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公路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县,南到西藏拉萨市全长约1200公里。公路横穿整个青藏高原。风火山位于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两大山脉之间的高平原腹部(图1)。高平原海拔高度一般都在4500米以上,风火山是高平原的山地丘陵区,最高海拔高度5414米,一般为5100—5000米,平地为4700—4600米。  相似文献   

2.
青藏公路风火山地区的热融滑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绍令 《冰川冻土》1990,12(1):63-70
  相似文献   

3.
青藏公路风火山垭口盆地融冻泥流阶地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4.
风火山地区铜矿床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风火山地区铜矿床位于我国著名的“三江”有色和贵金属成矿带的西段,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从而影响了人们对该矿床成矿环境及成因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地勘工作特别是地质大调查资源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初步查明了区内风火山群沉积环境、沉积序列及含矿层位,建立了构造格架及构造变形序列。笔者根据野外实践,对该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风火山铜矿床属于砂岩型铜矿床,构成砂岩型铜矿的各铜矿化带,均呈夹层产于风火山群砂泥岩中,含矿层岩性均为浅灰—灰绿色厚—中厚层状细粒(含砾)岩屑石英砂岩夹深灰色薄层碳质泥岩。整个风火山成矿带上各矿化带的形态、矿化体特征基本一致,均呈层状产出。  相似文献   

5.
五道梁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藏公路线上,在可可西里山中的一个山间盆地边缘。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3°10′,与北纬35°16′的交汇处,海拔4600多米。据当地气象站资料,1971-1980年年平均气温为-5.4℃,气温极值最高达22.4℃,最低-33.1℃。年平均降水量为259.4毫米,蒸发量1421.4毫米,相对湿度57.6%,是多年冻土地区。 笔者有幸于1972年随钻机去五道梁打供水井,在打井过程中,进行了确定冻土层下限的工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风火山群的物质特征及时代讨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风火山群的时代问题,历来是各家争议的焦点。就目前的资料看,存在两种较大的认识分歧。一种认为风火山群的时代应属白垩纪;另一种认为风火山群的时代应属古近纪。通过1:25万区调填图和风火山群的地质特征,上、下接触关系,地貌特征.变质特征。化石资料及侵入体的相对年龄资料等综合分析,笔者认为风火山群的时代应属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7.
关于青海唐古拉山地区风火山群的定义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冀六祥 《中国区域地质》1994,(4):374-380,373
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北坡白垩系风火山群,经青海省区调队多年的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资料。通过对该地层的清理,将风火山群所包含的岩石地层组级单位的定义重新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北坡白垩系风火山群,经青海省区调队多年的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资料。通过对该地层的清理,将风火山群所包含的岩石地层组级单位的定义重新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9.
风火山白垩系紫色砂岩样品的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样品的磁性载体是铁白云石.根据退磁曲线估计其居里点为500℃左右.当退磁温度增加到600℃左右,铁白云石开始分解,形成磁铁矿,致使样品在此温度段退磁时,其磁性不但不减小反而骤然增加,甚至可达天然剩磁的十几倍,其原生成分受到破坏.因此,在低于居里点温度确定的本征剩磁及相应的古地磁数据将能反映特定的地质意义.由风火山白垩系古地磁数据可见,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体白垩系以后仍然存在着较大规模的北向移动.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风火山砂岩的磁性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季节融化层的冻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负温条件下,潮湿、松散土层冻结时,其外观表现为土体体积增大,而内在的变化则是由于水(土中及外界补给水分)冻结成冰晶,形成冰之集合体的过程。导致土体冻胀的因素甚多,包括土质、水分状态、负温环境、水和土的含盐量、土层上部压力等等。这些因素综合地决定并影响着某地区土的冻胀性。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冻土试验路基病害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试验工程的长期观测资料及工程解剖资料,阐述了路基工程的病害及原因,主要有冻结层上水对路堑边坡的破坏及对基底的影响,高填土路堤路肩开裂的原因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路基的冻胀情况及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13.
风火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部,海拔在4,700米以上,多年冻土十分发育,是未来青藏铁路必经之地。1960年周幼吾等人首次在本区进行了较系统的冻土测绘,此后,中国科学院和铁道部门还先后进行过多次的冻土专题调查,建立了不少试验工程和观测项目。周幼吾于1965年对本区的冻土基本特征做了较系统的报道。后来,有不少文章涉及到这里的冻土情况。但以往对这里的多年冻土厚度及变化规律的讨论甚少,尤其是地  相似文献   

