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14日,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谐矿区建设试点工作暨部署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内蒙古自治区加快推进和谐矿区试点建设工作,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市作为两大试点盟市已启动,此举是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谐矿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实行的。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大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中公司")以铁矿石采选、铁金粉销售以及球团加工销售为主业。近年来,大中公司在矿产开采的同时,非常注重矿区环境的治理和建设,走出了一条矿产开发利用与绿色矿山建设双赢的道路。据了解,为构建绿色矿山、和谐矿区,大中公司采取了三大措施。  相似文献   

3.
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在和谐矿山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探索性的提出建设"五型"新矿区的理念,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为矿山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获得社会各个方面的认可和赞扬,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矿区矿床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确定了该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类型;调查分析了矿区的环境地质现状并对矿山开采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基本明确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的建设和开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文地质工作,查明矿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补给方式、涌水量及水化学成分;查清矿床充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探明矿区基岩裂隙水与松散岩类孔隙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矿山开采中,疏干水的排放,特别是回渗形成的涌水量增大,本文都从水文地质角度阐明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指导矿山开采。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扎实有效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工作,年初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国土局与各旗(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签定了责任书。3月份结合全盟矿山环境治理自查活动,开展了和谐矿区建设自查工作,组成重点工作督导组,深入到各旗(县、市、区)就矿山环境治理、和谐矿区建设等工作进行调研督导。截止到8月底,全盟有61个矿山企业开展和谐矿区建设活动,安置当地农牧民就业1,873人次,扶贫和资助贫困人口605  相似文献   

7.
为了扎实有效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工作,年初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国土局与各旗(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签定了责任书。3月份结合全盟矿山环境治理自查活动,开展了和谐矿区建设自查工作,组成重点工作督导组,深入到各旗(县、市、区)就矿山环境治理、和谐矿区建设等工作进行调研督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FEFLOW和GIS技术的矿区地下水动态模拟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地下水动态研究是山西亟待解决的重大需求问题。针对山西矿区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等现状,通过分析气象、水文、地质地貌、开采现状等监测数据资料,以FEFLOW模型和GIS技术为平台,构建山西矿区三维地下水数值模型,进行地下水动态研究,模拟并预测了4种不同情境下矿区地下水动态过程,从而定量分析采矿活动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揭示矿区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矿区开采强度提高10%、30%、50%时,地下水整体流场和运动趋势没有大的变化,但在矿区南部地下水流场发生突变,等值线形变,且在东南部形成一个水位变化剧烈的低水位带,迫使地下水流向发生偏转。水位分析表明采矿活动会造成地下水位整体下降,下降幅度与开采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地下水系统均衡分析表明,当开采强度保持现状或提高10%,地下水系统仍然处于正均衡,补给量大于排泄量,当开采强度提高30%、50%时,系统转为负均衡状态,补给量小于排泄量,地下水水量大幅度减少。研究成果可为矿区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保护矿区地下水资源提供参考依据,为有效遏制矿区水环境恶化、确保矿区水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近日,随着鄂前旗长城煤矿首个矸石充填综采系统在1902南工作面成功投入生产,内蒙古自治区首家矸石充填矿井正式建成,这也标志着自治区在煤炭开采方式实现了重大变革,填补了煤矿开采技术的空白。长城煤矿是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前旗上海庙矿区开发建设的第一座矿井,长城煤矿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积极推  相似文献   

10.
张煜 《西部资源》2012,(5):10-11
2009年9月,鄂尔多斯市上海庙矿区打响了内蒙古"煤炭资源整合"的第一枪。历经一年多的商业谈判和政策落实,圆满完成了上海庙矿区24个矿业权的整合,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煤炭资源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内蒙古调研和谐矿业建设情况时指出:内蒙古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汪民副部长强调:内蒙古自治区在和谐矿区建设方面许多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全国都具有指导意义,因此要继续探索深化和谐矿区建设的实践,为建设美丽  相似文献   

