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恒星的自转     
本文由统计的观点讨论三个物理问题:(1)自转恒星的角动量的来源,(2)作一星团之内自转和空间运动的关联,(3) 超巨星是否有相当大的自转。我们的结论是一个恒星的自转角动量可能是由星胚(proto-stars)间或甚至是产生它的物质云间的碰撞引起的。理由是:(a)观测到的恒星自转和它的银线并无关联,(b)属于物理性质不同的集团的星的平均自转速度可以有很大的差别,(C)在天蝎一半人马座B型星团内的恒星自转和它们的内部运动是关联关的:对于星团本身运动得快的星有较快的自转速度。最后一节述及对于由测量得的超巨星光普线宽度推知的速度的解释。这结果和以前所提出的两种超巨星模型均无抵触。  相似文献   

2.
考虑了喷流的吸收效应对类星体3C 279多波段能谱的影响.在不含时的同步自康普顿(SSC)模型的基础上,假定喷流中辐射的包受到在其前面的已冷却的包的遮挡,从而使得辐射区的发射可被吸收,这导致能谱的改变.计算表明喷流物质会对类星体辐射区发出的X射线波段的辐射有强烈的吸收,同时喷流物质会以发射线的形式在软X射线和紫外波段将吸收来的能量发射出去.利用这样的模型拟合了类星体3C 279观测到的多波段能谱,并对结果给出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GPS共视资料的处理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正明 《天文学报》2001,42(2):184-191
由不同地点的时间实验室的原子钟组成的时间尺度(例如TAI),要求这些时间实验室之间的时间对比手段的稳定性与所用的原子钟的稳定性相匹配,GPSCV是目前国际上最广泛采用的时间对比手段,它的数据处理和误分析是提高这种技术的精度和准确度所必不可少的,CLR-CSAO的GPS CV资料处理与分析作为一个例子说明GPSCV时间对比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和所达到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4.
吴光节  张周生 《天文学报》2003,44(2):156-165
中国古代有着大量的对于流星和流星雨的观测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以前。在这些珍贵的记录中,不仅有对于流星的一般描述,而且还有一些至今不能完全理解的特殊流星现象的记录。基于现代对电声变换流星声、流星体的螺旋线形运动、流星的颜色变化和流星的分裂等等的研究,列出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可以查找到的有关记录。这些记录,不仅是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且对于今天的研究仍有实用价值。对电声变换流星声的报道,只是近20年来,才确立了的并非是观测者的臆想。流星的现代彩色照相观测,更真实地记录和展现了其他的特殊流星现象和它们的发生与演变。这些古代记录与现代的流星观测的对比,可以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天体力学的不确定的特性,并探讨了它同稳定性研究的关系。当初始条件的不确定、未知的动力学影响以及不可积性同动力系统固有的不稳定性联接在一起时就产生了不确定性,结果,轨迹的集合就代替了单一轨迹,可靠的长期预报变成了不切实际的期望。确定性的问题成为使用经典的或数学的动力学模型的课堂练习,同时所有实际的问题却表现出不确定性来,而拉普拉斯的精神就不再适用了。木文首先定义了所使用的概念,列举了几个例子以说明不确定性的原因;然后讨论了与确定性有联系的稳定性。接着又探讨了不确定性的作用和几个重要的时间尺度。动力学系统的积分和变换的存在看来对确定性是有利的,但事实上它们仅仅延迟了剧烈变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日面米粒组织久已被认为是湍流所造成的现象.它的亮点对暗点的亮度比的平均值为1.20.到目前为止,对于米粒组织的理论尚停留在原始阶段,未能定量解释亮度变化及寿命等数值之间的联系.本文利用可压缩流体的湍流理论来解释米粒组织的亮度比及寿命间的关系.我们证明,湍流的粘滞损耗,可以用来说明它的亮暗不匀的现象,根据这种看法所计算出来的米粒组织的平均寿命为3.5分,而观测值为3.2分.湍流的粘滞损耗使暗区质点运动的动能增加,相当于78°K 的温升.  相似文献   

7.
研究太阳的意义现代关於原子能的极端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包含氢在内的熟核子反应的概念,首先就是研究了太阳内部的产能机构而得来的。太阳和恒星的演化问题,不但是天体物理学的中心问题之一,而且也是整个自然科学的一个中心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太阳系和地球的起源及演化的根本问题曾天闢解决的途径。太阳可以说是某种巨大  相似文献   

