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区短波反射辐射的计算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计算山区测点可接受到的来自周围山地的短波反射辐射日平均通量密度的通用计算机模式,并以大别山南段赵公岭山区为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式通用性强、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博斯腾湖流域气候及湖陆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容  杜勇 《干旱区地理》1994,17(3):90-94
通过流域多个气象站的资料,分析了流域气候条件,并通过对湖区测点的气象观测资料与陆区测点- 焉耆站的同步资料对比分析,讨论了博斯腾湖区域小气候其湖陆风特征。  相似文献   

3.
多波束测点位置归算是多波束测深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位置归算精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测深成果质量。针对目前多波束测点位置归算过程中存在的横纵摇耦合效应问题,首先,以换能器基阵坐标系统下测点位置归算为例分析横纵摇耦合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而,推导换能器基阵旋转角与横纵摇角之间的关系并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改进的测点位置归算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原模型与改进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当纵摇角较小时,横纵摇耦合效应对测深影响不明显;当纵摇角较大时,在边缘波束附近,原模型的测深相对误差超过了规定限差。因此为获取高质量测深成果,宜采用改进模型进行位置归算以避免横纵摇耦合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善多波束测点位置归算精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上海城市热岛效应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为了弄清上海城市热岛效应,应用了下列资料: (1) 1955年上海外滩、徐家汇(这两站代表市区)和松江(代表远郊)的全年观测资料。 (2) 1956、1957两年上海徐家汇(市区)、龙华(城市边缘)和松江(远郊)观测资料。 (3) 1959年8月9—11日,由上海气象局、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单位用阿斯曼通风干湿表,对上海市区进行了33个定点(测点位置分布见图1)、逐时四层次(20、50、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三角平面拟合法"在GPS高程测量中的应用,该方法应用三角平面拟合法通过控制点的高程异常数据直接内插求得待测点的高程异常,从而求得待测点的海拔高程即正常高。较高精度地改正了GPS在测量海拔高程时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6.
内陆季节性湖盆是干旱区重要的粉尘来源地,其沙尘的排放会通过一系列的陆地-大气相互作用对区域气候及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以青土湖、南湖和红沙岗为研究对象,利用BSNE型沙尘仪采集沙尘物质,探讨不同地区沙尘水平通量和粒度特征。结果表明:5个测点平均沙尘水平通量表现为青土湖北(612.1 kg·m-2·a-1)>青土湖南(84.6kg·m-2·a-1)>青土湖东(35.2 kg·m-2·a-1)>红沙岗(11.0 kg·m-2·a-1)>南湖(10.7 kg·m-2·a-1),随着高度增加,青土湖北和青土湖东沙尘水平通量快速降低,青土湖南和红沙岗的下降速度分别在0.5 m和1 m高度以上放缓,南湖先降后增;沙尘颗粒物主要为粉沙和极细沙,其次为细沙和黏土,除青土湖南外,其余测点随着高度的增加呈粉沙含量递增、细沙含量递减、平均粒径变细的趋势;5个测点总体表...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利用遮蔽区域中二个测点的同步遮蔽角和方位角资料,就可计算出所测区域中任意一点的遮蔽角和方位角序列,并清除了经纬仪高度对遮蔽角的影响。配合太阳视运动轨迹,用图解法或数值计算法即可求出相应点的实际日出、日落时间和可照时数。  相似文献   

8.
林少君 《地理研究》1989,8(1):66-71
本文提出,利用遮蔽区域中二个测点的同步遮蔽角和方位角资料,就可计算出所测区域中任意一点的遮蔽角和方位角序列,并清除了经纬仪高度对遮蔽角的影响。配合太阳视运动轨迹,用图解法或数值计算法即可求出相应点的实际日出、日落时间和可照时数。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1992年12月长城站附近三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资料(1s到4096s的低频信号数据),得出菲尔德斯半岛风谷断裂电性主轴为北东110°,半岛地壳厚度为22.3km,壳内含四个主要电性层,厚度分别为:1.3km,6.7km,1.2km和13.3km,其中上地壳为9.2km,下地壳为13.1km。  相似文献   

10.
石河子棉区棉株倒伏的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邹陈  李新建  杨举芳  刘辉 《中国沙漠》2008,28(5):891-895
在对新疆石河子棉区乌兰乌苏和莫索湾两个观测点27a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两个测点棉花植株倒伏进行2 a平行观测,在排除品种、栽培措施、土壤性质和肥力等非气象因子以后,初步得出结论:石河子棉区棉株倒伏的关键时期是花铃期;造成石河子棉区棉株倒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0—30 cm土壤相对湿度和当时的风速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1.
于强 《地理研究》1992,11(3):95-97
本文将地形因子参数化,建立了柑桔冻害低温与测点海拔高度、遮蔽度、山体遮蔽长度和地势倾斜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使用一台300MHz高频脉冲雷达,对柯林斯冰帽150个测点进行冰厚探测,描绘出15km冰床雷达回波剖面。该冰帽小冰穹最大冰厚125-131m,位于其顶部,小冰穹顶至主冰穹顶脊线上的平均厚度约109m;主冰穹顶部附近50-85m深度处有一被钻探证实为含水界面的雷达回波;小冰穹近乎南北向的冰下地形与该岛北方台地地形相似。  相似文献   

