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盆地三叠系液态钾矿成因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耀庭 《化工地质》1994,16(1):17-21
  相似文献   

2.
从四川盆地盐类变质资料看找钾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三叠系盐类在地史经历中,经受强烈的热融和水溶变质作用,使盐类沉积原始面貌发生深刻变化。(钾组分转入液相,形成液态钾盐—富钾卤水)现剖面所见硬石膏、杂卤石、硫镁矾、无水钾镁矾等多系热融和水溶变质产物。面对这一现实,理顺和拓宽四川找钾思路,勘查开发液态钾盐,是四川找钾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某地富矿卤水以深层卤水形式赋存于地下4000余米深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T2l4)盐系的碳酸盐岩储层中。富矿卤水与海水各浓缩阶段相比,其中K+含量异常高,构成世界罕见的液态钾盐资源;Br-、I-、B3+、Li+等有用组分也远远超过综合利用工业品位,为优质化工原料水.富矿卤水为沉积变质和钾盐溶滤的复合成因,具有资源及固液态钾盐找矿的指示意义。本文为四川某地固液态找钾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液态钾矿—富钾卤水是一种富含国家急缺的钾、溴、碘、硼、锂等多种有用组分的液矿资源,是四川盆地潜在的优势矿产,具有分布广、资源丰富、品质优和利于开发等优势。综合开发利用四川盆地液态钾矿,将缓解我国钾盐资源不足并能提供多种紧缺化工产品。  相似文献   

5.
论四川盆地三叠系盐类变质作用及找钾方向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四川盆地三叠系盐类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受强烈的热融、水溶变质作用及叠加影响,已使原始盐类沉积发生深刻变化。现剖面上所见硬石膏、杂卤石、多钙钾石膏和无水钾镁矾等矿物多系热融、水溶变质产物。由此导致固体钾矿的溶滤破坏,钾组分转入液相,形成液态钾矿(富钾卤水)。面对这一现实,理顺和拓宽四川找钾思路,开辟液态钾矿的找矿工作,是四川找钾工作至为重要的找钾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东部垫江盐盆三叠系嘉陵江组成钾远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垫江盐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是四川盆地三叠纪时期重要的成盐盆地之一,但本区是否具备形成海相钾盐的良好条件,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东部垫江盐盆长寿地区高探1井和长平3井嘉陵江组四段二亚段岩盐样品进行光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粉晶衍射及化学成分分析,发现长平3井岩芯岩盐样品K~+含量最高达到3.82%,在2749~2778m岩盐段发现大量杂卤石和少量钾石盐矿物。两个钻孔岩盐样品溴氯系数均显示其达到钾盐析出阶段。通过对长寿地区气候-物源-构造条件分析,发现长寿地区三叠纪嘉陵江时期古海水温度较高,气候条件炎热,有利于钾盐矿形成;成盐和成钾物质主要来自海水,物质来源丰富;保合村一带可能存在次级凹陷,古构造条件优越,有利于钾盐的形成和保存,是寻找钾盐矿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7.
论四川盆地海相三叠系含钾性及找钾方向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据现有资料,阐述了四川盆地三叠系含钾性及找钾的现实意义。同时论述了在四川盆地找寻大型固相可溶性钾矿之难度,提出了开辟富钾卤水或含钾卤水──液态钾矿资源的找矿工作是突破四川找钾工作的一个重要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三叠系颗粒碳酸盐岩储层是四川盆地主要的产气层系之一,按成因可划分为残余粒间孔型滩相储层、岩溶型滩相储层(可进一步划分为早期岩溶型滩相储层、埋藏岩溶型滩相储层和表生岩溶型滩相储层)、白云岩化型滩相储层和复合型滩相储层。它们的储集空间特征分别为:残余粒间孔型滩相储层以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早期岩溶型滩相储层以粒内溶孔+铸模孔为主;埋藏岩溶型滩相储层以溶蚀(扩)孔洞为主;表生岩溶型滩相储层多具有形态各异的岩溶孔洞系统;白云岩化型滩相储层以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复合滩相型储层为两种或以上成因类型相叠加;优质颗粒滩碳酸盐岩储层最终形成绝大多数是以沉积相为基础叠加建设性成岩作用改造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广安构造作为四川盆地重要的隐伏含钾构造之一,下—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嘉陵江组杂卤石广泛发育。前人对杂卤石的找钾启示研究较少,杂卤石是否是易溶性钾盐的找矿标志尚无定论。本文通过野外调查、老井复查,结合广安构造ZK1井测录井、岩心样品测试等资料开展杂卤石地质条件及找钾启示研究,以期为广安地区下一步钾盐勘探开发提供参考。ZK1井钻遇杂卤石矿(化)层6层,单层厚度最大为7.03 m,累计厚度可达11.21 m。杂卤石主要呈块状、浸染状与硬石膏共生,少量条带状、簇状、星点状。镜下可见杂卤石呈板状、纤维状、它形粒状、放射状、团块状等。含钾剖面序列为“硬石膏—杂卤石—硬石膏”,KCl最高品位22.9%,平均品位14.57%,石盐层不发育。研究认为ZK1井杂卤石以后生交代成因为主,少量原生成因。