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经济普查与调查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参与全国第一次海洋经济调查工作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了现行海洋经济调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涉海单位清查的底册冗余度较大、调查数据质量控制的方式有待强化、海洋经济调查组织实施的有效性及部分产业数据界限不清等问题开展了思考和分析,并从组织实施模式、涉海名录库管理、数据质量控制等环节,为管理部门优化海洋经济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方式方法提出了优化海洋经济调查的组织实施模式、建立健全涉海名录库筛选和管理系统、强化和完善数据成果的质量控制方式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我国海洋经济监测评估的信息资源共享质量和效率,文章分析底册初筛在海洋经济共享数据前期处理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筛除依据充分、存疑单位保留和全面质量控制的原则下,根据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单位主要业务和专家评审结果,对沿海市、沿海市的非沿海县和非沿海市开展涉海单位底册初筛;经底册初筛,各地入户调查工作量均有所减少,其中沿海市(非沿海县)的初筛占比最高,而非沿海市的初筛数量较高,且抽查的初筛错误率较低;在底册初筛的基础上,应调整行业分类、提高标志认定效率、确认调查对象状态和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完善海洋经济共享数据前期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海洋调查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分别对海洋调查项目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进行规范化描述,其中准备阶段包括成立调查项目工作小组、编写项目实施方案、编写调查项目质量保障方案和组织航前海试,实施阶段包括制订航次实施计划和质量保障计划以及开展航前、航中和航后检查;提出内业分析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并对调查航次结束后质量控制的报告和资料成果的归档进行说明,为我国规范化开展海洋调查及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结合两个试点的实际工作情况,对涉海单位清查底册的数据初筛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内容主要涉及初筛数据的来源,初筛的方法以及数据初筛方式的改进方向。试点的初筛结果论证了底册数据初筛的可行性,表明科学合理的数据初筛既能保证数据质量,又能大量节省实际调查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浅议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内部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中阐述了在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做好内部质量控制的必要性,介绍了质量控制程序的关键步骤,以及平行双样、标准样、加标回收、空白试验等相关的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6.
海岸带整治修复评价标准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带整治修复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落实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有利于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海洋生态安全;有利于优化海岸资源配置,规范海域开发秩序;有利于改善海岸景观质量,提升海域资源价值;有利于履行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但在我国现有的标准体系中,在国家层面尚没有与海岸带整治修复相关的标准,海岸带整治修复缺乏系统的过程控制、质量管理、结果评价标准。文章基于浙江省海岸带开发利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海岸带整治修复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研究探索海岸带整治修复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质量控制后的西太平洋10度方区约100万站次温盐实测历史调查资料,对经过26种严格质量控制方法的综合海温质量符进行分类分析,首次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海洋数据质量控制多分类(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算法与应用研究.通过人工合成少数类样本和加权损失函数方法减少多数类的频率来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帕里西维拉海盆区上层水体中悬浮体分布特征,对2003年冬季在该海区现场测得的上层水体悬浮体质量浓度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研究区悬浮体质量浓度在水平上表现出西高东低的特征,垂向上的差异较小。现场大面站调查和同期卫星高度计数据显示,调查期间在研究区海域同时存在冷涡和暖涡活动,其中冷涡活动区位于研究区西部,暖涡活动区位于东部。分层分析表明,调查区中尺度涡活动对悬浮体分布有明显的控制效应:在冷涡活动区内,深层的富营养盐水体上涌,使冷涡内部的浮游生物量增多,导致冷涡活动区内的悬浮体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周围;在暖涡活动区内,因上层的寡营养盐水体下沉,使暖涡区的浮游生物量减少,导致悬浮体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周围。受洋流和中尺度涡活动的影响,调查海区西北部岛礁的物质供应也是导致研究区悬浮体分布呈现西高东低格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2年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专项调查获得的样品资料,重点探讨了百年来白令海西部柱样沉积物中有机碳(TOC)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埋藏记录,结果显示,基于两柱样210 Pbex随深度的指数衰变趋势,整体能反映出调查区相对稳定的现代沉积环境,可获得两沉积柱约70年以来的海洋沉积环境序列。陆架区BL16柱样中TOC的垂向分布与TN及粒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反映出有机质来源较为一致,粒度可能对沉积有机碳的赋存起控制作用;而陆坡区BL10柱样粒度相对略粗,且TOC与TN、粒度无明显相关关系,这可能与该区复杂的沉积水动力环境、有机质输入和较强的细菌微生物作用有关。两柱样上层样品(近20年以来)都不同程度表现出TOC含量增加和CaCO3含量下降,这可能指示了近期北极地区变暖和海洋酸化加剧等过程对沉积有机质的影响。计算得到两柱样沉积有机碳的埋藏通量分别为3 100mmol C·m-2·a-1(BL16)和1 400mmol C·m-2·a-1(BL10),通过对有机碳埋藏保存效率的分析和区域对比,认为该区较高的有机碳埋藏通量,可能主要受控于较高的上层水体初级生产力和有机碳输出效率,较为有利的沉积有机碳保存代谢机制以及较快的沉积速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定接骨续筋散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接骨续筋散中骨碎补、续断、西红花、赤芍、木香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骨碎补中的柚皮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TLC色谱中可鉴别制剂中的骨碎补、续断、西红花、赤芍、木香;柚皮苷在0.032~3.150m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样品中柚皮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3%(RSD=2.10%)。