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7月31日,举世瞩目的“月球勘探者”无人飞船在完成了它的既定的多项任务后,又按照科学家的指示,轰轰烈烈地向月面一头撞去……从现在的资料看来,它这一击没有能激起期望中的水蒸汽,使得月球究竟是否有水的大问题重又蒙上了一层阴云,但它却实现了一位天文学家希望能在月面上安息的遗愿。这就是1994年彗木大相撞的风云人物———被人誉为“月球科学之父”的尤金·苏梅克。月球是人类最亲密的近邻,也是人类飞向太空的第一站。当年发现了天王星的英国大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在他84岁临终前,向牧师说,他最后的遗憾之事是没能亲眼见到月球的…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的科学,而宇宙空间的波澜壮阔使得人们往往将天文学看作是一门很“大”的科学。提起天文数字,我们都会倒吸一口凉气,惊叹道“太大了”!这一点虽然不假,但除此以外,天文学往往还与一些很“小”的东西打交道。天文数字中也有许多小得超乎大家的想象,不信?下面我们就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3.
天文学从本质上讲是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尽可能多的样本进行尽可能多的观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统计规律。不夸张地说,天文学的发展史实际就是一部巡天史。所谓“巡天”,就是对特定的目标天区或全部可见天区进行有目的的仔细巡查。这个看上去笨拙朴素的方法,恰恰是人类与宇宙对话的最佳途径。从第谷的肉眼观天到赫歇尔开创恒星天文学,从皮亚齐发现第一颖小行星到汤博邂逅冥王星,从声名赫赫的SDSS(斯隆数字巡天)到正在实施的“盖娅”(Gaia)计划,尽管目标大小不同、手段有高下有别,但是这些名留青史的天文学家和项目组付出了巨大艰辛所做的,其实都是同一件事,就是翻来覆去地一遍遍对宇宙进行各种普查,而我们今天获得的几乎所有天文知识也正来源于这样的普查。  相似文献   

4.
天文学是一门高深的科学 ,也是一门颇受欢迎的科学。自古以来 ,在世界发展的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天文奇才 ,使人类的视野得到扩展。我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 ,至今还保留存在的登封古观星台等都可证实我国天文学与天文历史非常悠久。天文学并不是肤浅地研究就可揭开宇宙之迷。它曾打破旧时的封建愚味观念 ,揭穿封建迷信的谎言 ,才有今天美好的文明社会。天文学是即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需要靠新一代的接班人、再下一代的接班人……。这样一代传一代才有可能逐一逐一揭开宇宙之迷。所以说 ,开展天文普及是必要的 ,可令更多的天文爱好者涌现。我并不是…  相似文献   

5.
天文学是许多人关注的基础学科之一。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说过“虽然一切高尚学术的目的都是诱导人们的心灵戒除邪恶,并把它引向更美好的事物,天文学能够更充分地完成这一使命。这门学科还能提供非凡的心灵欢乐。”根据我国的社会现实,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开展  相似文献   

6.
毋庸置疑,约翰内斯·开普勒是大家最熟悉的科学伟人之一。他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被人们誉为“天空的立法者”,也为哥白尼创立的“太阳中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他在光学技术方面也有颇深的造诣,对伽利略的望远镜进行改进后制成的望远镜被称作开普勒望远镜,流行一时。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是历史上一位重量级的科学大师。他不仅通过一系列有关运动物体的实验,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运动观念,还自己动手制造望远镜,并第一次用它观察星空。自古以来,日月星辰像磁石吸铁一样始终吸引着人类的目光,伽利略使用望远镜观天是科学史上非同小可的事,一方面是他获得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天文新发现,以观测事实证明哥白尼“日心地动说”的正确性,另一方面,是他由此彻底结束了人类仅用肉眼观天的时代,开创了宇宙探索的历史新纪元!  相似文献   

8.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明曾不无骄傲地说:“月球上并没有奇迹,倒是爨们这些航天员在太空中所做的一切,才是真正的奇迹。”至今飞向太空旱已不再是梦,世界各国的“太空人”已达500多人。  相似文献   

9.
净梵 《天文爱好者》2011,(12):24-28
科学假说与“光锥”概念 现代科学哲学大师玻普尔说过,“那种只把成熟的、教科书中的理论当成科学,而把不成熟的假说当成非科学,是对科学的危险,实际上也是对我们文化的危险。”事实上,许多科学理论在刚产生时都没有充足的证据,这是因为科学理论的前身是科学假说,而任何科学假说,都是在条件不成熟,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的猜想。正是因为假说的真理性是或然的,所以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0.
去看月亮石     
李冰 《天文爱好者》2011,(11):68-68
在1970年大阪世博会上,最受观众欢迎的展品之一是美国馆展出“阿波罗”11号宇航员带回的“月亮石”。1969年7月21日,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面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串足迹,  相似文献   

