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研究1981年以来,辽宁地区特别是营海地区的地震活动,从中发现了地震的活动特征,(1)辽宁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发震地区是营口-海城地区,并制约了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2)营口地区自1981年以来,形成了自盖州归州经熊岳西海域、盖州西海域、营口市至大石桥高坎、旗口地区的4级地震活动条带、4级地震有从西南向东北迁移的规律.利用营口-海城地区地震活动规律,曾对1995年4月15日高坎5.0级做了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1981年以来,辽宁地区特别是营海地区的地震活动,从中发现了地震的活动特征;(1)辽宁地区地震活动的发震地区是营口-海城地区,并制约了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2)营口地区自1981年以来。形成了自盖州归州经熊岳西海域,盖州西海域,营口市至大石桥高坎,旗口地区的4级地震活动条带,4级地震有从西南向东北迁移的规律,利用营口-海城地区地震活动规律,曾对1995年4月15日高坎5.0级做了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3.
对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后的异常了逐项分析与讨论,发现有些震后异常与后续营口6.0级地震,唐山7.8级地震有比较可信的内在联系,在归纳海城地震震后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6条在同类条件下对预报后续地震可能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1999年海城-岫岩地震序列的精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9年11月29日,北京时间12点10分39秒(04:10:39 UTC)在我国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发生了一次Ms5.4地震.这次地震是继1975年2月4日海城Ms7.3地震之后该地区发生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区域性的辽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了这一序列的前震、主震与 余震.本文运用该台网的记录资料,用双差法对海城-岫岩地...  相似文献   

5.
1975年2月4日,中国辽宁发布地震预报,辽宁省南部100多万人提前撤离到安全地区, 2个半小时之后,海城发生7.3级地震,震区范围内人员伤亡损失降到最低,此次地震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在正确预测地震的基础上,由官方组织撤离民众,明显降低损失的唯一成功案例.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归功于1966年邢台地震后国家大力推动地震预报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张萍  蒋秀琴  高艳玲  谷光裕  吴野 《地震》2003,23(4):43-48
利用“基于GIS地震分析预报系统”提供的用地震初动符号求震源机制解软件,获得了1999年11月辽宁岫岩—海城交界地区20个ML≥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将求解结果与采用吴尔夫网投影法得到的震源机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种求解震源机制得到的节面(A、B)、力轴(P、T)比较接近,对应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地震P波初动资料,使用中国地震局推广的“基于GIS地震分析预报系统”提供的用地震初动符号求解震源机制的方法,求解了2002年4月30日营口~海城震群中4个ML≥3.0地震的单个震源机制解,同时用59个地震和213个P波初动资料,得到该区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并将其结果与1999年11月29日岫岩-海城MN5.4地震序列中4级以上的震源机制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30年前的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可以说为中国日后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拉开了序幕.30年来的探索历程,中国还取得了若干次预报成功的震例,如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震群、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1997年6月4日新疆伽师6.4级震群、1998年11月20日云南宁蒗6.2级震群都作出了比较成功的短临预报.但这些预报成功的震例还不能简单说明技术进步了,在整个预报工作中仍然还有大量的虚报和漏报.因此,如何提高成功预报震例的科技含量?减少虚报和漏报?给地震监测和科研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1975年2月4日海城M7.3级强烈地震成功的预报,创造了20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上的奇迹。文内回顾了成功预报的过程: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决策;对群测群防工作的落实;辽宁地震科技人员对地震发生的典型性地体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综合分析。证明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防的。从而增强了对地震预报的信心,激励地震工作者在地震学科中不断的总结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刁守中  郭爱香等 《地震》1995,(2):193-195
1991年11月5日在江苏射阳发生了4.7级地震,1992年1月23日在南黄海北部发生了5.3级地震,10月22日射阳东海域发生了4.8级地震,11月4日南黄海北部发生了4.6级地震,对上述4次地震笔者等曾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年度中期预报。本文对该地震震前的预报概况,预报基本思路和主要科学依据作了概述,并讨论了给予的启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地震作出某种程度的科学预报还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云南地震台网全面数字化之后(2008-2017年)的记录资料,按照《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7)规定的测定方法,对云南地震台网记录的ML≥4. 0地震,重新人工测量其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和矩震级Mw,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S7以及美国地震台网(NEIC)测定的MW(NEI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MS(BB)和MS7测量方法相同,量规函数相等,两者一致性最好。②对于面波震级与矩震级,当MW在3. 5左右时,MS7,MS(BB)与MW一致性最好;MW<3. 5时,MS7和MS(BB)均小于MW;MW> 3. 5时,MS7和MS(BB)大于MW。③MS(BB)与美国地震台网相比较,MS(BB)在5. 5和6. 0左右时,与MW(NEIC)一致性最好,几乎相等;MS(BB)<5. 5时,MS(BB) 6. 0时,MS(BB)> MW(NEIC)。④MW和MW(NEIC)之间存在偏差,MW整体小于MW(NEIC)。  相似文献   