在靠近盐湖中心区域,硬石膏层相对较薄的凹陷地段,很可能是易溶性钾盐的找矿突破点。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盐盆地,但是否能形成一定规模的钾盐矿床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四川盆地三叠纪杂卤石成因-海相钾盐成钾条件分析-次级凹陷圈定-钾盐成钾靶区圈定为主线,利用光薄片鉴定、扫描电镜、Sr同位素、大地电磁测深及地震解译等手段分析了四川盆地三叠纪钾盐成矿潜力,并进行了资源量预测。四川盆地东部早三叠世嘉陵江期岩盐中赋存的杂卤石是自生的,是海水高度浓缩的产物,暗示岩盐沉积时古卤水浓缩已达到钾镁盐析出阶段,长寿双龙-合兴一带和垫江董家场一带可能存在有利于钾盐沉积的次级凹陷,后期构造运动对钾盐改造较小,保存条件较好。利用地震解释和大地电磁测深等结果初步圈定了长寿双龙-保合村勘查靶区,估算了资源量,为开展钻孔验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四川盆地东部垫江盐盆三叠纪嘉陵江成盐期构造演化及后期构造作用,结合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资料解译等综合分析初步认为垫江盐盆三叠纪嘉陵江期,在整体海退的条件下,由于泸州—开江古隆起的逐步形成,在长寿合兴地区和垫江董家场地区形成有利于古卤水浓缩的次级凹陷。早白垩世末期川东褶皱带的形成虽然对三叠系含盐地层进行了改造,但次级凹陷位于向斜核部和褶皱倾末端,未受到风化剥蚀。同时,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资料显示深部没有断裂构造穿过次级凹陷区域,初步证明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2.
岩相古地理研究和编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工作。这里首次对四川盆地嘉陵江组九个储层段进行了岩相古地理的恢复,其中重要的含盐亚段在纵向上分布于T1j42、T1j44、T1j15、T1j25等层位,在区域上膏、盐盆主要分布于川中至川东北的局部地区。利用单井卤水层水化学分析数据以及重要的含盐亚段岩相古地理的研究结果,对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卤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富钾卤水的相关工业开采指标预测圈定了富卤中心和聚钾中心,为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富钾卤水的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积极筹备迎接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为迎接30届国际地质大会1996年在我国召开,我省地质学会于今年3月在成都召开了学会秘书长和在川主要地勘单位的科技处长联席会议。会议由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胡正纲主持,有20人参加。会议就成立组织,落实计划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取得...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礁滩储集岩的分布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通过露头、岩芯、测井、地震数据综合分析,识别出两个三级层序及四个准层序组,确定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滩、斜坡和盆地相六类沉积类型。层序划分及层序界面的确定,依据陆上暴露和向上变浅两个方面的识别标志。暴露界面表现为泥岩表面干裂,淡水选择性溶蚀、白云化现象,白云岩、石膏,伽玛曲线高值。向上变浅层序有向上变厚、变粗序列,向上变细、变泥、变红序列,向上γ值变低序列。对比发现高水位体系域后期发育台地边缘鲕滩和台地内鲕滩。广泛白云岩化作用的台地边缘鲕滩相,具有很好的孔渗性,成为最有利的储集层。对指导进一步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三叠系具有较为优越的成盐条件,通过对含盐岩系及盐类沉积物在地史进程中变质演化规律的研究,建立了沉积成岩的演化模式,阐明了水溶、热熔交替叠加的变质作用对富钾卤水及含钾盐类沉积在成因上的重要意义,并对盆地东北部及西部寻找富钾卤水的远景提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的划分和对比问题,从岩石地层和层序地层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利用地震、古生物、录井以及野外露头等资料对上三叠统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进行了重新厘定,提出了不同地区的须家河组和香溪群的地层对比和划分方案,并且在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早期海相构造层序”和“晚期陆相构造层序”。具体介绍和解释了川西“对冲式”前陆盆地地层沉积演化模式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三叠系含钾岩系变质演化特点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盆地三叠系具有较为优越的成盐条件,通过对含盐岩系及盐类沉积物在地史进程中变质演化规律的研究,建立了沉积成岩的演化模式,阐明了水溶、热熔交替叠加的变质作用对富钾卤水及含钾盐类沉积在成因上的重要意义,并对盆地东北部及西部寻找富钾卤水的远景提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