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均启  边智虹  王芳  朱丹 《地质论评》2019,65(Z1):249-250
正长江中下游铜铁多金属成矿带横跨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长期以来都是多金属矿床勘查和科技攻关的热点地区。自西向东依次分布有:鄂东、九瑞、安庆、庐枞、铜陵、宁芜、宁镇等七个大型矿集区,以斑岩—矽卡岩—层控型铜—金—铁矿床、玢岩型铁矿床和少量热液脉型金矿床为主。鄂东南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最西段,  相似文献   

2.
3.
鄂东南煤矿区环境地质问题现状调查表明,煤炭开采已对该区的地质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产生了地下水位下降、水土环境污染、地面塌陷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煤矿开采引发的透水、冒顶、垮塌、瓦斯等地质灾害隐患在许多生产矿井中也普遍存在,已直接危及到矿山的安全生产,在分析该煤矿区产生环境地质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鄂东南矿山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对鄂东南大型矿业基地的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社会经济效益、矿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鄂东南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以系统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立了适合该区的矿山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具体的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5.
鄂东南地区早三叠世风暴沉积序列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鄂东南地区下三叠统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发育典型的风暴成因的竹叶状砾屑灰岩.风暴沉积构遣包括风暴侵蚀构造、风暴撕裂构造、风暴浪构造、风暴涡流构造及风暴期后快速沉积构造和放射状构造等.风暴沉积主要包括7种岩相类型:A为具块状层理的竹叶状砾屑灰岩;B为具递变层理的砾屑灰岩;C为具丘状、洼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的砂屑灰岩;D为具平行层理的砂屑灰岩;E为具波痕交错层理的砂屑灰岩;F为具水平层理的粉屑灰岩;G为具块状或水平层理的泥状灰岩.它们组成4种典型的风暴沉积序列:风暴潮序列(序列1)、潮下带风暴流序列(序列2)、内陆棚风暴流序列(序列3)和外陆棚风暴浊流序列(序列4).鄂东南地区广泛发育的风暴沉积,说明三叠纪时期该地区处于低纬度带的潮坪-陆棚浅水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
黄定华 《矿床地质》1994,13(4):299-307
本文根据国内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运行调研资料,结合高速公路线形设计经验,就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对高速公路线形设计的几点看法和意见,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7.
鄂东南地区侵入岩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晚中生代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成因和构造背景的研究显得薄弱.本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展鄂东南地区侵入岩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地球化学特征所蕴含的成因和岩石圈减薄的时限.鄂东南地区侵入岩具有高碱富钾特征,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为特征.研究认为鄂东南地区中生代侵入岩不能完全归为埃达克岩,早期中(酸)性岩具有埃迭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晚期酸性岩明显不同于埃达克岩.鄂东南地区侵入岩的地球特征表明它们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同化混染了下地壳物质并发生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结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早白垩世(132~128Ma)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岩石圈减薄高峰时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湖北大冶金山店武昌组植物化石。鉴定32属56种,描述一个新种。讨论了武昌植物群特征,论证武昌组时代为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9.
鄂东南地区印支期以来构造变形特征及油气意义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利用区域地震大剖面及MT资料,结合地面地质调查成果,对鄂东南地区的深部地质结构及典型构造样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发育以基底岩系顶面和志留系顶面为主滑脱面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并识别出双重逆冲构造、叠瓦状构造、台阶式结构、对冲构造及反冲断层等典型构造样式;同时对上下地质结构的变异进行了探讨,提出志留系滑脱层之下的“原地体”具有变形相对较弱、褶皱宽缓开阔的特点,在后期拉张改造中受到上盘“异地体”的保护,应是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双重逆冲构造内部发育的断层相关褶皱(如随阳构造)是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0.
热点岩浆活动与湘南地区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钟伟 《湖南地质》1998,17(1):7-13
湘南地区印支、燕山期各类岩体呈环形或似环状分布,且燕山期岩体进一步向潜火山收缩。这些岩浆岩有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和碱性、它们涞自幔源、壳源、或壳幔混源,是地幔柱(热点)控制出现的热岩系。岩浆迁移过程中除自身的成矿元素外,带使围岩中相应的成矿元素活化转移,共同铸成现今的矿床。  相似文献   

11.
