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东下寒武统生物磷块岩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微结构研究表明,广泛分布于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的磷块岩,除少量生物介壳磷块岩外,其它类型的磷块岩(包括菌藻生物磷块岩、内碎屑磷块岩和次生(风化)磷块岩等的颗粒均由磷质菌藻生物组成。从而揭示了菌藻生物磷块岩是磷块岩的基本类型。本文重点论述了生物磷块岩的结构成因分类、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滇东磷块岩的菌藻生物成磷—富磷作用,并探讨了菌藻生物磷块岩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扬子地台西缘黑色页岩中磷块岩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磷块岩中重金属的分布和赋存特征,探讨了富镉磷块岩的元素组成及其环境效应.结果 表明,扬子地台西缘磷块岩富含P2O5、CaO等化学成因组分,而亏损SiO2 TiO2、Al2O3、Fe2O3、K2O、Na2O等碎屑组分.根据重金属富集特征,这些磷块岩可分为高富镉磷块岩和低富镉磷块岩,湘西和黔东北磷块岩属于高富镉磷块岩.高富镉磷块岩明显富集Cd、Mo、U、Ni、V、Co、Pb等重金属,为环境重金属污染源.磷块岩中Cd等重金属赋存于黄铁矿等硫化物矿物中,故在磷肥加工过程中去除黄铁矿等硫化物矿物,是预防磷肥施用导致的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华南震旦纪和寒武纪磷块岩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八方面探讨磷块岩沉积环境:(1)含磷岩系岩石组合;(2)磷块岩矿床与海水进退及构造运动的关系;(3)磷块岩的纬度分布与古气候条件;(4)磷块岩沉积的古地貌特点;(5)磷块岩沉积的地球化学条件;(6)磷块岩沉积的生物作用;(7)磷块岩沉积的水动力条件;(8)磷质来源。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中国南方震旦纪及寒武纪磷块岩主要形成于热带-亚热带,岛屿罗列,呈半封闭状态的华南陆表海盆地。靠近古岛群的浅海湾、泻湖及水下隆起(高地)的周围,似乎是最有利的成矿坏境。  相似文献   

4.
鄂西磷块岩沉积序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鄂西震旦系陡山沱组磷块岩共有五个层位,根据每一层磷块岩的自然类型、结构构造和物质组分等在剖面上的变化,提出了磷块岩的宏观和微观沉积序列,探讨了序列中磷质颗粒类型与基质及胶结物之间的联系,并按沉积序列的发育程度划分出完整型、不完整型和无序型三种,提出了序列类型与磷块岩工业品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云南尖山磷块岩矿床是原生富集和风化富集两个阶段共同作用的产物。生物化学聚磷、物理富集成矿的原生富集形成了本区原生碳酸盐类磷块岩;适宜的风化作用,使原生磷块岩中的碳酸盐矿物大量溶解流失,从而形成风化富集磷块岩。原生磷块岩最终为机械作用下的产物,风化磷块岩最终为风化作用下的产物,它是以原生富集的碳酸盐类磷块岩为成矿物质基础的。二次富集作用大大提高了本区磷块岩的质量,从而也提高了其工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 云南滇池地区是我国沉积磷矿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该区磷块岩经风化作用,形成了相当数量的风化矿石,这些风化磷块岩的形成主要受磷矿石的物质成分及矿区的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构造、覆盖层、水文地质等诸多的条件控制。现就滇池地区尖山矿区地质构造对磷块岩风化程度的控制作用作些探讨,以供进一步研究本区风化磷块岩的分布规律的同行参考。一、矿区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7.
壳粒磷块岩及其成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壳粒磷块岩被作为一种独立的重要类型划分出来。壳粒磷块岩的性质从极重要的方面揭示了海相磷块岩的本质特征。本文以生物成矿论为指导,研究了扬子地块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形成的古地理,并阐述了磷块岩成矿与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8.
滇池地区下寒武统磷块岩以碳酸盐类磷块岩为主。原生矿多属中低品位矿,风化后富集。磷块岩经历风化强弱可用风化成熟度来表示,风化磷块岩是风化成熟期的产物,表明矿石风化进入了风化门限之内。根据磷块岩的特点及风化磷块岩形成机制初步建立的本区风化磷块岩的成矿模式将磷块岩的风化分三个阶段,不同的风化阶段,磷块岩的风化成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风化磷块岩是前两个风化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华南地区磷块岩按其形成阶段、结构、成因类型划分为微粒磷块岩、颗粒磷块岩和壳粒磷块岩三大基本类型,笔石在壳粒磷块岩中发现了钻蚀微生物化石及钻蚀微生物 栖孔.  相似文献   

