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渔业资源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不但可以了解资源的状况和变动趋势,为渔业生产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且对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一般是,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而且通常是在已经衰退的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进行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就不能不了解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变动趋势和衰退的原因。此外,对于已经衰退的渔业资源在进行人工增殖之后,尚需对其效果做出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是影响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会对渔获量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长时间序列的渔业统计资料和气候变化数据,研究了1962—2012年间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对黄渤海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渔获量的影响,并应用Fox模型拟合捕捞压力对黄渤海小黄鱼渔获量的影响,同时根据多个气候因子及气候指数的年间变动数据,分析每个显著相关的气候变量对黄渤海小黄鱼渔获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黄渤海小黄鱼渔获量在1962—1971年呈波动下降趋势,在1972—1990年保持平稳状态,在1991—2012年急剧增加。黄渤海小黄鱼渔获量与渤海冬季季风、北太平洋指数(North pacific index,NPI)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黄海夏季季风、黄海海表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加入气候变量进行优化的Fox模型考虑了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该模型拟合的渔获量与统计的渔获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研究表明:捕捞压力的增大是导致黄渤海小黄鱼渔获量变动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也会对小黄鱼渔获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作者曾经着眼于渔捞作用,陆续讨论过黄、渤海区带鱼两个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现在提出的问题是,在减轻捕捞压力,乃至停止捕捞之后,是否就能达到恢复带鱼资源的目的?这就需要研究这个属暖水性鱼类之一的带鱼,在温带海区里对海洋环境自然调节的适应性。就是说,如果带鱼适应性很强,那末在捕捞压力减轻之后,就能依靠自己调节能力,经过种群  相似文献   

4.
王迎宾 《海洋学报》2021,43(2):28-37
为应对渔业资源的日益衰退,增殖放流成为了目前补充资源、维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增殖放流实施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特征是学者们普遍关心,却又无法使用传统剩余产量模型有效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传统的Schaefer剩余产量模型,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增殖放流情况下的剩余产量模型(增殖剩余产量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增殖放流和捕捞策略对模型的影响。该模型的形式与Schaefer剩余产量模型相似,但加入了描述增殖群体增长特征的参数—有效增殖率,以此来表示增殖放流的群体对产量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合理的增殖放流可以起到增加最大可持续产量的效果,使用增殖剩余产量模型能够得到合理的最大可持续产量等关键指标的估算结果。与无增殖放流情况相比,在增殖放流影响下,海域原存资源(海域原本存在的群体)达到最大可持续产量时所需的生物量较小,而可承受的捕捞努力量则有所增加。增殖剩余产量模型所反映的原存群体和增殖群体之间会产生抑制作用。在该作用影响下,不同增殖放流和捕捞策略会对模型的评估结果产生影响。与传统模型相比,该模型将增殖放流纳入最大可持续产量的评估过程,提高了增殖放流影响下最大可持续产量评估的准确性,可用于诸如海洋牧场等边界较清晰的海域内增殖定栖性种类最大可持续产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5.
