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毋庸置疑,女性具有在诸多重要事务中起到特殊作用的天赋。而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趋受到重视的今天,女性除了在科学研究和外交斡旋方面展露出非同寻常的能力之外,还做出了许许多多务实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12月7日,引人注目的世界气候大会在童话王国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超过130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了此次大会,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所有与会领导人都承诺应对气候变化,所有国家都表现出了要采取行动的意愿。各国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并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同时,各国所代表的不同利益集团也展开了讨价还价。此次会议被称作拯救地球命运的最后 相似文献
5.
6.
Ommastrephes bartramii is an ecologically dependent species and has great commercial values among the AsiaPacific countries. This squid widely inhabits the North Pacific, one of the most dynamic marine environments in the world, subjecting to multi-scale climatic events such as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 Commercial fishery data from the Chinese squid-jigging fleets during 1995–2011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s of climatic and oceanic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 bartramii. Significant interannual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are observed in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itudinal gravity centers(LONG and LATG) of fishing ground of O. bartramii. The LATG mainly occurred in the waters with the suitable ranges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estimated by the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The apparent north-south spatial shift in the annual LATG appeares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DO phenomenon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and sea surface height(SSH) on the fishing ground, whereas the mixed layer depth(MLD) might contribute limited impacts to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O. bartramii. The warm PDO regimes tend to yield cold SST and low SSH, resulting in a southward shift of LATG, while the cold PDO phases provid warm SST and elevated SSH,resulting in a northward shift of LATG. A regression model is developed to help understand and predict the fishing ground distributions of O. bartramii and improve the fishery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7.
一个用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海洋大气环流耦合模式Ⅱ.模式气候漂移和增强温室效应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和讨论全球大气,海洋-海冰耦合环流模式的两个长时间数值积分试验──130年控制试验和95年敏感性试验(增强温室效应试验),尤其是控制试验中的气候漂移现象以及与此相关的敏感性试验中增援信号的提取问题。在控制试验中,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当前的气候值不变;而在敏感性试验中,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始时以1%的速率等比增加,它在积分至70年且其值已达初始值的二倍后便不再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这个耦合模式的长时期积分中存在着明显的气候漂移,但敏感性试验给出的全球增暖的基本特征在物理上是合理的;这个耦合模式产生气候漂移的主要源地是在高纬度海洋的冰水交界区,且初步的热收支估算揭示它可能与冰-水交界区的耦合方案有关。本文最后在对控制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的环流型式的时间演变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有关全球增暖幅度的3种估计,同时指出:尽管全球增暖的空间分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模式气候漂移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大部分在计算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时却可以被自动扣除。 相似文献
8.
海平面变化是由于太阳、月球等几大行星的天体作用、地球本身作用、生物作用、大气作用和海洋作用及人为因素等叠加作用的结果。所以,海平面变化是许多变数中一个敏感的积分变量,或是各大领域系统耦合效应的一个组合函数。为此,可将上述各个方面的叠加作用和耦合影响称为“天地生耦合效应系统”。并据此建立了相应的日动型、气动型、水动型和地动型等概念模型,旨在研究几大作用之间的多重耦合效应和反馈机制。通过集合变量,采用了时段划分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各变量之间的联系性、有效性和相关性,初步获得地球自转速度是控制海平面变化的动力机制;世界海平面速率为+1.32±0.22mm/a,中国海平面速率为+1.39±0.26mm/a。以C02含量为气候指标,划分出了公元200年以来的八个冷段(冷期)。第Ⅷ冷段极大值大约出现在公元1850年前后,若按冷暖极值距200年计算,则由目前正在发展的暖期,将在公元2050年前后结束,而后开始降温;若按冷暖极值距250年间隔计算,将在公元2100年前后开始降温,彼时,世界海平面将上升+7~11±3.5cm左右(在气候暖期的过程中),且其后海平面将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气候将进入下一个新的冷期(亦即第Ⅸ冷段)。 相似文献
9.
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累积距平法、有序聚类分析法及线性回归等数学方法,以胶东半岛五龙河流域为例,对最近60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山地河流入海径流、泥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五龙河入海径流、泥沙量均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逐级减少趋势。最近60年来,五龙河年径流量和输沙量主要集中在6—9月;主要受年降水量变化影响,年径流量从1980年开始显著减少,并在1966年出现较大波动;受年降水和径流变化影响,年输沙量也分别在1966和1980年呈减少突变;总体来看,年输沙量减少的趋势性要强于径流量。除气候变化影响外,1966年以来流域内大面积坡耕地改梯田和园地、林地建设等人类活动,也是造成河流径流、泥沙减少的重要原因。整体而言,最近60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因素对五龙河入海水沙总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70%—80%和20%—30%。 相似文献
10.
Roger Urgeles Jacques Locat Peter B. Flemings Brandon Dugan Nguyen Thi Thanh Binh Derek E. Sawye 杨丽娟 《海洋地质》2009,(1)
Ursa盆地水深1000m,位于密西西比峡谷的东部隆起上,是研究大型无震滑坡现象的超级天然实验室。近期的研究表明,本地区有记载的地震活动有可能是由浅层重力滑动而不是深层构造作用导致的。在Ursa盆地,块体运移沉积物广泛存在,其时空关系在多波束以及地震反射资料中都有显示。2005年6月,综合大洋钻探项目(IODP)308航次在靠近全新世大滑坡以及泥火山型流体溢出构造附近钻了三个孔,钻穿了更新世-全新世一系列块体运移沉积物,采集了这几个钻孔的测井、沉积学以及土工资料, 相似文献
11.
对广西海岛7个测站自建站以来的实际观测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了数据分析.气温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主要显示了一年和半年的冬、夏季旋回周期性,气温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冬季气温上,夏季气温变化不大.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都体现在夏季,冬季降水稀少,变化也很小.冬季气温最低值在1983年以后出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量在1977年前后由干旱转向湿润和干湿分明(后二者的分界年为2000年).年代际气温平均值和总降水量在各个测站均揭示了大于80%或者90%的周期性,周期范围集中在6~7年和3~4年.相似的周期也出现在其他西北、西南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中,体现了与副热带高压和极涡等大气系统相同的周期.与年际ENSO- La Nina现象以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等具有比较清晰的对应,体现了广西海岛以及中国气候与太平洋海温和亚洲海陆热力差异的季风等区域环流系统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