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我刚刚接手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工作之际,认识了山西的贺宪恒同志。那时大家都叫他“小贺”,而我一直叫他贺老师。现在想来,认识贺老师的近20年来,他一如我们初见:身材不高,永远的蓝制服外衣,脚蹬一双布底鞋,清瘦的脸上大大的眼睛里永远带着微笑。今天想来,这微笑依然是那么年轻,以至于直到他去世才知道他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署名“lazy1004”的天文爱好者给我写信,表达了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疑问:天文学在学校中为何不受重视?他(或她)写道:“同为六大自然学科,偏偏没有开设天文课,即使有。也只是一个星期才一节的选修课。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地理老师.他是一位狂热的天文爱好者,但似乎比校长还忙。学校的望远镜坏了,校方也一拖再拖,迟迟没有联系人来修。这样的选修课在他们眼中是那么的不重要。所有的人都在为考试而忙碌。这让我感到孤独。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天文爱好者》2011,(8):73-73
一次路边天文活动时.一校外大叔过来问了我很多无语的问题。 我说,我们学会有组织野外观测,他似乎颇感兴趣,说:管吃管住不?我无语。等我说到入会费十元时,他就说:我不报名了。你告诉我你们去什么地方,我自己去不就行了?我再度无语。  相似文献   

4.
心系宇宙     
心系宇宙记得小时候我就对天空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和迷惑,我不知道,“天”究竟是什么东酉?天有没有边际?这些古老而又无法理喻的问题一直似惑非惑地陪伴我到现在。如今,对科学的崇拜和爱好不断地促使我对自然界的事物保持着新鲜与神秘的感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管我...  相似文献   

5.
前面两期我们总体介绍了流星光谱的知识,可我老远就听到读者不耐烦的抱怨了:你快点说要怎么拍吧!下面这两期笔者将谈谈自己的拍摄器材、用法以及经验。初次尝试,就算是先抛一个砖。相信以后一定会有更好的作品和更好的数据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2010年7月12日PK到南太平洋库克群岛看日食,真正应验了一句古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009年PK在中国上海看日食,结果地球人都知道,PK被淋成了落汤鸡。再接再励的PK,2010年在南太平洋的库克群岛再追日食,想不到又碰上那古怪的积雨云,就在日食食甚时,把太阳遮住了,让岛上云下的天文迷气得直跺脚!PK也是伤心至极,仰天长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相似文献   

7.
赤道仪     
相信各位对赤道仪都不陌生。赤道仪其实是天文望远的专用座架和观测天体的好助手,就让我详细地讲解它的构造和功能!望远镜座驾的种类  相似文献   

8.
时不时地会有天文爱好者来问我问题,经常把我问得很汗颜。因为他(她)所关心的往往是有关天文望远镜的问题。而我,倒是有一架望远镜,但印象中只用过一次,之后就摆在书架顶上,再也没有用过。对望远镜实在是没什么研究;更准确地讲,应该是没多少了解。这会让很多人感到奇怪:作为一名天文爱好者,你怎么会不关心望远镜呢?  相似文献   

9.
黄道12星座是我们进行星空观测最常用到的12个星座。怎样记住这些星座的名称和顺序?不少人用尽心思。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秦克铸老师,用黄道12星座的名称和顺序写了一首小诗,他还根据这首小诗别出心裁地编了一个发生在远古时代的故事。也许他的诗诗意还不浓,他讲的故事也不那么精彩,但他却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学习和记忆方法。结合北京天文馆马骁昆老师创作的“黄道十二宫”速记图谱(见本期第29页),相信大家很快就能将黄道十二星座和黄道十二宫铭记于心,再也不用为记忆它们而大伤脑筋了。  相似文献   

10.
天文馆之行     
宇宙多么神奇!晚上,面对繁星密布的天空,总会有无数个问题在头脑中涌现:宇宙到底有多大?银河系中有多少星星?人类何时能登上太阳?月亮是从哪里来的?黑洞有多大?想着想着,我不由得产生了一个愿望:参观北京天文馆。  相似文献   

