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果清 《地图》2008,(6):120-121
《皇明舆地之图》是《广舆图》系统以外的木刻全国行政区地图,没有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的计里画方之法绘制,有其特殊的价值。该图目前国内无存,而在日本东北大学的狩野文库和神宫厅的神宫文库各藏一部。  相似文献   

2.
成一农 《地图》2014,(1):68-75
“马王堆地图”、《禹跻图》、《华夷图》和《广舆图》,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地图,而“制图六体”和“计里画方”,也是为我们所熟悉的绘图方法。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存在这些看上去绘制准确的地图以及这两种当时领先于世界的绘图方法,因此我们往往在中国古代地图的研究和评论中,津津乐道于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正>缘起古代中国将地图称作"舆图"。工作关系,这几年我查阅了大量历代舆图,也对"舆图"的词源作了一点研究。"舆"原意是车辆,引申为大地。古人把地图称舆图,看风水称勘舆学。《史记索引》:"天地有覆载之德,故谓天为盖,谓地为舆。",覆,对应天之盖;载,对应地之舆;"载"字,跟车关系紧密。楚国的宋玉,曾作《大言赋》,记录了楚襄王与唐勒、景差、宋玉游于阳云之台,楚王要几位吹牛皮,谁吹的好,赐谁坐。  相似文献   

4.
唐人诗云"十年磨一剑",元人励志十年绘一图. 七百多年前,元代有一位道士,穷十年之功,编撰绘制了全国性地图——《舆地图》. 很可惜,《舆地图》的真迹原貌,我们如今已经看不到了.虽然,当初它曾被刻石,存放于江西贵溪境内的道教重地龙虎山上清宫三华院,但还是难逃数百年来的火光之灾. 不幸中的万幸,明代嘉靖年间,地理学家罗洪先欲绘《广舆图》,"尝遍观天下图籍,虽极详尽,其疏密失准,远近错误,百篇而一,莫之能切也.访求三年,偶得元人朱思本图,其图有计里画方之法,而形实自是可据,从而分合,东西相侔,不至背舛.于是悉所见闻,增其未备,因广其图,至于数十."也就是说,朱思本的《舆地图》,在罗洪先的《广舆图》上借尸还魂,并且增其未备,发扬光大了.  相似文献   

5.
席会东 《地图》2019,(3):138-139
亚伯拉罕·奥特柳斯(Abraham Ortelius,1527—1598年)是16世纪尼德兰地图学派的开创者和尼德兰地图黄金时代的奠基人,他所编绘的《寰宇大观》(Theatrum Orbis Terrarum)是西方第一部近代地图集和尼德兰地图学的奠基之作,在西方地图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就如同《广舆图》在中国地图史上的地位一样。  相似文献   

6.
赵新 《中国测绘》2004,(4):60-61
《康雍乾时期舆图绘制与疆域形成》一书,以康雍乾时期其有代表性的舆图为例,以大量档案文献材料为基础,对这一时期地图绘制的历史及地图在当时的社会功能,尤其是地图与疆域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地图》2008,(6):15-15
2008年9月,绘制于清康熙年间的绢底巨幅台湾长卷轴地图——《康熙台湾舆图》在台湾博物馆展出。《康熙台湾舆图》是山水画式彩绘地图,画心长522.9厘米,宽64.2厘米。全图笔法细腻,设色精美,绘制年代约在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三年间(1699~1704年)。  相似文献   

8.
《中外舆地全图》是一部由近代杰出的制图家邹代钧创立的舆地学会所编制出版的世界地图集,其编制质量达到了当时中国的最高水平,堪称地图中的珍品. 舆图世家 在中国近代地图学史上,能称为“舆图世家”的,只有湖南新化的邹氏家族.从清嘉庆年间到20世纪50年代,邹氏祖孙7代相承,致力于舆地学的研究和地图的编制出版,其传承时间之长、成就之高、贡献之大、影响之深远,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9.
孙果清 《地图》2007,(1):108-110
《广舆图》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地图集,系明代罗洪先以元代朱思本《舆地图》为基础,收集了元代李泽民的《声教广被图》,明代《大明一统图志》,许沦的《九边小图》,杨虞坡、徐斌的《水图》等14种资料作参考,汇集增补并改编成地图集的形式,名为《广舆图》.  相似文献   

