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鸣 《地学前缘》2005,12(1):23-27
橄榄石高压多形林伍德石被认为是地幔过渡带的主要矿物。天然产状林伍德石主要在发生强烈冲击变质的球粒陨石冲击脉体中出现。目前还没有在地球岩石中发现林伍德石的报告。陨石冲击脉体的温度压力历史和矿物组合特征研究表明,林伍德石形成后,高压下淬火是使林伍德石不发生退变作用的重要条件。陨石中有利于林伍德石保存的淬火时间仅为数秒到十多秒。在地球上任何地质事件中,均难以实现在如此短的时问内使位于地幔过渡带的林伍德石被带往地球表层。寻找地球产状的林伍德石,关键是要在岩石和矿物中存在有利于林伍德石保存的条件,特别是当这些岩石和矿物仍处于高温的环境时。  相似文献   

2.
随州陨石母体在30 Ma前遭遇一次其他星体的撞击后,矿物发生了冲击变质作用,产生了几条宽度仅为0.02~0.09 mm的冲击熔脉.我们在随州陨石熔脉内和熔脉边部先后发现了多种冲击成因的高压相矿物,如粗粒的、由固态相变形成的林伍德石、低钙辉石的镁铁榴石相、钛铁矿相和钙钛矿玻璃相、NaAlSi3O8-锰钡矿相、涂氏磷钙石和铬铁矿的两种后尖晶石高压多形—CaFe2O4结构相和CaTi2O4结构相(其中后三种为首次发现的高压相新矿物),以及细粒的、在高压下从硅酸盐熔体结晶的镁铁榴石-镁铝榴石固溶体、镁方铁矿和林伍德石微晶集合体.此外,在陨石主体中还见有斜长石的高压熔体相—熔长石.熔长石和多种高压相矿物的存在,限定了随州陨石主体所受压力、温度分别为20 GPa和1100℃,熔脉内则高达23~25 GPa和2000~2300℃.上述撞击产生的压力与地球内部地幔转换带下部到下地幔顶部的压力相当.大量天然产出的高压相矿物在随州陨石中的发现,对了解深部地幔的矿物组成和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通过电子探针、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光谱、透射电镜等微区微分析技术研究GRV 022115球粒陨石的基础矿物学特征和冲击变质矿物学特征,探讨陨石冲击熔融脉的形成机制和界定其母体的冲击条件。陨石主岩主要由橄榄石、辉石、熔长石、铁镍金属和硫化物等矿物组成。根据主岩的硅酸盐矿物学特征,确定GRV 022115是风化程度较低(W1) 的L6型普通球粒陨石,与前期分类结果一致。根据熔融脉内含有大量林伍德石的现象,修正GRV 022115陨石的冲击级别为S6,比原定的S5高一个级别。GRV 022115球粒陨石中有多条冲击熔融脉,熔融脉由基质和主岩碎块包裹体两类岩相组组成。熔融脉基质的主要组成是微米级粒状镁铁榴石与纳米级的含铁方镁石,是在平衡冲击压力下结晶的产物。冲击熔融脉主岩碎块包裹体中的橄榄石、低钙辉石、长石碎块已部分或全部转为相对应的高压相。橄榄石相变为林伍德石;个别低钙辉石相变为钙钛矿结构布里奇曼石微晶的集合体;长石主要相变为熔长石与玲根石。几乎所有的主岩碎块都有高温熔融的圆滑边界。熔融脉内外同类矿物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该差异性可以反映高温高压下混溶作用和扩散作用的影响。结合陨石冲击熔融脉形成机制和结晶模型,根据熔脉基质中镁铁榴石+方镁石矿物组合及静态高温高压实验相图,界定该陨石经受的冲击压力为23~27 GPa。  相似文献   

4.
