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供了八○年二月十六日在昆明观测到的太阳色球层的日全食掩食过程。文中给出太阳可见面上各活动对象(包括黑子、谱斑、暗条、日珥等)的月掩时间,它们是射电观测、电离层观测以及日全食各项光学观测资料分析研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1990年8月29日在太阳东边缘(E90;S12,NOAA/USAF6241)爆发了一个龙卷日珥,本文对这个龙卷日珥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分析和光谱诊断,结果表明:(1)龙卷日珥有规则地螺旋运动上升,上升到最大高度后,日珥内物质无规则地纷纷下坠,这种螺旋运动可能是带电粒子漂移运动产生的电场与日珥内冻结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2)龙卷日珥形态快速变化,最后呈规则的环状结构;(3)龙卷日珥的形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体现了局部区域磁场结构的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可能的磁场结构模型,对观测结果给予了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1991年日全食近红外光谱观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辉  尤建圻 《天文学报》1999,40(1):69-75
介绍1991年7月11日墨西哥日全食的近红外光谱(10712-10972)观测资料和分析结果.从无缝谱得出的极边缘光球连续谱表面亮度曲线上发现在日面边缘之内210km处有一强度凹陷,由该曲线拐点定出色球底的温度为4425±26°K.无缝闪光谱资料显示Hel10830线在边缘外1200km附近发射达极大,其下降段的对数梯度β为0.633×10-8cm-1,与可见区Hel线相近.此外,东边大日珥的资料显示该日珥的强度很弱,仅为普通日珥强度的2%—5%,具有很大的湍流速度(约30km/sec)和视向蓝移运动(210±15km/sec).由于Pγ在光谱上没有显示,所以认为其激发程度很高.该资料中未找到非日珥性质的色球发射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用望遠鏡直接觀測太陽,可以看見被激發在它光球上的現象——這首先是黑子,然後是光斑與米粒。在日全食的時候,可以看見日珥與色球層,至於作無食觀测時,必須特殊的光譜儀器。日冕僅在日全食的時候,才能看到。 這本指南具有給予指出太陽光球層觀測的目的,并結合那些儀器的裝置,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供了日珥发射线光谱分析的一种新方法。它允许源函数随光学深度变化,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直接从观测轮廓同时确定线心光学厚度τ_0、Doppler宽度△λ_D和源函数变化因子α。 本文用这个方法给出了对文献[1]十个日珥早 Balmer 线的分析结果。这些结果表明,自反变H_α线源函数向日珥内增加,中心源函数是边缘的1.2~2.5倍;忽略源函数的这种变化,将使H_α线τ_0的确定明显偏大;日珥的自吸收减弱亦与源函数变化有关。 对日珥源函数变化的讨论,支持关于日珥辐射激发的主要机制是散射太阳入射辐射的论点。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23日至24日的深夜,在南极大陆发生日全食。日全食发生时,南极地区正处在夏季白夜期(也称夏季极昼期),太阳几乎永不下落,总在地平线之上徘徊,这种白夜日全食实在是非常罕见的。这是人类足迹踏上南极以来首次可观测的日全食。在太阳隐身的1个半小时里,食既瞬间出现的倍利珠和黑太阳周边扩展出来的日冕等一系列奇妙的动态景象依次展现,这一极其罕见的全本"南极日全食天象剧"通过日本NHK(日本广播协会)的高清晰电视和因特网,传到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7.
2009年7月22日上午将发生日全食,这是廿一世纪可看到月亮遮掩太阳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全食时间最长可达6分39秒,最大食分为1.0799,全食带最大宽度为259公里。全食时间从上午8时53分开始,至12时18分结束,历时3小时25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完全线性化方法处理了一个日珥的光谱资料,得到其物理参数的二维分布。结果表明:在日珥中心,运动温度和中性氢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湍动速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而在日珥边缘,运动温度不随高度变化。从中心到边缘,运动温度是增加的。日珥中不存在流体静力学平衡,磁场对日珥支撑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个拱桥状爆发日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1年3月7日在太阳东北边缘产生了一个爆发日珥。它产生在没有耀斑、暗条、黑子等其它太阳活动现象的一个相对宁静的日面区域。日珥抛射的最大高度为6.97×104km,最大长度为11.6×104km,从形态的大小来看它属于中等偏小的爆发日珥。抛射的时间过程,上升阶段非常快,而下降阶段则较缓慢,有类似于耀斑爆发的时间过程。日珥爆发后的绝大部分物质基本上在磁场作用下沿磁力线作抛物线运动形成拱桥形状,并保持到消失。日珥下降前后,顶端有少部分物质被抛射脱离日珥主体部分,扩散到行星际空间。  相似文献   

