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从IRAS点源表中选择出来的原行星状星云的光学证认和有缝光谱、CCD直接成像观测表明,其中三个与致密的反射星云成协,即PPN No.34=IRAS16559—2957、PPN No.35=IRAS16552—3050和PPN No.38=IRAS17150—3224。本文根据球对称尘埃壳层模型,计算了中心星光度和颜色的变化,反射星云的可见期等。认为近距的原行星状星云在早中期阶段将有致密的反射星云与它成协。  相似文献   

2.
行星状星云是研究恒星演化、星际介质与星系化学形成历史与演化等问题的重要探针。距离是行星状星云的基本物理参数,对研究其大小、光度、电离质量、形成率、空间密度和在银河系内的分布等性质至关重要。河内行星状星云距离的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但其测距结果的准确性普遍偏低,仅有31颗距离的不确定度在20%内。概述了行星状星云测距的9种主要方法,即:三角视差法、星团成员法、膨胀视差法、分光视差法、红化方法、Na D线吸收法、中心重力法、统计方法、运动学方法。着重介绍运动学测距法,用于测量受银道面上消光严重或没有可观测中心星但射电较明亮的行星状星云距离,为将来进一步的测距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宇宙深处,有一类天体最鲜艳夺目、最能惹人遐思,那就是分布在深邃星空里绚丽多姿的星云。它们色彩艳丽、变幻莫测,或如舒卷的彩云,或如铺开的壮锦,强烈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尽显神奇大自然的魅力。行星状星云是星云大家族最负盛名的成员,它们都有完整和谐的外形,却又有着超乎想象的千姿百态,似乎隐藏着某种秘不可知的奥秘,无愧为大自然最令人惊叹的神来之笔。自1779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第一个行星状星云(M57)以来,它们就一直吸引着天文学家好奇的眼睛。  相似文献   

4.
“哈勃”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行星状星云是银河系中一种数量较多、外形美丽的气体星云。18世纪末期,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首先发现了这类天体,并把它们命名为行星状星云。后来,随着大望远镜的相继问世,人们陆陆续续又发现了许多行星状星云,并且通过观测和研...  相似文献   

5.
行星状星云 M97(NGC3587)位于大熊星座,其赤道坐标为:赤经11时14.8分,赤纬 55°01′;视星等:9.9,角径:170″,距离:1630光年,发现者:Pierre Mechain,1781年。梅西叶1781年3月24日的观测记录如下:它是靠近大熊座β星的一个星云。1781年2月16日 Mechain 首次发现的,该星云在天空的位置也是他提供的。NGC 的描述:极显著的星云,很亮且大,圆形,角径150″,从周边向中心逐步增亮,最后突然大亮。这一有特色的星云具有一副猫头鹰(至少从其照片上看去)一样的面相,故我国天文学家称其为枭状星云。关于观察 M97的难易程度,有不同的看法。Johnesr 认为用口径小于6英寸的望远镜有可能什么也看不到,至少需要12英寸的望远镜去观看枭的“眼睛”。  相似文献   

6.
韩占文 《天文学报》1998,39(1):8-19
在行星状星云形成过程中双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了双星演化过程在行星状星云形成中的作用,研究了不同的双星质量比分布、恒星初始-终止质量关系,星族参数、公共包层的理论模型等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有迹象表明,实际上所有的中、高金属度恒星都环绕着某种东西。天文学家是通过观察恒星膨胀的气体遗迹得出这一推论的。以色列海法大学索科尔认为一颗濒死恒星在经历红巨星阶段后抛射的行星状星云的形状揭示了它的轨道伴星的大小和本原。 行星状星云是宇宙中最漂亮的  相似文献   

8.
被Zwicky等人列为星系的NGC 2242,后来刘继英等人发现它具有发射特征并认为可能是行星状星云。前原英夫等人用有缝光谱肯定了它是一个行星状星云。我们证认它是IRAS06304+4448。根据IRAS Point Source Catalog所提供的25μm和60μm的辐射流量,我们得到了这一行星状星云的尘埃温度T_d=130K,光学厚度τ_(25μm)=1.98×10~(-7)和尘埃的总质量M_d=1.0×10~(-7)到1.8×10~(-6)M_⊙之间。  相似文献   

9.
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m射电望远镜,对10个行星状星云给出了新的CO(1-0)谱线观测结果.其中4个行星状星云:NGC6445,M159,M49和M251,已有过CO(21)的观测,本文第一次给出了它们的CO(10)的测量结果;对2个别人曾经观测过但未测到CO的行星状星云:Sh271和M418,本文第一次证认了它们的CO发射;对4个别人从未进行过CO搜寻的行星状星云:VV18,M252,He2459和K331,本文第一次进行了观测,并得到了它们的CO(10)谱.由CO的发射谱征可见,VV18可能是一个误分类的行星状星云  相似文献   

10.
狐狸座哑铃星云—M27在全天的行星状星云中,狐狸座哑铃星云无疑是最美丽的一个,它列于梅西耶星团星云星表的第27位,故又称为M27星云。在行星状星云中它并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亮的。由于较大的行星状星云均比较暗,而最明亮的行星状星云又很小,因此狐狸座的哑...  相似文献   

