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继友  张正书 《气象》1987,13(10):50-50
1987年6月8日,浙江省瑞安市桂峰乡的中子山一带下了一次百年未遇的霰,次日又出现了霜。 8日上午8时和下午5时许,中子山一带下了雨夹霰。当晚11—12时之间,又下了一次霰,霰中伴飘雪花。同时在枫岭乡的龙头山、文成县的李山和瓯海县岙底乡的一些地方也下了霰。霰大如粗粒食盐,着地反跳。据80岁高龄老农反  相似文献   

2.
我站位于内蒙古西北部,河套北侧,接近干旱沙漠气候。初春往往是大风频繁,黄沙遮天。可是1988年3月30日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天气:早晨下雪持续2小时左右,到8时40分止,雪量为0.4mm,午后13时20分闻雷,接着下雨,13时27分变成雪伴有霰,以后就以霰为主,地面有积雪形  相似文献   

3.
马云龙 《气象》1988,14(3):55-55
1987年4月1日7时23分,我站在间隙性小雨中突然伴降固态降水,当时记载为△,至7时28分止,持续5分钟。之后仍下雨。8时54分至9时01分,9时05分至11分,又分别出现固态降水(雨中伴降),这时因其直径小记为△。9时37分至10时22  相似文献   

4.
杨忠明 《贵州气象》1997,21(1):11-13
1概况191年6月21日上午,贵州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暴雨中心在安顺,21日6时30分至12时30分,降雨量达169.4mm,其中6时40分至9时10分降雨量达142.4mm,占当日总降雨量的84%,一小时最大降雨量达82.8mm。这样强的降水,为安顺40年来所未见。其它几个降雨量较大的县是:普定104mm,镇宁53mm,关岭59mm,平坝42mm,还有黔西南州的部分县也降了大雨。值得一提的是18日夜间贵州西南部包括安顺在内的部分地区降了暴雨,19~20日主要雨区已移到两厂和福建沿海一带。大暴雨前一日天气图上形势很不明显,单从当天的图来分…  相似文献   

5.
薛萍 《河南气象》2004,(4):45-45
20 0 4年 3月 1 7日 1 7时 2 3分至 1 7时 37分 ,我站降形似圆锥形且着地反跳的颗粒状固态降水 ,骤降骤止 ,强度变化也很大。按规定应记阵性霰 ,报“87”才对 ,但在观天判云时发现上空为蔽光高层云。根据降水性质与降水云层的联系判断 ,有两种不同的见解 :一是确实记霰 ,但由于上层为蔽光高层云 ,其降水性质应按非阵性处理 ,按“77”编报 ;二是认为应记阵性霰 ,报“87”才对。霰的出现标志云中对流强 ,大气不稳定 ,降水期间肯定有对流云存在。两种见解各有道理 ,但笔者认为上述第二种记法较适宜。理由是 ,尽管上层有蔽光高层云 ,但所降之物…  相似文献   

6.
张军 《气象》1986,12(8):9-10
一、雹景概况 1985年7月2日和8月8日,保定市遭受到两次强雹暴袭击。7月2日的雹暴从1时35分开始至18时50分,历时15分钟。最大雹粒直径达70mm,重14g。最大阵风速36m·s~(-1)。过程降水量69mm。8月8日的雹暴,从19时50分起至20时13分止,历时23分钟。最大雹粒直径48mm,重10g最大风速34m·s~(-1)。降水量48mm。两次强雹暴地面平均积雹约7cm,最厚处17cm。降雹后气温骤降,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 这两次强雹暴天气使保定市主要街道冰水没膝、交通中断,行人受阻。市内大部分地区停水、停电。房屋迎风面玻璃被砸碎。  相似文献   

7.
2004年3月17日17时23分至17时37分,我站降形似圆锥形且着地反跳的颗粒状固态降水,骤降骤止,强度变化也很大.按规定应记阵性霰,报"87"才对,但在观天判云时发现上空为蔽光高层云.根据降水性质与降水云层的联系判断,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是确实记霰,但由于上层为蔽光高层云,其降水性质应按非阵性处理,按"77"编报;二是认为应记阵性霰,报"87"才对.霰的出现标志云中对流强,大气不稳定,降水期间肯定有对流云存在.  相似文献   