海洋哺乳动物通常也简称作海兽,与人类生活和其他海洋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生物学、生理学甚至医学上重要的研究内容。海兽是重要的水产资源,它与其他渔业目标又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它们的数量变动、洄游规律、摄食习性等又与水产科学密切相关。由于有些种捕捞过度,数量锐减;加之海洋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黄河口附近海区毛虾渔情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 Hansen)(简称毛虾),是黄河口附近海区主要水产品之一,为惠民、东营等地区沿海定置网具主要捕捞对象,年产量一般为1.5万吨左右,最高可达2万吨以上,在渤海渔业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主要渔场分布在渤海湾南部和莱州湾西部,毛虾具有繁殖能力强,世代更新快和洄游活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等特点,因此其世代数量、渔汛期和渔场变动很大。这种情况导致在捕捞前期,往往由于生产安排与毛虾资源状况不合拍,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是我囻黄海南部对虾的重要产卵场之一,每年4月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亲体陆续进人胶州湾,进行产卵活动。繁殖的幼对虾生长迅速,至8月下旬虾群平均体长可达13cm左右,成为秋汛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近年由于捕捞力量加强等诸多因素,湾内对虾的年渔获量由70年代的2-5t,减至80年代的1-2t。虽然1984年以来有关部门实施对虾增殖放流,对虾资源量有所回升,但是因春季洄游的亲体(雌虾)数量锐减,7-8月间又使用各种网具违捕幼虾,因而极大地损害了幼虾资源。刘瑞玉等(1992)曾调查研究了胶州湾对虾生物资源。本文根据作者1991年以来5月和8月的对虾拖网调査资料,对胶州湾对虾资源的生态分布及其变动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加强管理和保护幼虾资源,以及提高对虾产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厦门沿岸海域渔业资源变化和最适捕捞力量的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振彬  颜尤明 《台湾海峡》1998,17(3):309-316
本文以厦门沿岸海域历次渔业资源和生物调查及1984-1995年渔业统计资料为背景,分析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变动,重点对文昌鱼、真鲷、鳓鱼、大黄鱼、蓝点斑马鲛、长毛对、中国鲎等重要经济种类资源变动的原因进行探讨,针对目前资源的变动趋向,指出了近期重点的保护对象和有开发潜力的种类,并以三种标准捕捞力量,应用了Schaefer和Fox两种剩余产量模式估算最大持续产量(MSY)和最知捕捞力量。估算结果MSY  相似文献   

9.
为了控制过度捕捞现象,防止海洋渔业资源不断衰退,中国农业部在2016年12月底发布的《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一系列以控制海洋捕捞总量为核心的制度。在此背景下文章从生产因素、政策因素、科技因素、产业结构因素等多层面,对影响国内外海洋捕捞总量增长因素的研究成果以及与该领域相关的研究方法进行归纳综述;通过国内外比较分析发现影响海洋捕捞总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有渔船数量、功率以及作业方式、渔民数量、资源存量、渔业政策、科技等;研究方法对比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法是该领域最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海主要鱼类种群变动与生活史型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种为了种族的延续和繁衍,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了适应其生存的一系列生态学特征,即生活史的选择型。具有不同生活史型鱼种的数量变动形式也不同,换言之,种群数量的变动方式是各个种生活史的反映,种群动态与其生活史选择型有着密切关系。 随着海洋渔业的发展,以及人类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增强,一些传统经济种类的资源受到严重威胁。有的资源潜力削弱,甚至有的生物种群的再生机制受到破坏,使其资源面临着枯竭的危险。在强大的捕捞压力下,海洋渔业资源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生命周期长的种类被生命周期短的种类所代替;传统的经济种类被低质的小型种类所代替。渔业组成处于不断变化和演替之中,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将会发生变化,生态平衡将遭到破坏。 对各个生物种群来说,上述变化将不同程度地改变它们的生存条件。物种为了延续和生存,通过自然选择对其所处的环境进行适应性调节,因而,种群原有的生态学特征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如生长速度提高、性成熟加快等。在渐变过程中,物种生活史选择方向也将发生变化。研究鱼类种群的变动及其生活史型的演变过程,对科学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推动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出台了许多海洋捕捞相关政策。文章从投入控制制度、产出控制制度和技术控制制度3个角度出发,以捕捞许可制度、捕捞限额管理和伏季休渔制度等政策为重点,通过整理1980—2017年浙江省渔业经济的相关资料,从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海洋捕捞产量、渔业劳动力数量变化3个方面,深入分析浙江省海洋捕捞现状,提出了完善现有的海洋捕捞政策、加强渔业执法管理力量、加强普法宣传、建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体系、帮助捕捞从业人员转产转业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捕捞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韩国的渔业发展早期阶段,渔业是与农业并重的支柱产业,在出口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二十年以来,由于持续的无序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近海渔业资源萎缩,韩国的海洋渔获量明显减少.近海渔业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比例从1980年的56.9%减少到了2005年的40.0%.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引起的捕捞区域缩小,使得韩国海洋渔业从近海捕捞转向远洋捕捞和海洋养殖,制定了渔业资源保护和增殖的政策,减少对近海渔业资源的依赖性.通过对韩国海洋渔业管理的研究,得出其对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夏涛  陈尚  夏飞  王翠翠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34(9):100-103,110