11.
太阳的体温温暖了我们的蓝色星球,使这里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太阳各类活动所波及的范围远远超过八颗行星所占据的空间,在其他同样被我们称作家园的区域,又有什么悲欢离合在上演呢?当越来越多的探测器被送入太空,人类对于“我们从何而来”和“行星是如何诞生演化的”,这些问题,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了解。但即使掌握了最先进的知识,广袤的太阳系中仍蕴藏着无数难以企及的秘密。什么是太阳系中最深邃的谜团?让我们来看看太阳系留给我们的十个谜题。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人类自诞生以来提出的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13.
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学科,顾炎武《日知录》有云:“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数、理、化、天、地、生,这是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学科,其中数、理、化、地、生在中小学都有开设,只有天文没有。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赵峥教授在谈到我国基础教育中天文学的现状时说,世界各国的中学教育,都包含着一些天文学的内容,国外的初中,大都采用中学理科(《科学》课)教学,其中天文学知识占有相当比重。美国的《2061计划》等国家政府纲要中天文学的素质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在高中物理教材中,也含有天文学内容,有些国家甚至将天文学作为中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来开。但是,我国中学教育中天文学知识教授得很少,只在地理课程中出现一点点。  相似文献   

14.
李政道先生谈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时常常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共同反映了人类的创造力。从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角度进行科普,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读毕本刊2010年第1期的《一钩新月》和第2期的《暮色秋江图》,笔者也就月相画中的天文知识谈一点心得吧。  相似文献   

15.
黑洞也可以蒸发 天文学的发展遵循着一条规律:观测、理论、再观测、再理论……这大概也是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只不过天文学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观测又始终是天文科学的真谛。因此,天文学又被称为是一门观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 ,永远依存着自然环境。人不能脱离自然 ,自然哺育着人类发展。人的思维也是首先来自自然 ,在人类思维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一个永恒的科学主题 ,这便是宇宙。战国时期 ,尸佼给宇宙下过一个定义“四方上下曰宇 ,古往今来曰宙”。表明宇宙在空间上包罗万象 ,在时间上永无止境。回顾人类的自然科学发展史 ,的确会发现 ,宇宙的影响无时不在。换句话说 ,天文学在各种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 ,始终起着先导性的作用。  一、天文学开拓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人类认识自然首先得益于天文学。为了农业 ,就必须建立节气。而…  相似文献   

17.
太阳剧烈活动与空间灾害天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剧烈太阳活动和空间灾害天气的研究 ,是当代空间科学中最前沿、最具挑战性和最能造福人类的课题。这一研究将揭示太阳活动的成因、证认太阳活动和空间灾害天气的因果联系 ,在天文、空间和地球科学交叉领域取得实质性的学科进步 ,为实施我国国家空间天气计划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为发展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准备新的概念和思路。本文评述了国家基础研究重点规划 (973)项目“剧烈太阳活动与空间灾害天气”的研究进展、科学机遇和进一步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粒子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理论学家必须与实验学家紧密配合,深入研究实验结果,共同理解与解释实验现象,提出新的想法,正是这样做才得以推动了该学科不断取得进展。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有史以来最巨大、最复杂的粒子对撞机,可谓举世瞩目。LHC隶属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常简称欧洲核子中心)。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如果让普通百姓票选"最没有用"的学科,天文学多半会名列三甲,甚至高居榜首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它的发现总是与我们的生活相去甚远,硏究的时空尺度也远超人类本身,除了形而上的好奇心和美感之外,似乎别无用处。说得俗一点,天文学不是中小学校的必修科目,大学生拿着天文学的学历出来找工作,除非当上职业天文学家,否则多半要改行。这么一门学科,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又是为什么世界各国仍然有一大批智力上的精英,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注在它之上?  相似文献   

20.
落后的起步 陨石是外层空间给人类的珍贵礼物,是研究地外物质与太阳系的珍贵科学标本,对于移民太空、延续人类生命的终极目标可谓意义重大。欧美等国很早已有系统的研究,我国天体化学与陨石研究的开端始自1976年吉林陨石雨,“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堪称奠基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