12.
我国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土地复垦典型技术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3  
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又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根据典型矿区土地复垦的成功经验,总结了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包括剥离-采矿-复垦一体化工程技术,矿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地表整形工程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土壤培肥改良技术,植被恢复技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全盟12个旗县市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挖掘潜力新增建设用地13787.608公顷;工矿废弃地复垦总面积10600公顷,节省和新增经费近10亿元;被自治区和国土部确定为和谐矿区建设试点,先后投入近6亿元,露天矿排土场护坡绿化面积近9500公顷,矿区地面绿化面积1900公顷。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西北干旱区,大量煤矿开采导致植被退化,强风发生概率增大。风场特征直接影响着沙尘的输运过程。为获取矿区风场特征,本文以内蒙古乌海新星煤矿为例,采用RANS湍流模型,利用开源软件OpenFOAM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基于矿区多个观测点的风场实测结果,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并讨论了西风、西北风和东风三个风向下矿区平均风速和湍动能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矿区东西两侧凸起的高山或丘陵对矿区平均风速分布影响较大;当风从西或东方向来袭时,由于尾流效应的影响,高地下游平均风速相对较小;而湍流动能则表现出较大的数值。对于西北风向,山或丘陵的尾流效应不太明显;同样,在低洼矿坑附近,平均风速减小,湍流动能增大。本研究可为矿区风沙防治及风沙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矿区生态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矿区是由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从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方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利用规划、生态恢复技术、土壤生态环境与生物生态、矿区地球化学、矿区生态系统、矿区景观生态、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等11个方面总结了矿区生态研究的现状,提出了矿区生态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煤矸石环境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东北矿区开采历史长,煤矸石的累计堆存量大,煤矸石对环境的危害显著。文章分析了东北地区主要煤矿煤矸石的理化性质,论述了煤矸石对矿区大气、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由此提出该区对煤矸石进行综合利用、开展土地复垦和加强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和谐矿区的建设工作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也是矿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个地区在和谐矿区的建设工作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问题与成效并存,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和谐矿区建设形势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省闽清县高岭土采矿废弃地研究为例,在对矿区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马尾松、胡枝子、桃金娘、茶树、绿竹、香根草、五节芒等几种植物作为植被恢复的的先锋植物,采取不同的试验处理方法.经过3 a时间,对其生长状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岭土矿山分布区植被贫乏;矿区废弃地土壤养分缺乏、土壤pH值较低,它们是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选择马尾松、茶树、绿竹、香根草、五节芒进行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配置,结合熟土回填的处理,有利于植物较快生长,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和明显的经济效益.鉴于这几种植物在亚热带的广布性,它们是亚热带高岭土矿区进行植被恢复的首选植物.  相似文献   

19.
高岭土矿区生态环境特征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闽清县高岭土采矿废弃地研究为例,在对矿区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马尾松、胡枝子、桃金娘、茶树、绿竹、香根草、五节芒等几种植物作为植被恢复的的先锋植物,采取不同的试验处理方法.经过3 a时间,对其生长状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岭土矿山分布区植被贫乏;矿区废弃地土壤养分缺乏、土壤pH值较低,它们是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选择马尾松、茶树、绿竹、香根草、五节芒进行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配置,结合熟土回填的处理,有利于植物较快生长,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和明显的经济效益.鉴于这几种植物在亚热带的广布性,它们是亚热带高岭土矿区进行植被恢复的首选植物.  相似文献   

20.
平顶山矿区丘陵坡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楚纯洁  周金风 《地理研究》2014,33(7):1383-1392
对平顶山矿区周边丘陵坡地土壤进行采样,分析了Cu、Zn、Cr、Ni、Pb 在不同海拔与矿区下风向不同距离处的分布特征及污染水平。结果表明:① 矿区丘陵坡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累积,以Ni、Cr、Cu累积较重。② 五种元素均在矿区、坡底附近及近坡顶含量较高,而在矿区下风向以50 m内含量最高,之后呈递减趋势。③ Cu、Cr、Pb 随坡度减小而含量增大,Zn、Ni 在坡度5°~15°时含量最大;土地利用对坡面土壤重金属的分布不产生明显影响,林地、草地、坡耕地之间重金属含量也无显著差别。④ 五种元素均在矿区附近产生污染,矿区以下存在Cu、Ni、Pb污染,而矿区以上只有Ni 出现轻度污染;矿区下风向Cu、Ni 污染且迁移距离较远,Cr、Pb 仅在100 m内出现轻度污染,Zn 尚未达到污染水平。⑤ Ni、Cu、Pb 以人为活动源为主,Cr 和Zn以自然源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