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其论大陆漂移的第一篇著作中,A.Wegener就曾预言过海底扩张、介于海底测深与海底年令或海底以下的温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还有地侵对流以及板块构造的某些方面的问题。这些观点中的一些,例如海底扩张以及海底测深与年令,在其以后的著作中,未曾见及;其他一些,例如对流和板块构造,当出现新的证据时,得到了承认。他的直观知识使其产生了这些观点,而他对于事实和推理之间的区分的理解又是非常清楚的。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中国大地构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早在四十年代中期黄汲清发表了“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其后又有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中国大地构造文献问世.但从板块构造观点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则开展的很晚,不过为近数年间之事.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构造复杂,以往的地质资料又缺乏有关板块构造的记载,因而现在要论述全国的板块构造,很感资料不足.这里只能讲一个大致轮廓,有些地方也还只是一些设想. 首先谈几点对板块构造概念的认识.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板块构造的轮廓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正> 一、前言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早在四十年代中期黄汲清发表了“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其后又有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中国大地构造文献问世。但从板块构造观点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则开展的很晚,不过为近数年间之事。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构造复杂,以往的地质资料又缺乏有关板块构造的记载,因而现在要论述全国的板块构造,很感资料的不足。这里只能讲一个大致的轮廓,有些地方也还只是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活动论观点,概括地探讨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四项基本特征:全球最复杂的地块、褶皱带镶嵌体系,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古生代与中、新生代之间大地构造面貌的变格,以及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化;认为这些特征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板块构造活动的结果,因而可以在中国板块构造演化的统一模式中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前言近几年来,已提出了多种解释太古宙构造型式的设想,这些设想通常是根据模拟当代板块构造过程而得出的。这类模式的着眼点往往偏重干地球化学或岩石成因方面,而比较忽视构造方面的证据。在高级片麻岩地体中,存在着近水平的高应变构造的成因这样一个特殊问题,这个问题同经典的俯冲或碰撞驱动地壳构造的理论很难一致。然而,一些作者认为,直到晚前寒武纪时,作为当代板块构造学说所要求的岩石圈的俯冲才开始出现。如果这一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均一的板块构造过程就不适用于太古宙了。因而  相似文献   

6.
新疆铜(镍钼)矿主要矿床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培仁 《矿产与地质》1994,8(5):321-325
从板块构造观点出发,以大地构造单元为背景、现知新疆铜(镍钼)矿床为基础,优选五个主要矿床类型,划分45个成矿带.总结归纳若干区域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7.
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经70年代作者等发表江南中一新元古代岛弧构造观点以来,这一地区已经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成为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热点之一,大量新资料支持以下的古板块构造演化模式,即古代南洋壳中元古代13(17)-9.8亿年时向北(西北)俯地扬子板块东南边缘之下,形成江南火山同岛弧和弧后盆地,在东北段是皖-浙-赣火山岛弧和樟树数-伏川弧后盆地;新元古代9.8-7.7亿年时发生了陈蔡弧与皖-浙-赣弧的弧-弧碰撞造山作  相似文献   

8.
前言板块构造学说在最近十年才得到世界普遍承认。在现正在移动的刚性板块和海洋张开和封闭问题上,只有极少数人不承认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证据。因此,试图把前寒武纪地壳发展演化符合新全球构造的方案出乎意料地获得成功。两个极端观点在前几年已经发表。第一种观点承认地球构造演化的均变说,至少从太古宙某一刚性地壳形状形成以后,  相似文献   

9.
Samuel Warren Carey(塔斯玛尼亚大学地质学荣誉教授)是一位著名的以地球膨胀理论代替板块构造理论的积极倡导者。由于他77岁时的最新杰作是以“有知识的外行而不是技术专家”的演说形式发表的,因此,遗憾的是这篇杰作不能在参考文献和资料中得以存在的原因。这本书的精华就在于有许多我们当中的人不同意的观点,所以我们应该阅读一下。  相似文献   

10.
研究板块构造沉积作用的最大困难,是沉积相仅间接地与作为板块构造理论根据的那种作用有关。板块构造是从海洋岩石圈内部,特别是地震活动的地球物理迹象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在一些情况下,这些地球物理作用与火成活动和变质作用有关,在现代环境如活动的岛弧和古代岛弧中及大陆上均可见到其产物。然而,这些产物在大陆上不是永远可以保存,所以地震活动的直接证据常常缺失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地构造特征的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45年以来,著者和他的同事们发表了一系列书刊和论文,阐述中国大地构造演化,探讨中国大地构造的某些突出特点。近年来,随着新资料的迅速积累和受到板块构造学说的启发,著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考虑一些旧的结论,并对同一课题提出新的观点。由于篇幅限制,在此只能简而叙之。  相似文献   

