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我国亚热带地区杉木、毛竹生长发育速度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作了分析。确定月平均气温20~26℃月降水量110~230mm为杉木速生期水热指标;日平均气温15~25℃、年降水量1200~2500mm为毛竹速生丰产水热指标。指出杉木、毛竹速生丰产的气候生态环境在亚热带丘陵山区优于平原,山区的杉木、毛竹适宜种植海拔高度主北亚热带为200~700m、中亚热带为300~1000m、南亚热带为400~1200m;在水平方向,中亚热带较南,北亚热带地区更具有杉、竹速生丰产的气候优势,同时指出,气候干湿变化对亚热带地区杉木、毛竹生长量、成材年限、材质和布局的影响比气候冷暖变化更具有重要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筑波大学地球科学系吉野正敏教授于1982年应邀来华,做了题为“日本农业气候学最近的进展”和“最近十年农业地形气候学的进展”等学术报告。现将日本农业气候学最近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一、水稻气候生产力的评价 1981年羽生、杉原研究了水稻的气候生产力的评价问题,得到水稻气候生产力指数Y_P为: Y_P=ln(1+S_R/M_G){260-270(θ_R-21.5)~2}  相似文献   

3.
阿尔泰山是树轮气候研究的理想区域,但此前关于阿尔泰山不同海拔高度西伯利亚落叶松和西伯利亚云杉树轮宽度气候响应差异的对比研究较少。本文利用阿尔泰山上树线西伯利亚落叶松以及森林中下部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资料,在建立宽度年表的基础上,分析阿尔泰山南坡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树种对气候响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上树线与森林中下部区域树轮宽度生长的气候限制因子不同,上树线落叶松树轮宽度生长的气候限制因子为6月平均温度,森林中下部云杉树轮生长的气候限制因子为年度(上年7月到当年6月)或春季(4—6月)降水量。2森林中下部云杉树轮宽度生长对降水的响应要优于落叶松。3上树线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均与当年6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P0.001),森林中下部西伯利亚落叶松的气候限制因子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毛政旦 《气象》1982,8(2):18-19
(一) 气候与地理的关系是气象工作者与地理工作者都颇感兴趣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认真的讨论。气象工作者多年来较多地注意到气候的物理方面,认为气候学属于大气科学。然而,气候现象是有严格地域性的,若不注意气候的地理方面,气候学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另方面,地理学家在研究气候的时候,由于着重于气候事实的描述,不注意气候构成的物理机制,因而说明气候事实的联系就发生困难。从学科的观点出发,气候学应是大气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例如,E.T.斯特林格(Striger,1972)认为:“气候的物理问题涉及到气象学与地理学两者的研究”。从方法论和所研究的内容考虑,气候学现在主要有四个分支,即统计气候学,天气气候学,动力气候学和地理气候学。 不过应该特别说明,地理气候学与现在的气候地理学并不相同。气候地理学认为气候是一种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5.
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基本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艳菊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07,65(4):511-526
利用统一的亚洲热带夏季风爆发指标,重新制作了季风爆发日期的推进图,确证了亚洲热带夏季风最早在热带东印度洋与中印半岛中南部爆发的观点,这发生在26候(5月10日前后),28候(5月20日前后)在南海地区相继爆发,这两个地区的爆发是属同一季风系的不同爆发阶段.以后通过对海陆热力对比、季节内振荡等多方面的分析,对夏季风的爆发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气候学意义下影响亚洲热带夏季风爆发的关键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夏季风最早在热带东印度洋-中印半岛-南海地区爆发机理的一种概念模式图,即大气环流的季节进程是季风爆发的背景条件;而中印半岛及其邻近地区对流活动和感热与潜热加热的迅速增强与北推、印缅槽的强烈加深,以及高原东部地区的西风暖平流作用是夏季风爆发的主要驱动力,其结果是使经向温度梯度首先在这个地区反向并建立强的上升运动区,使热带季风和降水迅速发展和加强;来自不同源地的低频30-60 d和10-20 d季节内振荡的锁相则是夏季风爆发的一种触发因子,正是这些因子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亚洲热带夏季风在这个地区的最早爆发.  相似文献   

