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的“Use制度”。最初只是英国的一些教徒为了规避《没收法》,将其土地转让给其信任的第三人,并要求该第三人为了教会的利益管理土地,土地收益也归教会所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土地信托的目的逐渐由关注静态的财产权益转变为关注动态的经营盈利和社会经济发展。19世纪中期,信托制度开始传入美国,后由美国传入东南亚等地区,并相继被一些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移植。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土地信托制度的构建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类迄今为止的发展历史来看,土地一直是人类最重要、最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息繁衍和发展开拓的根基。而土地资源的多样性和稀缺性使人类社会在其各个发展阶段都设计了复杂且繁琐的权属制度和法律关系,这种多层次的土地法律关系为信托制度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制度依据。同时,信托制度又作用于土地法律关系(须知信托制度富于活力的根本源泉就体现在对信托财产所有权的设计上)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城市化与城乡统筹的发展,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已成必然趋势。"信托"作为一个现代市场理念被引入湖南省益阳市的农地流转领域,创造了国内外广受称誉的"益阳模式"。本文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探讨农地信托流转"益阳模式"的实践依据和动因,总结主要经验和优势,概括主要成效和体会,提出注意事项和问题,分析存在的困难和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信托流转助推城乡统筹的"益阳模式"进行系统调研和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的土地储备制度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是为了合理配置城市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寻求更多的土地收益、规范土地市场而产生的,在城市土地利用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些年,随着中国进入城市化中期,从追求增长速度转向注重发展质量、从"发展是硬道理"的经济建设导向转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导向,城市土地储备也面临着从经济利润最大化向关注社会公平、生态效益的转变,寻找两者之间的最佳衔接点和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土地制度的"二元结构"刺激了改革开放的动力神经,也引发了诸多弊端的显现。中国的改革开放发轫于贫穷落后的农村,启动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发展。我国土地制度的二元性结构,刺激了改革开放的动力神经,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土地制度中诸多弊端的显现。随着近年来严重依赖土地的发展模式深度固化,土地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由经济层面波及到政治层面。因此,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迫在眉睫,其中有两个问题是最容易受到公众关注的。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上海市奉贤区农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其完善对策,其中着重论述奉贤区农用土地集中流转模式的改进措施,即建立以农用土地资产经营公司为载体的农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市场经济国家(地区)土地市场制度的特征目前,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市场制度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种模式:即以土地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模式和以名义上土地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模式。前者以日本和美国等国家为典型,后者以英国和英联邦国家或地区为代表。两种土地市场制度模式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就其本质上看,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市场经济国家(地区)土地市场制度的特征 目前,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市场制度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种模式:即以土地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模式和以名义上土地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模式.前者以日本和美国等国家为典型,后者以英国和英联邦国家或地区为代表.两种土地市场制度模式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就其本质上看,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一轮城镇化大幕将启,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话题不断升温,一直在缓慢摸索的土地制度改革似乎驶入了快车道。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于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否带来突破性的变革,然而事关几亿农民的切身利益和既有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新土改寻路历程仍然艰难。  相似文献   

10.
陶楚南  梅昀 《国土资源》2005,(12):44-45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其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我国,土地所有权为国家所有,农民拥有的只是土地使用权,他们之间的博弈关系往往围绕“土地”这个特殊的实体而展开。此外,由于所有权和使用权主体不同,我国的土地制度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秉性。征地是国家为了某种公共利益,凭借其行政权力将集体土地转为国家所有的一种强制性行为。目前,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速,征地实际上已经成为增加建设用地的唯一来源与途径。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相似文献   

11.
<正>邓州市孟楼镇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面积54.5平方千米,15个行政村、2.9万人、耕地4193公顷,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今年以来,邓州市和省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共同合作成立邓州市农村土地开发公司,在孟楼镇采用"信托流转—整理—流转经营"的模式,既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又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形成了农户、集体、政府共赢的局面,极大加快了当地经济发展。集中信托土地经营权。在承包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从现在的政策法律依据、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的实践基础和条件等方面对我国开展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的可行性作了探析.并从明确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多功能中介服务机构、培育与扶持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经营者,以及建立与之相应的配套政策与措施搭配等方面,为构建一个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土地信托流转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6月15日,中国土地估价师与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秘书长王军在"中德不动产登记高峰论坛"上提出,世界上有三大不动产登记制度,中国的土地登记制度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他介绍说,世界上有三大不动产登记制度:一是契约登记制度,起源于法国、英国,特点是登记无公信力、无强制作用;二是托伦斯登记制度,起源于澳洲,登记有公信力,颁发权利凭证;三是产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人口不断向城镇聚居,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复合型高层建筑开始不断涌现以弥补日益狭窄的生活空间。鉴于土地用途大多经由其上的建筑物体现,用途多样化的高层建筑给登记工作带来的难题是,如何在现行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下,确定土地使用权的期限。尤其是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以来,"房地"的紧密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如何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要求,确定土地使用权的期限,需要进一步解析。  相似文献   

15.
正土地制度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基础,以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为主线,以用途管制、土地征收、国有土地有偿使用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制度。随着经济发展,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土地征收制度不完善,因征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积累较多;农村集体土地权益保障不充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  相似文献   

16.
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财产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地制度是土地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形是同社会经济形态紧密相连。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三大生产要素之一的土地已进入经济活动的中心,农民对维护自身土地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但我国法律确定的土地征用制度仍带有计划经济的印迹,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中突。土地征用问  相似文献   

17.
<正>英国有法可依的土地登记制度发展了140多年,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首先是制定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土地登记。英国土地  相似文献   

18.
国外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比较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普遍程度不同地开展土地利用规划,而且近年来还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但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社会经济制度、土地资源禀赋和管理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历史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土地利用规划并没有统一的模式.而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研究刚刚起步,所以学习外国经验,了解外国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选取了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有代表性国家的土地规划制度进行比较,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获得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不断突出,土地资产在社会经济领域中曰益显现。而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对土地的使用用途有严格的限定:改变土地使用用途需经土地出让方(人民政府)批准。但实际上土地使用者为了规避招拍拄制度,常常是先斩后奏,不经批准擅自改变使用用途。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土地出让收入快速增长,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体现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土地出让收入及其收益分配的关注与改革呼声日益高涨。中央政府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也调整和出台了新的管理政策,规范了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不断优化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特别是招拍挂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土地出让收入快速增长。然而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比重居高不下,形成了事实上的"土地财政"依赖。据统计,2005年,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本级收入的39%,现实:成本升收益降,"土地财政"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