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2011年开始,现今国内的当代南红玛瑙创作格局便有所奠定,苏州的南红玛瑙创作因为起步早、发展快,具备规模化的发展特征,成为行业代表。苏州南红玛瑙创作一开始就出现了名家和普通从业者齐头并进的状态,这为创作局面的迅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保守推算,从2011年截止到2013年上半年,短短两年多时间,苏州南红玛瑙创作的发展,从原料供应到制作加工再到销售、学术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产业体系。艺术风格方面,苏州南红玛瑙创作一开始延续的不是历史上南红玛瑙单项作品的传统,而是整个玉雕的传统,随着创作者们对南红玛瑙料性的把握不断加深,新的风格、独立于白玉玉雕的风格也就开始形成。苏州南红玛瑙的成绩也是非常突出的,这集中表现在专业奖项的获取和拍卖市场的反馈两方面。苏州南红玛瑙创作之所以能在全国玉雕领域脱颖而出,主要还在于其深厚的专业技术基础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得益于其创作氛围的优良和社会环境的开放。苏州南红玛瑙现有创作局面的发展态势,对整个当代玉雕的发展也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9年苏州首届玉石文化节暨沪、苏、扬三地玉雕精品展”于“五一”劳动节前夕在苏州拉开帷幕,该展由平江区人民政府主办,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等协办、承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德羿、高毅进、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翟念卫、翟惠中等都亲携作品参展,实为本届玉雕展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器以载道,关于炉瓶器皿的审美,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相当庞杂的论述。但这些论述多出自干欣赏者,鲜见创作者发声。事实上,创作者对它们美学风格的解读或许更为深刻,并且基于这种解读,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炉瓶器皿创作局面的改观,也能促进炉瓶器皿美学意义上的丰富和进阶。因为文化底蕴深厚和玉雕技艺出众,苏州玉雕在炉瓶器皿件的创作成绩上享誉全国。玉雕香炉和香插虽然同为香器,但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别直接导致了两者审美上的差异。在玉雕香炉的审美上,综合了观、触、嗅、听四种体验,也就分别在空间造型、人与器的互动、“敬”“静美”四个层次上对它的创作提出了要求;玉雕香插则因为从造型到内在所要求体现出的灵气之美,使得对于它的创作必须兼顾简素、天然、巧妙等审美要素。  相似文献   

4.
《地质科学译丛》2014,(1):69-69
袁嘉骐现任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20世纪70年代拜北京玉器厂著名艺人王树森、王德龄为师学习琢玉技艺,后又考入湖北美术学院深造,他熔传统艺术精华与现代雕塑语汇为一炉,形成鲜明的个人玉雕艺术风格。其作品多次获国家级金奖,主编《玉器专业技术培训大纲》《现代玉器艺术思考》等专著,出版个人玉雕作品集,多次举办个人玉雕作品展。先后荣获国务院政府津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湖北省青年委员,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04年被授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荣誉称号,2006年当选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2013年当选为第五届中国玉石雕大师评委,被聘为中国收藏家协会宝玉石专家委员会、中国商业联合会和阗玉研究会高级顾问及行业专家。他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首开先河创建了个人玉雕艺术馆。  相似文献   

5.
时代在变,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变.传统的中国艺术门类——玉雕,在新时代语境之下必然要做出改变以适应当代人变化了的生活方式与审美观念.作为当代玉雕行业中的一员,结合个人多年的创作经验与创作实践来分析探讨当代玉雕的创新问题.本文主要从玉雕创作的题材,艺术形式,创作与经营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梳理当代玉雕创作的新变化,以期对当代玉雕从业人员在创新方向与方法上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抽象的文字概念和直观的视觉呈现,都佐证着玉雕山子与中国山水画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复杂,但很微妙.玉雕山子与中国山水画的区别不仅只是图像载体不同所带来的差异,二者所涵盖的内容范围有着根本的区别.本文试图从中国山水画的角度出发,探讨二者在表现范围上的本质区别,阐明中国山水画对玉雕山子在表现内容、透视方法、空间布局、技法风格、审美追求、理论构建、艺术品评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所起到的借鉴意义.对于当代玉雕山子和当代中国山水画二者之间出现疏离现象的原因,本文也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当代玉雕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高峰期:20世纪80年代以及21世纪初直至当下。但整个市场环境的高峰并不一定就能完全和创作高峰划等号。当代玉雕创作的黄金时期,既不属于20世纪80年代的阵营,也不完全重合21世纪初直至当下的范畴,而是在1995-2005年这样一个时间段。这种论断的裁定并非空穴来风,最先因为2012年尚善堂一批台湾回流玉器的出现而得到了印证,这批玉器制作完工的时间是1997-2005年。在随后进一步对台湾回流玉器进行梳理的过程中,2007年一次上海玉展中的台湾玉器作为“回流玉器”的样本浮出水面,将时间范围扩大到了1995-2007年。对比发现,两批作品在材料、工艺、艺术性等各方面都具有相似的特点,并且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乃至于现在也无法超越。基于此,回顾当代玉雕发展历程的诸多细节,甚至将其置于更加广阔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中去探究,最终发现把当代玉雕创作的黄金时期划归在1995-2005年这一时间段是合乎情理的。最为重要的是,它的确以其不可复制的典范性持续影响着之后的创作,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8.
自然的含义     
在德国,对“自然”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看法,那就是“自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自然是原始的自然,这是人们非常理想的自然,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被人类干扰过的自然越来越少了。我们中国在这个方面有一些作为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相似文献   

