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海拉尔贝39井区构造复杂,砂体边界识别难,常规纵波地震解释存在多解性,引入转换波信息可增加地震解释的可靠性.由测井曲线的岩石物理分析可知,在纵波阻抗-速度比双弹性空间可识别砂泥岩.本文根据海拉尔地区测井资料的特点,利用拟合方法重构横波测井曲线;基于海拉尔贝39井区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采用放大比例尺层拉平的精细层位解释及纵波降颊和转换波提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精细层位匹配,在此基础上,由纵、横波联合反演求出速度比属性,定性描述了储层的平面分布,与贝39井钻遇油层特征相符,解决了该地区的油水分布问题.应用属性切片技术得到油层组的砂体平面展布,砂体的展布特征与区域地质认识的物源沉积方向具有较好的吻合程度,并对贝39并区的油藏类型进行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煤层中夹矸、构造煤对煤层AVO特征的影响,本文建立了4类典型模型并以岩石物理实验数据为依据确定了模型参数,基于反射系数谱理论计算了模型PP波、PS波的反射系数和相位,分析了煤层中夹矸和构造煤对煤层AVO特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夹矸层在煤层中所处空间位置和分层情况对煤层反射系数没有影响,但随夹矸层厚度的增大,煤层PP波PS波反射系数和相位均发生变化;构造煤对煤层PP波、PS波反射系数和相位影响大于夹矸层,构造煤和夹矸层对煤层AVO结果的影响相反;对于即含有夹矸又含有构造煤的厚煤层,夹矸层和构造煤在煤层中所处空间位置对煤层反射系数没有影响;夹矸层与构造煤相对厚度变化会对构造煤AVO地震响应产生影响.煤层中夹矸会减弱构造煤响应识别,在进行构造煤反演时,应结合实际地质资料,排除夹矸影响,提高构造煤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由声测井资料计算反射系数序列中的多分辨率逼近理论,详细分析了由高分辨率的声测井资料计算低分辨率的反射系数序列的地质要求,进而在理论上讨论了此类问题中多分辨逼近的选择,并比较了由Haar系与由三次样条函数构造的多分辨率逼近这两种典型的多分辨逼近。最后利用理论模型及实际资料算例验证了选择恰当的多分辨率逼近在解决这类问题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由声测井资料计算反射系数序列中多分辨率逼近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由声测井资料计算反射系数序列中的多分辨率逼近理论,详细分析了由高分辨率的声测井资料计算低分辨率的反射系数序列的地质要求,进而在理论上讨论了此类问题中多分辨逼近的选择.并比较了由Haar系与由三次样条函数构造的多分辨率逼近这两种典型的多分辨率逼近.最后利用理论模型及实际资料算例验证了选择恰当的多分辨率逼近在解决这类问题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开展水淹层评价是实现M油藏增储上产的重要基础.然而,M油藏研究区套管测井和生产测井资料缺失.以含水率作为水淹特征的指标,综合开发地质特征和生产数据,统计表明:研究区水淹层分布与地层构造、沉积相、物性、重力和开发井网有关.为了实现水淹影响因素与测井评价资料的结合,提出基于地质因素约束的测井水淹层评价方法.方法以注采井组为单元,采用表征注采井间地质特征差异的参数(如地层构造差、产层渗透率差、井距和注见水时间差)和测井解释参数(如饱和度),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建立地质因素控制的水驱前缘到达时间、水淹层含水率变化速率的预测模型,实现现今水淹层及剩余油分布预测和解释.预测结果得到实际生产数据和油藏数值模拟结果的检验,显示本文提出的水淹层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为水淹层研究提供了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测井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其反射系数谱表现为蓝谱特性,因此,在地震波频谱红移的背景下,隐藏着蓝谱特性.谱蓝化技术就是依据这一发现,从测井数据反射系数谱中获取褶积算子,并利用该算子为地震数据提频的技术.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有明显的薄互层特征,且BSR界面成像速度突变会导致上下地层成像模糊,这些问题影响着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与开发.将谱蓝化技术应用于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工区地震数据,结果表明,谱蓝化技术能够很好地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对构造刻画及BSR与地层接触关系刻画等方面有极佳的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7.
