,可抽取真正的共转换散射点(CCSP)道集,该道集不需要倾角时差校正(DMO),形成CCSP道集的过程就等于叠前时间偏移的过程.随着AVO技术的发展,振幅的保真性在偏移过程中越来越重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初始速度、虚拟偏移距和偏移孔径对共转换散射点(CCSP)道集的影响.通过转换波POM保幅成像模型试算,结果表明,利用虚拟偏移距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时,选择合适的虚拟偏移距间隔和偏移孔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地层品质因子Q的可用于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而从VSP资料下行直达波更容易获取准确的地层品质因子。通过对零偏移距VSP资料的监控子波和下行初至波的频谱进行综合分析,仿照Ricker子波频谱的表达式,本文提出了震源子波频谱新的表达式。在震源子波频谱新的表达式基础上,我们介绍了改进的频谱拟合法和改进的谱比法的层Q值反演方法及相应的处理流程。基于本文提出的层Q值反演方法,利用实际的零偏移距VSP资料的下行直达波,反演稳定的层Q值,并用于零偏移距VSP资料及井旁地面地震资料的反Q滤波振幅补偿处理,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仅仅提供井中菲涅耳带内地层信息的井口零偏移距VSP(vertical seismic profile)勘探,有偏移距VSP勘探可以得到远离井区域的反射信息,使研究区域拓宽,成像精度提高,且便于对地面勘探实施约束.提出了一种利用有偏移距VSP数据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CDP(common depth point )成图方法.其中,利用F-K波场分离技术进行VSP资料的上/下波场分离,并在均匀介质环境下计算成图条件,进而进行地球内部结构的图象重建. 利用本方法对有限差分法正演模拟的超深井VSP地震资料进行了VSP成图处理,并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模拟结果显示,在模型速度与真实速度误差小于10%的情况下,利用本方法仍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地球内部结构图象.最后,介绍了本方法处理实际有偏移距VSP观测资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使用可控震源的垂直地震剖面(VSP)中的横波到时,可以由子波处理及频谱白噪声更精确地测量到。这种方法有助于减少P波干扰,增强对横波到时的识别。经过这样改善的  相似文献   

12.
三维VSP数据高效偏移成像的超道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的三维VSP地震数据偏移成像实现都是在共炮点道集或共检波点道集中逐个道集循环进行的,计算效率相对较低.根据三维VSP观测系统中炮点和检波点布置的特殊性和地震波场满足线性叠加的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三维VSP数据的高效偏移成像方法,即首先通过对三维VSP共接收点道集进行地震数据的广义合成得到一种超道集,然后在共接收点道集的波场深度外推过程中逐步应用多震源波场对超道集进行偏移成像,即利用一次波场深度外推循环完成对所有共检波点道集数据的偏移成像.通过三维VSP模型数据与实际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试验验证了这种高效的超道集偏移成像方法可取得与常规共检波点道集相当的偏移成像效果,还具有极高的计算效率,其计算量与单个共检波点道集的偏移成像计算量相当.  相似文献   

13.
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的分界面上入射纵波时,除产生纵波反射P-P波外,还会产生转换横波的反射P-SV波。同样,当入射波为SV横波时,在分界面上会同时产生SV-SV反射波和SV-P反射转换波,对这种二维弹性波地震记录如何进行偏移是正在探讨的问题。为了能够处理实际地震数据,本文提出在共炮检距剖面上进行二维弹性波记录的偏移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用弹性波方程将两分量的地震记录分解为P-P(或SV-SV)波和P-SV(或SV-P)波,然后用我们已导出的适合于处理共炮检距剖面的叠前偏移方法对它们进行处理。用模拟数据进行的试验说明方法正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共炮检距二维弹性波地震剖面的偏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的分界面上入射纵波时,除产生纵波反射P-P波外,还会产生转换横波的反射P-SV波。同样,当入射波为SV横波时,在分界面上会同时产生SV-SV反射波和SV-P反射转换波,对这种二维弹性波地震记录如何进行偏移是正在探讨的问题。为了能够处理实际地震数据,本文提出在共炮检距剖面上进行二维弹性波记录的偏移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用弹性波方程将两分量的地震记录分解为P-P(或SV-SV)波和P-SV(或SV-P)波,然后用我们已导出的适合于处理共炮检距剖面的叠前偏移方法对它们进行处理。用模拟数据进行的试验说明方法正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地震资料含有各种类型多次波,而传统成像方法仅利用地震一次反射波成像,在地震成像前需将多次波去除.然而,多次波携带了丰富的地下结构信息,多次波偏移能够提供除反射波外的额外地下照明.修改传统逆时偏移方法,用包含一次反射波和多次波的原始记录代替震源子波,将SRME方法预测的表面多次波代替一次反射波作为输入数据,可将表面多次波成像.多次波成像的挑战和困难在于大量串扰噪声的产生,针对表面多次波成像中的成像噪声问题,将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与多次波分阶思想结合起来,发展可控阶数的表面多次波反演成像方法,有望初步实现高精度的表面多次波成像.在消除原始记录中的表面多次波后,通过逆散射级数方法预测得到层间多次波,将层间多次波作为逆时偏移方法的输入数据可将其准确归位到地下反射位置.数值实验表明,多次波成像能够有效地为地下提供额外照明,而可控阶表面多次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几乎完全避免成像噪声.

