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冯守忠 《地质与资源》2000,9(3):155-159
香炉碗子金矿区分布的次火山岩是由花岗质岩浆沿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上升到地壳浅部隐爆而成,隐爆角砾岩体与霏细岩脉来自同一岩浆源,为同一岩浆活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隐爆角砾岩体(脉)、霏细岩脉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金矿形成关系密切.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液与隐爆角砾岩、霏细岩同源,成岩与成矿是同一岩浆作用不同阶段的产物.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内隐爆角砾岩体(脉)、霏细岩脉的存在是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比佐瓦格(Bidjovagge)铜金矿床产在斯维科卡累利的卡斯基斯(Caskias)群中。矿化区的岩石是由绿岩、碳酸盐岩、钠长石霏细岩和石墨霏细岩组成。在沿走向长2.5公里的钠长石霏细岩和石墨霏细岩中发现了四个矿体。矿体是代表同成因层控矿化的再活化作用。具有经济意义的矿石矿物是黄铜矿和自然金。围岩中的金和碲化物的组合是作为晚期活化产物出现的。与比佐瓦格矿床相似的重要矿床有基提拉(Kittil(?))绿岩的帕塔武马(Pahtavu-  相似文献   

3.
霏细岩中的富铯锂云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锂云母通常产于花岗伟晶岩或钠长花岗岩中。本文所研究的锂云母系产于霏细岩脉内,并因富含铷、铯、定名为富铯锂云母。本区霏细岩产于古老隆起的边缘,主要受北北东、北东和北北西向构造的次级断裂控制。围岩为雪峰期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混合岩以及震旦系浅变质岩.据钾-氩法测定,霏细岩脉的地质年龄为118百万年,属燕山中期晚阶段的产物。霏细岩单脉长150—2000米,宽0.5—10米,延深300米。脉体与围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大井锡多金属矿床脉岩的成矿与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会琼 《地质与勘探》2011,47(3):344-352
内蒙古大井大型锡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与次火山热液有关的脉状矿床,其成矿元素组合复杂,具有亲氧(锡)和亲硫(铜铅锌银)两套成矿元素组合.矿区范围内脉岩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可分为霏细岩和英安斑岩两大类.霏细岩以斑晶不发育、硅化绢云母化强烈及Eu亏损明显等为特征,与早期阶段的锡成矿有关;英安斑岩以斑晶发育、黄铁矿化强烈及Eu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云南省墨江县风别山霏细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风别山霏细斑岩年龄为266.1±1.5Ma,形成于中二叠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显示,风别山霏细斑岩SiO_2含量为75.04%~81.88%,全碱(Na_2O+K_2O)含量为7.07%~9.52%;岩石富集轻稀土,负铕异常明显(δEu:0.04~0.08),相对富集Th、U,相对贫化Sr、Ta、Cr、Au。通过图解显示风别山霏细斑岩形成于碰撞期后板内构造环境,说明哀牢山构造带的古特提斯支洋或弧后盆地在中二叠世晚期266.1±1.5Ma可能已经闭合。  相似文献   

6.
