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巴颜喀拉盆地西段黄羊岭组中发现了一个长约3km、厚约1295m的玄武岩 碳酸盐岩的隆起建造,具有3个由玄武岩基底加碳酸盐岩盖层组成的双层剖面结构。隆起建造中海相沉积物由下至上从深海相渐变为浅海相,生物化石由浮游生物组合演变为浅海造礁生物组合。通过与现代海山的对比,证实巴颜喀拉西段发现的隆起建造属古海山堆积,根据化石的时代确定其为中二叠世的古海山,暗示巴颜喀拉盆地在中二叠世以前存在一个古大洋,其后古大洋逐渐俯冲消减,演化为残留洋盆地,这对巴颜喀拉盆地地质构造演化的研究和构造属性的厘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湖北长阳资丘二叠纪沉积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秋 《江苏地质》2016,40(1):7-14
湖北长阳资丘二叠系剖面地层出露良好,特征明显,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野外剖面测量和室内微相分析表明,二叠系岩相主要由生物碎屑颗粒灰岩、砂屑灰岩、砾屑灰岩、硅质岩、钙质页岩等组成。根据岩相、古生物化石及碳酸盐岩微相分析,研究区二叠系主要为碳酸盐斜坡、台地和盆地沉积。其中,中二叠世发育碳酸盐斜坡沉积和盆地沉积,晚二叠世发育斜坡沉积、碳酸盐台地和盆地沉积。沉积演化表明,该区二叠纪发生了2次海进—海退旋回:第一次海侵发生在栖霞期,茅口期末结束;第二次始于吴家坪初期,持续到长兴末期。在中二叠统栖霞组下部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化石Zoophycos,形态及沉积构造研究表明此遗迹化石产生于浪基面以下较深水的碳酸盐岩斜坡环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山东省淄博地区太原组小有孔虫类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小有孔虫11属22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有孔 虫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建立了两个小有孔虫化石组合带:IBradyina-Plectogyra 组合与IITetrataxisNodosaria-Palaeotextularia 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中华北其它地区的有孔虫进行对比,并结合前人对本区 类化石的研究结 果,确定了各组合带的地质时代:太原组小有孔虫动物群第I组合带地质时代归为晚石炭世,第II组合带地质时代归为早二 叠世,其层位相当于山东地区太原组 类Pseudoschwagerina带之底。  相似文献   

4.
哲斯洪格尔剖面富含动物化石是哲斯地区二叠纪地层的代表性剖面。可以划分为三个组;即哲斯组,下义和乌苏组,上义和乌苏组,它们属于中二叠世同时期不同相沉积,根据化石的特点,腕足类可以划分为两个组合,珊瑚划分为三个组合。  相似文献   

5.
实测描绘了安徽萧县白土镇石炭纪—早二叠世的地层剖面,对剖面中采集的样品进行了磨片,并在偏光显微镜下对磨片进行了系统鉴定,共鉴定出9科16属34种,且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建立了有孔虫化石组合带Tetratax-is-Nodosaria-Palaeotextularia组合带,为晚石炭世晚期(C22)。将研究区内的有孔虫化石组合带与国内不同地区有孔虫化石组合带进行了对比,探讨了石炭纪—早二叠世有孔虫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有孔虫化石对地层划分对比中的作用,认为有孔虫化石对于石炭—二叠纪的地层界线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实施甜水井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中,对内蒙古北山地区神螺滩一带原划绿条山组进行剖面测制,发现其为一套成分成熟度较低的滨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组合,区域上可与双堡塘组对比。在该套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双壳类、腹足类、腕足类等化石,并建立了3个生物组合带。下部为Parallelodon olseni-Nucundata cf. cuiluanernsis—Schizodus subquadratus组合带,时代为中二叠世,上部有Isognomen sinensis-Euchondria sinensis-Wilkingia cf. komiensis和Wilkingia elegans-Schizodus pinguis-Aviculopecten cf. beipeiensis组合带,时代为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7.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发现云南会泽地区中二叠世阳新组中发育叶状藻礁。本文以碳酸盐岩微相分析为主要手段,对落水洞剖面阳新组进行了微相特征和沉积相研究。识别出7个沉积微相类型:含核形石有孔虫藻屑颗粒灰岩、有孔虫藻屑颗粒灰岩、叶状藻礁灰岩、腕足棘皮泥粒灰岩、棘皮藻屑泥粒灰岩、介形类棘皮粒泥灰岩和藻屑粒泥灰岩,和4种沉积亚相类型:较深水的滩间亚相、台内低能生屑滩亚相、台内叶状藻礁亚相和台内高能生屑滩亚相。叶状藻礁形成于相对海平面上升过程中,位于台内高能生屑滩下部。落水洞剖面整体发育于暖水的开阔碳酸盐台地,指示滇东北地区中二叠世位于温暖的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山东彭庄煤矿西补15井太原组上部以及山西组进行采样研究,共分析孢粉样品14块,所有样品中均含有较为丰富的孢粉化石;经分析鉴定,共发现孢粉化石37属107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孢粉化石在地层中的纵向分布规律及其含量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两个孢粉组合:Ⅰ.Laevigatosporites Granulatisporites组合(太原组上部),Ⅱ.Gulisporites cochlearius Leiotriletes adnatus Sinulatisporites sinensis组合(山西组);并将本区孢粉组合特征与华北其他地区进行了比较;明确了本区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组合Ⅰ为早二叠世晚期,组合Ⅱ为中二叠世早期,即本区下、中二叠统界线应置于山西组底部泥岩之底;最后,根据孢粉特征恢复了相应地质时期的古气候,继而进一步佐证了本区下、中二叠统界线。  相似文献   