动态高压下斜长石的熔融和玻璃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斜长石在冲击波产生的动态高温高压作用下较易熔融和淬火为非晶态物质,其矿物学名为熔长石。在随州陨石冲击变质特征的研究中,发现橄榄石、辉石等矿物除出现微裂隙外均保存完好,而多数斜长石颗粒则已熔融和玻璃化。可区分出两种形态的熔长石,一种是保持了原有矿物颗粒外形的‘继形熔长石’,另一种则以熔池状和脉状体形式产出的‘改形熔长石’。两种熔长石的光学和物理性质相似,它们的化学成分与晶质斜长石也基本相同,说明斜长石在高压下熔融时没有与周围物质发生明显的组分交换。在吉林陨石的人工冲击实验产物中,斜长石是最先熔融的硅酸盐矿物,也多以填隙的他形颗粒或脉状体和熔池的形式产出。经与其它陨石的静态高压淬火实验研究结果的比较,推定继形和改形熔长石的形成条件为≈20GPa和≤1100℃。本研究结果对了解地幔橄榄岩和俯冲的大洋板片部分熔融作用,以及地球火山岩玻璃和超基性岩中铬尖晶石的玻璃相岩浆包襄体物理化学性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发现天然产高压相矿物的微矿物学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人们已经在陨石中发现了11种高压相矿物,它们是地幔过渡带和下地幔的主要矿物相,其中有8种是最近5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微矿物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连续发现的。1995年在寺巷口陨石中发现了属于地幔过渡带的林伍德石、 瓦茨利石、镁铁榴石、镁方铁矿和磷酸盐A相,随后又参与了陨石中其它新高压同质多像矿 物的发现和研究。在工作中使用了多种近代微矿物学技术,特别是激光拉曼探针和原位X射线显微分析技术在鉴定中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矿物在静、动态高压下相变P-T历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球粒陨石的静态高压淬火实验和人工动态高压实验的研究和综合分析,以及对在太空中经受过撞击的随州陨石中矿物发生高压相变的研究,查明了自然界的冲击事件,如星体的相互碰撞和陨石对地球表面的撞击中,矿物发生相变的P-T务件与人工冲击波实验的结果并不一致,而与静态高压淬火实验的结果相似,即前者类似静态高压淬火实验,保压时间较长。能产生高压矿物,后者保压时间极短,无高压矿物形成。因此,能够用静态高压淬火实验的结果来推定天然冲击事件中矿物的P-T历史。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白沙陨击坑是一个直径约3.5km的环形镶边坳陷,组成陨击坑边缘的环形山连续性好,并具二元结构;下部是层理清晰的下白垩统紫红色砂岩,其中长石、石英等粒状矿物普遍受冲击破碎,发育有冲击微页理和击变玻璃,云母呈膝折状变形;上部是冲击角砾岩块杂乱堆垒成的溅射覆盖层,冲击角砾岩因冲击熔融结晶而貌似凝灰岩,但其中矿物成分十分复杂,含有镁橄榄石、镍纹石以及高密度石英等,岩石化学计算结果说明它是由砂岩变质而成的,与火成岩无关。坑内保留有回落角砾岩,常见到沿裂缝贯入的脉状角砾岩。在陨击坑内找到了重3.75kg的石陨石碎块,其中含碱硅镁石、陨铁大隅石、四方镍纹石、陨硫钙石和陨硫铁等陨石标型矿物,但不具球粒结构,CaO含量为9.19%,属富钙的无球粒陨石,认为是白沙陨石坑的成坑陨石。在陨击坑中找到富钙无球粒陨石,为陨击坑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证据,也为石陨石撞击成坑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8.