乌什加嘎衣提金矿床是西准噶尔谢米斯台—沙尔布尔提成矿带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金矿床,金资源量2 t,品位8×10-6。霏细斑岩脉的地质特征、成岩年代、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金矿体产于中酸性岩体与地层接触剪切带中,与霏细斑岩脉密切共生,主要发育硫化物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种矿石类型,工业类型属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笔者等测得不含矿的霏细斑岩脉成岩年龄为429. 1±1. 6 Ma以及两期含矿的霏细斑岩脉的成岩成矿年龄为426. 5±1. 7 Ma和426. 0±1. 6 Ma,认为矿床形成时代为中—晚志留世。矿区的安山岩、二长岩、霏细斑岩脉、蚀变岩型金矿石和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石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和微量元素演化趋势,从前往后具有递进性演化的关系。矿区所有岩石均表现出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i、Nb,不具有Eu、Ce异常等特征,显示出俯冲带岛弧岩浆的特点。霏细斑岩脉εHf(t)同位素(+8. 86~+15. 41)与区域岩体(+5.0~15. 4)高度重叠,对应的二阶段年龄为429~844 Ma,略大于锆石年龄,表明成矿的岩浆热液来源于亏损地幔新增的年龄地壳,源区在地壳中存留时间较短。霏细斑岩脉和二长岩在岩石成因和构造判别图解上与区域I型花岗岩落入相同的区域,成因类型为高钾钙碱准铝值Ⅰ型花岗岩。综合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是晚志留世古亚洲洋向南俯冲背景下与侵入岩同源岩浆活动演化分异的产物,并预测区域上具有寻找与I型花岗岩相关的多种类型的Au—Cu矿床。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南缘斜坡的星火3井钻遇的一套岩浆岩进行岩石学分析及年代学研究。星火3井区岩浆岩主要由酸性、基性喷出岩组成,星火3井主要钻揭霏细岩。对星火3井的1个岩心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霏细岩年龄为(294±10)Ma,代表该区二叠纪岩浆喷发的最晚年龄。表明库车坳陷南缘与塔北其他地区一样,发育二叠系岩浆岩。  相似文献   

8.
郑杰 《地质与勘探》2015,51(6):1096-1106
小红山铜矿位于阿勒泰塔拉特-大东沟-莫尤勒特金属成矿带中,是与英安质-流纹质火山活动相关的铜矿床。文章利用黄铁矿中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组成示踪了该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的来源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小红山铜矿黄铁矿和霏细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黄铁矿ΣREE总量均值为168.81×10~(-6),霏细岩略低,ΣREE总量均值为154.10×10~(-6);黄铁矿和霏细岩样品稀土配分模式均为明显右倾的轻稀土富集模式,轻稀土分异较强、而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弱;黄铁矿具明显δEu负异常、而δCe无明显异常,表明该矿床产出于具还原性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并在后期遭受变质热液的叠加改造。矿床黄铁矿富集LREE,亏损HFSE,Hf/Sm、Nb/La和Th/La比值小于1,推断小红山铜矿床成矿流体为富Cl流体。黄铁矿杂质元素Co/Ni比值表明,矿床成因以变质热液为主,矿床形成于中温。Y/Ho比值示踪成矿流体表明,矿床成矿流体与弧后盆地的成矿热液相似,黄铁矿与霏细岩Y/Ho比值的高度相似性也为围岩(霏细岩)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或两者都受到了相同成矿热液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杨清茂  师志龙  杨文龙  王元元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52010-2022052010
什加嘎衣提金矿床是西准噶尔谢米斯台—沙尔布尔提成矿带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金矿床,金资源量2 t,品位8×10-6。霏细斑岩脉的地质特征、成岩年代、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金矿体产于中酸性岩体与地层接触剪切带中,与霏细斑岩脉密切共生,主要发育硫化物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种矿石类型,工业类型属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本文测得不含矿的霏细斑岩脉成岩年龄为429.1±1.6 Ma以及两期含矿的霏细斑岩脉的成岩成矿年龄为426.5±1.7 Ma和426.0±1.6 Ma,认为矿床形成时代为中—晚志留世。矿区的安山岩、二长岩、霏细斑岩脉、蚀变岩型金矿石和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石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和微量元素演化趋势,从前往后具有递进性演化的关系。矿区所有岩石均表现出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i、Nb,不具有Eu、Ce异常等特征,显示出俯冲带岛弧岩浆的特点。霏细斑岩脉εHf(t)同位素(+8.86~+15.41)与区域岩体(+5~15.4)高度重叠,对应的二阶段年龄为429~844 Ma,略大于锆石年龄,表明成矿的岩浆热液来源于亏损地幔新增的年龄地壳,源区在地壳中存留时间较短。霏细斑岩脉和二长岩在岩石成因和构造判别图解上与区域I型花岗岩落入相同的区域,成因类型为高钾钙碱准铝值Ⅰ型花岗岩。综合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是晚志留世古亚洲洋向南俯冲背景下与侵入岩同源岩浆活动演化分异的产物,并预测区域上具有寻找与I型花岗岩相关的多种类型的Au—Cu矿床。  相似文献   

10.