13.
孙武  乔志强  李华聪 《地理研究》2022,41(8):2295-2310
在廓线指数的确定中,不同高度来流方向相同的假定很难得以保证。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密集的区域,热力与动力作用使风向随高度的变化复杂化。因此,风向的偏转产生的效应必须要给予重视。以高层建筑密集的广州主城区为例,基于激光雷达在4个不同测点获取1 km以下的垂直风塔数据,利用分钟尺度的高频样本,在划分随高度风向组合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风向偏转对廓线指数的影响以及廓线指数α形成的机理。风向偏转的校正对指数廓线的发育在结构、均值以及高度分布上均产生影响,但最明显的优势是提高了廓线指数表达的科学性。测点所处的风场环境和来流经过的下垫面的建筑高度离散度决定了风廓线指数α。  相似文献   

14.
《西部资源》2015,(2):18
<正>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对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承担的"内蒙古1∶25万图克木幅、海力素幅、诺木冈幅基础地质调查修测"项目进行了野外验收,获评优秀级。专家组在听取项目组工作汇报的基础上,详细核实了项目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认真检查验算了包括重力仪器试验、格值标定、重力基点网的联测、GPS观测计算、重力测量和系统质量检查等计算成果,抽查了电子文档,实地核查了6个测点的  相似文献   

15.
度假区共有旅游资源8个主类,共118处资源单体,其中优良级单体18处,资源品位适中。在47个空气负离子含量测点中,浓度在700个/cm~3以上的占51.1%;空气细菌平均数仅为县城的6.2%,显示了度假区环境的优越。在评价测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景观保护利用规划的三大原则:生态化、自然化和乡土化原则;确定了四种利用方式:作为观景对象、文化熏陶、活动平台、休憩场所加以利用;阐述了综合评价的四大内容:风景质量、阀值、敏感度以及特殊价值评价;进行了三级分区保护:重点保护区、景观恢复区和适度发展区。  相似文献   

16.
张富国  张华林 《地理学报》1992,47(2):174-180
本文通过对1963—1987年北京城、郊区测点的降水和相对湿度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北京城区夏、秋季存在“干岛”现象,而冬、春季却存在明显的“湿岛”现象。城区四季都存在雨岛,雨岛现象夏季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4月—10月光合有效量子值的气候学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94年4月~10月青藏高原太阳分光辐射的实测资料,计算出太阳总辐射中,光合有效辐射(PAR)所占比例η=0.439±0.009,PAR每1J的能量含有4.43μmol的量子。在青藏高原的气候学计算中,可用下式估算旬平均的PAR能量日总量HPAR(MJ·m-2d-1)和量子日总量UPAR(mol·m-2d-1):HPAR=(0.399+0.036lgE*)HUPAR=(1.768+0.159lgE*)H式中H(MJ·m-2d-1)为总辐射旬平均日总量,E*=E·P0/P,P0(hpa)为标准大气压,P(hpa)为测点大气压,E(hpa)为地面水汽压。  相似文献   

18.
吴磊 《西部资源》2019,(2):177-178
高密度电法是一种常规电法勘探,具有采集速度快、测点密度高采集数据量大、观测精度高、获取地质信息丰富等特点。本文通过将高密度电法在梓源村滑坡地质调查中的应用,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为滑坡治理提供了物探依据,为今后类似地质灾害调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董玉祥  黄德全  张雪琴 《地理研究》2016,(10):1925-1934
基于2014年第10号强台风"麦德姆"登陆前后福建平潭岛海岸前丘、爬坡沙丘、横向沙丘和沙席等海岸沙丘形态的高精度测量数据,分析了典型海岸沙丘在台风登陆前后的形态变化,初步总结了华南海岸风沙地貌形态的台风响应模式。结果表明:4类典型海岸沙丘在台风"麦德姆"登陆前后的形态变化较大且主要是以体积减小和沙丘高度降低为主,测点高程的平均变化值为0.22 m,样区海岸沙丘体积平均减小0.59%,测点高程变化的平均值为高度降低0.05 m,但不同类型海岸沙丘及其不同部位的响应变化并非一致且存在较大差异,此与台风"麦德姆"的强侵蚀力及不同海岸沙丘的形态及其下伏地形、表面植被分布等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0.
董玉祥  黄德全  张雪琴 《地理研究》2016,35(10):1925-1934
基于2014年第10号强台风“麦德姆”登陆前后福建平潭岛海岸前丘、爬坡沙丘、横向沙丘和沙席等海岸沙丘形态的高精度测量数据,分析了典型海岸沙丘在台风登陆前后的形态变化,初步总结了华南海岸风沙地貌形态的台风响应模式。结果表明:4类典型海岸沙丘在台风“麦德姆”登陆前后的形态变化较大且主要是以体积减小和沙丘高度降低为主,测点高程的平均变化值为0.22 m,样区海岸沙丘体积平均减小0.59%,测点高程变化的平均值为高度降低0.05 m,但不同类型海岸沙丘及其不同部位的响应变化并非一致且存在较大差异,此与台风“麦德姆”的强侵蚀力及不同海岸沙丘的形态及其下伏地形、表面植被分布等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