11.
农历大雪刚过,12月10日,正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日月圆之日,我看到了盼望已久的“红月亮”——月全食天象。我从天津科技馆天文室刘洁老师那里早就知道,本次月全食是10年来我国观测条件最好的一次月全食,而且几乎在我国全境可以看到它的全过程。我和姥爷早早地把天文望远镜和照相机、三脚架都;住备好了。晚上8:30一过,我们就下楼在我居住的地华里小区寻找观察地点。  相似文献   

12.
我抚摸着父亲的手,还有余温,我凝视着父亲的脸,他的嘴微微张着,好像还要对我说些什么……我不相信,父亲已没有了呼吸,我仍然觉得,父亲还在我的心里、眼里、记忆里……  相似文献   

13.
"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先生。作为一位地质学家,欧阳先生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对天上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6年对吉林陨石雨做了成功考察。1994、1995年提出了我国的月球探测方案。最近,欧阳先生在接受一位记者采访时说:"我是非常非常幸运的一个人,我是研究地球的,后来走到了月球的身边。我对月球探测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现在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对我一生都是极大的鼓励和欣慰,我感到比什么都满足。"谈到月球探测的第二次计划时,欧阳自远先生说:"我们要做许多观测,是别人没做过的。我们的月球探测一定要有创新,一定要有特色,一定要做出高水平的东西来。"  相似文献   

14.
雨中观日食     
2009年7月22日中国大日食!我所在的无锡市在全食带中,不需长途跋涉,在家门口就能欣赏,该是多么幸运。日食前两天,看天气预报说无锡7月22日有雨。我的心情由喜悦转为沮丧,但我还是心存侥幸地做观测准备。说来也巧,7月初我们公司买了一台照度计.刚计量完毕,由我保管。如果届时阴天或者下雨,就打算用它来做测光观测。  相似文献   

15.
带着领导的嘱托、老师的期望、亲人的鼓励,在竞赛团老师的率领下,我们于2002年10月15日从北京出发奔赴俄罗斯参加第7届国际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我满怀报国之志,奋力拼搏,终于取得了低年组银奖和最佳观测奖的成绩,为祖国争了光,我感到自豪和光荣!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老天文爱好者,每当有机会仰望星空,大自然的壮丽、深邃和神秘,常使我产生无限的遐想和深思。德国哲人康德曾说过,天上的星空经常并且越来越使他感到惊奇和敬畏。我想,很多天文爱好者对此都会有同感。面对满天灿烂的繁星,谁能无动于衷呢?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就曾发出过天问,提出了许多疑问。宋代文豪苏轼也曾发出过“茫茫不可晓,使我长叹喟”的感慨。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都想了解星空的奥秘。《天文爱好者》杂志,就是一位为广大读者解答问题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17.
1998年8月22日偏食,我早就盘算着进行全程观测,但不幸的是,老师在放假前宣布:8月20日开始补课。天哪,我的希望破灭了(这万恶的补课!)但我一看时间表,不禁大喜:第一节下课—初亏;第二节下课—食甚;第三节下课—当然是复圆啦!在8月21日晚上,我把...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老师     
关于老师的定义,或许韩愈在《师说》中写道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概括最为全面。恕我愚钝,我觉得这句话还是存在一个瑕疵,那就是古人对老师地位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在不知觉中仅仅赋予老师以宣教者的角色,拉大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老师也就成为高高在上的符号,成为求学者礼拜的对象,所以自古有"天地君亲师"之伦理秩序。就我理解而言,我认为北京师  相似文献   

19.
当一个人进行时间旅行的时候,他绕不开他的祖父。因为这里面存在一个悖论:假如他回到过去,把他年轻的祖父杀了,那么他爸爸就不会出现,那他又是从哪来的呢?这是著名的“祖父悖论”,是所有研究时间旅行的学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20.
2008年8月7日,我还没有从甘肃日食的兴奋与疲惫中恢复过来,一大早就看到桌子上摆着天文馆退休职工赵世英老师书写工整的一沓稿子,居然是悼念伊世同老先生的文章。这才知道原来就在我们出发远赴甘肃的时候.这位独辟蹊径,为我国星图绘制工作做出过卓越贡献的老先生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本期刊登赵世英老师撰写的这篇忆文,与各位读者同悼伊老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