冯守忠 《贵金属地质》2000,9(3):155-159
香炉碗子金矿区分布的次火山岩是由花岗质岩浆沿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上升到地壳浅部陷爆而成,隐爆角砾岩体上与霏细岩脉来自同一岩浆源,为同一岩浆活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隐爆角砾岩体(脉)、霏细岩脉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金矿形成关系密切。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液与隐爆角砾岩、霏细岩同源,成岩与成矿是同一岩浆作用不同阶段的产物。东西向脆一韧性剪切带内隐爆角砾岩体(  相似文献   

11.
东昆仑古特提斯域镁铁-超镁铁质岩石的研究极为薄弱,对青海东昆仑东段希望沟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中橄榄辉石岩进行岩相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分析,以期为东昆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提供新的约束。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希望沟橄榄辉石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62.4±1.6)Ma,表明岩体侵位于中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希望沟橄榄辉石岩具有较高的Mg#值(85.31~86.27),m/f比值介于5.50~6.18,属于铁质超基性岩类;具有低TiO2(0.41%~0.52%)和低Al2O3(3.04%~4.57%),属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ΣREE为29.79×10-6~38.96×10-6,(La/Yb)N为1.71~2.51,平均2.15,δEu=0.73~0.86,具有弱的Eu负异常。岩石成因分析表明,岩石源区为被俯冲改造的岩石圈地幔,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遭受了上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作用。结合东昆仑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希望沟橄榄辉石岩为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俯冲阶段的岩浆记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相继在嫩江多宝山地区发现了一系列晚三叠世岩浆岩。但该期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成因机制及成矿作用迄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读,这些问题对深入理解该地区构造演化、寻找多金属矿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多宝山矿区英云闪长岩、争光矿区闪长岩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锆石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多宝山英云闪长岩形成时代为(226.3±2.3) Ma,争光闪长岩形成时代为(229.3±3.1) 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可能是同一岩浆房演化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多宝山英云闪长岩以高SiO2(64.25%~66.44%)、Al2O3(16.54%~17.21%)、K2O+Na2O(8.16%~8.49%),低CaO(2.27%~2.95%)、MgO(0.99%~1.16%)、TiO2(0.31%~0.36%)、P5O2(0.16%~0.17%)为特征;争光闪长岩以SiO2(57.12%~58.5%)、Al2O3(14.59%~15.26%)、(Na2O+K2O)(5.34%~6.16%)、 TiO2(0.83%~0.97%)、P2O5(0.15%~0.27%)及TFeO/MgO(1.12~1.25)相近为特征;多宝山英云闪长岩亏损Rb、Nb、Sm,富集Ba、U、Zr和Sr,Eu正异常明显(δEu=1.21~1.57),争光闪长岩Rb、Nb、Sm亏损,Ba、Th、Sr、Hf富集,Eu弱正异常(δEu=0.93~1.22)。二者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稀土及微量曲线形态近似,显示同一源区的特征,原始岩浆起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形成于与蒙古—鄂霍茨克洋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多宝山矿集区晚三叠世钙碱性岩浆岩的确定指示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作用可影响到兴安地块东缘。综合区域晚三叠世矿床成矿时代及成矿背景,证实多宝山地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具有较强的银铜钼成矿能力,成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