9.
马富财  李鹏  杨文  刘显川 《地质通报》2018,37(7):1197-1201
通过西藏春哲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西藏谢通门北部春哲地区新发现一套整合于下拉组(P_(1x))的钙质碎屑岩岩石组合,并首次获得中二叠世Yatsengia珊瑚化石,地层剖面位于谢通门县春哲乡北部白察不拉一带;通过剖面岩石组合、接触关系、古生物化石资料及区域对比,认为该套岩石组合应单独建组,为进一步完善冈底斯中段古生代地层系统及盆地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李晓勇  文丰 《地质通报》2007,26(8):1009-1013
在1∶25万羌多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于日土县鸡穷一带填绘出一套总体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的沉积地层,富含双壳类、珊瑚、腹足类和海绵等海相动物化石,局部碎屑岩中含植物化石碎片,生物群面貌指示地层时代为晚三叠世,层位归置晚三叠世日干配错组。底部复成分砾岩角度不整合超覆于中二叠世龙格组之上。这套地层的发现为研究西藏晚三叠世地层的空间展布、古地理环境、古构造背景及地质发展历史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1.
西藏北部申扎县永珠地区德日昂玛-下拉剖面中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良好,化石丰富。该剖面中查果罗玛组碳酸盐岩地层(泥盆纪—早石炭世)和下拉组(中二叠世)碳酸盐岩地层之间的碎屑岩夹灰岩地层,在沉积上表现为冰海相杂砾岩,在古生物化石面貌上表现为特提斯-冈瓦纳古生物群混生。古生物群混生的现象为石炭纪—二叠纪的特提斯生物区与冈瓦纳生物区之间的地层和古生物对比建立了一座桥梁。永珠组中上部地层中同时产有牙形石和腕足类,牙形石的研究表明其时代为晚石炭世莫斯科期,而腕足类的研究则表明其为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这一矛盾预示着在(亲)冈瓦纳相地区晚石炭世晚期地层缺失的意见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2.
东昆仑西段早—中二叠世生物礁相地层层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树刚  王增吉 《地球学报》2001,22(3):243-248
本文以大量化石资料为基础,结合生物礁研究成果,重建了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早-中二叠世礁相地层层序,确定了地层时代归属。礁相地层自下而上分为5个岩组。阿其克库勒组为陆块边缘碎屑陆棚之上的碳酸盐沉积和丘状生物礁建造,可建立Ting类Schwagerina-Eoparafusulina组合带和Chalaroschwagerina-Pseudofusulina Parafecunda组合带,对比为下二叠统的中上冲淡,查德尔塔格组为海侵期巨厚块状障壁礁碳酸盐岩,包含Ting类Mis-ellina claudiae组合和一个未定名组合,属中二叠世栖霞期,青石山组和碧云山组为同时异相沉积,前者以礁核相骨架灰岩为主,厚度巨大;后者为礁后-泻湖相黑色富有机质岩层,厚度较薄,二岩组同属Ting类Polydiexodina-Neoschwagerina组合带内Cancerllina liuzhiensis亚带、Neoschwagerina simplex亚带和Afghanella schencki亚带的层位,时代为中二叠世茅口早一中期,喀尔瓦组为类复理石相砂板岩平恶意泥丘灰岩,含Afghanella schencki亚带的Ting化石,地层时代与青石山组(或碧云山组)上部相当。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采自恩格尔乌苏缝合带的蛇绿混杂岩硅质外来岩块中的二叠纪阿尔拜虫目放射虫化石,包括3属7种,可以划分为2个放射虫化石组合,能够与日本、美国的放射虫化石带进行对比,其地质时代分别为早二叠世和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恩格尔乌苏缝合带位于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这些放射虫化石的发现为研究恩格尔乌苏缝合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鉴于其中最新的放射虫组合的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认为华北板块与塔里木板块之间自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曾经存在古海洋,即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拼合时间是晚二叠世晚期。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采自恩格尔乌苏缝合带的蛇绿混杂岩硅质外来岩块中的二叠纪阿尔拜虫目放射虫化石,包括3属7种,可以划分为2个放射虫化石组合,能够与日本、美国的放射虫化石带进行对比,其地质时代分别为早二叠世和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恩格尔乌苏缝合带位于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这些放射虫化石的发现为研究恩格尔乌苏缝合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鉴于其中最新的放射虫组合的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认为华北板块与塔里木板块之间自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曾经存在古海洋,即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拼合时间是晚二叠世晚期。  相似文献   

