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陕西陇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陇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类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信息量法和定性评价方法分别进行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建立了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判别标准,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共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4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了12个亚区.其中高危险区面积为619.19 km2,占总面积的25.79%,中危险区面积为509.74km2,占总面积的21.23%,低危险区面积为711.75 km2,占总面积的29.65%,极低危险区面积为559.87 km2,占全区面积的23.32%.  相似文献   

2.
在甘肃省甘谷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分析研究, 选取了历史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水文条件、植被条件、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素, 建立了相应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判方法, 基于GIS技术平台, 对甘谷县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性综合评价, 并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最终将研究区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极低危险区4个等级, 其中, 高危险区面积为393.19 km2, 占总面积的25.01%, 中危险区面积为544.04 km2, 占总面积的34.61%, 低危险区面积为324.69 km2, 占总面积的20.65%, 极低危险区面积为310.08 km2, 占总面积的19.73%.   相似文献   

3.
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河流、植被、降雨量和人类活动7个一级指标,以及工程地质岩组、地震密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坡度、坡向、河流、植被覆盖度、年降水量和公路9个二级指标,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各个评价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得到陕西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区划图。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可以划分为不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和高危险区4个等级,其中不危险区面积39766.99km~2,低危险区面积74284.39km~2,中危险区面积63636.89km~2,高危险区面积27652.87km~2,所占比例分别为19.37%,36.18%,30.99%和13.47%;2)危险性等级自北而南逐渐增加,陕北黄土高原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以中低危险为主,关中渭河平原整体危险性较小,陕南秦巴山地高危区面积最大,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陕南秦巴山地和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尤其是秦巴山地,需要重点防控;3)危险区空间分布具有相对集中性和局地差异性的特点;4)所选取灾害点样本的分布与危险性等级区划具有一致性,86.62%的灾害点落在危险区内,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达到了预期的区划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贵州省瓮安县各类地质灾害在空间上的发育分布规律,根据瓮安县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资料,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区域内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计算与叠加,并依据分区的标准,利用ArcGIS软件内置的自然间断点对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图层进行插值处理,得到瓮安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将区域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和区域受威胁对象的易损性进行叠加计算,得到瓮安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根据分区结果可知: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全县面积41.5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占全县面积38.62%,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占全县面积19.86%;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3个区,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41.00%、42.54%、16.46%。研究结果为该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预警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为例,将研究区按照行政区、自然区或人为确定的方式划分为若干区块,考虑每一区块内历史成灾的损失、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和潜在隐患点成灾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因素,综合分析评价其危险性,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显示地质灾害危险程度的分布和组合关系,为区域减灾决策和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按地质灾害危险系数法进行定量计算,根据定量计算结果,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再经过人工修正勾画,将研究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危险性区(Ⅰ)、中危险性区(Ⅱ)和低危险性区(Ⅲ)3个大区和8个亚区,进行了广西北流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并通过GIS软件实现可视化。广西北流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结果显示,高危险区总面积为1 13559 km2,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6%;中危险区总面积为70986 km2,约占全区总面积的29%;低危险区总面积为61138 km2,约占全区总面积的25%。  相似文献   

6.
在地质灾害调查和遥感解译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评判方法,利用GIS技术对重灾区14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进行快速定量的危险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评价。强烈的地震诱发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和崩塌,其次为地裂缝、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局部有沙土液化,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及山区。总结了14个县市重灾区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建立了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判别标准,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共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3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了若干个亚区。对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区带进行了分析预测,针对高危险区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北川县杨家沟为小流域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典型实例,根据地震地质灾害特征,选取坡度、坡向、地层岩性、距断裂带距离、斜坡结构、高程和坡形7个评价因子,在各评价因子对地震地质灾害影响程度分析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在GIS平台下对各评价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得到小流域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研究表明,杨家沟地震地质灾害最大影响因子为距断裂带距离,其次为斜坡结构、坡度、地层岩性、高程、坡形及坡向;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预测表明,杨家沟流域内高危险区面积8.98 km~2,占流域面积的40.43%。对比杨家沟实际地震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占面积70.74%或占总数66.38%的地震地质灾害位于高危险区内,表明危险性评价成果可信度较高。研究成果对小流域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登封市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特征等特性,选取了灾害点密度、岩土体类型、断裂发育程度、地貌类型、坡度、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等7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采用专家系统法赋值,建立了该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划分评价单元及利用危险性评价模型,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将该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和高危险区。研究成果对相似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划分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昭平县为例,按地质灾害危险系数法进行定量计算,根据定量计算结果,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昭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并通过GIS软件实现可视化。分区结果显示:昭平县地质灾害高危险区总面积为935.9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8.59%;昭平县地质灾害中危险区总面积为921.7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8.16%;昭平县地质灾害低危险区总面积为1 415.4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3.25%。  相似文献   