6.
由于分布广泛、分辨率高、定年准确和气候敏感性好等原因,树木年轮在重建过去区域、半球甚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天山地处中亚干旱区,气候变化波动大,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植物生长的干旱胁迫作用强烈,天山山区分布有大量雪岭云杉和西伯利亚落叶松等长龄且对气候敏感的针叶树种,因此天山山区是树轮气候研究的理想区域。天山山区树轮气候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近10 a有了长足的进步,有关天山山区树轮气候研究已经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对天山山区树轮气候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总结了近200 a基于树轮资料的天山山区较为一致的气候变化规律,并为进一步开展天山山区树轮气候研究提出建议。天山山区未来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应在开展大量不同区域树木年轮气候学重建基础上,尝试理解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机理研究,同时选用不同数理方法和多树木年轮指标进行长时间尺度和大空间范围重建工作,并讨论中亚干旱区过去千年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的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赵海坤  吴立广 《气象科学》2015,35(1):108-118
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研究不仅是当前国际热带气旋气候界的热点科学问题,而且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各国气象学者和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虽然热带气旋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应的内在物理机制至今还处在探究之中,但是近20多年来热带气旋气候学的研究还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主要针对濒临中国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回顾了热带气旋活动季节内、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变化趋势的气候学研究。此外,文中也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学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该领域中一些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陶诗言  杨鏗初 《气象学报》1959,30(3):251-257
解放以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大大推动了气候学的研究。气候是许多建设事业中必须考虑的自然因子之一,各个生产部门对于气候资料、图集和气候学研究的需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愈来愈普遍。但是旧中国所遗留下来的一些旧气候资料、图集和气候学的研究著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了。因此,在解放后的最初几年,对于整理气候资料和编绘新的气候图集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同时在新的气候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方面的气候学问题的研究。最近十年来我国气候学研究有两个特点,一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当努力用统计学理论,使统计气候学发展为气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因为统计气候学在气候数值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为重要。气候学和天气学的数值化理论与方法有根本性的差异。短期的天气变化可主要依据确定性动力方程对高层天气变化进行数值模拟,而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应主要依据随机动力模式为宜,因为气候变量是随机变量。在气候应用方面只有地面气候变化规律最为重要,而且长期(逐年、逐月、甚或逐日)气候时空各种变化特征、分型分类以及分区长期预报,也正是统计气候学研究的任务,所以气候学数值化的任务应以统计气候学为主…  相似文献   

10.
阿尔泰山是树轮气候研究的理想区域,但此前关于阿尔泰山不同海拔高度西伯利亚落叶松和西伯利亚云杉树轮宽度气候响应差异的对比研究较少。本文利用阿尔泰山上树线西伯利亚落叶松以及森林中下部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资料,在建立宽度年表的基础上,分析阿尔泰山南坡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树种对气候响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树线与森林中下部区域树轮宽度生长的气候限制因子不同,上树线落叶松树轮宽度生长的气候限制因子为6月平均温度,森林中下部云杉树轮生长的气候限制因子为年度(上年7月到当年6月)或春季(4-6月)降水量。②森林中下部云杉树轮宽度生长对降水的响应要优于落叶松。③上树线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均与当年6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P<0.001),森林中下部西伯利亚落叶松的气候限制因子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总结和综述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关于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异及其对热带气旋和台风(TCs)生成的影响和机理的气候学研究进展,并综述一些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给出了夏、秋季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气候特征以及利于TCs生成的四类季风槽环流型,表明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异。特别是揭示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异不仅通过影响西北太平洋上空对流层低层气流的涡度和对流层高层的散度、对流层中、下层的水汽以及对流层上下层风场的垂直切变等利于TCs生成的大尺度环境因子的分布而影响TCs的生成,而且通过对热带对流耦合波动的转化和提供扰动能量而对TCs生成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还指出今后有关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和TCs活动一些亟需进一步研究的气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75,(4):14-15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全部,湖南、江西、福建各一部,约相当东南沿海地震带)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年雨量多在1500—2000毫米,是全国雨量较多的区域,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年际变化较大,常出现旱涝。华南地区的干湿气候有明显的周期性振动,而本区的地震也有盛衰接替  相似文献   

