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国土资源》2009,(8):55-56
2009年上半年,广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陆源人海排污口的监测力度,上半年对广西22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其中包括5个重点人海排污口,17个一般人海排污口)的排污状况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实施了全面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2条人海排污口除北海市海城区水产冷冻厂排污口、北海市侨港渔政排污口、  相似文献   

2.
 陆源入海排污口是主要的海洋污染源之一,陆源入海排污口调查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故此,针对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与评价的业务需求,参照现行"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指南"(HY/T086-2005), 在综合考虑各类卫星传感器应用能力与经济性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尺度卫星遥感数据对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的方法。通过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水质参数反演,结合水体光谱特征,进行渤海海域水质评价,划分重点监测区域,再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排污口的解译与制图。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识别陆源入海排污口的分布及污染类型,对该区环境整治具有深远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2008年4、6、8、10月北海市工业园西排污口及邻近海域水环境质量的监测资料,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该排污口及邻近海域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排污口水质中COD在4、6、8、10月4个航次的监测中都超标,BOD5和磷酸盐在其中3个航次均超标;排污口邻近海域主要污染因子是石油类、磷酸盐、无机氮,相...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夏季湛江湾陆源溶解态氮(TDN)和溶解态磷(TDP)入海污染物浓度、组成和入海通量特征。【方法】根据2018年夏季(7月)湛江湾陆源TDN和TDP入海污染物现场调查,进行实验室分光光度法分析。【结果】湛江湾夏季陆源TDN和TDP平均浓度分别为(366.87±400.61)和(28.60±37.52)μmol/L;溶解态无机氮(DIN)和溶解态无机磷(DIP)平均浓度分别为(60.90±41.81)和(20.28±34.42)μmol/L;溶解态有机氮(DON)和溶解态有机磷(DOP)平均浓度分别为(305.97±413.96)和(8.32±13.54)μmol/L;夏季湛江湾排污口中TDN和TDP严重超标,大部分入海河口和排污口站位处于劣五类水质,主要位于南柳河、绿塘河和文保河入海河口。DON/TDN和DOP/TDP平均分别是83.4%和29.1%,DON和DIP分别是TDN和TDP的主要存在形态。TDN/TDP、DON/DOP、DIN/DIP平均分别是15.5±7.0、46.4±58.3、14.8±24.3,是导致湛江湾呈现氮限制重要原因之一。夏季湛江湾TDN、TDP输入通量分别为1617.73t和266.32t,其中遂溪河占比最高,分别为71.1%和58.8%【结论】湛江湾夏季陆源入海氮磷污染物浓度较高,氮磷比失衡,陆源污染物输入通量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特征,实现湛江湾近海水质根本改善必须加强陆源入海污染物控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焦作市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开发模式,按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灰色预测模型GM(1,1),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焦作市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利用该系统查清了焦作市地下水质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铅、铁、锰、镉、六价铬、氟化物、氯化物等15种水质监测因子超标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6.
自从2013年1月1日我国74个城市按空气质量新标准开展监测并实时发布PM2.5等数据以来,我国第一批74个率先实现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城市中,京津冀区域城市的80个国家网监测点位中半数以上出现空气质量连续超标现象,长三角区域城市的129个国家网监测点位约有三分之一出现空气质量连续超标现象.其他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监测点位也有不同程度空气质量超标. 而到1月13日零时,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检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阴霾遍布,大雾袭城. 全球10大空气污染城市7个在中国 北京空气质量已连续多天严重超标,其他多地也持续受到雾霾天气困扰.环保部1月14日紧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继续强化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基础上,突出抓好工业烟粉尘、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data along 34°N, 35°N and 36°N sections in August from 1977 to 2003, the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SYSCWM) and its responses to El Nino events are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exist double cold cores under the main thermocline along the 35°N and 36°N sections. Also, double warm cores exist above the main thermocline along the 36°N section. (2) Thermocline dome by upwelling separates the upper warm water into two parts,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warm waters. Additionally, the circulation structure caused by upwelling along the cold front and northeastward current along the coast in summer is the main reasons of double warm cores along the 36°N section. The intermediate cold water is formed in early spring and moves eastward slowly, which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one of double cold cores. (3) Position of the thermocline dome and its intensity vary interannually, which is related to El Nino events. However, the  相似文献   

