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区域测震台网监测能力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收集和整理了广西区域测震台网的资料,查阅了广西台网的观测报告,确定了不同类型模拟观测仪器的放大倍数、数字化地震仪与有效监测距离的关系,从而确定了单台的监测范围。凡4个以上的台站同时能监测到的地区则为有效监测区。分1980年以前(初创时期)、1986年以前、1993年("九五"改造前期)和2007年"十五"改造以后4个时期分别计算广西测震台网监测能力。由此了解广西区域测震台网的发展概况和监测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新北京市地震局从组建开始,就把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建起了比较完善的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体系。1 前兆监测台网的组成及完善11 前兆监测台网的构成北京市地震前兆监测台网由专业台站和地方观测点共同组成。北京市地震局现有专业台站8个,共22种主要前兆观测方法(见表1)。这8个台站都为有人值守台站,观测仪器设备为中国地震局认可的专业仪器设备,专业观测人员进行观测及维护,观测程序按照中国地震局制定的各方法观测规范进行,观测资料连续可靠,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3.
介绍吉林测震台网数字台站仪器配置,对台网31个测震台站台基噪声功率谱进行计算,得出各地震台台基的地动噪声的均方根值、观测动态范围、地噪声功率谱,并将计算地动噪声功率谱作为吉林地震台网资料分析处理的一项日常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4.
引言 台站是构成台网的基本元素,台站单台监控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个台网的监控能力,同时,单台监控能力又是考虑台网建设、布局的基本依据。高台地震台是国家I类基准地震台,“九五”期间又建成国家数字地震台,与原模拟地震仪进行工作,高台地震台在国家地震台网中属监测能力和质量最好的台站之一。那么,高台地震台模拟地震仪器的监测能力达到什么水平?数字地震仪的监测水平又如何?数字地震仪能否代替模拟仪器?为此,本文利用高台地震台模拟仪器和数字化仪器观测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试图给出一个定量结果。 1 台站基本情况 高台地…  相似文献   

5.
1996年世界地磁台网CD-ROM 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6年世界地磁台网CD-ROM中的有关台站分布、仪器装备、系统组成、数据处理、资料质量、运行状况等的简要评述,分析了当今地磁观测技术的发展潮流及世界地磁台网台站在数据处理和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认识对发展我国地磁观测技术有启示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是研究各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基础。台网的监测能力取决于台站的密度、方位分布、各台的放大倍数和仪器的频率特性等因素。我们收集和整理了华北地区测震台网的资料,查阅了一些区域台网的观测报告,确定了不同仪器的放大倍数与有  相似文献   

7.
针对天津市测震台网数字化资料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以及各台网之间数据交换困难,无法与台站参数准确结合的问题,利用PHP语言研制测震台网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功能,通过liss数据流的二次开发,实现大震后地震事件的快速产出,满足了地震预报、新参数计算的需要;同时将台站设备参数与数据相结合,保证了数据使用的准确。该系统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将提高测震台网工作效率和数字观测资料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8.
1991年6月21日至25日在江西省九江市江西省地震局科技培训中心召开了全国测震基本台网技术交流会。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的地震形势和地震工作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台站以及有关人员迫切需要了解上级精神与要求,特别是在1990年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制定了全国地震监测系统调整优化方案之后、对全国测震基本台站进行了布局的调整与优化,对台网观测系统的仪器装备也开始进行技术改造,又下发了新的《地震台站观测规范》,这些情况,对台站的仪器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与交换以及在台站的观测资料质量的评比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作了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地震局共同投资建设.山东遥测数字地震台网新建、改建、扩建为山东数字地震台网。建成后的台网与“九五”期间建设的观测系统比较,提高了整个台网的观测动态范围,扩大了台站的观测频带,丰富了记录的信息量;台站数量与密度的增加,使台网监测能力得到提高。本文介绍了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内容、台网布局、监测能力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1987年5月5日至12日,由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组织的全国第八届(1986年度)地震、地磁基本台站观测资料质量评比会在广州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全国部分Ⅰ、Ⅱ类地震、地磁台站代表五十余人。本次会议除资料评比外,还讨论了评比标准的修改意见。会议以地震、地磁台网牵头单位局地球所九室为主,台站代表参加了评委会,负责本届评比工作。经过紧张的查图,校核、评分,本届评比的结果一目了然。本届全国地震、地磁基本台网观测资料质量评比属于小型评比会,只请少部份台站同志到会负责评比。  相似文献   