应用近代微束矿物学分析测试技术,对在中国陨落的随州、寺巷口和岩庄等三块球粒陨石中矿物的冲击熔融和分离结晶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查明存在有硅酸盐单矿物熔体、硅酸盐矿物混合熔体和全岩熔体三种组成不同的冲击熔体。研究结果显示:(1)三种熔融相与未熔相之间在主成分和微量元素组成上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它们是原地熔融的产物,但在较大的冲击熔块中,也发现冲击熔融作用引发了一部分元素,如亲铁元素、硒元素和轻重稀土元素的分异现象;(2)查明Al2O3、Cr2O3、Na2O和CaO等优先进入从冲击熔体结晶的辉石常压相或辉石的高压相——镁铁榴石(属地幔过渡带矿物)中;(3)Al元素能进入阿基莫石(即辉石的钛铁矿结构相,属下地幔矿物)中,以固熔体形式稳定下来。ELNES的测定查明,其氧化铁组分中Fe3+/∑Fe的比值高达0.67(3);(4)陨石全岩熔体中硅酸盐相与金属-硫化物相之间为完全不混熔,后者以孤立的共结体团块产于硅酸盐熔体之中,除Zn、Na、Cr、Co和Cu在硫化物相中和Na在金属相中有明显富集外,其他元素的浓度则无明显变化;(5)在寺巷口陨石熔脉的金属-硫化物共结团块内发现了FeNi金属-硫化铁-磁铁矿组合,进一步证实了S和O等轻元素可以加入到以Fe-Ni金属为主要组成的地核成分中去;(6)在岩庄陨石的FeNi金属-硫化铁共结体团块的硫化铁内发现了Na、Mn和Fe的磷酸盐矿物小球体,说明P和Na、Mn等元素也能成为地核的组成元素。以上研究在行星演化、地幔矿物学和地球化学,以及陨石学研究上均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果地球是由金属核和硅酸盐壳组成的,那么地球深处不同深度的矿相则是地学家及行星学家们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早在30年代,Goklschmidt就建立了地球和陨石之间的成分连系,并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可。1970年左右,Binne、Simth和Main等人在发生了强烈冲击变质的球粒陨石Tenhaln和ara中先后发现了橄榄石和辉石的高压变体,并分别给这些矿物命名为ringwedte(尖晶橄榄石,Y一尖晶石结构)和MOOrite(镁铁石榴石,石榴石结构)。不久以后,橄榄石的另一种变尖晶石结构(卜尖晶石)也在terllrl;llll球粒陨石中被发现,并命名为W…  相似文献   

10.
天然高压矿物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在地幔矿物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地表陨石坑岩石和陨石的冲击变质效应的研究, 是以往发现天然高压矿物的主要途径。α-PbO2 超斯石英、(Na,K,Ca)AlSi3O8-锰钡矿以及磷灰石高压同质多像变体等是几个近期在陨石中发现的天然高压相,这些高压相很可能存在于地幔之中。天然高压矿物的发现对地幔矿物学研究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CSAMT 法在辽西康杖子区深部探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泽新 《地质与勘探》2009,45(5):600-605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具有探测深度大、横向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在深部找矿勘探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肖家营子铜钼矿床是辽西地区一个大型矽卡岩型金属矿床,大部分矿体是隐伏矿体,矿区外围的康杖子区与本区有相似的成矿地质环境,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体与围岩电性差异明显,通过应用CSAMT,矿体具有低电阻特点,根据成果推断解释,对深部有利成矿部位进行了钻探验证,取得了理想的探矿效果,在矿区外围取得第二深度空间找矿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Trends in landslide occurrence in Nepa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epal is a mountainous, less developed kingdom that straddle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Indian and Himalayan tectonic plates. In Nepal, landslides represent a major constraint on development, causing high levels of economic loss and substantial numbers of fatalities each year. There is a general consensus that the impacts of landslides in countries such as Nepal are increasing with time, but until now there has been little or no quantitative data to support this view, or to explain the causes of the increases. In this paper, a database of landslide fatalities in Nepal has been compiled and analysed for the period 1978–2005. The database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high level of variability in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s from year to year, but that the overall trend is upward. Analyses of the trends in the data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cyclicity in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 fatalities that strongly mirrors the cyclicity observed in the SW (summer) monsoon in South Asia. Perhaps surprisingly the relationship is inverse, but this is explained through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soon strength and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Hill District areas of Nepal. It is also clear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fatalities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over and above the effects of the monsoon cycle. Three explanations are explored for this: land-use change, the effects of the ongoing civil war in Nepal, and road build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generally upward trend in landslide impact probably results from the rural road-building programme, and its attendant changes to physical and natur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2010年,美国铀矿总共施工7 209个钻孔,总进尺1 493 520 m;生产铀1 628.55 t;铀矿业总支出费用为2.773亿美元,其中铀矿地勘费支出为3 450万美元,占铀矿业总费用的12.44%。铀矿地勘钻探费用为4 460万美元,占铀矿业总费用的16.08%。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泰安市岱岳区花岗岩地区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地下水类型、分布状况、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分析,指出了花岗岩地区供水方向。  相似文献   

15.