8.
冰雹形成的微物理机理是人工防雹的重要科学依据,但对我国西南地区冰雹形成的微物理机理研究很少。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维冰雹分档云模式对云南2016年7月11日一次冰雹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冰雹形成的微物理机理。此次冰雹云生成发展快,强度大,是西南山区典型夏季冰雹云。数值模拟的降水、降雹和回波强度等物理量与对应的观测量基本一致。模拟的冰雹云的最大上升气流速度达到28.7 m s?1。通过对冰雹形成的微物理过程分析研究表明,雹/霰胚的主要生成来源是通过过冷雨滴的概率冻结产生的冻滴,占95%,而冰晶碰冻雨滴产生的雹/霰胚仅占5%,这与国外和我国其他地区雹/霰胚产生的来源和冻滴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别;形成的雹/霰胚直径多数集中在0.3 mm至3.0 mm范围,雹/霰胚主要通过对过冷云水的碰并过程实现增长,直径小于0.3 mm的雹/霰胚较难增长;大雨滴冻结成较大直径的雹胚,可促成短时间内形成冰雹;在雹云发展过程中存在短时的过冷雨水累积带,但过冷雨水累积带对雹/霰胚的增长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9.
2010年6月18日苏北一次强降雹过程及其催化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实况资料,应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对2010年6月18日苏北地区一次持续时间长达5h的强降雹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式模拟出了雹云的3次涌升、降雹过程及雷达回波特征.冰雹来自霰的转化,主要靠碰冻过冷云水和雨水增长.催化试验表明,地面降雹刚形成或降雹强度刚增强时,在过冷雨水中心区播撒AgI,减雹效果显著,最大减雹量可达21.1%;催化后,霰的数量增加、尺度减小,导致霰向雹的自动转化减少,且大量小尺度霰成为雹胚后,争食云水,增长受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1963年6—8月在甘肃省合作地区观测的雷雨云和降霰(或雹)云的地面电场特点。发现雷雨云电场随水平距离变化有明显的“翻号效应”,雷雨云在测站上方时电场为正,远些为负,更远时又变为正,降霰(或雹)云则没有这样有规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高原上由于热力和动力作用,对流扰动较强,积雨云全年可见。积雨云、浓积云降阵性的霰,在高原上是常见的现象。但非阵性霰在高原地区也并非不可能。现以理塘站观测到的一次非阵性霰实例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2.
王倩茹  范广洲  赖欣  张永莉  朱伊 《气象》2018,44(3):396-407
本文利用探空气球加密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ERA-Interim 0.125°×0.125°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8月29日午后降霰过程进行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与同年8月26日典型晴天个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降霰过程前,温度0℃线随时间增加而升高,温度递减率分层现象显著,逆温层不明显,边界层多为对流不稳定层结;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随时间增加呈现5K·(2h)~(-1)的增加趋势;比湿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水汽含量较晴天更大;风速随高度呈多层次变化,近地层风速大于晴天同高度风速,边界层顶风速小于晴天边界层顶风速,风向始终以西风为主,随高度不存在大波动;降霰过程前云覆盖量大,云层厚度达4000m,存在复杂垂直运动,近地层为下沉运动,云层内为上升运动。综合以上可以看出那曲29日降霰过程前,08时边界层内存在明显过冷水,边界层顶波动极大,08时存在最大高度(3780m),10时为最低高度(850m)。位温随时间增加而上升,持续积累能量达6h,比湿大于晴天,边界层内风速大于晴天,且随高度变化不大,风向始终以西风为主,存在深厚的云系提供水汽,云内的上升运动和云下的下沉运动是促发霰过程的主要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1994年6月17日午后到傍晚.鞍山市部分地区发生了一次强对流天气。其中岫岩南部的洋河镇,15时到15时10分降雹,最大鸡蛋黄大,并伴有大风,大田作物、榨蚕、果树等损失很大。鞍山郊区唐家房17时15分开始降雹.持续25分钟,最大直径4.0cm,果树、大田损失人民币价值3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4.
徐维忠 《气象》1993,19(8):56-57
1 概述 1989年8月31日20时04分(北京时,下同)—9月1日03时44分,滁州市降了局地大暴雨,降雨量为103.5mm(其中23—24时的1/小时内降雨60.0mm)。其他两个较大的降雨站,一个是定远县,日降雨量26.0mm,另一个是全椒县,日降雨量16.9mm。滁县地区其他4站以及合肥、肥  相似文献   