文章评估了黄河三角洲邻近海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8年和2013年黄河三角洲邻近海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79.70亿元和149.35亿元,生态系统服务利用属于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共同主导的综合开发利用类型。黄河入海口邻近海域为服务价值最高值区。2008—2013年间,养殖生产、捕捞生产和休闲娱乐3项服务价值变动较大。建议在黄河三角洲邻近海域调整养殖结构,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品种养殖;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提高捕捞生产价值;进一步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高休闲娱乐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海带鱼肌浆蛋白电泳图谱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可玲  尹青 《海洋科学》1983,7(3):43-43
带鱼是我国海洋渔业近二十年来首要的捕捞对象,产量约占世界带鱼总产量的3/4。种群是鱼类数量变动的基本单元。以往从形态和生态学等方面,对带鱼种群进行过一些研究,结果不甚一致,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了中国近海带鱼存在不同的种或亚种的报道。因而,进一步探讨带鱼的种群和分种的问题,仍然是渔业生产和鱼类分类上  相似文献   

15.
东海曼氏无针乌贼种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种群问题的研究,是资源评估及其数量变动规律的基本研究之一,也是渔业生产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应用VPA方法概算黄海鲱鱼的渔捞死亡和资源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启升 《海洋学报》1986,8(4):476-486
本文应用VPA方法概算黄海鲱鱼1967-1984年各年龄组渔捞死亡、资源数量和实际产卵的亲体数量,结果表明:(1)与太平洋白令海鲱和大西洋北海鲱相比,黄海鲱渔捞死亡高、世代渔捞寿命短;(2)由于世代数量波动剧烈以及捕捞强度过大,资源数量波动幅度很大,并直接影响渔获量;(3)1982年以来出现明显的补充型过度捕捞,实际产卵的亲体数量已下降到正常水平之下.因此,控制渔捞死亡,减少对产卵亲体的捕捞,仍是当前黄海鲱渔业管理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误差分析表明,自然死亡M值的估计精度是提高VPA方法计算精度的关键,文内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海洋鱼类资源增殖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海洋鱼类资源增、养殖问题,已成为提高专属经济区水产品产量的主要问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所长在“关于我国专属经济区水产生产农牧化的一些问题”、作者等在“海洋鱼类增养殖的意义、进展与前景”等文中均作了阐述。这里,我们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对资源增殖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杭州湾海蜇是繁殖、生长于杭州湾水域的群体,也是该海区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作者于1977—1981年对杭州湾海蜇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生长、发育、繁殖等作了较全面的调查,为合理利用海蜇资源以及为人工增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是西北太平洋渔业捕捞的主要种类,了解其渔场变动对探究日本鲭种群分布、资源评估、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意义重大.为获知其渔场的时空变动特征,本研究根据中国2014-2019年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统计资料,运用全局莫兰指数、局部热点分析、重心迁移轨迹模型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对西北太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大竹蛏野生资源因过度捕捞等原因急剧减少, 主要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方式进行补 充。对我国沿海大竹蛏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 评判增殖放流活动对野生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 能 够了解大竹蛏当前的种质资源状况, 为合理保护该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采用ISSR 分子标记技术, 对 广西北海(BH)、江苏启东(QD)、山东日照(RZ)、辽宁营口(YK)、河北秦皇岛(QH)5 个野生大竹蛏群 体及江苏蒋家沙增殖放流群体(JJ)共150 个样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我国沿海大竹蛏遗传多 样性水平高, 但各野生群体间已出现显著的遗传分化; 江苏蒋家沙增殖放流群体较启东野生群体遗 传多样性有所下降, 但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并不明显。所以在苗种培育过程中, 应当保证亲本数量及 品质, 扩大亲本选择区域来提高遗传多样性水平, 同时应加大本地原种保护力度来避免种质混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