15.
西藏冈底斯西段措勤地区三叠纪牙形石生物地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西藏措勤县江让乡敌布错北缘的碳酸盐岩地层原来认为是中二叠世"下拉组",然而,最新的牙形石生物地层学研究否定了这种认识。在这套碳酸盐岩地层中识别出了三叠纪的4个牙形石带(组合带),即:Neogondolella carinata带、Neospathodus triangularis-Ns.homeri组合带、Chiosella timorensis带、Paragondolella inclinata-Pg.polygnathiformis组合带。牙形石动物群的对比研究表明,新建的嘎仁错组的时代为早三叠世印度期至中三叠世拉丁期末期,珠龙组采样层段的时代为中三叠世拉丁期末期至晚三叠世卡尼期的早期。  相似文献   

16.
山东济宁煤田(东区)太原组小有孔虫生物地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蒋汉朝  王明镇  张锡麒  李增学 《地层学杂志》2001,25(3):174-181,T001,T002
通过对山东济宁煤田 (东区 )太原组小有孔虫动物群的系统研究 ,共鉴定出小有孔虫化石 2 8属 15 5种。根据小有孔虫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的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了 3个小有孔虫组合 : .Tetrataxis parviconi-ca- N odosaria longa- Geinitzina spandeli组合 , .Echinonodosaria echinata- Glomospira regularis组合 , .Bradyi-na sphaeroidea- Palaeotextularidae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的对比 ,本区太原组小有孔虫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应为早二叠世早期 ,本区石炭系 -二叠系界线应置于太原组第十一层灰岩之底  相似文献   

17.
从鄂西二叠纪碳酸盐岩微相探讨有孔虫的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西二叠纪的有孔虫类极为丰富,几乎产于各类碳酸盐岩中。其系统演化快,地理分布广,因此对其生态环境的研究,对于恢复古海域各种沉积环境,具有较大的意义。我国对二叠纪有孔虫的研究多则重于分类学和各地层单位中有孔虫组合特征及其地层学意义方面,而对有孔虫生态还很少有系统的研究。傅瑜(1979)应用有孔虫和藻类分布特征探讨四川盆地阳新世沉积条件就是一种尝试。笔者拟从碳酸盐岩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学、化石岩石学等方面入手,通过对碳酸盐岩微相环境的分析,与碳酸盐岩中的有孔虫组合特征及其形态结合起来,探讨二叠纪有孔虫的生态环境。 鄂西二叠纪的有孔虫类极为丰富,几乎产于各类碳酸盐岩中。其系统演化快,地理分布广,因此对其生态环境的研究,对于恢复古海域各种沉积环境,具有较大的意义。我国对二叠纪有孔虫的研究多则重于分类学和各地层单位中有孔虫组合特征及其地层学意义方面,而对有孔虫生态还很少有系统的研究。傅瑜(1979)应用有孔虫和藻类分布特征探讨四川盆地阳新世沉积条件就是一种尝试。笔者拟从碳酸盐岩岩石学、岩相  相似文献   

18.
在东昆仑西端布喀达坂峰地区二叠纪地层中首次发现陆相孢粉与海相疑源类化石一起保存的孢粉—疑源类化石组合。经对两个样品较为丰富的孢粉型化石研究后发现,上部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双囊无肋花粉最多,可与塔里木盆地的卡伦达尔组的孢粉组合做粗略的比较,但组合中出现了时代偏晚的Ephedripites及Taeniae-sporites,因此,研究区马尔争组中段复理石地层的时代当为中二叠世—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锡林浩特二叠系哲斯组腕足动物群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  张雄华  杨欣杰  夏浩东 《地质通报》2017,36(10):1683-1690
内蒙古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哈尔呼舒剖面哲斯组灰岩中发现了大量腕足化石,经鉴定计有22属42种,以长身贝亚目和石燕贝亚目为主,化石组合面貌具有典型的哲斯动物群特征。根据其与邻区的腕足生物地层对比,确定该腕足生物群时代为中二叠世Wordian期。哲斯动物群中凉水型分子共计10属26种,约占种级总量的61.9%,暖水型分子仅1种,约占种级总量的2.4%,体现了典型的凉水型动物群特征。古生物地理区划属于北方生物地理大区。此外,哲斯组碳酸盐岩中颗粒组合属于苔藓虫-棘皮动物-腕足动物组合,代表凉水沉积环境,也印证了哲斯动物群的凉水型特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市广兴源乡于家北沟组模式剖面植物化石和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结合动物化石的分析,确认于家北沟组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于家北沟组植物化石以Gigantonoclea hallei Asama、Fascipteris sinensis Stockm. et Math.、Pecopteris taiyuanensis Halle、Pterophyllum daihoense Kaw.等众多华夏植物群典型分子为特征,属于典型的华夏植物群。目前,在中二叠世植物群中,从未发现有华夏和安加拉两大植物群的混生现象,这一事实进一步表明,中二叠世横亘于华北板块和佳蒙地块之间的古亚洲洋尚未闭合,在植物地理分布上起着重要的阻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