12.
辽宁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目录完整性震级MC是地震学中最为基础的研究工作之一,对完整性震级的科学评估,是进行地震活动性及其他统计相关研究的基础,同时MC也表征了台网监测能力的强弱。以1970年以来辽宁地震台网记录的目录为研究对象,利用"震级—序号"、"最大曲率"、"90%拟合度"等方法对辽宁地区不同时段的最小完整性震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975年之后,随着辽宁测震台网的加密,MC逐步降低;在1989—2007年,辽宁地区一直处于MC1.5的较低的时段;2008年的台网改造对MC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达到了ML2.0,但在2012年已恢复。表明1989年之后,辽宁地区的测震资料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粗糙集的BP神经网络在震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晓娜  苏道磊  李希亮  曲利  张慧峰  吴晨 《地震研究》2012,35(2):251-259,296
采用《中国震例》作为数据源,通过初步整理分析和预处理,构建了较完备的震例研究样本集。尝试将粗糙集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到震例研究中,用基于粗糙集的属性约简算法从众多复杂的地震异常指标中筛选出对最终分类起决定作用的核心异常作为输入,震级作为输出,构建了泛化能力强的BP神经网络模型来模拟异常与地震之间的不确定关系。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地震震级预测精度误差基本控制在-0.5~0.5级之间。  相似文献   

14.
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随社会发展而加重。经济迅速发展的我国新世纪防震减灾应采取新措施;需要提高地震设防标准,鼓励部分建筑先坚固起来,使我国建设的抗震能力在几十年内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在全国范围内抑制虚报,科学地确定地震预报的震级下限,通过清理地震预报方法提高报准率,从总体上提高地震预报效益;应重视震时应急行动的研究;应加强企业的防震减灾工作,并通过立法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和地震科学研究等几个方面介绍和总结了辽宁地震科技工作近四十年来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7·22”云南盐津地震房屋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地震现场的考查情况,介绍了2006年7月22日云南盐津5.1级地震的灾害概况,归纳和分析了灾区生土墙结构、石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木构架结构房屋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对我国村镇房屋的防震减灾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基于MS Office套件的Excel和Word编制辽宁省地震目录编辑软件的过程,简介了辽宁省编辑地震目录软件的使用方法。该软件建立了通用的目录、报告数据库,定义出既完备又有利于检索和程序处理的库结构;编制了若干格式转换程序和自动入库程序。使多个来源于不同格式的数据,能自动合并到目录、报告数据库中;编制了基于通用目录、报告数据库的打印程序;编制了转换程序,在windows环境下实现上报国家地震局格式和适合辽宁地震预报使用需要的格式。  相似文献   

18.
地震次生灾害预测和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实现对地震次生灾害进行半定量化观测 ,以山西古交市为例 ,通过对次生灾害源分级和对预测区工作区域分级的方法 ,对该市的地震次生灾害进行了预测研究 ,结果表明 ,对次生灾害源分级和对预测区工作区域分区的方法是一种可行的半定量化预测地震次生灾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1996年包头西6.4级地震震兆特征的特殊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加林 《地震》1998,18(3):233-239
1996年包头西6.4级地震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地震,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震。集二十多年对强震前主要震兆特征和地震活动图像演化的认识,无论在6.4级地震前看到的,还是震后震例总结的,种种震兆异常基本集中在临河地区,而不是包头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