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彗核:出师未捷身先死 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2002年8月15日宣布,其造价达1.58亿美元的“彗核旅行”太空探测器在离开地球轨道去探索其他彗星途中与地面失去联系。联络中断时,“彗核旅行”位于印度洋上空约225千米处,并计划启动发动机脱离地球轨道而进入彗星围绕太阳运行  相似文献   

2.
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科学(Science)》在2001年2月下旬的一期中,发表了美国西雅图州华盛顿大学贝克尔博士等人的一篇文章。他们的发现为2.5亿年前的物种大灭绝提供了证据,认为这是由一颗彗星或者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引发。科学家们认为,彗星或者小行星与地球的碰撞,并不是直接杀死了这些生物,而只是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比如诱发了大规模的火山作用,改变了海洋中的含氧量,改变了海平面高度和气候,等等。  相似文献   

3.
《天文爱好者》2008,(6):90-91
陨石是流星体穿过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但未能完全气化而坠落在地面的残骸。九成以上流星体来自营星的残余物,小部分来宣小行星的碎片。  相似文献   

4.
2012年1月27日,一颗公共汽车大小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距离地球最近时只有6万千米。这颗名为“2012BX34”的小行星位列20颗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首。尽管它没有对地球造成威胁。但再次向地球人敲响了警钟,要加速研究如何防止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法和技术了,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世界上四大突发巨大灾难之一,早晚有一天会撞击地球。  相似文献   

5.
宇宙信息     
WISE首次发现近地小行星 美国宇航局的大视场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新发现了它的首颗近地小行星,而预计在整个工作寿命中它总共会发现大约数百颗。:这颗直径1千米的小行星编号为2010 AB78,发现于2010年1月12日。发现时它距离地球大约1.58亿千米,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在未来的几个世纪中它也不会接近地球。这颗小行星在一条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而它的轨道面也并不和地球公转轨道面重合。  相似文献   

6.
2001年9月22日美国的“深空1号”探测器(1998年10月24日发射),用尽最后一滴燃料,以每秒16.5千米的速度,成功飞掠波莱利彗星,并深入彗发,拍摄到大约50张清晰的彗核黑白照片。从距离地球2.2亿千米所拍摄的这些最新照片显示,波莱利彗星核,宽和长分别只有4千米和8千米,但是包围波莱利彗星的尘埃和气体帷幕可能有地球那么大。“深空1号”所拍摄的史无前例的彗星影像,成为人类了解太阳系演化历史的重要基石,而且这一成功壮举是对未来的彗星空间探测的极其重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臭氧层是指距离地球表面15千米至30千米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年流层。它能吸收99%队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被誉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早在1985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月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从1995年起,每年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日”,以增加世界人民保护臭氧层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北京时间2009年8月7日上午,国际小行星中心式批准命名一颗编号为215080的小行星为“高雄星”。这颗直径在1千米至3千米范围内的小行星,由中国台湾蔡元生天体搜寻团队测量员袁凤芳于今年3月20日发现,5月9日得到永久编号后马上提出命名申请。“高雄星”有自己的椭圆形移动轨道,平均4.66年接近地球一次,距离地球最近距离为2亿千米,最远为6亿千米。目前,“高雄星”离地球的距离为4亿千米。  相似文献   

9.
4月1日,一颗小行星出现在美国基特峰的0.9米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中,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在4月3日给定了它的临时编号——2005GT。2005年4月9日,这颗直径约为15米的小行星在距离地球大约600万公里的地方与地球擦身而过。  相似文献   

10.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一颗分裂的小行星或彗星与地球碰撞的可能性比以前预测的要小。 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报道,美国和加拿大组成的一个科学家小组根据军事卫星的资料,估算出与地球碰撞而爆炸的天体的数量和大小。他们预  相似文献   

11.
问天 《天文爱好者》2014,(12):46-52
小行星与慧星研究 小行星和彗星是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遗留的原始残骸,包含着太阳系早期的物理和化学信息,对研究太阳系起源和行星系统形成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精密确定其轨道动力学演化又是目前空间环境和地球安全方面的重要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2.
埃尔塔宁小行星是一颗215 万年前在南太平洋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它也是目前唯一的深海区与地球碰撞的小行星。根据埃尔塔宁号和Polarstern 号海洋调查船在陨击海区勘查的小行星残骸分布密度,我们估计埃尔塔宁小行星质量为2 .3 ×1013g ,对应于它的直径为0 .23 公里。这比Kyte 等人(1988) 估计的质量小了10 倍,然而它更接近埃尔塔宁小行星撞击事件的实际情况,可以作为埃尔塔宁小行星质量下限和半径下限更合理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13.
关注今年七月——人造探测器将撞击彗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12日发射的美国“深度撞击”(Deeplm-pact)彗星探测器,将在今年7月首次撞击名叫“坦普尔1号”的彗星,以实现研究彗星内部秘密的计划。举世注目的“深度撞击”号价值3.3亿美元,太空行程大约4.31亿千米。此举是人类第一个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2005年4月29日,美国公布了“深度撞击”号所拍摄的“坦普尔1号”图片,拍摄时间是4月25日,正在太空与目标彗星“赛跑”的“深度撞击”号距离彗星6387.73万千米。在宇宙的黑色背景中,该彗星看上去像是一个浓烟滚滚的火球,不过它本质上由冻结的水、岩石和气体物质凝聚成的,并没有火。  相似文献   