8.
1.这个质子活动区的主要形态特点是前导大黑子A的半影纤维的顺时针旋涡结构.2.这种旋涡结构可能是由于A本影的逆时针自旋运动造成的.3.黑子群的N-S磁轴的逆时针旋转运动直接与A黑子的自旋正相关.两种旋转运动的方向与较差自转的影响的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9.
研究脉冲星磁层的探针脉冲星磁层是一个包含了极端相对论性带电粒子、超强的等离子体波和极强的磁场的奇异的混合物。这些条件是其他天体所不具备的。脉冲星为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以往,我们只能从接收到的辐射信息中分析在磁层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双脉冲星系统的发现,获得了对脉冲星磁层直接探测的手段,开创了研究脉冲星磁层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李良 《天文爱好者》2009,(12):46-50
如上一期文章所述,量子论始于普朗克对黑体辐射中电磁波的能量只能处于某些特定的值而不是连续的这一颠覆人们日常经验的假设,由此开启了一扇了解微观世界的大门。随着更多的不可思议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终于认识到,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与人们的经验相去甚远。普朗克经过反复探索,终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有了能量分立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我多次访问国外射电天文研究所的过程中 ,得到最突出的印象之一是他们的科学研究与面向大众的科学普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前沿的研究与传统的教育都得到应有的重视。德国马普射电天文所在距波恩市 4 0余公里名叫埃菲尔斯堡的一个绿树成荫的山谷里 ,建有马普射电天文所的 1 0 0米全可动抛物面射电望远镜。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此类型射电望远镜之一 ,仅方位轨道以上部分 ,就是由数千吨钢材构筑起来的一个巨大而精密的射电望远镜抛物面天线 ,巍为壮观 ,成为德国乃至欧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点。每个月都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到此观光 ,中国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银河系发射单色电波辐射的可能性首先是由方·特·胡尔斯特指出的。这种辐射可由原子或分子的极相近而分立的能级之间的电子跃迁产生。因为星际空间的条件影响,最大多数的原子和分子都处于基态,所以就需要考虑在同一基态中的各能级之间的跃迁。这篇文章就是研究星际原子和分子的一切可能的上述跃迁。由原子的精细结构的分量间的跃迁所引起的辐射以及星际分子—氢化物的  相似文献   

13.
脉冲星周期和周期变率的测量中存在着日月岁差效应.通过对日月岁差效应的分析,发现它已经影响到了某些脉冲星的周期的精密测量.在对1771颗脉冲星测量周期的分析和检测中,有81颗脉冲星的测量周期在它们的测量精度范围内受到日月岁差效应的影响.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在以后的脉冲星周期和周期变率的精密测量中,这些影响应该得到相应的改正.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对太阳耀斑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一些新的发现主要来自高分辨率的观测,特别是来自"阳光"卫星的结果。综述的范围包括太阳耀斑中磁重联的新证据、硬X射线源(包括所谓的超热源)的分类、X射线喷流的发现、环-环相互作用的证据以及对耀斑大气动力学过程的新认识等。基于这些新的知识,讨论了有关耀斑模型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探究类星体对的Lyman-α的吸收线和发射线的等值宽度,研究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研究了来自SDSS巡天的12对中等分辨率的类星体对.发现Lyman-α的发射线和吸收线的等值宽度没有任何的相关性.它支持了前人的建议,即背景类星体的Lyman-α吸收线来自前景类星体附近的光学厚吸收体,而Lyman-α的发射线来自前景类星体本身.  相似文献   

16.
地球上不同地点的经度变化,对于研究地壳的水平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1926年和1933年的两次世界经度联测,其中的一个课题就是用经度的结果来验证魏恪纳的大陆飘移说.从相隔7年间的分布在各大洲的一些台站的经度相对变化,虽然显示出欧美两洲可能有逐渐靠近的迹象,但是由于测量的误差很大,结果的可靠性较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与长周期变星成协的OH和SiO脉泽源的两个参量周期Π和双峰间隔△V进行了相关统计,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γ>0.9,这说明脉泽源的膨胀壳层模型是正确的。采用辐射压驱动恒星风的质量损失机理,用本文统计的结果计算了长周期变星的质量损失率,得到了与观测一致的结果,利用本文所得到的物质流速的分布推算了不同Π的SiO脉泽壳层的位置,与当前人们推测位置是一致的,这一结果有待今后用高分辨率的毫米波观测检验。  相似文献   

18.
岑敏锐  陆烨  赵刚 《天文学报》2001,42(2):155-160
第一代恒星是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的原始气体中的、不含重于碳元素的、寿命大于14Gyr的、迄今尚未演化的最古老的恒星.长期的观测结果表明银河系中尚未发现金属丰度([Fe/H])为零、甚至金属丰度[Fe/H]≤-6的恒星.为解释这一观察现象,将以Tsuiimoto等人提出的银晕的化学演化模型为基础,假设形成第一代恒星的初始质量函数具有Miller-Scalo的形式,从理论上预言和讨论探测第一代恒星的可能性.利用已有的晕星的观测资料限定模型的参数.如果形成恒星的云的质量为106M-107M,模型结果预言探测到第一代恒星的几率为6.14×10-4-6.14×10-5.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Gamma暴的观测特性和物理过程作了简要的介绍,而后,对火球模型的相对论流体动力学机制和同步加速辐射机制作了论述。主要工作是:具体研究火球所抛出壳层的相对论流体动力学演化,应用同步加速辐射机制,通过由共动坐标系到实验室坐标系的相对论变换,得到Gamma暴余辉的光变曲线。对于火球壳层的不同的动力学演化规律,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的壳层抛出形式,以及不同的外部介质环境,所得到的光变曲线都各不相同。通过对这些不同的光变曲线的比较,明确了Gamma暴余辉的整体的物理演化图象以及各种物理过程在Gamma暴余辉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从余辉演化的方面进一步理解了Gamma暴的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20.
吴建新  何宝鹏 《天文学报》1995,36(4):379-384
本文借助于观测到的大、小麦哲伦云的星际尘埃辐射,估计总星系内的“冷”星际尘埃热再辐射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星系内的星际“冷”尘埃的热辐射所形成的背景辐射对微波背景辐射的扰动强烈地依赖于宇宙减速因子和“冷”尘埃量,在宇宙背景探测者(COBE)的观测结果的限制下,无论宇宙减速因子取何种值,“冷”尘埃所占的比例都是非常少的,如果Ostriker所作的平均每个星系内由尘埃产生的蓝光光深τB=0.5的假定是合理的,那么星际尘埃量随温度的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