Radon is a radioactive gas emanating naturally from uranium rich granites and shales. It may be emitted from the ground surface into the atmosphere as a gas, or it may be dissolved into stream water and transported over distance. The levels of radon gas in soils at ground surface depend on a number of factors relating to the source of the gas and to its transmission. Igneous rocks contain the highest mean concentrations of radium and uranium. The depth of cover is relevant also. Surveys over the years by the National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Board (NRPB) and other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occur in Cornwall, Devon and northeast Scotland. However, recent reports have indicated that high concentrations of the gas may be detected in small pockets in counties outside of those considered at high risk. This survey relates to a series of measurements taken in and around Darlington, County Durham. The result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small areas with strong concentrations of radon in soil gas, but only minor levels of dissolved gas in stream waters.  相似文献   

16.
王恒  王鹏  李建  邓刚  满毅  王磊 《江苏地质》2014,38(3):435-440
新疆若羌北山地区坡—镍矿为近期发现、评价的超大型岩浆硫化物型铜镍矿床,目前已查明的镍金属资源量达130万t.由于坡北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岩相组成复杂,认为坡一成矿岩体为早二叠形成的复式岩体.通过对坡一镍矿岩相学、岩石学的对比研究,总结出各岩相的时空关系,甄别出主要成矿岩体,并结合各岩相所反映出的地球物理特征,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及物理模型.通过对比研究,指明坡一镍矿下一步找矿方向,通过三维预测对找矿远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环境和灾害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两大挑战性问题。由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环境破坏和恶化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类似于人体所患的慢性疾病,对其认识和解决不仅依靠多种条件,也需要很长时间的持久努力。自然灾害的发生一般是短时间内的突然事件,类似人体的急性疾病。为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需要实施事先预防、灾前预警、灾时应急和灾后重建的系统工程,其中地球科学家的责任之一是找出有效的宣传演练,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灾害的危险性,做好必要的防灾准备。最近20 a来中国的减灾实践经验还说明,为进一步提高减灾的效益,要用科学观念指导各领域的减灾工作,在国家一级层次上要实行多部门协调、多学科合作的综合管理,并注重对灾害发生的规律性研究。例如对群发性灾害链过程及其潜在影响的估计,这对制定区域性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昌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昌蛇绿岩中首次发现斜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和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异常洋脊花岗岩的属性,岩浆源自地幔,与古昌蛇绿岩中的变质橄榄岩、基性岩墙、基性熔岩的岩浆同源,是基性—超基性岩浆分异的残余,应属古昌蛇绿岩中的浅色岩组分,是蛇绿岩的端元岩石。  相似文献   

19.
徐州市张集水源地裂隙岩溶水群孔抽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徐州市张集水源地详勘阶段任务要求以及张集水源地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张集水源地裂隙岩溶水群孔干扰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和工作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根据该技术要求和工作方法所进行的抽水试验既满足了为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而进行的数值计算要求,又适合农村电网及水井实际,并且节约了经费。结论对裂隙岩溶水大型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环境地球化学学科在中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国际环境公约履约及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过去十年在环境地球化学领域的部分研究进展,介绍了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其他重金属污染物长距离传输研究进展;总结了汞、镉、锑、铊等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在地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规律及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