14.
30亿年前,地球有了第一块真正意义的大陆:一个火山遍布的岩石堆。 在距今38亿到25亿年之间,少年地球曾多次遭受大规模的小行星撞击。近年,有些科学家发表论文提出,在地球的远古时期,小行星撞击可能孕育出了地球大陆的最古老的片段,研究发现,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并不全是破坏-陛的,它们可能是现今大陆的最古老片段出现的契机显然,发生在太古宙早期的撞击对地球而言不是小事情。  相似文献   

15.
陨石琐谈     
1997年2月15日深夜,山东荷泽地区的甄城上空突然出现了一个直径达1米的大火球,随着它呼啸而下变成了一场罕见的陨石雨。估计它在方圆十多平方千米的大地上,送来了千余块“天外来客”———陨石,总重可能有1吨左右,最大的一块重约3千克。这本是一次让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天文爱好者》2008,(8):13-14
今年6月30日,是通古斯大爆炸100周年,那次发生在西伯利亚的巨大爆炸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却让人们见识到了小行星的巨大杀伤力。最近,加拿大宇航局宣布将发射一颗小型卫星,来观测漂浮在地球周围空间中的太空垃圾。近地物体监测卫星(Near Earth Object Surveillance Satellite,NEOSSat)的大小只和一个旅行箱相当,重约65千克。  相似文献   

17.
付么是行星防御?星际尘埃和碎石撞击地球的事件时刻都在发生,其中大部分是无害的并在通过大气层时分裂烧毁。偶尔有一些较大的天体通过大气层时未完全烧毁,落到地面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甚至是大面积的毁灭。2013年2月15日,一颗未被监测到的直径18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进入大气层时发生解体,空爆产生的冲击波传遍周围六个城市,导致一千六百余人受伤,造成经济损失超三千万美元。  相似文献   

18.
4月1日下午,中国科技大学天文与应用物理系的博士研究生、天文爱好者虞骏,通过国际互联网分析美国亚历桑那大学“空间观测计划”的在线图片时,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在对这颗小行星进行了三次后续观测之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的科学家们确定了它的轨道,并且在4月3日给定了它的临时编号——2005GT。2005年4月9日,这颗直径约为15米的小行星在距离地球大约600万公里的地方与地球擦身而过。这是我国大陆天文爱好者参与发现的第一颗 FMO。所谓 FMO 就是 Fast Moving Objects(快速移动天体)的简称。下面就请虞骏博士说说这段……  相似文献   

19.
小行星动态     
小行星,这些19世纪初才被天文学家发现的小“精灵”,大多数游弋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间,当时可能不曾有人想到它们会给地球带来灾难。但是,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通古斯上空神秘的爆炸,美国亚利桑那州奇大无比的陨石坑似乎都表明,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并且是已经发生过的。进入21世纪,小行星做为重要的空间资源,也将会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探测目标。 近年,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越来越关注对小行星的观测和研究,越来越多的近地小行星搜索计划在进行中。曾有人开玩笑地说,“现在的天文学家,找小行星就像从锅里捞饺子,一捞一大把”。那么,这些被天文学家们“大把大把”逮住的小行星,是如何被发现和命名的呢?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将陆续给大家介绍被天文学家逮住的小行星,以及它们十分有趣的名字。  相似文献   

20.
天文学家猜测由于一些直径2 000千米,像冥王星那样大的天体与近距恒星织女星相撞使得织女星的星周盘比以前认为的要大。斯必泽空间望远镜最近观测证实果然如此。由于织女星的光加热了碰撞形成的残骸,“斯必泽”的红外望远镜发现了残骸的辐射。织女星位于天琴座,距离地球25光年,是夜空中第五颗亮星,比太阳亮60倍1984年红外天文卫星观测了织女星,发现了一颗典型恒星周围存在尘埃粒子的第一个证据。由于织女星离我们很近,而且它的极面向地球、使天文学家有机会对其周围的尘埃云做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