10.
漆富成  李治兴  张字龙 《铀矿地质》2014,(3):129-134,167
在扬子陆块东南缘湘西北武陵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黑色岩系下部鲕粒磷块岩中,首次发现了似纳米级的硒汞矿和晶质铀矿。通过电子探针化学成分测定和微区解剖,显示海相磷块岩中硒汞矿和晶质铀矿的产出状态、形态特征和占位特征。研究认为,同沉积期伴随火山热液喷出形成海相沉积鲕粒状磷块岩(鲕粒中包含球滴状硒汞矿),似纳米级硒汞矿在海相磷块岩中占位于鲕粒磷结核的内部和中心。其形成后期,海底热液作用持续,磷块岩经部分溶蚀、热液脱碳,在磷块岩的微裂隙中晶质铀矿、石英共沉淀析出。海相磷块岩中硒汞矿和晶质铀矿的发现和空间占位特征的研究,对探讨磷块岩中硒汞矿和晶质铀矿的形成与海底喷流(热水)沉积作用的发生方式和成因联系有启示意义,进一步佐证扬子陆块东缘陆缘裂陷喷气沉积是发生大规模铀成矿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沙特赛尼亚特矿床是新特提斯磷块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磷资源及其伴生的铀资源,但是目前对赛尼亚特矿床研究程度较弱。文章在综合分析前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赛尼亚特矿床及外围开展地质和放射性调查,对赛尼亚特磷块岩段开展实测、矿物学研究、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分析,认为赛尼亚特矿床赛尼亚特磷块岩段中间燧石层为区内含铀磷块岩发育的标志层,并且据此将赛尼亚特磷块岩段分为上部磷块岩层和下部磷块岩层。赛尼亚特磷块岩段及单个磷块岩层内均具有明显的自下而上砂质组分逐步减少而钙质组分增加的特点。磷块岩结构、构造表明其为远距离搬运形成的产物,铀的富集与磷块岩发育密切相关。层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白垩纪图赖夫期,区域上发育向东南方向的海侵,为研究区再搬运沉积磷块岩的形成提供了动力。赛尼亚特磷块岩段为海侵演化阶段的产物,磷块岩代表层序地层中的海侵体系域,磷块岩沉积结束达到最大海侵面。磷块岩段中间夹杂的泥岩和燧石及顶部燧石层为高位体系域产物,每一层磷块岩代表一次海侵过程,多层磷块岩表明经过几次海侵过程。文章建立的磷块岩层序旋回及动力学模型,对含铀磷块岩型铀资源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9,1(3):274-287
朝阳磷矿的磷块岩有五种类型,即泥晶磷块岩、球粒磷块岩、鲕粒磷块岩、内碎屑磷块岩和细晶磷块岩。其中内碎屑磷块岩占优势。磷酸盐岩沉积在海退旋回中,是处于深水向浅水过渡的层位。磷块岩的沉积环境主要是隆起附近的浅水带。  相似文献   

13.
经过对磷块岩化学成分分析,结合产物分析资料,将磷块岩分成4种化学类型;富磷酸盐型、碳酸盐型,硅质及富铝型,并探讨了它们的成因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磷块岩的化学类型与稀土元素的含量有关,但与稀土元素的组成无关。轻重稀土元素的组成比值LREE/HREE>1反映形成磷块岩的物源主要来自于陆源物。不同地区有相稳定的轻重稀土比值。  相似文献   