8.
以塔西北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黑色页岩为例,利用总有机碳(TOC)、热解、干酪根碳同位素、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测试分析,探讨风化作用、热液活动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化—热液耦合过程促进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的发育.古风化作用为海洋生物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Fe)和丰富的陆源碎屑,前者导致浮游生物的勃...  相似文献   

9.
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下统茅口组含泥质碳酸盐岩段内,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风化带中.控矿因素主要为岩石建造、地形及风化带发育程度等;其原始成矿时期(早二叠世晚期)的岩相古地理为低纬度带的相对封闭的浅海或海湾,沉积环境为碱性介质中低能水动力条件环境,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陆源剥蚀.粘土型海泡石矿是由含海泡石的原岩经长期的物理、化学风化改造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
摘 要:通过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应用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对采自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两口页岩气探井的泥页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和有机质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化学蚀变指数(CIA)和Sr/Cu比值反映本区山西期为温湿气候,Rb/Zr 比值反映本区山西组泥页岩沉积水体较浅;② (Th)-(Zr)、(Th)-Y/ Ho相关性图解以及Y/ Ho比值更接近于陆源碎屑物质,表明本区山西组泥页岩沉积时主要来源为陆源碎屑物质;③V/ Cr 比值、V/ (V+Ni)比值、δU 和Th/ U比值表明山西组泥页岩形成于以弱还原环境为主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④Sr/Ba和TOC/S比值反映本区山西组沉积水体以淡水为主,并兼有少量混合水;⑤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山西组泥页岩沉积水体富氧,缺少有机质保存的还原条件,有机质被氧化分解,不利于后期生烃。   相似文献   

11.
中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在纵向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影响着页岩储层含气性以及后期的可压裂性。本研究综合测井曲线、钻井岩心、薄片观察、有机碳测试、X衍射矿物测试以及主微量元素测试, 在建立研究区页岩等时地层层序格架的基础上, 剖析该套页岩在有机质丰度、矿物组分、页岩岩相等方面的非均质性特征, 结合恢复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 揭示控制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页岩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 其中五峰组划分出海侵体系域(TST1)和高位体系域(HST), 龙马溪组一段划分出海侵体系域(TST2)和早期高位体系域(EHST)。海侵期页岩硅质含量高, 黏土含量较低, 有机碳含量高, 主要发育硅质页岩相和含黏土硅质页岩相; 早期高位域期, 页岩发育粉砂质条带和透镜状层理, 黏土含量较高, 有机碳含量较低, 主要发育含硅黏土质页岩相。古气候指标(CIA、Rb/Sr)、古生产力指标(Cu/Al、P/Al)、氧化还原条件指标(MoEF、UEF)以及陆源输入(Ti)指标在垂向上的变化表明研究区在海侵期具有较高古生产力, 缺氧的沉积环境、低陆源输入以及相对干燥寒冷的气候条件, 而高位体系域期, 研究区表现为古生产力较低、弱还原-氧化的沉积环境、高陆源输入以及相对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火山活动、底流作用、古气候、古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以及陆源输入是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一段页岩纵向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最后通过与上扬子地区页岩层段参数对比, 发现研究区主要具有埋藏深度较深、富机质页岩层段明显偏薄、含气量偏低, 脆性矿物含量偏多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按容矿岩石不同大致可分为含钙陆源碎屑岩型、不纯碳酸盐岩型、火山(碎屑)岩型3类.文章对滇黔桂"金三角"区域成矿背景及各类型矿床特征进行总结.认为尽管各矿床容矿岩石、赋矿层位和矿体产状不同,但矿化蚀变特征基本一致,反映出具有相同的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  相似文献   

13.
四月的商丘,柳绿花红,草长莺飞.4月24日上午8时许,商丘市金世纪广场2万余平方米的绿地彩旗飘扬,人海如潮,该市"讲正气、树新风"领导小组组织的市政府各职能部门"万名领导干部与群众见面活动"正在举行.  相似文献   

