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1月13日,在智利北部欧洲南方天文台(ESO)所属的帕拉纳尔天文台——甚大望远镜(VLT)之家,科学家们用气象探针挂在气球下升空,这种探针称为无线电探空仪,测量各种大气参数并把其传输到地面接收机;来自欧洲南方天文台、加拿大莱斯布里奇(Lethbridge)大学和智利Valparaiso大学的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内容是观测研究各种天体和天体系统的位置、运动、分布、结构、物理状态、化学组成及起源演化规律等。中国古代人们就对天文和宇宙有了一定的认识,从古人对字宣的定义“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可以看出字宙包含了所有的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而现代天文学的主要分支包括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天文学史。 相似文献
3.
4.
5.
“下一代大型空间天文望远镜”(NGST)、“空间干涉测量飞行任务”(SIM)和“天体物理的全天球天体测量干涉仪”(GAIA)是21世纪初的大型空间天文望远镜的计划。NGST和SIM是NASA“起源计划”的关键项目,可用于探索宇宙最早期形成的第一批星系,星团,NGST是大孔径被动控制冷望远镜,口径4-8m,是哈毂空间望远镜(HST)和红外空间望远镜(SIRTF)的后续项目,它强大的观测能力特别体现在 相似文献
6.
一个巨型望远镜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个有特色的巨型望远镜(FGT)方案.其主镜口径为30米,主焦比为1.2,由1095块圆环形子镜构成.采用地平式装置.光学系统包括Nasmyth系统、折轴(Coude)系统和一个大视场系统.提出一个由4个镜面组成的新的Nasmyth系统,在约10′的视场范围内像斑小于爱里斑,达到衍射极限.比传统的Nasmyth系统的衍射极限视场大得多.可在这样的大视场内同时作好几个小区域的衍射极限的观测.当由Nasmyth系统转换到折轴系统和大视场系统时,采用主动光学技术改变子镜的面形、倾斜和平移,产生一个新的主镜面形,使折轴系统和大视场系统都能得到很好的像质.大视场系统的视场直径25′,场曲轻微,并有可能校正大气色散.给出了子镜面形和位置的公差,并讨论了望远镜的装置和结构,方案中的特色和创新对未来大望远镜的研制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一些OTA的天文望远镜买来都不带寻星镜,没寻星镜的望远镜要找到天体目标会很困难,很多天文爱好者采用抱箍上加装指星笔的方法用于寻星,但加装指星笔还需要购买指星笔支架,这无疑增加了不少成本,下面介绍一种最简单的加装方法,几乎不用花钱即可在你的天文望远镜上快速增加指星笔支架。 相似文献
8.
天文望远镜为大型高精密仪器,对望远镜的控制系统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器件,伺服控制器的性能决定了控制系统的性能。介绍了一种基于PMAC(Programmable Multi Axes Controller)控制器的天文望远镜控制系统,研究了PMAC伺服控制原理、PID参数整定方法及基于PMAC的天文望远镜运动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天文望远镜伺服控制系统软、硬件体系。基于PMAC的天文望远镜控制系统主要特点在于,伺服系统采用了传统的PID反馈控制算法和前馈控制算法相结合的组合控制算法,有效地克服了外界扰动对望远镜控制过程的影响,获得了较好的动、静态性能;同时,针对望远镜不同的轴系传动方式,如直驱方式和齿轮传动方式,应用不同的PID参数整定方法,如阶跃整定法和基于速度测量+阶跃整定相结合的参数整定方法,可分别使系统获得较为理想的PID控制参数;另外,基于PMAC的天文望远镜控制系统,对于不同的驱动电机和不同的轴角测量元件,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该系统已在国家天文台2.16 m天文望远镜上得到了应用,该项应用中,采用了"IPC+PMAC"的双CPU分级控制方式,并以VC++为软件平台,通过对于PMAC Pcomm32底层接口函数的调用,实现了基于工控机的望远镜界面操作和控制,同时,以PID反馈控制算法和前馈控制算法为基础,采用了PID参数自适应控制算法,保证了望远镜高速的运行平稳性,也实现了低速精确性和快速性的控制要求。技术研究和运行实践表明,基于PMAC的望远镜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良好的通用性,可广泛应用在不同类型的天文望远镜系统。 相似文献
9.
用主光线法对正在研制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焦面上天体成像位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焦面上确定天体位置的方法,导出了天体在天球和LAMOST实际焦面上一一对应的位置关系。本的方法可用于焦面上光纤位置的确定,同时,也为已知天体在焦面上的位置确定其在天球上的位置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理论和实践,向来是促进科学发展的两条腿。对于天文学这样一门更加依赖于观测事实的科学,我们所直接能够看到的世界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看得更远更细致,眼睛就要睁得大大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造越来越大的望远镜。 相似文献
11.
首架南极天文望远镜CSTAR的光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中国自行研制的首台南极小望远镜阵CSTAR成功安装在南极内陆最高点DOME A,用于天文观测.正如天文学家预言,南极是个极好的天文台址,CSTAR传回的清晰图像,为我们进一步证实了在南极展开天文科考的可能性与优越性.在此重点介绍我国首台南极望远镜设备CSTAR的光学系统,以及为保证在南极低温环境下望远镜保持高质量成像所采取的措施,最后给出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2.
13.
在少年时期,我就特别喜欢望远镜。通过初中物理学习知道了望远镜成像原理,开始用有机透明玻璃磨制物镜和目镜,镜片的曲率形状全凭锉刀锉和刀片刮而成,用布和牙膏进行抛光……我将把磨制天文望远镜工作进一步深入下去,不断学习他人的知识经验,不断探索研究磨制天文望远镜的先进方法,计划将来用自己磨制的望远镜建立自己的天文台。 相似文献
14.
“冰立方”(IceCube)是一座正在南极冰下约2.45千米建设的大型中微子探测装置,这项由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典和新西兰8个国家参与的科学探索计划,预计2012年完全建成。该计划大约投资2.57亿美元,其中美国承担80%,其余20%由其它七国分担。目前该计划安装完成的部分检测仪已经投入观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16.
黑洞既大,又小;既复杂,也简单。它也许是理解宇宙最基本真理的关键,但目前为止对于我们而言它始终都只是望远镜图像上的像素点。周围的物质照亮了黑洞的"阴影",揭示出视界面的形状。正所谓,宇宙中看不见的天体,却可能是最明亮的。它的"明亮"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但那光辉下面真的隐藏着深不可测的黑暗吗?幸运的是,百年来我们的问题第一次有可能得到回答,科学家们已经指出了一条探索黑暗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18.
在天文望远镜上应用自动调焦技术,可以提高调焦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改善调焦精度和成像清晰度,避免对操作人员调焦经验的依赖.由于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天体图像细节较少,不适合使用照相机的自动调焦算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天体目标观测的离焦判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