  相似文献   

16.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的垂直地震剖面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黄海海相地层的地震波场特征和层位标定一直是困扰地震勘探的重要问题.为了近距离、高精度和高分辨率地观测井周围构造特征和岩石性质引起的波场变化,为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与解释提供地震波衰减规律、速度与层位标定等信息,对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实施了近零偏移距垂直地震剖面(VSP)观测.针对海相地层顶部强反射界面地震波穿透难的问题,采用了大容量气枪震源并设计了气枪阵列组合方式,提高了激发地震波的能量,获得了强反射界面之下清晰的PP、PS下行波和上行波信号.采用了三分量偏振合成、组合滤波和波场分离等处理方法,对VSP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海相三叠系—志留系的精细的纵波、横波速度结构和地层吸收因子等物性数据,建立了钻井地层、测井、VSP上行波和多道地震剖面对应关系,实现了不同尺度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属性资料的有效衔接,标定了钻井地质剖面上各深度地质体的地震反射特性,厘定了过井地震剖面上反射同相轴的地质属性.此次观测取得的纵波、横波速度信息,成为建立南黄海海相地层速度模型主要的资料来源,也是地震资料的岩性反演处理不可缺少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针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曙光潜山高陡构造带顶界面断裂成像精度差、内幕地层识别难的问题,开展双井Walkaway VSP应用研究.利用大阵列检波器接收、炸药与震源联合采集方法,获得了高品质采集数据,是高陡构造成像的基础;子波一致性校正、基于射线追踪的矢量波场分离、VSP数据与地面地震数据联合各向异性速度建模、双井Walkaway VSP成像方法对比等针对性处理技术和波阻抗反演、地震属性提取等综合研究方法的应用,精细刻画了潜山顶界面,新识别出井旁小断层,落实了大倾角潜山构造形态,分析了内幕地层的接触关系,对板岩隔夹层及储层分布有进一步认识,展现了Walkaway VSP技术在高陡构造地区的应用前景.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对高陡潜山成像更具适用性;(2)增加检波器进入潜山内幕的深度,避开潜山高速顶界面的能量屏蔽及滑行波、转换波等干扰,对潜山勘探具有重要意义;(3)双井Walkaway VSP联采时,两井距离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两井间距离过大对深层偏移成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8.
工程VSP与地震CT联合探测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e,简称VSP)和层析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简称CT)方法,不仅能够使用统一的数学方法描述(如射线理论),并且在其勘探实践活动中完全可融为一体而成为优化技术组合下的高分辨工程物探方法.特别是在井间地震CT数据采集现场施工中,充分利用VSP和井间CT数据采集方式的兼容性和优化观测系统参数设计,几乎可以不增加野外工作费用,就能够同时获取井间地震CT数据和施测孔的逆向VSP数据体.如井中排列多点激发,地面各接收点构成多偏移距逆向VSP道集,并可组成关于孔中各炮点的变偏移距逆向VSP道集.这种高分辨技术组合在近地表大中型岩土洞室工程测试环境中更易于实现.本文简述了工程VSP与地震CT数据一体化观测系统,介绍了联合速度反演初始模型的建立与成像处理流程,给出VSP和CT联合成像方法应用于三峡大坝工程物探检测中的一个实例简介,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层状各向异性介质转换波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地震波走时的计算方法是决定大偏移距地震资料成像品质的重要因素.在常规的三维转换波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公式中,走时的计算是基于等效单层各向异性介质的非双曲线方法.用这种方法处理的成像道集,在偏移/深度比超过一定阈值后,成像道集中的反射同相轴将出现过偏现象,这种偏移不平的同相轴将影响偏移叠加的最佳响应,使得偏移成像波组呈低频化特征,最终降低三维转换波偏移成像质量.我们采用层状介质的走时计算方法代替常规算法,并且利用了常规方法的转换波各向异性偏移速度模型.基于层状介质的算法能够提高大偏移距转换波走时计算精度,克服中浅地层大偏移距远道成像道集中反射同相轴逐渐上翘的问题.两个地区的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结果证实,基于层状各向异性介质的转换波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明显改善了反射成像剖面的连续性和分辨率,提高成像剖面构造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20.
在多次各向异性散射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重新推导了方向性散射系数的球函数展开式.引入特征时间的概念,来定义震源处初始地震波脉冲宽度,并在地震波能量密度积分方程中引入任意给定频率的初始脉冲能量谱密度的解析表达.通过离散波数方法求解了修正的地震波能量密度积分方程.基于积分方程的数值解,研究了不同散射模式对S波能量密度包络曲线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震源距的增加,在S波到时之后,多次各向异性散射模式与多次各向同性散射模式合成的能量密度包络差异逐渐增大.其中通过多次前散射模式,我们可以得到不同震源距的尾波能量密度包络的同一衰减趋势,以及S波能量密度包络随着震源距的增加而出现的展宽现象.最后,利用美国内华达州Wells地震余震的台站记录验证了多次前散射模式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