14.
SOME NEW SPECIES OF NANNOPLANKTON IN JIAOZHOU BAY, SHANDONG,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ree new spades and a new variety of nannoplankton, Chrysochromulina papillata, Gaysochromulina chiton var. minuta, Paraphysomonas simplexocorbita and Paraphysomonas bisorbulina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All were isolated from the preliminary culture samples of seawater collected from Jiaozhou Bay, Shandong, China. The three species occurred at Station 1(120° 14.56′ E, 36°4′N) in November 1984, the new variety at Station 2 (120° 16.35° E,36°4.5′N) in January, 1985.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especially the structures of the scales of these new nannoplankton,. are describ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ew species and the related ones are discussed; their movement and nutrition, and 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f their biotopes are also mention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灌河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状况。【方法】2016年5月对该海域进行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生态现状调查。【结果与结论】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磷酸盐;沉积物质量监测项目全部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富(3.11),浮游动物、游泳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丰富(大于2),底栖生物较贫乏(0.97)。底栖生物密度与沉积物硫化物显著正相关。浮游植物密度与叶素绿a显著正相关。小型网浮游动物密度与水温、化学需氧量显著负相关,其种类与营养盐、化学需氧量显著负相关,二者均与盐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世界锑都”湘中锡矿山地下水质监测表明该区地下水污染严重。以北矿锑矿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并应用水化学基本分析方法对水质基本化学特征以及重金属离子锑(Sb)和砷(As)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污染地下水成因。结果表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SO4·HCO3-Ca型水和SO4-Ca型水为主,碳酸盐岩对酸性水的中和作用使水样呈碱性。锑浓度平均超标772倍,砷浓度平均超标30倍,Sb比As污染程度大,Sb的高值区出现在北矿中部,而As高值区在北炼厂附近,Sb和As均在东北部形成低值区。含矿层污染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地层岩性影响和人为采矿活动影响。此项研究不仅补充了锡矿山锑矿区地下水研究的空白,并能为今后进行锡矿山锑矿区环境污染评价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对河东煤田乡宁矿区2号煤中15个煤样的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测试,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和分布模式,探讨了乡宁矿区2号煤中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及赋存状态。结果表明:乡宁矿区2号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低于中国煤及华北晚古生代煤中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2号煤中的稀土元素相对不富集;LREE明显富集,HREE相对亏损,LREE和HREE出现较强分异,且轻稀土分异较强,而重稀土分异较弱;稀土元素具有十分相似的分布模式,呈右倾的、存在明显Eu负异常的"V"型曲线,成煤期间物质来源基本一致,陆源物质供应相对稳定;Ce基本正常,成煤沼泽为陆相环境;Eu明显负异常,成煤环境为酸性-还原环境。煤中稀土元素总量与煤中灰分呈不太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成煤过程中陆源碎屑物质所携带的部分稀土元素可能吸附在煤的有机质中。原煤煤岩光片鉴定结果显示煤中矿物以粘土矿物为主,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稀土元素的物质来源主要受阴山古陆陆源物质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简称DOM)是影响锑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湖南锡矿山锑矿是世界最大的锑矿, 水环境中锑污染情况严重。为查明锡矿山矿区水环境中DOM特征及其影响, 对锡矿山水环境样品进行三维荧光分析, 利用平行因子法提取水环境中天然有机组分, 分析荧光特征, 探究各组分之间与锑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 矿区水体环境中DOM以低腐殖化、陆源与微生物源混合来源为特点, 多数水样以陆源有机物为主。锡矿山锑矿区水体中包括了3种不同的组分: C1组分为陆源类腐殖质, C2组分为醌类腐殖质, C3组分为类蛋白质(酪氨酸); 水环境中C1组分相对含量最高, 地表水中C3组分相对含量高于地下水。研究认为, 存在以下途径影响地下水环境中锑的释放: ①类蛋白质组分与锑的络合促进锑的溶解释放; ②腐殖质组分与锑的直接络合。低锑地表水中天然有机组分相对含量受稀释作用的影响, 高锑地表水中天然有机组分相对含量对锑的来源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由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和郑州市节水办共同完成的2014年郑州市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通过验收。据了解,本次监测将地下水划分为浅层地下水(埋深80米以浅)、中深层地下水(埋深80~350米)、深层地下水(埋深350~800米)和超深层地下水(埋深800~1200米)4个含水层组。本次监测历时1年,从地下水动态分析、水质监测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监测,地表水共取样15组;地下水取样层位涵盖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地下水,共取  相似文献   

20.
大路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露头、岩心、测井分析测试资料,对大路沟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和储集物性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高的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铸模孔或残余铸模孔;孔隙结构具有小孔隙、微细喉道的特点;储层性质明显受原始陆源组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相互影响;原始陆源组分的结构和含量对储层物性有直接影响;沉积相是基础,砂体厚度大、粒度较粗的水下分流河道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其他微相砂体;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优劣起主导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使储层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