10.
朱鉴秋 《地图》1992,(1):36-37
《广舆图》是明代罗洪先根据元代朱思本的《舆地图》考订增广而成的一部地图集,在我国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图集约在1540年编成,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至清嘉庆四年(1799年)的200多年中曾多次刻印。各版《广舆图》卷首都有罗洪先所撰《广舆图》序,其中有一段涉及《广舆图》图幅数及“副图”的文字: “……仰维大明丽天声教,无外远轶,古今可以观德,作舆地总图一;内畿外邦,域民建守,小  相似文献   

11.
孙果清 《地图》2005,(4):89-90
元朝测绘名人辈出,绘有多种内容详尽的全国舆图,遗憾的是没有被保存下来。元代至顺年间刻本《事林广记》中有一幅“大元混一图”,但该图作为书籍中的插图,绘画又十分简略,不能代表元朝绘画舆地图的真正水平。而我们从现存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可以看出元代绘画全国性舆地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王麟 《地图》2004,(3):32-33
地图学科.我国在1800年以前就有人开始研究。地图绘制是由晋代裴秀开始的.到了明代.罗洪先在元代朱思本的《舆地图》的基础上.用较科学的计算方法绘制了新图.取名《广舆图》.对我国地图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孙果清 《地图》2004,(5):66-67
唐代地图现在已很难见到,宋代地图保留下来的也很少。当时的有识之士将地图刻于石上或印在书籍中,才有幸使少数地图被保留下来。现今苏州文庙所保存的一幅比较完整的石刻全国性舆图——《坚理图》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作者推荐     
黄齐 《地图》2014,(4):6-6
这是一幅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湖北地图,纸本设色,收录在《清朝舆地全图》中,大约绘制于乾隆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1759—1763年)之间。图上彩绘出了当时湖北省所属的府、州、县及其水系。清朝康熙年间就已经采用近代测绘方法绘制过《皇舆全览图》,但这幅湖北地图仍沿用中国传统的舆图绘制方法,其绘制理念和方法与《皇舆全览图》迥然不同。可见,在中国古代地图学开始展露出近代的端倪时,传统的舆图绘制理念与方法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地图》1989,(2)
中国地图出版事业的兴起,始于19世纪下半叶。时值倡导洋务,推行新法,办学堂,学文化,国人了解国內形势和世界知识的要求日益迫切。一些知名学者考察国外地图编制技术,引进地图资料,公开编印出版地图,打破了纯官方编制收藏的传统。19世纪中叶,胡林翼主编的《大清一统舆图》,  相似文献   

16.
搜酷     
《地图》2012,(1):18
地图纹饰真丝领带、丝巾新套装地图纹饰真丝领带、丝巾,采用精细的手工技术,拥有高档柔滑真丝材质,饰以传世经典舆图。古意暗蕴雅趣,文化彰显品位。新的包装锦盒采用丝光布专色印刷,盒内机关巧妙,新颖别致,饰以铜环双耳束绳,便携美观。详情咨询《地图》  相似文献   

17.
欧洲人绘制出版中国地图的开端王自强(北京图书馆善本部舆图组100081)16世纪初欧洲人对中国地理情况的有限了解,主要是通过《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托勒密《地理学指南》的描述以及稍后的葡萄牙航海家的记述等。当时欧洲地图学家所绘制的世界地图中,有关中国...  相似文献   

18.
王自强 《地图》2006,(3):8-9
由首都图书馆编辑的《北京历史舆图集》是一部出色的古地图整理汇编作品集,也是第一部专题汇编北京古旧地图的大型图集。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文化名城。北京建城并成为蓟、燕诸侯国之都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公元938年,统治中国北方的辽以北京(时称燕  相似文献   

19.
古老的地籍图———《潼关图》据古籍载,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地籍图作为一个地图品种,就已应运而生。《周礼·地官司徒》载:“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忧邦国。”“小司徒之职,……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诞生前夕,在解放不久的南京城,出现了一个地图编制机构——解放日报舆图部,8个月后的1950年5月,改名新华地图社。这是我国第一个公开编制出版地图的专营单位,以下是新华地图社的始末概况。 30年代由上海申报馆出版的小8开本《中华民国新地图》及其缩编本《中国分省新图》,泛称《申报地图》,以学术水平在科技界和教育界深受重视,在我国小比例尺地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抗战胜利后,原参与编绘者曾世英、方俊鉴于该图依据的资料已经陈旧,而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图书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