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5.
文章探讨了网纹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幼虫处于12°C、18°C、24°C、30°C和36°C环境中的发育和附着状况。结果表明, 网纹纹藤壶无节幼虫经历96h的发育后, 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99.0%±1.2% (12°C)、95.0%±4.8% (18°C)、92.0%±2.8% (24°C)、80.0%±10.6% (30°C)和0 (36°C); 在12~30°C的范围内, 温度升高能显著促进幼虫的发育。网纹纹藤壶金星幼虫在96h的培养过程中, 其存活率在所有温度条件下始终维持在100%; 在18°C至36°C的温度范围内金星幼虫均可附着, 其中30°C条件下附着率最高, 可达84.5%±12.1%, 而在12°C则始终无金星幼虫附着。综合幼虫的存活率、发育进程和附着状况来看, 网纹纹藤壶幼虫发育及附着的适宜温度为18~30°C。 相似文献
6.
对厦门海区的纹藤壶Balanusamphitriteamphitrite和鳞笠藤壶Tetraclitasquamosasquamosa雄性生殖系统进行解剖学,组织学和细胞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藤壶的雄性生殖系统均由精巢,输精管,贮精囊接器4部分组成,精巢内依次排列有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输精管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内见可成熟精子,贮精囊前端管壁结构与输精管相似,后端管壁厚,可 相似文献
7.
对厦门海区的纹藤壶 Balanusamphitriteamphitrite和鳞笠藤壶 Tetraclitasquamosasquamosa 雄性生殖系统进行解剖学、组织学和细胞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藤壶的雄性生殖系统均由精巢、输精管、贮精囊及交接器4部分组成。精巢内依次排列有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输精管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内可见成熟精子,贮精囊前端管壁结构与输精管相似,后端管壁厚,可分为4层结构。交接器结构复杂,内层为射精管,外层结构与贮精囊后段相似。精子为线形,头部附属小滴内有4—6个致密斑,鞭毛沿头部一侧着生。初步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的雄性生殖细胞碱性蛋白的变化及附属小滴的细胞化学特性及生理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9.
10.
舟山虾塘纹藤壶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挂板试验方法,研究了舟山对虾养殖塘纹藤壶的繁殖生物学。底径为5.0~12.0mm间的怀卵个体数量最多,怀卵率随底径的增大而升高;受精卵的卵径,随胚胎发育逐渐增大。幼体表现出随机分布的附着方式。底径增大、壳高增长和湿重增加是生长表观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一些学者和我们的工作证实藤壶胶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Lindner等(1969)对缺刻藤壶Balanus crenatus Bruguieri进行了溶解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藤壶胶不溶于苯、稀酸、稀碱等溶剂;李刚等(1978)认为藤壶胶是一种交联度很高、结合很牢固的蛋白 相似文献
12.
13.
14.
坛紫菜(于1988年采自青岛太平角海区人工养殖筏上)的水溶性色素粗提物经过硫酸铵沉淀和羟基磷灰石(HA)柱层析后,分离出藻蓝蛋白(RPC)、藻红蛋白(RPE)和变藻蓝蛋白(APC)。在中性介质中,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但在酸性(pH=3)或碱性(pH=12)介质中,吸收光谱较在中性介质中有明显改变,原有的荧光性质也消失。RPC和APC只分离到一种聚集体,但RPE有两种不同的聚集体。用SephadexG—100凝胶过滤方法测量藻胆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RPC117000,APC112000,小分子RPE38000,大分子RPE232000。对三种藻胆蛋白的氨基酸分析的结果表明,三种藻胆蛋白中都是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大于碱性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16.
江蓠琼胶产率、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六十年代以前,我国主要用石花菜作琼胶原料,为弥补石花菜资源的不足,我们开展了用江蓠制造琼胶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使江蓠也成了制造琼胶的良好原料。但是,由于江蓠的种类、生长环境和采集季节等的不同,所含琼胶的数量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很大,有的产琼胶率高、质量好,有的则很差。1946年美国的DeLoach分析了江蓠(G.verrucosa)的琼胶产率和凝胶强度的季节变化。其后,John等人研究了加纳齿江蓠(G.dentata)。Hoyle研究了夏威夷的脆江蓠(G.bursapastoris)和伞房江蓠(G.coronpifolia)的琼胶产率和凝胶强度的季节变化。Oza除测定了印度的皮江蓠(G.corticata) 相似文献
17.
18.
19.
虎斑乌贼( Sepia pharaonis )胚胎发育及孵化历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捕虎斑乌贼野生卵群进行室内培育,采用显微成像系统,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并详细描述各发育期的特征。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卵长径(30.7±2.4)mm,短径(13.4±1.3)mm,胚胎发育过程共分为卵裂、囊胚期、原肠期、器官芽原基出现、眼色由无色到黑色等30期,探讨了主要器官(眼、漏斗等)的发生变化过程。在胚体生长期间,胚体长度随时间逐渐增加,而卵黄大小则随之减小。从7—20d,胚体长度由2.5mm增至11.3mm,而卵黄直径由8.9mm减至4.5mm,胚体与卵黄长度比例由0.28增至2.51。在水温(23±0.5)℃,盐度28,pH7.41条件下,孵化高峰期为20—24d,孵化率为85.3%,初孵乌贼幼体平均体长(13.5±0.3)mm,平均胴体长(8.6±0.3)mm,平均体重(0.18±0.02)g。 相似文献
20.
于2010年从宁德患病大黄鱼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NPL1006,经鉴定该菌株为美人鱼发光杆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大黄鱼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7.96×103CFU/g体重。药敏性实验结果显示NPL1006对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和诺氟沙星等9种药物高度敏感。采用纸片法检测得到NPL1006的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明胶酶和淀粉酶活性。胞外产物感染斑马鱼研究结果显示其LD50为1.20mg蛋白/kg体重。以上结果表明大黄鱼源美人鱼发光杆菌NPL1006胞外产物含有多种毒力因子,与该菌对大黄鱼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