9.
和谐民居     
大西南地区众多民族杂居,多种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民族间彼此文化交融渗透的局面。在民居方面,彝族更是崇奉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民居建筑十分注重内部布局,严格按照固有的“图谱”和秩序来安排设置。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地矿经济如何跟上这波涛汹涌、百舸争流的商品经济洪流?笔者认为,“无为而治,顺流而去”是我们当前应采取的策略。 无为者并非不为,而是在政策上给社会一个休养生息、宽松舒展的环境。以少管达到管好,从无为实现有为。当前,地矿系统正处在一个变革阶段,慎度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发现玉石和使用玉器有近万年的历史,而玉石雕琢技艺,是古人在漫长的生活与生产的发展过程中演变而成的。在数千年的玉石雕琢史中,中国玉石雕琢经历了从新石器时期的古拙,到唐、宋时期雕塑艺术的成熟,秦汉时期的粗犷豪放,明清时期精巧玲珑的演变历史。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玉文化传统的思想精髓。结合玉石雕琢技艺实际教学,从中国玉石文化的发展为切入点,对玉文化观念、玉雕的发展和繁荣进行了探讨,进而针对玉雕造型能力培养以及在玉雕、绘画、技法和加工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根据玉雕课堂教学情况,提出了对学生玉雕技艺培养与实训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蜡玉的主要组分为石英,材料特性完全符合玉石的三大标准;美观、耐久、稀少,是品质很好的一种云南玉石新品,与翡翠、软玉相比有相似性或一致性。与我国其他地区所产石英质的京白玉、东陵玉、密玉、贵翠等相比,质地更细腻绵润,颜色更柔和,光泽更亮丽。龙陵黄蜡玉有独特的工艺经济价值,以及很高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3.
食玉是魏晋六朝时代的一种流行风气,其积极价值在于以一种粗俗的现实主义精神破坏了汉儒的形式主义比德于玉观,建构了玉审美的俗世主义精神取向,也为复兴先秦以玉类比人之美的生命精神创造了条件.玉石和玉雕本身的美,高度契合六朝美学对自然与人格之美的推崇,在《世说新语》《文心雕龙》等美学经典中,可以看到当时人心中玉之审美经验的高度.因此,六朝,并非一般认为的“古玉”衰落期,而是中国传统玉文化审美转折与范型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4.
山西北部六棱山地区新发现了一种玉石品种——大理岩玉,其主要有黄色和黄褐色两种颜色,结构较致密,透明度较好,是一种优质的饰面石材和玉雕原料。采用薄片观察、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LA-ICP-MS和常规宝石学仪器等测试手段对该大理岩玉样品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测试与研究。结果显示,该大理岩玉为经变质作用形成的方解石大理岩,所含CaCO3的质量分数为96%~97%,推测Fe元素是该玉石的致色元素;微量的碳质和铁质粉末阻碍了柱状方解石的重结晶,形成条纹结构;方解石为不规则的多边形柱体,呈镶嵌的不规则他形变晶结构。通过分析大理岩玉的结构特征,认为平行于其层纹方向切磨,可使得其成品表面光洁度好,光泽强,不易破损。  相似文献   

15.
“余太翠”玉因产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余太地区而得名。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电子探针等研究方法,对白色、绿色、黄色、紫色系列的“佘太翠”玉样品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显微结构和呈色机理等进行了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佘太翠”玉视颜色品种不同,组成矿物略有差异。除白色品种的“余太翠”玉以白云石(质量分数高于60%)为主要矿物外,其它颜色品种的均以石英为主要矿物,石英的质量分数约占80%以上。“佘太翠”玉的次要矿物主要有云母、方解石、长石、赤铁矿、叶蜡石、伊利石、高岭石等。绿色“佘太翠”玉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变红,主要由铬云母致色,属东陵石;白色品种“佘太翠”玉为白云石玉,而黄色的及其它颜色的品种为石英岩玉。  相似文献   

16.
"通灵宝玉"是《红楼梦》中所构拟的一枚具有神力的玉石。《红楼梦》通过对"通灵宝玉"的情节设计,对我国传统玉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反思,既没有全面肯定,也没有全盘否定。《红楼梦》对玉石成因和功能的理解带有浓重的神话和宗教色彩,对玉石的自然美给予了浓墨重彩的歌颂,对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玉石的态度进行了准确的描绘,对玉石市场上赝品流行的现象进行了揭露,并对平民百姓制作玉石赝品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同情。"通灵宝玉"不仅是一块美玉,也是一个象征符号,具有封建世袭继承制的象征意味,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政治权力、经济地位、生活方式和婚姻选择,曹雪芹对此做了巧妙而深刻的批判。《红楼梦》中的玉文化是曹雪芹对他所处时代的玉文化的立体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