鄂东黄石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风暴沉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鄂东黄石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灰岩中发育了典型的风暴沉积,风暴岩由砾屑灰岩、颗粒灰岩和泥灰岩组成,其中风暴沉积构造包括丘状交错层理、递变层理、砾屑的撕裂构造及水平层理等,不同层位具有不同的风暴沉积构造类型和组合特征。根据风暴沉积的岩石特征、构造类型、规模、组合特点,并结合沉积背景分析,风暴沉积序列可进一步分为深水远源型、过渡型和浅水近源型。大冶组一段风暴沉积具有深水远源特点,沉积环境为水体较深的外陆棚; 大冶组二段风暴沉积具有过渡型特点,沉积环境为向上变浅的内陆棚; 大冶组三、四段风暴沉积具有浅水近源特点,沉积环境为浅水陆棚至滨岸。大冶组沉积序列具有向上变浅的特点,沉积环境由深水陆棚逐渐向滨岸转变。风暴沉积的识别对重建鄂东黄石地区早三叠世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e geotectonic units of Zhejiang Province include the Yangtze Plate in the northwest juxtaposed against the South China fold system in the southeast along the Jiangshan–Shaoxing fault. The South China fold system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the Chencai–Suichang uplift belt and the Wenzhou–Linhai geotectogene belt, whose boundary is the Yuyao–Lishui fault. The corresponding metallogenic belts are the Mo–Au(–Pb–Zn–Cu) metallogenic belt in northwest Zhejiang, the Chencai–Suichang Au–Ag–Pb–Zn–Mo metallogenic belt, and the coastal Ag–Pb–Zn–Mo–Au metallogenic belt. The main Mesozoic metal ore deposits include epithermal Au–Ag(Ag), hydrothermal vein-type Ag–Pb–Zn(Cu), and porphyry–skarn-type Mo and vein-type Mo deposits. These ore bodies are related to the Mesozoic volcanic-intrusive structure: the epithermal Au–Ag(Ag) deposits are represented by the Zhilingtou Au–Ag deposit and Houan Ag deposit and their veins are controlled by volcanic structure; the hydrothermal vein-type Ag–Pb–Zn deposits are represented by the Dalingkou Ag–Pb–Zn deposit and also controlled by volcanic structure; and the porphyry–skarn-type Mo deposits are represented by the Tongcun Mo deposit and the vein-type Mo deposits are represented by the Shipingchuan Mo deposit, all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granite porphyries. These metal ore deposits have close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s with each other; both the epithermal Au–Ag(Ag) deposits and the hydrothermal vein-type Ag–Pb–Zn deposits exhibit vertical zonations of the metallic elements and form a Mo–Pb–Zn–Au–Ag metallogenetic system. These Jurassic–Cretaceous deposits may be products of tectonic-volcanic-intrusive magmatic activities during the we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 Favourable metallogenetic conditions and breakthroughs in the recent prospecting show that there is great resource potential for porphyry-type deposits (Mo, Cu) in Zhejiang Province.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湖北黄石地区发现了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鱼眼石晶体,其结晶习性与其它地区的鱼眼石有一定的区别。以湖北黄石与印度浦那鱼眼石晶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宝石学常规仪器、电子探针、激光拉曼光谱仪对比分析了两者的晶体特征、化学成分和包裹体等。结果显示,湖北黄石鱼眼石样品的结晶形态以板状为主,印度浦那鱼眼石样品则以柱状为主;所有样品的主要元素均为Si,Ca和K,但湖北黄石鱼眼石样品中还含有Al和Na元素;湖北黄石鱼眼石样品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印度浦那鱼眼石样品则以石英、沸石等晶体包裹体为主。  相似文献   

14.
黄石市矿业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索到商朝中晚期。古代有铜绿山,近代有黄石港,现代有黄石市,三者是矿业发展史上的典型缩影。根据矿业发展的特点,将黄石市矿业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矿业史(1840年以前)、近代矿业史(1949年以前)、现代矿业史(1949年以后)。通过对黄石市矿业遗迹的调查研究,对于研究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古黄河文明与古长江文明之间的关系也有积极作用。从某种意义来看,黄石市的历史就是一部灿烂的矿业发展史。  相似文献   

15.