12.
前寒武纪地球动力学(Ⅴ):板块构造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系统综述了板块构造启动时间的不同观点及其依据,并探讨了板块构造启动的三个必备条件:刚性岩石圈、俯冲作用、地幔对流循环的起源,进而探讨了前寒武纪俯冲作用、板块构造体制与现代俯冲作用、板块体制的差异。板块构造体制启动的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刚性、俯冲和地幔对流,直到27~21亿年期间才在全球不同地点同时满足。但现代板块构造体制起始的时间为10(或19)~8(或6)亿年,其标志性物质记录或识别标志依然是蛇绿岩建造、高压-超高压变质、岛弧型岩浆建造等。最后,系统描述了板块构造可能的启动机制和过程,为认识前板块构造和板块构造差异提供一个约束,也为推动地球动力学统一理论的思考和探索提供一些最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古元古代板块构造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文中列举了大量新发展、新证据,趋向认为现代模式的板块构造机制始于2.1-1.6Ga。地体及伸展构造理论的应用也丰富了古元古代板块构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火山岩成分与板块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块构造是当前世界上最盛行的大地构造学说,是一种新的全球构造学。它是近代地质学中一个崭新的分支,是建筑在有关学科最新成就基础上的产物。它的出现,得到了越来越多地质学者的赞扬与支持,它的出现,也引起了地球科学一场革命性的变化。火山岩在地表的分布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受大地构造环境所制约的。板块构造观点对于火山岩分布、组合、成分、成因等来说,能够作较好的解释。作为火山岩的物质基础——成分来说,也必然是确定板块构造环境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山系的形成与板块构造碰撞无关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白文吉  杨经绥 《地质论评》1993,39(2):110-117
本文根据对中国重要蛇绿岩带的观察,并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对板块构造学说的造山模式提出了否定意见,认为古老山系和现代山系的形成都与板块构造碰撞无关,并提出大陆内部山系形成与盆地形成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一封新近被发现的 F.B.Taylor 1931年12月4日写给大众科学月刊的一篇文章的一位作者的一封信证明,A.Wegener 的关于大陆漂移的一些观点.最初是由 Taylor 那里得来的。Taylor 的这封信详述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早期发展,并说明 Wegener 很早便对 Taylor 关于漂移的著作有所了解。Taylor 作为漂移假说创始者的权利的主要根据是1908年美国地质学会的一篇文章。在由该学会发表于1910年的这篇文章中.Taylor 用地壳“片(sheets)”(我们现时叫做板块)的碰撞,概述了一些第三纪山岳带的形成。这些“片”在一个塑性下伏层之上.水平爬动数百公里乃至数千公里。Taylor 的板块构造概念的一个推论就是大陆的破碎和错动。Taylor 认为.裂谷如同大西洋中脊之类,都标志着板块边缘的扩散。火山孤、海渊和山系圈界出收剑边缘;而某些断层,诸如格林兰周围的一些断层,则表示出横交板块边缘.关键词:地质学史、板块构造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来,古元古代板块构造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文中列举了大量新发现、新证据,趋向认为现代模式的板块构造机制始于2.1~1.66Ga地体及伸展构造理论的应用也丰富了古元古代板块构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田嘉铖  季建清 《地质科学》2018,(4):1499-1512
板块构造理论可以被认为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基本模型和框架。传统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岩石圈板块在软流圈上方随软流圈对流发生运动,软流圈对流所需要的能量则完全由地球内部能量,如重力势能和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热能提供。但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证明了气候变化会对板块构造活动,如造山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对传统的板块构造所需能量全部由地球内部提供这一观点做出了补充和更新。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外动力作用可能影响板块构造做出分析,一是利用傅里叶分析证明了太阳辐射变化在构造活动,如洋中脊两侧地貌和火山沉积物中均能够留下记录;二是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平面力学模型,探究洋流同大陆的力学作用会如何影响大陆运动特征。虽然这一模型忽略了很多因素,定量计算的结果本身并不具有很严格的数据绝对意义。但是这一模型的结果可以证明地球所有板块构造活动中释放的能量低于地球系统每年从太阳辐射中接收的能量,而且模型得到的大陆运动特征同现今实际观测下的运动特征存在一致性,洋流向大陆岩石圈传递的能量同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处于同一量级,从侧面可以证明洋流可能对板块构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郑剑东 《地质论评》1990,36(1):87-89
在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斯密森学会和地质调查局奉献了一张展示性的图件,题名这个能动的星球(This Dynamic Planet),副标题是全球火山、地震和板块构造图。该图实际上是一张新全球构造图,即用板块构造的观点来反映地球的构  相似文献   

20.
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自经70年代作者等发表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构造观点以来,这一地区已经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成为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热点之一。大量新资料支持以下的古板块构造演化模式,即古华南洋壳中元古代13(17)~9.8亿年时向北(西北)俯冲于扬子板块东南边缘之下,形成江南火山岛弧和弧后盆地,在东北段是皖-浙-赣火山岛弧和樟树墩-伏川弧后盆地;新元古代9.8~7.7亿年时发生了陈蔡弧(浙东地体)与皖-浙-赣弧的弧-弧碰撞造山作用,并导致樟树墩-伏川边缘海的崩塌和陆-弧弧后碰撞造山过程。江南古岛弧带经历了多次的后期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