13.
洞穴气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政旦 《气象》1984,10(9):21-25
在山地通常有各种各样的或大或小的洞穴。尤其是在容易被水溶解的喀斯特岩石地区,岩洞更加普遍。洞穴气候学研究洞穴中的温度、湿度和风等气候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洞穴气候条件对于洞内景观的形成,特别是对洞穴化学沉积,起着重要作用。弄清不同的洞穴以及同一洞穴不同部位化学沉积物与洞穴气候之间的关系,并进而根据化学沉积物在分布上的差异,以及沉积物类似于树木车轮似的年生长线的变化,推断洞穴的发育和古气候情况,是洞穴气候学引起洞穴学者极大兴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广东冬季气温、冻害对荔枝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荔枝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常绿果树 ,整个营养生长期都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 ,怕低温霜冻。但是在对荔枝产量形成起关键性作用的花芽分化期 ,却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度低温 ,而暖冬也不利 ,因此温度是荔枝的分布、生长、产量的决定性因素。荔枝对温度的特殊需求是确定其经济栽培区的先决条件 ,使荔枝适宜栽培区很有限 ,每年冬季低温状况也制约着荔枝的产量。1 资料与方法本文应用 1 95 2~ 2 0 0 0年的荔枝种植面积、总产量资料以及气候资料 ,运用农业气候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阐明有关的气候统计特征及其与荔枝产量的关系 ,研究中参…  相似文献   

15.
新书架上     
《气候学》罗汉民等编,1980年10月气象出版社出版,247页。本书讲述了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书共分九章,从气候形成的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条件等)入手,介绍了必要的基本概念和我国气候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此外,对气候分类、气候变迁、气候调查、气候资料的统计整编以及应用气候等  相似文献   

16.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纬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49~1998年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 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TC) 的源地、活跃地、变性和消亡地、北上率、变性率和消亡率及强度和移动等气候特征的纬度分布, 揭示了热带气旋在不同纬度带活动的一些基本事实, 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热带气旋与不同纬度带环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年轮与气候资料,依据森林气候学、数理统计学等原理,通过干基年轮和解析木测定因子与气候要素的相关统计和模拟分析,研究了树木气候分析的方法、模型、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了树干基部年轮、解析木的高、径和材积生长量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规律以及气候影响树木生长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一、气候学领域中的科学革命近来气候学发生了重大变革,也就是人们经常谈到的气候学领域中发生的一场科学革命。过去的气候学基本上是一门经验学科,虽然揭示了现代和古代气候的许多重要规律,但却不能用来定量地解释气侯的成因和许多其他有重大科学及实际意义的问题。在七十年代,气候学发生了变革,这种变革的主要特征有两点:第一、在气候研究上广泛地应用了近代大气物理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建立了气候理论模式,对气象观测资料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成功地发展了气候对各种自然过程(包括水文体系、植物生长和地理局地性)发生影响的数值模拟。在观测资料中,除利用常规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外,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海洋探测中获得的日射资料和高空观测资料以及卫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在雷达气候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特别聚焦于不同地区对流风暴和对流性降水的日变化特征,以及京津冀地区雷达气候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主要揭示了不同地区对流的形成、加强和日循环传播与太阳加热、地形强迫、盛行风及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系统活动等存在紧密联系。其次,对雷达气候学的另一特色研究——采用三维风暴属性追踪统计的方法也进行了介绍。文章也从城市化影响对流风暴和对流性降水发展演变以及从雷达气候学角度研究城市地区强天气两个方面,做了研究进展的一些回顾。最后,对雷达气候学在城市地区强天气演变机理研究及精细化临近预报预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新书架上     
《The ENCYCLOPEDIA of CLIMATOLOGY》(气候学百科全书) John. E. Oliver和Rhodes. W. Fairbridge编,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出版,1987年,986页。本书是地球科学系列百科全书的第六卷。本书包括气候学科的各个领域,选用各个大陆的气候资料,对各种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做了简要的说明。本书是新版,着重阐述了气候学的发展,介绍了气候学的正规研究工作和最近的一些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生物气候学,核冬天,厄尔尼诺现象,气候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