浙东南地区(江绍断裂带东南)是位于华南东北部濒太平洋的沿海地区,是理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重要地区。本次研究选取岩坦、梁弄、新铺3个典型的岩体进行岩相学、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前人对该地区花岗岩体的研究结果,探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岩浆活动之间的关系。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新铺花岗岩的年龄为(145.8±1.4) Ma,表明浙东南地区晚侏罗世仍存在岩浆活动的记录;梁弄花岗岩和岩坦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06.2±1.4)和(94.7±1.4) Ma,代表早白垩世晚期典型的岩浆活动。地球化学特征上,3个岩体均富SiO2、Al2O3,具有高的A/CNK,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图中具显著的负Eu异常,稀土元素总量偏低;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布型式图中富集Rb、Cs、U、Th、Pb,亏损Ba、Sr、Nb、Ti,为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结合已有的资料,本次研究表明,新铺花岗岩形成在由侏罗纪挤压向白垩纪伸展转变的构造背景下,梁弄花岗岩和岩坦花岗岩形成在岩石圈减薄的伸展构造背景下,它们形成均受到了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加尔路阿甫花岗斑岩体出露于西准噶尔北部萨吾尔地区,侵入于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二段地层之中,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等。该岩体SiO2为69.54%~71.25%, Al2O3为13.92%~14.93%, K2O/Na2O为1.04~1.07,富钾贫钠, FeOt/MgO为12.31~22.60,铁高而镁低。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配分图中,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Th等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Sr、P、Ti等相对亏损。稀土元素总量较高(ΣREE=122.75×10-6~172.39×10-6),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型式表现为轻稀土强烈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且Eu负异常非常明显(LREE/HREE为6.56~9.28,(La/Yb)N为4.58~10.58, δEu为0.29~0.47),轻重稀土之间分异明显。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其形成年龄为305±2 Ma,属于晚石炭世。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 εHf(t)值变化于12.2~14.9,平均值为13.54,均具有较高的正值, TDM1变化于462~345 Ma之间, TDM2变化于638~393 Ma之间。结合前人研究和本次的工作分析认为,加尔路阿甫花岗斑岩体形成于后碰撞的构造环境,该岩体是新生地壳物质源区在晚石炭世部分熔融的最终产物,加入到大陆地壳中的新生组分可能主要为来自亏损地幔的玄武质岩浆。  相似文献   

15.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东昆仑战红山地区花岗斑岩通过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研究,获得花岗斑岩成岩年龄为(243.4士1.5)Ma(MSWD=0.99),属中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 SiO2为73.82%~75.65%,K2 O/Na2 O=0.61~0.95,相对富钠,贫 MnO(0.05%~0.06%)、...  相似文献   

16.
Shanlianglishi Formation strata volcanic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western fault zone of Kalamaili. Studies show that the rocks are basalt, andesite and basaltic andesite, calc-alkaline series with SiO2 content of samples ranging from 49.43% to 59.08%, TiO2 (1.18%~2.49%), P2O5 (0.21%~0.92%) and MgO (3.81%~6.28%). Samples have relatively high HFSE content (Ti, Zr, Y) and also high La/Nb (2.98~1.96), Zr/Y (9.36~4.01) ratio. The primitive mantle normalized trace element spider shows samples enriched LILE (Rb, Ba, K, U) and Pb, but relatively depleted Nb, Ta and Ti. Rare earth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REE shows slightly enriched LREE, (La/Yb)N=1.93~9.59, and that Eu is weakly negative anomaly (δEu=0.87~0.95). Combined with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PB and VAB. Shanlianglishi Formation strata formed in the stretched after collision environmen. After partial melting of the enriched mantle that was previously metasomatized by the subduction fluid and with participation of the subduction sediment, magma experienced a certain degree of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and contamination by earth crust, and then erupted to form the Shanlianglishi Formation strata volcanic rocks. In eraly Late-Carboniferous, extensional movement was the most intense volcanic activity, which reached its peak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7.
