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叙述1968年春季在珠穆朗玛峰地区5000米测点用单色仪进行长达一个多月的太阳辐射分光测量概况,对其中4天最佳观测条件下取得的28组相应于不同大气质量的大气内太阳分光辐照(0.6—2.5μ)资料进行了处理,用外推法求得了珠峰地区上空的平均大气透明度(表3)及大气外太阳辐射近红外区能谱分布数据(表5),并对这些结果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
差分像运动视宁度测量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明了Fried参数(大气相干长度)r0的物理含义及为什么选取r0作为表征大气视宁度的参数;然后介绍了一种优良的测量r0的方法-差分像运动法,总结了该方法的六个特点,最后给出了在云南天文台用该方法的六个特点,最后给出了在云南天文台用该方法两次实测大气视宁度的实验结果及实验参数,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云南天文台天体测量工作的发展过程,论述在空间时代地面光学基本天钵测量必要性和应具备的条件,并且叙述了在新的要求和条件下,地面光学基本天体测量工作应该发挥的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云南天文台天体测量工作的发展过程,论述了在空间时代地面光学基本天体测量的必要性和应具备的条件,并且叙述了在新的要求和条件下,地面光学基本天体测量工作应该发挥的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国际天球参考架的发展历史和现在射电参考架的现状—基准源选择的标准和参考架的稳定性。描述了地面上光学观测在依巴谷参考架的维持和加密的一系列工作。介绍由天体测量卫星GAIA和SIM给出的天球参考架可能逵到的精度。详述了在今后十年中地面天体测量的作用以及正在开展有关天球参考架的研究课题 ,同时也列出了我国正在和即将开展天体测量的几个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上海佘山观象台自本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的太阳辐射热测量的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着重对1932年—1943年以及1949年—1958年两个时段内取得的太阳全辐射资料进行了初步处理分析,从中得到一些统计规律。并与太阳活动资料进行了比对,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云南天文台3.2cm射电望远镜的绝对测量工作。重点讨论了论了天线增益的两种测量方法:1.用月亮作标准源测量增益。2.用过渡法测增益。并给出了测量结果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8.
详细地介绍了VLBI系统的地面单元中电缆延迟变化的测量方法,这种基于相位的测量方法,为相关领域的高精度延迟测量提供了借鉴。概要介绍了地面单元中电缆测量、反射调制以及相位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对各个环节作了数学上的推导分析。给出了一个电缆相对延迟值随温度变化的测试样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北师大,云南天文台和华北光电所共同研制的近红外光度计在云台1米望远镜上试观测的结果和一些初步分析。指出该仪器能在77K温度下连续稳定工作6小时以上。在2.2μ波段可探测到5.5等星。并对云台的近红外大气消光进行了初步观测。  相似文献   

10.
