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纵横     
以色列“海豚”级潜艇可携核弹由德国制造的“海豚”级潜艇是目前最先进的潜艇之一,以色列购进该型潜艇后,替代了服役23年的“格尔”级(GaL)潜艇。“海豚”级潜艇每艘价值3亿美元,排水量1720吨,以柴油为燃料。这艘潜艇可携带16枚海对海导弹或鱼雷,弹头重227千克。可以高亚音速前进,射  相似文献   

2.
时至今日,尽管机械传动装置的舰船仍占主流,但是电传动装置用到舰船上,同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显示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由于潜艇在水中隐蔽航行的要求,最初的潜艇中有不少都采用电传动装置。1888年,法国人建造了“吉姆诺特”号潜艇。潜艇上以564块蓄电池为动力,以55马力的电动机为传动装置,开创了全电推进式潜艇的先河。20世纪初叶,采用“柴油机-电机”推进系统的潜艇逐渐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3.
为消除吸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英国卡尼弗尔公司的一艘“天堂”号豪华内燃机客轮,自1998年12月下水以来,就从严禁烟。从1个多月时间,就有9名乘客因在客轮上偷偷吸烟,而被逐下船去。“天堂”号客轮的载客量为2040人,它从迈阿密起程,每次在加勒比海上航行7个昼夜。乘客在登上这艘客轮前,必须与客轮签署一份协议,同意客轮提出的要求:如果在船上吸烟的话,将被遣送上岸,并由自己支付回家的费用。开始,个别乘客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吓唬乘客的,不一定会真的执行,是禁烟  相似文献   

4.
最早的运输潜艇——美国“海狮”号潜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鉴于盟军运输舰艇在大洋上被德军潜艇屡屡击沉,美国海军决定用潜艇从水下运送兵力和物资,于1944年将一艘老式作战潜艇改装成水下运输潜艇,取名为“海狮”号,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运输潜艇。该艇排水量为  相似文献   

5.
自有海战以来,水面舰艇一直统治着海洋,大炮巨舰是水面决战的主力.水面舰队决战制胜乃天经地义。1620年,荷兰人科尼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利用空气净化系统的作战潜艇以来,经过漫长的探索与发展。1901年10月,美国组建了由5艘“霍兰1”号潜艇的世界上第一支潜艇部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德国潜艇即在英国水域击沉英国巡洋舰“导航者”号。接着,1914年9月22日,德国“U—9”号潜艇,在多佛尔海峡伏击1小时,连续击沉英国3艘巡洋舰。潜艇的威力使各国为之震惊,使大炮巨舰主义受  相似文献   

6.
1944年5月,日本海军的“伊-16”号潜艇突然接到总部的命令,要求它以最快的速度装运一批粮食从特鲁克港起航,直赴布干维尔岛的布因,给一支久遭围困,弹尽粮绝,濒于饿死的日本驻军提供宝贵的补给品。1944年5月14日8时,“伊-16”号潜艇起航了。暮春的海面,风高浪急,潜艇在清寂的深海款款而行。一切都那么如人意,潜艇的行动正常,眼看这次远程补给可望获得成功,“伊-16”号潜艇艇长武内少佐怀着一股兴奋的心情,命令报务兵向密切注视着这次行动的总指挥发出了如下电文:“预定5月22日20时到达布因。”其实…  相似文献   

7.
“弗吉尼亚”级潜艇,是21世纪主要作战潜艇。虽然相应地减少了购买和作战的费用,但弗吉尼亚级潜艇在隐蔽性、特种作战、侦察、混合编队作战和任务的灵活性等方面,都要比“还狼”级潜艇好得多。“弗吉尼亚”级核动力攻击潜艇是美国海军21世纪新型潜艇,能担负多种作战  相似文献   

8.
最早的潜艇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民利斯·范·德雷布尔,在英国建成了一艘可潜入水下3~5米深处的潜艇,叫“隐蔽的鳗鱼”号,可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潜艇。最早双壳体潜艇于1897年由美国人西蒙·莱克建  相似文献   

9.
2003年4月,212A型U-31“克拉西”号潜艇开始了首次试航。世界第一艘全新燃料电池驱动的新型潜艇下水。研制燃料电池潜艇的还有美国、俄罗斯、法国、瑞典等国,但让德国人捷足先登了。所有的德国人都为U-31自豪,因为它闯开了常规潜艇的一条发展新路,成为世界潜艇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到2004年春服役后,它就是“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U-31是怎么夺得世界第一的?它究竟先进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10.
鸟枪换炮美国新一代核潜艇的艇员将永远不会接到升起“潜望镜”的命令,其原因很简单:正在建造的集情报收集和打击能力于一身的“弗吉尼亚”号———新一代核潜艇中的第一艘及其姊妹潜艇上没有潜望镜。指挥这种21世纪潜艇的艇长将通过比人眼具有更高分辨率的数字摄像机观察世界。贴“身”侍卫美国海军认为,它的快速攻击型潜艇是21世纪“浅海水域中的影子”。这种潜艇将主要在近海的“浅水水域”活动,而携带三叉戟弹道导弹的19750吨大型潜艇则负责在公海深水海域巡逻。“弗吉尼亚”号在2004年编入现役以后,将更多地用于调停…  相似文献   