15.
岑士良 《贵州气象》1999,23(4):22-24
暴雨是花溪区主要灾害性天气,尤其是连续暴雨天气或大暴雨往往会形成洪涝灾害,对国民经济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更为突出。按我国气象部门的规定,凡24h降水量达50mm以上,称为一次暴雨过程;达到或超过100mm为大暴雨,200mm以上为特大暴雨。花溪区是暴雨频繁发生的地区,暴雨天气对生产、生活危害较大。1991年6月21日-7月11日降水特多,其中6月下旬降水量多达215.4mm,7月1日~11日上午9时共降雨达416.2mm。在这短短21d时间内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尤其是7月8、9日连续两天出现暴雨和大暴雨天气,8日降水量89.0mm…  相似文献   

16.
自动气象站各气象要素现场校准时段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嫣  高民  杨茂水  王锡芳  刘彦秀 《气象》2007,33(4):97-101
选取山东有代表性的5个台站2005年9个月的自动站资料进行统计,得出其主要气象要素日极值在各时间点上的分布情况。结合每一要素的校准时间长度和台站的发报时次及内容,对各气象要素的校准时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最佳校准时段:湿度为8-10时,浅层地温为14-17时30分,深层地温为8-11时30分,风向风速为8-9时30分或16时30分-18时,气压为11-12时30分,蒸发为8-8时30分或17时30分-18时。据此合理安排自动站现场校准时各气象要素的校准时间和次序,可使校准工作对自动站数据的影响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7.
前言近年来,用熵平衡方程判断大气中对流和降水的发生,从理论上已进行了论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还不多见。本文将此方程用于暴雨天气过程作诊断分析。1天气概况1995年6月4~8日,粤西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其中6~7日,阳江、阳西、电白、吴川站降了特大暴雨,6日14时一7日14时阳江市区降雨量达615mm。6-8田阳西县溪头镇降雨量达ilO4mm。5-7日电白县沿海11个镇普降大暴雨。据报导,麻岗镇降雨量超过70Omm。7日早晨吴)11降特大暴雨。因这次过程雨强大,降水时间长,使粤西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2天气形势及影gN系统6月4…  相似文献   

18.
陈元球  张伟 《气象》1988,14(11):34-34
1987年9月23日8时37分—11时42分,本站观测到罕见的日环蚀现象(图略)。由于日环蚀,温度、湿度、云、能见度、日照等气象要素改变了日变化的正常规律和连续性。现将观测到的反常现象叙述如下。 1.温度 由附图a可见,日环蚀对于温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当天9时以后至11时,天空状况由多云→少云→碧空。正常情况下气温处于连续上升阶段,可是从日蚀短期(9时17分)开始,直到10时15分左右,温度曲线反而下降并达到最低点。而后,随着日面逐渐显露,温度曲线逐渐上升,直至日蚀结束(11时42分)恢复正常。温度曲线在日蚀期间形成波谷。我们与相近的9月21日作比较,发现由于日  相似文献   

19.
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云系发展演变及云物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小娟  陶玥  刘国强  彭宇翔 《气象》2019,45(3):415-425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的数值模拟,结合NECP/FNL再分析资料、地面、探空、多普勒雷达基数据和卫星产品等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4年3月30日发生在贵州省西南部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研究了有利于冰雹发生的环流特征和环境条件,分析了冰雹云系的发展演变特征、云微物理结构特征,初步分析了冰雹形成的云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天气是典型的低压辐合线型降雹类型,地面降雹位置位于700 hPa切变线和近地面辐合线附近及南侧;发生此次冰雹过程的对流云系经历了对流云系的初生阶段、合并加强阶段、成熟降雹阶段和东移阶段。贵州地区上空对流云系的微物理结构具有混合相云特征,高层为冰晶、雪,中层为云水、霰,低层为雨水、冰雹。霰和云水是形成雨水和冰雹的主要来源,霰撞冻过冷云水和霰的自动转化是冰雹形成的主要微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宁南冰雹胚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玉山  牛生杰 《大气科学》1990,14(3):369-372
本文对宁南山区5个雹暴的395个冰雹做了切片分析,结果表明:霰胚占66.4%,冻滴胚占33.6%。通过10个冰雹的同位素氘和晶体分析发现,绝大多数霰胚的生长温度为-12℃—-23℃,冻滴胚形成的温度为-8℃—-14℃。霰胚的生长高度比冻滴胚形成的高度平均高1km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