盐下构造速度建模与逆时偏移成像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丘速度建模及成像是盐下油气藏勘探有关技术瓶颈问题.盐下构造由于盐丘速度与围岩地层差异大,且厚度横向变化大,造成地震波场复杂及时间域构造畸变.针对H区复杂盐丘的地质特征,通过技术创新重新认识盐下油气藏.针对盐丘速度建模的难点,提出了"多信息约束层控实体建模技术",采用序贯高斯模拟及克里金趋势约束速度反演方法,较好解决了盐下速度异常问题,大大提高了速度建模的精度;针对盐下复杂构造成像, 基于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精确且高效的差分格式逆时波场外推算法.基于GPU/CPU协同平台,将波场延拓通过GPU实现.采用逆时偏移深度域成像技术,使高角度反射界面、甚至超过90°盐丘侧翼界面的反射波精确成像.通过盐丘理论模型试算验证算法及方法的正确性.上述方法解决了盐丘速度建模精度问题、盐丘侧翼的回转构造成像问题,实现了对盐丘边界及盐丘侧翼的准确归位.消除了速度异常造成的时间域构造畸变,使盐下地层在深度域能够准确成像.  相似文献   

8.
针对套管井反射式超声波水泥固井质量检测问题,本文利用超声反射波频谱中套管共振透射窗内的复合反射系数,提出了定量反演套管-地层环空间内介质的波阻抗的方法. 利用复合反射系数中多个频率点的相移反正切函数主值,给出了波阻抗的计算公式,并把套管-地层环空间介质中波的相移的整、实特性作为波阻抗反演收敛的判据. 针对井下实际测井环境中超声换能器性能受温度和压力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导致的声源波形(子波)和复合反射系数不确定的困难,提出了用井下原地(in situ)实测波形定量估计声源波形和复合反射系数的方法. 通过对合成数据的处理,分别考察了已知介质的声学和几何参数存在的偏差对套管-地层环空间内介质的波阻抗反演结果的影响. 本文对多组模型井检验数据进行了目的层介质的波阻抗反演与成像,成像结果与真实情况吻合,验证了反演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对现场实测资料进行了套管-地层环空间内介质的波阻抗定量反演与成像.  相似文献   

9.
速度控制点法在川东高陡构造时深转换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时深转换是将地震数据从时间域信号转变为深度域信号的一个必要处理步骤,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油气构造解释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而时深转换处理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所建立的时深转换速度模型的正确及合理性.在研究分析了川东高陡构造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速度控制点法进行建模,即利用地震反射层作为速度模型控制层,用大断层两端的断点做控制点的方法进行层速度模型的建立,有效地克服了以往时深转换带来的地震成像的畸变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通过测量套管壁电势实现测量地层视电阻率,不同的地层模型对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会有不同的测井响应. 在传输线方程系数中本文考虑了径向含多个界面地层的影响,对轴向(井轴方向)呈层状、径向阶跃变化地层模型,给出了电势分布递推公式,计算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响应,绘出了测井响应曲线. 算例表明,该方法有较强的轴向地层界面分辨能力;对径向均匀地层计算结果非常接近地层模型电导率,能较好地反映实际地层特征;对高电导地层,低电导水泥环有明显的测井响应;当径向存在多个地层界面时计算结果则为径向各层电导率的综合反映,不是某一径向层的电导率;算例显示该方法有较快(算例运行时间在1s内)的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11.
地震反射法中薄煤层分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非线性地震层状构造理论为基础,对薄层分辨率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采用理论计算和合成地震记录,并用超声地震模型试验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薄层可检测性准则,应是它的复合反射波的振幅不小于围岩中较强反射波的振幅。由Farr提出的可检测薄层的极限厚度为λ/12(λ为薄层中地震波波长),是在薄层顶、底界面反射系数很小时的近似值。指出,当薄层顶、底界面反射系数较大时,如煤层,其可检测性高于Farr定义,且随界面反射系数的增大或频率的提高而提高;适当地提高地震反射波的频率,就能得到厚2-3m薄煤层的大振幅、高信噪比的反射波。上述结论均用煤田地震勘探实例证实。  相似文献   

12.