11.
1943年,美国海军对日本的航运进行了严密的封锁,限制了日本从东印度运进石油,使日本的战争机器运转越来越困难。为了迅速扭转这一局面,日本海军决定加紧建造大型“伊”级潜艇承担运输任务,同时研制了一种名为“回天”鱼雷的自杀潜艇,企图利用自杀潜艇换回太平洋战争的败局。“回天”是日文“上天堂”的意思,这种自杀潜艇是日本海军黑木上尉和西纳上尉设想出来的。它实际上是一种人操鱼雷,水下排水量约9吨,长16米,艏部装有1.5吨的炸药。一般由大型潜艇携带至作战水域,  相似文献   

12.
水声技术     
利用声波对水中、海底以及海底以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跟踪、识别以及水下通讯、导航等的方法与技术。1912年“泰坦尼克”号巨型客轮沉没事件,促进了近代水声技术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回声定位声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水声技术有较大发展,改进了声呐设备,且出现了声制导鱼雷和音响水雷。50年代以后,潜艇活动能力的增强与核潜艇的出现,水声物理研究和信息论研究的进展以及无线电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换能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进步,对水声技术的发展有很大促进。目前水声技术除有广泛的军事用途以外,还用于海洋开发…  相似文献   

13.
二战时,德国“古斯特罗夫”号客轮沉没在冰冷刺骨的波罗的海,共计9343人丧生,是“泰坦尼克”号遇难人数的6倍。  相似文献   

14.
1914年9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幕刚拉开不久,英、德双方的陆军就开始了厮杀酣战。英国由于与比利时隔海相望,就利用比利时的奥斯坦德港从本土向作战地区运送增援部队和补给品。为了扼住进出奥斯坦德港、泰晤士河和英吉利海峡的咽喉,德海军部决定,在奥斯坦德和英国马特加之间设置潜艇伏击阵地。为此,德海军除派遣已在海上的“V-24”和“V-8”潜艇外,又增派了威丁根率领的“V-9”潜艇。正是这艘“V-9”潜艇在一小时内竟然击沉对手三艘军舰,创造了海战上连中三元的神话。  相似文献   

15.
施征 《海洋世界》2001,(4):34-35
2000年8月12日,属于俄罗斯的1艘“奥斯卡”级Ⅱ型巡航导弹攻击核潜艇“失手”沉没了。这一事件除了使拥有潜艇的国家慌忙检查自家潜艇的“健康”状况外,更多的目光则盯向了已“隐居”近十年之久的俄核潜艇部队。  相似文献   

16.
自从潜艇投入海战以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曾给盟国以沉痛打击。有人预言:如果有第  相似文献   

17.
施征 《海洋世界》2006,(9):42-46
本文所提及的“奥斯卡”并不是电影“奥斯卡”奖,而是“奥斯卡”(OSCAR)级巡航导弹攻击核潜艇。该潜艇属于前苏联第3代巡航导弹攻击核潜艇(也可称作飞航式攻击潜艇),该级艇经常被人简称为“O”级,“O”级的主要用途是拦截消灭大型航母与水面舰艇编队、陆上重要目标和布署水雷以  相似文献   

18.
3月28日上午10时40分,又一艘双体高速豪华客轮“飞龙”号从大连港起航,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在热闹的渤海湾卷起千层波澜。这是大连远丰轮渡企业有限公司继“飞鱼”轮之后,根据北方的气候特点以及黄、渤海水域的海况,在澳大利亚专门设计建造的又一艘双体喷水式高速豪华客轮。该轮总长49米,宽13.6米,载客512人,满载时速达40海里,从大连至烟台只需2小时,堪称亚洲最大、最快、最稳的双体喷水式客轮。船上还配有4部防摇平衡器和红外线夜视镜,7级风浪和夜间也照样能航行。此外,全密封式豪华客舱、  相似文献   

19.
首开先河瑞典哥兰特级潜艇歌兰特级AIP潜艇的首制艇于1992年开工建造,在开工之日,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十六世为首制艇命名为“哥兰特”号,该艇于1995年2月建成下水,1996年建成编入海军服役。“哥兰特”号的建成服役,标志着非核动力潜艇进入一个新纪元,成为潜艇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哥兰特级AIP潜艇水下排水量1490吨,艇体长60.4米,艇宽62.0米,吃水5~6米,水下最大航速20节,艇员编制25人,军官5人。哥兰特级潜艇首次采用AIP动力装置,2台斯特林AIP动力装置总功率150千瓦,使该艇在…  相似文献   

20.
深潜器与观光潜艇是现代潜艇技术的分支,既有共同的技术基础,又互有侧重,但均对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有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潜艇技术先进,工艺成熟,研制力量雄厚,从常规潜艇起步,到研制核潜艇,再到救生潜艇和深潜器的应用,积累了几十年丰富的实践和经验。随着“军转民”朝普及、实用方向拓展,为我国潜艇设计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