10.
以潮阳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地质灾害点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类型等6个因素评价指标,采用信息量法获取研究区易发性,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将10年一遇降雨工况和易发性分析计算,得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研究区综合地质灾害高危险区面积明显大于单灾种评价结果,高危险区主要位于崩塌、滑坡较发育的碎裂岩区域;对提高区域地质灾害风险预测能力及综合防治水平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而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灾情尤为严峻,因此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指导防灾减灾工作意义重大。文章以陕南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基于GIS技术与2001-2016年研究区地质灾害灾情数据,分析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与各指标因子之间的敏感性关系,并确定了高程、岩土体类型、断裂构造、降雨等7个影响地质灾害发生较大的因子作为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其次,以各指标条件下地质灾害数量和累计发生频次曲线斜率的突变为依据,对评价指标因子进行状态分级。最后,运用信息量法建立栅格数据模型展开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危险性、较高危险性、中危险性的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10.52%、28.31%、30.19%,区内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信息量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0.16%。文章将经验知识与数据驱动的分析方法相结合,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开展大比例尺高精度的地质灾害评价是当前地质灾害调查所亟需的。根据资料和实地调查,本文以广东汕尾地区陆河县为研究区,从现状地质灾害和潜在地质灾害2个方面选取个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坡度、断裂密度、岩土体类型、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8个指标,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应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陆河县的地质灾害及不稳定斜坡的易发性进行区划,评价结果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3级,分区面积为低>高>中,灾害密度为高>中>低,研究所得可作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四川康定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康定城为例,提出了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的新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因子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在地质灾害易发性和易损性评价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其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与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函中的划分标准一致,评价结果可直接用于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为城市防灾减灾和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监测报警和防治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了泰安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与指挥系统。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与泰安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结合,通过对气象因素及地质灾害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基于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采用先进的 GIS 技术能实现对地质灾害易发风险性区域预警,能直观地了解到各部分区域的地质灾害易发风险性,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分布数量约占全国地质灾害总数的57%,复杂的孕灾地质背景条件和诱发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对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及监测预警能力,从而对各地国家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重大战略工程的实施造成影响,因此,提升对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的认识和防治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为满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防灾减灾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了“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以支撑服务国家和地方防灾减灾需求为导向,以“出技术、出方法、出规范”为目标,采用“空-天-地”一体化调查技术,重点围绕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监测预警、风险评价及防灾减灾方法等开展调查研究与应用示范,引领和指导南方山地丘陵区的地质灾害调查。该工程通过2019年的调查研究,对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发育的总体分布规律、危害程度及成因机制有了宏观认识,为区域地质灾害研究与评价提供了重要基础。取得的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为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工程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有效服务。如在川藏铁路建设工程中,为某车站选址提供了地质综合评估建议,成功识别出的潜在滑坡隐患为某特大桥梁设计方案变更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服务于乌蒙山区及赣州地区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有效提升了地方政府防灾减灾的效率与水平; 及时配合自然资源部金沙江白格滑坡、宜宾地震、浙江永嘉滑坡等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工作,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在汛期为四川省和云南省等地方政府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20余次,为这些地区的安全度汛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地质灾害科学普及活动,提高了广大民众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研究区位于重庆市巫溪县下堡镇内,属渝东盆缘山区,地形切割强烈,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频发。为了研究高陡峡谷区地质灾发育分布规律、风险区划,文章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距水系距离及距褶皱距离因子做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基于ArcGIS平台,利用信息量模型,定量评价了巫溪宁桥片区高陡峡谷区高位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模型与地质灾害分布空间契合度较高,评价结果可信度较高。再结合易损性评价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最终得到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同类高陡峡谷地区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南方山地丘陵区地域跨度大,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复杂、成灾模式多样,是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针对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潜在风险高的问题,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实施进展基础上,对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控灾的气候动力特征及地质构造背景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典型地质灾害成灾模式和多尺度风险调查评价示范性成果进行了总结,揭示了东南沿海地区典型台风地质灾害、南方岩溶塌陷、西南高寒山区冰碛土泥石流及川西高原区火后泥石流形成机理与物源侵蚀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南方山地丘陵区基于县域、重点城镇及典型灾害点的多尺度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应用示范,相关成果在西南重大工程规划选线及县城搬迁选址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已依法被作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本文以诸永高速公路为例,介绍了公路工程建设场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工程分类、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工程类型繁多的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伟 《山东地质》2014,(1):41-44
通过调查,认为费县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其发育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大气降水关系密切。依据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规律、致灾因子,利用 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和 Microsoft Ex-cel数据计算功能对其进行叠加,获得各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将费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不易发区4个区,并进行了分区评价。为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以四川省青川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20世纪90年中期,每年造成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地质灾害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风险管理及减灾管理的基础,它为管理部门制定出相应的减灾对策并为部署实施有效的减灾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比,指出现阶段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不足;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运用危险性评价指标对比法建立了简单有效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以四川省青川县地质灾害调查为例,对该县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价,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防治分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