用平面波延拓方程进行地震数据的叠前速度反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讨论地震勘探数据的叠前速度反演方法及其在海洋地震勘探数据上的反演试验.反演主要的计算步骤是:1.采用Fourier-Hankel变换把球面波分解为平面谐波;2.用平面谐波的延拓方程将上行波与下行波同时向下延拓,并计算每一层底部的反射系数和下一层的波阻抗;3.用最小二乘法从波阻抗中确定该层的声波速度.重复第2步与第3步,直到某一预定深度时结束.通过反演试验,对地震振幅比例的改变,子波变形,以及第1层速度和密度的误差对反演方法的稳定性及其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还通过实际海洋地震勘探数据的反演试验,对这一方法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A type of iterative deconvolution that extracts the source waveform and reflectivity from a seismogram through the use of zero memory, non-linear estimators of reflection coefficient amplitnde is developed. Here, we present a theory for iterative deconvolution that is based upon the specification of a stochastic model describing reflectivity. The resulting parametric algorithm deconvolves the seismogram by forcing a filtered version of the seismogram to resemble an estimated reflection coefficient sequence. This latter time series is itself obtained from the filtered seismogram, and so a degree of iteration is required. Algorithms utilizing zero memory non-linearities (ZNLs) converge to a family of processes, which we call Bussgang, of which any colored Gaussian process and any independent process are members. The direction of convergence is controlled by the choice of ZNL used in the algorithm. Synthetic and real data show that, generally, five to ten iterations are required for acceptable deconvolutions.  相似文献   

14.
选用经多次筛选的23次定位地震及130组高精度地震参数进行研究计算,用直达波时距方程计算了研究区直达纵、横波的平均传播速度(-pν-=6.13 km/s-、ν-s=3.52 km/s)。利用反射纵横波得出地壳厚度HP11、HS11,莒县—郯城地区平均地壳厚度为34.8 km。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计算了含有高速夹层介质中首波的理论地震图。通过分析得到,当高速夹层薄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干涉型首波,从而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射线理论的局限性。通过对地震波反射—折射系数能量守恒关系的分析,探讨了反射—折射系数大于1的可能性。最后,介绍了一种计算垂向不均匀介质中拉梅问题理论地震图的数值方法——有限差分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联合反演技术进行反射地震的波速成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根据反射地震数据进行波速成象的一种方法,其基础为多种反演技术的综合。由于要求的波速图象C(x,z)具有间断性,除利用走时数据T(x,t)外,在地层比较水平的情况下,还利用了均方根速度V(x,t)和统计子波W(t)的数据来成象。计算机层析成象过程分为三步:首先重做速度分析,取得与初次反射走时一致的均方根速度数据;然后用反射走时与均方根速度联合反演对应分析道的层速度和界面深度;最后由联合反演结果和反射面走时求波速图象函数的数字化版。文中还给出了波速成象方法在我国西北某沉积盆地上的应用及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92年加拿大岩石圈组织的Abitibi-GrenvilleTransect(AGT)实验计划中的高精度地震折射波资料的处理与解释,讨论了Sudbury地区的地壳结构特征对2条纵剖面及2条扇形剖面的地震折射波数据做了正反演计算.此外,应用层析成像技术对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根据数值计算结果,明确了该区Moho界面的变化形态并发现了Sudbury结构下部透镜状高速异常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摘要:地震地表破裂是强地震活动中沿发震断层在地表形成的位移,它是包括震源因素、传播途径因素、场地地质条件因素等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产物。地震地表破裂可以定量地加以描述。在假定基岩介质具有各项均匀刚性的前提下,对于一般的场地,地震地表破裂的危险性(概率P)大致可以确定为场地地震危险性(P1)、断层(P2)、场地第四系覆盖层(P3)的函数,即P=3Пi=1Pi.Pi值的确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本文在Pi值的确定过程中,以场地所在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Mu)为指标,P1=1.5874(Mu-6)-1;P2表示为断层发育状况、活动程度和断层最新活动性质的概率指数,P2=3Пi=1P2i.P3=nПi=1kiwi,wi为分解的第i均质土层(i=1,2,…,n)对地震破裂的衰减系数,ki为破裂通过第i均质土层(i=1,2,…,n)与其下土层临界面的破裂传播折射损耗率。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得到一般场地条件下地震地表破裂的危险性估计,这一估计是相对保守的估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地表疏松风化层看作是附在弹性介貭上的一种有慣性而无弹性的薄层,当扰动在弹性介貭中传播吋,风化薄层跟随振动;討論了弹性半空間內点震源产生的地震波和疏松薄层对地震波反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多尺度τ-p谱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小波变换与τ-p变换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提出了多尺度τ-p谱的概念,给出了基于多尺度τ-p谱作滤波处理和波场分离的方法.与通常的τ-p变换相比,该方法将x-t域的地震记录变换到(τ,p,a)或(τ,p,f)空间(即多尺度τ-p谱).多尺度τ-p谱比通常τ-p谱增加了一维,因此用于波场分离或去噪,前者优于后者.若恰当地选择小波函数,该方法抗噪能力强,计算精度高.文中给出了模型及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实例;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