10.
198 4年 5月 5日太阳东边缘土墩日珥的Hα单色像和D3线被观测到了。D3发射线由两部分组成 :主成分和致宽成分。本文利用双层模型方法对该土墩日珥的 1 7条D3发射线成功地进行了计算 ,给出了D3线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 :日珥的D3发射线主要由热的多普勒致宽和微观湍流致宽所致 ,其它致宽机制的作用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1.
日全食是难得一见的罕见天象,虽然从世界范围来看基本每年都会发生,但只是发生的很小的局部区域,对某一地点来说,看到日全食的机会要两百年才会有一次。所以每次日全食都是天文界的盛事,无论是专业和业余人士,都会想方设法赶到日全食区,一睹大自然的奇观。2006年3月29日会发生一次日全食,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此次日全食从南美洲的巴西开始,穿过大西洋进入非洲,经过科特迪瓦、  相似文献   

12.
日珥谱线自反变与源函数变化有关。本文利用分层源函数形式探讨了源函数变化形式与日珥谱线自反变的关系。结果发现,谱线发生自反变时,源函数只能向日珥内增加,理论上讲,中心源函数可以是边缘的>1.0~∞倍。  相似文献   

13.
日珥谱线自反变与源函数变化有关,本文利用分层源函数形式探讨了源函数变化形式与日珥谱线自反变的关系,结果发现,谱线发生自反变时,源函数只能向日珥内增加,理论上讲,中心源函数可以是边缘的〉1.0 ̄∞倍。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1991年3月7日太阳东北边缘一个拱桥状爆发日珥上升、下降和半径膨胀的运动情况。该日珥的上升阶段和下降的开始阶段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比较迅速,而且基本是线性的变化,但在下降的结束阶段则比较缓慢,也基本是线性的变化。它的下降运动不仅受到重力作用自由下落,而且还受到不均匀的大气阻力,磁场等力的共同作用而下落。而速度,喷射出以后总的在逐渐减弱,上升阶段减弱较快。下降阶段初期有一次跳跃式的变化,先迅速减弱,然后又很快增加,在下降后期速度减弱较慢。日珥到达最大高度的时间比日珥半径膨胀到达最大尺度的时间早4min左右。上升下降速度最大时半径膨胀速度最小,而上升下降速度最小时半径膨胀的速度最大。  相似文献   

15.
1984年5月5日太阳东边缘土 墩日珥的Hα单色像和D3线被观测到了。D3发射线由两部分组成:主成分和致宽成分。本文利用双层模型方法对该土墩日珥的17条D3发射线成功的进行了计算,给出了D3线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日珥的D3发射线主要由热的多普勒贡和微观湍流致宽所致,其它致宽机制的作用可忽略。  相似文献   

16.
日珥振荡现象早在20世纪就被发现,是太阳上较常见的现象之一。由这一现象而发展出的珥震学方法,有助于得到日珥本身所处的磁结构及周围磁场环境的基本信息,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回顾了日珥振荡的发现和研究的历史过程,综述了日珥振荡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国内外对日珥振荡及珥震学方法的部分研究成果,并指出这一领域一些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廿一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广州星象教育科技公司和东莞科学馆等组织了广东历史上人数最多的广东2009日全食观测团,奔赴湖北省荆州市观看日全食。日全食当天上午,荆州天气晴到少云。在日全食两个多小时里,没有一丝云彩遮住太阳,我们140多人如愿以偿地观测到日偏食、倍利珠、钻石环、日冕、水星和金星等难得的天象。我们这团队绝大多数人是第一次观看到日全食,因此都感到欣喜若狂,不枉此生。  相似文献   

18.
2008年8月1日,在我国西北的新疆、内蒙、甘肃等地区可以观测到一次日全食的天象,紫金山天文台太阳射电团组在甘肃省金塔用两架太阳射电望远镜对这次日全食进行了观测,并成功地取得了观测资料.为了科学分析观测资料,在日全食的前两天,实测了当地的大气吸收.着重分析这些观测数据,结合太阳射电方法,测得在λ=2.4 cm和λ=8....  相似文献   

19.
本文比较了1982年2月9日同时观测到的两个爆发日珥及一次白光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比较表明,在研究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与爆发日珥的关系时,爆发日珥的形状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体现了局部区域磁场结构的变化。作者提出了一种可能的磁场结构模型,对观测结果给以解释。  相似文献   

20.
1982年12月20日,我们利用南京大学太阳塔《位于紫金山南麓,主镜D=460mm,成象镜D=330mm)观测了出现在日面西边缘日面座标为L=115°,B= 10°的黑子群上空的一个大环状日珥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