丰山铜矿是一个开采历史悠久的老矿山,需要接替资源勘查。基于在鄂东南封三洞铜矿矿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找矿工作,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对反演图进行推断解释并圈定成矿有利部位,经后期地质勘查工作验证取得较好的找矿成果。因此,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为封三洞铜矿的深部找矿工作打开了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16.
岳素伟  邓小华 《地学前缘》2019,26(5):106-128
鄂西北地区指湖北省武当山及其西北部等地,位于青峰断裂北侧,是秦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产银、金等多金属而闻名,蕴含了银洞沟、许家坡、佘家院、六斗等大中型银金(铅锌)或金(锑)矿床。根据区内矿床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以十堰—鲍峡断裂为界将其划分为北带与南带。北带多以金、金锑矿床为主,沿郧阳—郧西断裂两侧分布,矿床多产在上覆陡山沱组地层和古生界地层中;南带主要有银洞沟银金矿床、许家坡金银矿床,矿床集中产于新元古界武当山群。区内矿床均受NW向韧性韧脆性剪切带及其次级断裂控制。碳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区内银金、金矿床成矿流体以变质热液为主,后期混入了大气降水,而金锑矿床可能为大气降水主导。硫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的区域活动性和地层硫源特征。根据成矿元素的富集特征,下伏武当山群Cu、Pb、Zn、Au、Ag元素富集,在上覆陡山沱组、灯影组及古生界地层中依次出现Ag-Au、Au-Ag、Au、Au-Sb矿床,而在研究区西部的陕西境内泥盆纪地层有大量的Au-Sb、Hg-Sb矿。区内成矿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符合地壳连续模式,矿床形成与地层本身具有较高丰度有密切联系,并在构造控制下就位。结合矿床地质、成矿流体及成矿时代,认为鄂西北地区银金、金、金锑矿床是形成于三叠纪古特提斯洋缝合过程中洋陆增生体制下的造山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滇东南地区铝土矿资源丰富。文章以滇东南主要铝土矿床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共生、伴生的矿产进行了评价。全区含铝岩系w(TiO2)平均值为4.58%,明显高于钛原生矿床的边界品位,并且有92.6%的样品分析结果已超过钛原生矿床的边界品位;w(ΣREE)平均值为769.10×10-6,接近吸附性稀土矿床的边界品位,其中有45.7%的样品分析结果超过吸附性稀土矿床的边界品位;w(Nb)平均值为121.03×10-6,为风化壳型铌矿床的边界品位的2倍多,并且有84.0%的样品分析结果高于风化壳型铌矿床的边界品位;w(Ga)平均值为28.86×10-6,高于铝土矿之中镓的最低工业品位,其中有68.5%样品的分析结果超过了铝土矿之中镓的最低工业品位。滇东南地区铝土矿床稀土元素、黑色金属元素钛和稀有金属元素铌含量高达边界品位,可考虑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鄂东南地区的中酸性侵入岩与区域成矿关系密切.根据研究区岩矿石物性和地质上设想的模式,建立多种识别信息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与识别标志,并以实际资料检验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提取研究区重磁异常弱信号,对比理论模型和已知岩矿体与不同尺度局部重磁异常的组合关系,得出大尺度细节中的局部低重高磁异常是岩体的反映、高重高磁异常是较大规模矿化体的反映,小尺度细节中的局部高重高磁异常是矿化体引起的结论,并圈出13个可能存在隐伏岩体、矿(化)体的低重高磁、高重高磁异常区域.通过研究灵乡地区已知见矿钻井大多对应局部高重高磁的异常特征,推断螺丝山、ZKI01孔与陈家山头构成一北东向局部高重高磁异常带、狮子山与玉屏山环状局部高重高磁异常带和柯家湾南部的局部高重力异常带是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目前共发现并探明10超大型钼矿床,其成因类型全部属于斑岩型矿床。超大型钼矿床特点是:①全部位于古板块对接带的仰冲带一侧,属于被动的冒地槽单元外侧;②成矿母岩:a.岩石学名称绝大多数是花岗斑岩类;b.岩石化学:三高一低,即高酸、高碱、高钾、低钙镁的正常太平洋型钙碱性系列的超浅成侵入岩;c.岩石地球化学:Mo,W均为特富集元素,Cu,Pb,Zn则为中等富集,从而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与下地壳的混熔体;从成矿母岩的成岩和成矿年代学方面可知,中国超大型钼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燕山白垩纪中、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