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志明 《江苏地质》2008,32(2):81-85
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里氏8.0级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面对汶川大地震千百万受灾群众的苦难,以及未来亚洲地震灾害的研究和防治,作者通过多年研制的亚洲与邻海有关地学基础图件的基本信息,就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成因及其大陆地震动力源等问题作出客观解释。  相似文献   

2.
经多次现场核实,5.12汶川地震震中实为:有巨量喷发气、石的“爆烈式泥火山”伴大地震一巨量黑烟喷发和成千万m^3灰砂夹巨石千米抛射,同时引发烈度Ⅺ级的Ms8.0大地震。震中的此场景显然不能用传统构造运动成因自圆其说。汶川大地震只能是地内超临界水流体(简称SCW)退相爆发成因:地震带地下(10-20)km深处,汇聚了巨量SCW(H2O-CO2-空气-CH体系)流体,当其首先上窜到震中莲花心沟下方,减压至临界点(Pc=22.1Mpa)时,瞬间爆发退相,放出能量巨大和体积膨胀千倍的气体,爆发炸碎孕震库上方围岩,造成龙门山断裂带瞬间释放能量,形成大地震。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大型崩滑灾害动力特征初探   总被引:50,自引:8,他引:42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地质环境条件异常脆弱的龙门山地区,加上地震震级高、释放能量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汶川地震不仅直接诱发了数以万计的崩滑地质灾害,且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动力学特征。在对汶川地震灾区崩滑灾害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建构筑物和斜坡岩体在地震过程中的变形破坏特点,本文从地震动力学和斜坡变形破坏成因机理的角度,揭示了汶川地震诱发的大型崩滑灾害具有震裂溃屈、临空抛射和碎屑流化等独特的动力学特征,为强震诱发地质灾害成因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全书共4篇18章。第1篇介绍了龙门山活动构造带现  相似文献   

5.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全书共4篇18章。第1篇介绍了龙门山活动构造带现  相似文献   

6.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全书共4篇18章。第1篇介绍了龙门山活动构造带现  相似文献   

7.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全书共4篇18章。第1篇介绍了龙门山活动构造带现  相似文献   

8.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全书共4篇18章。第1篇介绍了龙门山活动构造带现场调查、深部大地电磁测深、地震前后GPS长期观测和构造  相似文献   

9.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全书共4篇18章。第1篇介绍了龙门山活动构造带现场调查、深部大地电磁测深、地震前后GPS长期观测和构造  相似文献   

10.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全书共4篇18章。第1篇介绍了龙门山活动构造带现场调查、深部大地电磁测深、地震前后GPS长期观测和构造  相似文献   

11.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全书共4篇18章。第1篇介绍了龙门山活动构造带现场调查、深部大地电磁测深、地震前后GPS长期观测和构造应力场演化研究成果。第2篇介绍了汶川地震的同震地表  相似文献   

12.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_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_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全书共4篇18章。第1篇介绍了龙门山活动构造带现场调查、深部大地电磁测深、地震前后GPS长期观测和构造应力场演化研究成果。第2篇介绍了汶川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分布、地震工程地质特征和地震滑坡的地震断裂控制效应。第3篇介绍了汶川地震后建立的斜坡地震动和斜坡地  相似文献   

15.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_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_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殷跃平博士等著的《汶川地震地质与滑坡灾害概论》,今年3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概要论述了汶川8.0级地震发震构造——龙门山断裂带地质成因、演化历史和活动特征;介绍了自1991年以来,特别是地震发生前后,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地壳运动的GPS监测成果,以及沿龙门山断裂带产生的地震陡坎、地震鼓包、地表破裂等地震变形和同震位移调查成果;系统介绍了地震诱发的15000多处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分布和33处滑坡堰塞湖的风险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全书共4篇18章。第1篇介绍了龙门山活动构造带现场调查、深部大地电磁测深、地震前后GPS长期观测和构造应力场演化研究成果。第2篇介绍了汶川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分布、地震工程地质特征和地震滑坡的地震断裂控制效  相似文献   

19.
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