14.
震旦纪陡山沱组的碎屑磷块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碎屑磷块岩主要由磷酸盐沉积物的碎屑组成。由于碎屑形成并再沉积在盆地内部,所以由它组成的磷块岩又叫做“内碎屑磷块岩“(intraclastic phosphorite)。我国许多磷块岩矿床都有这种矿石,是磷块岩的主要类型之一。本文主要是论述陡山沱组碎屑磷块岩的分布、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生成特点。一、碎屑磷块岩的分布根据碎屑粒径大小的不同,碎屑磷块岩可分为大于2毫米的砾屑磷块岩和小于2毫米的砂屑磷块岩。由于成因上的联系和差别,这两种碎屑磷块岩在分布上既有共同特点又有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5.
经过对磷块岩化学成分分析,结合矿物分析资料,将磷块岩分成4种化学类型:富磷酸盐型、碳酸盐型、硅质型及富铝型,并探讨了它们的成因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磷块岩的化学类型与稀土元素的含量有关,但与稀土元素的组成无关。轻重稀土元素的组成比值LREE/HREE>1反映形成磷块岩的物源主要来自于陆源物。不同地区有相对稳定的轻重稀土比值。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金沙县岩孔含铀磷块岩矿床位于上扬子台褶带东南缘。在总结分析该矿床基本控矿地质要素的基础上,再结合该矿床矿化体的基本特点,就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该矿床是以寒武世早期中酸性凝灰岩为物质基础,经剥蚀、搬运、沉积作用和磷块岩形成过程中吸附铀,最终形成本研究区的含铀磷块岩矿床。  相似文献   

17.
<正> 对鄂西兴神保、荆襄、宜昌三大聚磷区磷块岩稀土元素(REE)系统研究表明,磷块岩中的REE 丰度及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有助于磷块岩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的研究,而且用于区域矿层的划分对比也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区内磷块岩REE 丰度有如下特点:(1)各区磷块岩以低REE 含量为特征,有别于世界各地显生宙以来的磷块岩REE 含量;(2)轻REE 相对富集,重REE 贫乏;(3)轻、中、重REE 相对含量随磷块岩层位的提高而成有规律的变化;(4)磷块岩类型不同,REE 含量不同,团粒、藻菌粒磷块岩REE 含量高,壳粒、胶状、叠层石磷块岩REE 含量低;(5)磷块岩  相似文献   

18.
磷块岩研究进展与磷块岩生物成矿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东野脉兴 《沉积学报》1992,10(3):96-103
近十年来,我国磷块岩的研究以沉积学的发展为先导,取得了长足进展。十年迈出两大步:第一步是由化学沉积说向物理富集成矿说的转变;第二步是生物成矿说的发展。业已在我国南方晚震旦-早寒武世各主要工业矿床的磷块岩中发现了大量多种形态的原核生物的细菌到真核生物的真菌等磷质微生物以及藻类和小壳动物化石(后者产于早寒武世磷矿中),它们是构成磷块岩的主要组分。磷块岩实际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岩。本文论述了磷块岩的生物成矿作用、生物聚磷机理,并从磷块岩岩石的生物特点、化学成分的生物特点、红外吸收光谱以及稀土元素组成的生物特点等方面,论述了磷块岩的生物成因。同时阐述了磷质生物繁衍的环境条件与磷块岩形成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磷质生物的最佳繁衍场所与磷块岩成矿古地理单元的一致性,这种“生物繁衍场”与成磷古地理单元可称之谓“陆缘坻”。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总结贵州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的成矿规律过程中,注意研究了此磷块岩的矿石结构,初获如下基本认识: 1.此磷块岩具深刻反映其生因环境的“凝胶-颗粒”结构。据此可细微地划分它们的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2.该磷块岩的结构,为海相磷块岩的“海源胶体化学聚沉-盆内颗粒再沉积”的生因机制和滨线沉积条件,提供了重要信息。 3.海相磷块岩的结构与碳酸盐岩的结构,既类似又有异。因此,在研究海相磷块岩的结构时,虽可引用碳酸盐岩的若干观点,但却应另建模式。  相似文献   

20.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瓮安地区是震旦纪陡山沱期的一个磷块岩沉积区,生物作用是磷矿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贵州瓮安含磷岩系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磷块岩富集层是以P2O5与CaO构成的磷酸盐矿物为主,可分为白云质砂屑磷块岩和碳质磷块岩2个亚类;生物作用导致了磷块岩中Pb,As,Ba及Sr等微量元素的富集,其中亲硫元素Pb的含量最高达到1 446×10-6,反映了贵州瓮安震旦系陡山沱组磷块岩的成因与菌藻类生物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