11.
在文献[1]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各台站直达波初动震相清晰度存在差异时如何利用井下和地面观测资料联合确定震源位置、发震时刻及区域平均波速的最优化方法。理论和实际检验表明,对于一个台网而言,考虑各台站震相清晰度间的差异,会使定位主要依赖于震相清晰的台站的资料,而震相不太清晰的台站的资料只对定位起参考作用。从而提高了整个台网定位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2.
以安徽监测台网为例,通过开展对安徽省监测台网台站综合观测技术保障系统运行实效评估,建立起台站综合观测技术保障系统效能评价体系,采取定量化数值评分方法,评估台站保障系统构成各类要素运行实效,为提升台站保障系统运维能力,发挥实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吉林台网测震台站监测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种种原因,台站地震计的固有周期、阻尼、灵敏度、观测动态范围等参数和台基噪声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本文用阶跃标定和计算观测动态范围、台基噪声功率谱的方法,得到吉林测震台网各台站地震计参数和台基噪声的变化情况,掌握吉林测震台网各台站的监测能力,为以后吉林测震台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震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地震监测和速报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对防震减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测震观测资料为研究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测震台网运行率、波形可用率、台基背景噪声、干扰以及台网布局合理性,对测震观测数据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上海测震台网总体运行稳定,数据连续率较高;部分地震台站背景噪声偏大;受基岩出露影响,上海东部和西北部地区布设台站较少,导致地震监测能力较弱,测震台网布局有待优化。本项工作的开展对今后地震台站改造以及新台站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福建按测震台网仪器配置概况和均方根速度值的计算方法,通过对福建测震台网所有41个台站2009年2月到2011年12月均方根速度值(RMS)的计算,根据GB/T 19531.1-2004划分台站的环境地噪声等级.将均方根速度值的计算作为日常维护工作的一部分,积累台站观测环境变化资料.  相似文献   

16.
引言全国测震基本台站是我国的骨干地震台站,由24个Ⅰ类台和62个Ⅱ类地震台组成。主要承担监测全国及全球地震活动性,为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提供基础资料,参与国内及国际资料交换等任务,在全国地震台站中起基准和示范作用。由于台站遍布全国各地,建成的年代先后不一,仪器装备,观测环境,生活条件,人员素质差别很大,因而在技术管理中存在着相当的难度。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全国测震基本台网技术管理组是全国测震基本台网技术管理的实体。多年来,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和测震学科协调组的领导下,在各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脉动噪声计算方法,以呼伦贝尔市地震台网8个台站连续波形资料为基础,对地震观测台网监测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开展台网优化和科学布局研究。通过累计的历史噪声数据,用来评估台站观测环境的变迁,及时掌握地震监测能力的变化。该成果将为地震速报、重点地震危险区震情跟踪、强震后现场应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1967年开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以来,至今已有百余个台站了。经历了若干7级以上大震和多次中等强度地震,发现在震中附近的台站记录到不同程度的ρs变化。其中唐山地震发生在京津唐台网之中,就台网的密度、观测质量及资料积累时间来说,相对其它地震的观测网点都是最佳的。因此,本文拟以唐山震例为基础,结合其它震例,讨论7级以上强震在近震中区和远离震中区的ρs异常不同特点及其展布范围;讨论它们与震源破裂长度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意义;并根据目前观测精度讨论台站对7级以上强震  相似文献   

19.
国家地震局于一九八一年五月卅一日至六月七日在北京召开了测震,地应力、水化、地电观测系统全国基本台网布局方案专业论证会。这是继本年四月份召开的形变、重力、地磁观测系统全国基本台网布局方案论证会之后的第二部分会议。通过专业论证,由各观测项目现有的台站中选取了部分台站,分Ⅰ、Ⅱ两类组成各自的全国基本台网(见下表)。  相似文献   

20.
地磁台站和地磁台网的现代化技术专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磁观测资料在地磁学,空间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及其它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资料质量对研究工作有重要影响,台网资料对研究工作有特殊意义,根据作者近年来学习、研究和实践的结果,本文第一部分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就地磁台站现代化中的系统组成,功能,仪器和主要技术指标,台网建设,资料质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世界地磁台网,包括INTERMAGNET的目标,历史,现状,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