祁连地区与Rodinia超大陆汇聚有关的新元古代岩浆活动越来越受到地质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对硫磺矿北花岗闪长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岩体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926±4 Ma,表明其形成时代新元古代早期.花岗闪长岩的SiO2为59.47%~62.96%,P2O5为0.12%~0.14%,铝饱和指数(A/CNK)为1.01~1.15,主要为一套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型系列,具Ⅰ型花岗岩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在118.80×10-6~253.07×10-6之间,(La/Yb)N为7.87~16.17,明显富集轻稀土,具有中等-强Eu负异常(δEu=0.33~0.68),稀土元素配分图呈右倾型特征;微量元素上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不相容元素(Rb、Th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Sr和P的特征;Nb/Ta、La/Nb、Nb/U及Sm/Nd比值整体反映花岗闪长岩壳源特点;硫磺矿北花岗闪长岩体εHf(t)主要在0~7之间,二阶段地壳模式年龄主要在1 247~1 801 Ma之间.结合区域新元古代岩浆活动认为硫磺矿北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而硫磺矿北花岗闪长岩为中元古代增生的年轻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经历一定程度分离结晶,可能也有古老地壳部分熔融成分参与该岩体形成.同时,该时期岩浆活动可能为祁连地块在中新元古代时期对全球Rodinia超大陆聚合事件的响应,进一步为祁连地块属性提供可信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8.
沉积岩中的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可以指示其物源、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等.康托组地层沉积时代为古近纪,是青藏高原早期隆升后首先沉积的陆相碎屑岩,对该地层的物源信息及构造背景分析对于研究羌塘盆地新生代演化和高原隆升过程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康托组地层进行了地层学、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黏土含量分析,研究了其...  相似文献   

19.
为解释冈底斯南缘新发现的中基性岩体构造环境及物质来源等信息,以西藏自治区贡嘎县昌果乡辉长闪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得到岩体锆石年龄为(165±1. 1) Ma。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富铝(Al2O3=18. 84%~20. 70%)、富钾的特征,在构造判别图解中样品多落在挤压岛弧区域,表明其形成构造环境应为俯冲岛弧环境。样品具较为平缓的稀土配分曲线,岩浆分异程度较低,无明显Eu异常,(La/Yb)N平均值为2. 30(<4. 3),与幔源岩浆的稀土配分型式相似。锆石Hf同位素显示εHf(t)值为很高的正值(12. 97~18. 74),二阶段模式年龄集中在150~218 Ma,略大于其侵位年龄,表明幔源岩浆在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认为该岩体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向冈底斯俯冲过程中的成熟岛弧期,从而也进一步证实了南冈底斯在中侏罗世处于俯冲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0.
藏东江达中石炭世弧火山岩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国川  王保弟  刘函  李小波  周放 《地球科学》2018,43(8):2715-2726
金沙江特提斯洋盆是三江地区重要的洋盆之一,然而目前对于金沙江洋壳俯冲时限认识不一,弧火山岩对限定洋壳的俯冲消减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西藏东部江达地区首次识别出一套中石炭世晚期的火山岩,主要岩性为玄武岩及安山岩,安山岩锆石U-Pb年龄为332±3.3 Ma(MSWD=2,n=14),指示该火山活动为中石炭世晚期.江达火山岩SiO2含量为45.65%~55.73%,具有高Al2O3含量(15.48%~16.79%),TiO2含量为0.82%~1.12%,富Na低K;轻重稀土分异明显,无δEu异常,强不相容元素Th、U等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等亏损,具有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安山岩锆石εHf(t)值为较均一的正值(+11.0~+15.6),指示岩浆源区为受到富集组分影响的岩石圈地幔.研究表明江达中石炭世晚期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的构造环境,其火山活动与金沙江特提斯洋壳俯冲消减过程有关;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金沙江特提斯洋壳在332 Ma之前已经开始了俯冲消减活动,进而为金沙江特提斯洋演化过程提供了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