14.
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南北向横穿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这个中低纬度的高海拔型的多年冻土区,具有特殊的地质、地貌、气候等条件,具备了冰缘发育所要求的温度、水分及物质等条件,导致公路沿线各种冰缘作用营力强烈,冰缘地貌类型繁多。笔者根据多年来在青藏公路沿线的调查研究和其他学者的工作。将本区的冰缘现象及其特征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地区修筑沥青路面时的路基稳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公路是由内地通往西藏的主要交通干线之一。由于交通量日益加大,1973年起开始加铺沥青路面。该路行经多年冻土地区六百余公里,如何保证路基稳定是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风火山盆地白垩系砂岩薄片的粒度统计分析.划分出3种概率累计曲线。代表3种沉积相。分别为三角洲、河流和湖泊;并对研究区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划分。确定了该区为一套陆相沉积环境。这对于研究风火山盆地有重要的地质意义。而且对于该区找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构造地质调查为主线,以蛇绿构造混杂带建造为基础,通过路线地质调查,剖而测制工作,在全面收集岩石学、岩石化学、年代学、地球化学、运动学等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西金乌兰湖-金沙江蛇绿构造混杂带的物质组成、规模、边界断裂特征等的研究,进而恢复和再造缝合带的发展演化历史。对缝合带的物质组成进行全方位解剖。在综合缝合带组成,结构、构造等方面的基础上对其形成、发展演化进行探讨和研究。为青藏高原及东特提斯超级造山系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强  王伟文  陈文雅 《吉林地质》2010,29(2):120-126
本文从物质来源及构造环境角度对霍拉盆煤田月牙湖地段地下冰体成因及物质来源做出推断,认为其为第四纪早期大气降水在第四纪冰期时期沿断裂构造快速运移贮存并经冻胀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热喀斯特湖的出现和发育是多年冻土变暖的指示器,研究热喀斯特湖发育及其热效应是应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诱发冻土灾害的基础工作.基于SPOT-5卫星影像资料,在ArcGIS平台下解译遥感影像,获取了青藏公路沿线楚玛尔河至风火山段热喀斯特湖的数量和分布特征,这些热喀斯特湖以楚玛尔河高平原和北麓河盆地为主要分布区,且80%发育于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区.热喀斯特湖通过竖向和侧向2种传热方式影响多年冻土,竖向传热会造成其下部多年冻土融穿,侧向传热会造成湖岸多年冻土增温,扩大热影响范围.通过北麓河地区一典型热喀斯特湖的数值计算,湖全年都在向湖岸放热.当热喀斯特湖离路基较近,将会对公路产生潜在或者直接的危害,其侧向热侵蚀往往会导致冻土路基温度升高,诱发路基病害.  相似文献   

20.
坡向和坡位是影响坡面活动层土壤水分入渗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对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冻融循环影响下不同坡向、坡位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研究甚少。本文设置了不同时空条件的野外试验点,更加系统地分析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时空差异性。选取青藏高原腹地风火山流域高寒草甸坡面活动层土壤为试验地,分别在不同的坡向(阳坡、阴坡)和坡位(坡顶、坡中)设置观测点,分析活动层土壤在完全融化期(7—8月)和开始冻结期(9—10月)坡面水分的入渗特征及其时空差异性,评估不同入渗模型在研究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区坡面活动层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具有较强的时空差异性。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可以分为入渗瞬变阶段(0~30 min)、入渗渐变阶段(30~100 min)、入渗稳定阶段(>100 min)三个阶段,入渗速率的大小整体表现为阳坡>阴坡,坡顶>坡中,完全融化期>开始冻结期,瞬变阶段>渐变阶段>稳定阶段。五种模型对入渗过程的模拟结果显示,Horton模型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模拟效果最佳,而通用经验模型和蒋定生公式对入渗的拟合曲线和统计参数几乎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