11.
对于恒星的死亡过程,天文学家们已基本弄清楚了。但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拍摄的许多行星状星云的照片所显示出的一些细节却给理论工作者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当一颗几个太阳质量的类似于太阳的恒星到达其演化的晚期时,它便胀大成为一颗较冷(约2500K)的红巨星。这时,以太阳为例,其体积可扩大到将火星绕日轨道包括在它的边界以内,并以星风的形式失去质量,紧跟着就以超级星风(Superwind)的形式更快地丢失质量。这些被抛射出去的星体总质量相当大的部分的物质便形成了行星状星云。与此同时,恒星的核心部分紧缩成一颗地球般大小、密…  相似文献   

12.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m射电望远镜,对5个行星状星云给出了新的谱线观测结果。其中行星状星云M1-8和M3-3已探测到CO(2-1)的发射,给出了它们的CO(1-0)观测结果;为曾进行过CO观测,但未探测到CO发射的行星状星云M1-12、M2-43和NGC6537,第一次证认了它们的CO(1-0)发射。  相似文献   

13.
行星形成的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行星是星子集聚而成,另一种认为,行星是由星云物质经过势井聚集为原行星而形成。笔者认为,角动量守恒定律,是认识太阳系起源和行星、卫星形成方式的重要钥匙。某一行星区的星云物质绕太阳转动的角动量总和(A_c)减去该区今日行星轨道角动量(A_p)应当等于该区行星自转角动量(A_r),即A_c-A_p=△A=A_r。但计算结果,A_c-A_p=△A>A_r。这就证明,行星是经过星云环形成的。文中计算了星云环内外边界的位置,即星云环的宽度,并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可能为行星形成方式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行星磁场强度的分布具有规律性,中间巨行星的强度值大,两侧类地行星和远日行星的强度值小。在类地行星和远日行星中,也是中间行星磁场强度值大,如地球和海王星。两侧行星磁场强度值小,如金星、火星、天王星和冥王星。水星磁场强度值比金星大是因为水星环较早的从A组星云环中分裂出来所致。行星磁场强度大小分布的规律性与星云环级式分裂、环体物质中聚即铁磁性物质较快中聚的规律性一致。所以,铁磁性物质多少,可能是行星磁场强度大小分布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星空探宝飞马座中的球状星团M15(NGC7078)是一个不寻常的球状星团,它是已知的唯一的含有行星状星云的球状星团。它的位置为:赤经21时300分;赤纬12°10′(20000)。这个星团是1746年9月7日首先被意裔法国天文学家让·多米尼克·马拉耳第发现,当时他正在星空中寻觅德·谢...  相似文献   

16.
孙锦  吕静 《天体物理学报》1998,19(2):217-221
用紫金山天台青海站的13.7m射电望远镜,对10个行星关星云给出了新的CO(1-0)谱线观测结果。其中4个行星关星云:NGC6445,M1-59,M4-9和M2-51,已有过CO(2-1)的观测,本第一次给出了它们的CO(1-0)的测量结果;对2个别人曾经预测过但未测到CO的行星状星云:Sh2-71和M4-18,本第一次证认了它们的CO发射;对4个别人从未进行CO搜寻的行星状星云:V-V1-  相似文献   

17.
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笔者通过计算,定量的论证了行量、卫星是经过星云环形成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星云环的分布和行星、卫星质量分布的对应关系,得出了星去环形成的一个明显特征——级式分裂.这对行星、卫星的形成过程及其质量分布的规律性是一个新的认识,并为今后寻找太阳系新的天体以及分析宇宙飞行的安全性区域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M27(NGC6853)行星状星云是狐狸星座中最著名的深空天体,因其形状很像哑铃,故又称为哑铃星云。其赤道坐标为:赤经19时59.6分,赤纬:+22°43′。角大小为8′.0×5′.7,视星等为7.3等,距离为815光年。1764年7月12日梅西叶第一次观察到它时的记述如下:“一个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19.
行星状星云M76(NGC650及651)因其外貌像两只相对着的软木塞而被称为软木塞星云,但实际上和M27一样也是一个哑铃状的天体。它的赤道坐标为:赤经1时42.4分,赤纬+51°34′;视星等10.1;角直径67″;距离3900光年。梅西叶在1780年10月21日观察它时有这样的记述:这个天体是我的年轻同事梅襄(PjerreMechain)在1780年9月5日首先发现的,它是靠近  相似文献   

20.
“行星”的英文名称planet来源于古希腊语“Planetes”,意思是“游荡者”。卢卡斯(philip Lucas)和罗奇(Patrick Roche)在猎户星云四边形星团中发现了13个“自由漂浮的行星”,日本天文学家也曾发现了两颗这样的行星。这些巨大行星的质量估计在木星的5至13倍之间(见本刊2000年第4期第35页)。与此同时,以加那利天体物理研究所罗博洛(Rafael Rebolo)为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