云南暗弱天体光谱及成像仪(Yunnan Faint-Object Spectrograph and Camera,YFOSC)是一台能够快速切换工作模式,进行天文成像及光谱观测的仪器。其中长缝光谱作为该仪器的主要光谱观测模式广泛应用于点源以及面源的分光测量研究。通过测量该模式下YFOSC系统的波长响应曲线,各块光栅的波长范围,并对定标灯谱进行波长证认,同时在考虑大气吸收以及望远镜效率的情况下给出了曝光时间曲线,为观测者更好地使用该仪器提供参考。最后以近期拍摄的一条超新星光谱为例,介绍长缝光谱模式的实际观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陕西天文台同北京天文台等几个站在一九八二年进行的电视比对的部分数据作了初步分析,给出了各站单次测量的不确定性,证明了通过微波中继的无源电视同步,可使远距离时钟的比对精度达到0.3—0.5μs,甚至更好。文章还对比对中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阐明了Fried参数(大气相干长度)r_0的物理含义及为什么选取r_0作为表征大气视宁度的参数;然后介绍了一种优良的测量r_0的方法—差分像运动(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法,总结了该方法的六个特点,最后给出了在云南天文台用该方法两次实测大气视宁度的实验结果及实验参数,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云南天文台微带功率晶体管放大器在太阳射电快速记录系统中的设计原理和技术性能,并给出了放大器的线路图和最初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云南天文台微带功率晶体管放大器在太阳射电快速记录系统中的设计原理和技术性能,并给出了放大器的线路图和最初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窄角天体测量中地面较差相位参考技术在射电波段以及近年来在红外波段的应用。给出了较差相位参考技术计算两颗星之间角距的基本公式;详细介绍了地面上红外波段实现较差相位参考技术VLTI-PRIMA的发展过程,和其结构、主要部件、科学能力,以及达到的目标和局限性。描述了2008年VLTI-PRIMA研制成功后进行的几次试验观测,并给出了与VLTI和NACO成像的比较结果。最后介绍了该工作的展望,如仪器硬件和软件的改进、VLTI第二代仪器GRAVITY的研制,以及根据PRIMA研制的经验,对我国研制仅有窄角天体测量功能的地基中等口径大视场光学望远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多功能天文经纬仪是云南天文台新研制的一种基于通用CCD观测的天体测量望远镜。介绍了多功能天文经纬仪的图像处理系统,从系统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功能算法两个方面说明了整个图像处理系统的实现流程和工作方法。介绍了星像搜索算法、定心算法和VC++程序设计的流程图。给出了图像处理软件的界面,以及恒星像、人造星像和轴准直星像3种星像的定心结果,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云南天文台太阳光谱望远镜分辨本领的照相测量方法,给出了初步测量结果为100500,这一结果与它的可达到值300000相差较大,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主要是目前光谱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尚未处在正常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8.
吴光节  叶彬浔  张文元  李自力 《天文学报》1996,37(2):175-180,T003
1994年4月12日晨,我们对S9彗星进行了成功的观测.观测使用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和加了缩焦器的Ⅱ号CCD系统.照相机像素为512×512,视场约7’×7’.在近两小时的不同时刻的四张照片中,观测到了彗星21颗碎核中的主要部份及其运动.本文介绍了此次观测情况和资料处理,并给出对SL9各彗核的位置和亮度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中国授时工作三年来的工作情况,文章分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1.在几个天文台建立了地方原子时,其精度逐年有所提高,秒长的保持主要是利用国产的氢脉泽,秒长的准确度为2×10~(-12),日稳定度优于3×10~(-13)。 2.时间传递:三年来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大量的时间传递试验。如利用交响乐卫星进行了中、法比对试验,国内搬运钟试验,国内电视同步比对及Loran-C长波比对等,这些试验均取得良好的结果。尤其是利用长波地波模在复杂地面上的传播时延修正达到较高水平,在平滑地面上同步精度为±0.2μs,复杂地面上为±0.5μs。 3.时频设备的研制:研究制做了一系列时频比对设备,达到较好的水平。 4.长、短波时频发播:提高了短波发播控制精度,建立了BPL长波发播台。每日固定时间发播,发播的控制精度优于1×10~(-12),与UTC之差小于2μs。 5.国际联系:多次参加了CCIR第七组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多篇文稿,邀请美国USNO搬运钟组来华比对。并多次接待来华访问的时频专家。  相似文献   

20.
II型多功能天文经纬仪是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为了满足利用多台仪器组网监测本地铅垂线变化信息的需求研制的一种地面天体测量仪器。仪器的图像采集系统使用3台非制冷CCD作为采集终端,工作在外触发模式,利用望远镜控制系统提供的外触发信号按照观测时序触发相机。介绍了望远镜的具体工作模式,对图像采集系统的工作流程给予说明;介绍了采集系统的硬件构成、软件框架和涉及的主要编程方法;给出了图像采集系统的软件工作界面和所采集的图像,并对拍摄的恒星像成像质量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