结论:建立了接骨续筋散的TLC定性鉴别方法和HPLC定量方法,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化发展,提高实验室资源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文章以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研发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为例,概述其在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涵盖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和实验室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业务任务、样品管理和质控管理等模块,具有功能全面、样品交接快速和准确、质量控制管理到位、预警提醒及时、报表和报告自定义配置、可与大型监测设备对接、全程溯源以及数据管理自动化等特色,应注重其本地化以及后续维护和升级;该系统可提高海洋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水平,有效管理实验室资源,保证监测数据和资料的真实和准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渤海海上6个不同区块、7个平台的8口油井原油中正构烷烃组分及姥鲛烷植烷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原始指纹谱图、正构烷烃组分及姥鲛炕植烷浓度分布比较和特征比值比较对原油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不同区块的原油指纹信息不尽相同,即使同一平台不同油井所产的原油指纹也存在一定差异,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可对其进行鉴别.原油的风化对特征比值影响较小,可利用其进行风化油样的鉴别.为确保鉴别的准确性,分析过程中必须实施严格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海洋测量的对象是一个受海水覆盖、人们不能直接接触的海底。与陆地测量相比,海洋测量所使用的方法、仪器设备等有很大的不同。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要确保海洋测量的成果质量关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海洋测量质量管理体系;二是加强人员素质培育和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
对天津建设的16个石油平台站2017年2-10月的2 min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的逐时资料进行了质量检测。其方法包括气候学界限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持续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以及质量控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有87.5%的石油平台站风速观测资料质量较好,能够为海洋气象预报、风能资源评估等提供宝贵的基础支撑。与此同时,由于石油平台上油烟较大、海上高湿、高盐等环境因素影响导致了12.5%的平台站风速资料质量较差,造成其大量时间段的资料不能被直接使用。从而,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与地面观测资料一样,在使用海洋气象资料之前应进行系统的质量控制,只有清楚并解决海洋气象资料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才能保证业务应用、研究分析以及资料统计与加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渤海为例,开展海岸带生态系统环境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在综合分析渤海海岸带生态环境状况与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区域特点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建立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环境状况评价模式,实现对渤海海岸带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状况的定量评价。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以站位评价方法为基础,以点构面,构建大尺度区域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式,建立由海水水质、沉积物质量、底栖生物、滨海湿地和生物体组织污染物5大类、13个参数指标构成的海岸带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渤海海岸带环境状况为一般到良好,与渤海环境现状基本相符,能综合与客观反映研究区域的环境状况,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海洋测深成果质量,实现不同涉海部门海洋测深数据成果的共享和融合,系统分析了不同规范测深误差的度量模型与方法,探讨了测深数据的精度评估模型和流程,定量比对了不同规范的精度评定指标。在测深实践中,明晰所采用的误差度量模型与方法,可避免概念混淆引起的成果失真;实例表明在测深数据后处理中,应同样重视先验式精度评估可减少引入系统误差。该研究有助于为国内各标准规范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数据的统一利用和综合评估,加强不同行业部门数据的共享兼容性。  相似文献   

17.
系统调研美国温排水法规标准体系、混合区政策以及滨海核电厂混合区的设置,并与我国现状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美国清洁水法和联邦法规给出温排水和水质标准的一般要求,各个州的水质标准给出水质准则、混合区政策以及对水生生物保护的要求。水质准则给出各种类型水体温度限值(包括温升限值和/或温度上限值);混合区政策给出混合区的位置、尺寸、形状以及混合区内水质要求;具体厂址应基于"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混合区范围,并满足混合区最小化要求,大部分美国滨海核电厂混合区范围满足州的混合区政策要求;少数核电厂混合区范围超过了州混合区政策要求,这些电厂需进行厂址特性热影响研究,以证明当前的温排水限值能够确保受纳水体中结构稳定的土著贝类、鱼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种群的生长和繁育。我国当前没有地区差异的水质准则,无温排水混合区政策、设置方法或导则。美国温排水混合区设置方法和实践有助于我国滨海核电厂温排水混合区的设置和优化,以减小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现有海水增养殖区水环境评价方法中不能将营养盐匮乏、养殖状况恶劣等极端状况区分,导致评价结论与养殖实际环境不符的问题,本方法引入了环境容许值概念,将海水指标划分为污染型、区间型及洁净型三种类型,分别确定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最小和最大容许值,将监测数据归一化无量纲处理后,以最劣的单因子质量指数作为该养殖区综合质量指数判定标准,据此将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较差四个等级。本文利用建立的海水增养殖区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对山东省8个海水增养殖区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将DIN及PO4作为区间型指标,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指标,能够识别出海区的首要环境问题,解决了由于单一营养盐参数评价为引起海区富营养化而掩盖了其他营养盐匮乏的实际养殖问题;建立的最劣值为主、平均值为辅的计算方法,避免了"劣势掩盖"及"信息漏缺"问题;提出的指标容许值概念的应用避免了极限监测值对评价结果的放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建立以大洋多金属为核心的大洋矿产资源数据库系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环节就是采集入库数据的质量控制。大量数据人工检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出错率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计算机质量自动控制方法,用C语言编制的大洋数据质控系统软件具有友好的汉字界面,使用方便,结合人工检测本系统能基本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地入库。  相似文献   

20.
对海水中无机混合元素标准样品进行了研究和制备。样品采用高纯试剂重量法制备,以人工海水为样品介质,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对样品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研究;多家实验室协作分析定值后数理统计确定标准值,并进行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表明,海水中无机混合元素标准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可用于海水污染监测的仪器较准、分析方法的评价与验证、实验分析的质量控制和能力验证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