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气象服务产品植入式营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植入营销方式"品牌"优势强,传播形式、产品形象上的优点的介绍,得出气象服务产品可通过在影视和小说等艺术形态中植入,或直接将服务产品展现在服务行为中做"立体植入",以及在其它产品中"捆绑"植入进行营销,使气象服务产品更具人性化,在社会中收到更好的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网站对气象信息的传播逐渐减少了人们对传统媒介的依赖程度,并且日益受到大多数人的追捧。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形式,具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体现在传播这些优势是基于其自身特性之上,网络现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又一气象信息传播媒介,并由于其多元化、丰富性、快速性、全球性等优势,迅速成为气象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1网站气象信息传播特点1.1气象信息网络传播的概念气象传播是气象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是传播的一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公服中心")是传播气象服务信息的窗口,因此也是传播气象科学技术的使者。公服中心结合公众关注的重要天气过程和典型气象气候现象,充分利用所拥有的公共气象服务媒介、知名主持人与分析员以及品牌活动等优势资源,边服务边科普,实现了科普服务两促进。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信息已成了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电话的普及,使"121"气象信息电话服务以信息传播快、范围广、不受时空地域制约等优点,成为气象部门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践证明,"121"气象信息电话服务是发挥气象部门优势,投资少,见效快,发展前景可观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5.
<正>气象信息在微博、微信上传播,具备时效性好、传播面广、符合当下阅读习惯等诸多优势;更好满足了气象信息,尤其是预报、预测、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广泛发布的需求。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ging),最初是指提供微型网络日志服务一类的社交网站;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微博的主要运行载体变为移动客户端,进而增添了即时通信等功能。在我国,新浪公司从2009年起运营"新浪微博"(Weibo),其用户量、访问量在国内居首位,并已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气象科普多元化传播平台分析讨论,表明: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设施齐全,可以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演示、模拟,科普传播效果较好;电视传播,生动形象,实效性强,受众面广;互联网以数字化、适时性和交互式传递的独特优势,是年青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科普展板在大型广场传播中.能够渲染现场气氛,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可以确保在第一时间将气象预警信息传递给目标公众网络和微博最受年轻公众喜爱,公众参与度高,互动性强,二次传播效果好。气象科普传播方式,各有其长,根据不同主题、受众对象,结合传播方式的特点,优势互补,达到信息覆盖最大化,传播效果最大化,公众满意度最大化的立体传播。  相似文献   

7.
气象服务的终端,归根结底是信息的传播,如何传播?传播给谁?具体传播什么?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针对目前天气预报内容单一、受众广泛、传播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尝试利用传播学中的"分众传播"理论基础将受众按照地域、年龄、性别、喜好、职业等类别进行分类,针对特定的客户群体做特定的气象信息传播、提供差异化的气象服务。该文以实践4 a之久的微信公众号"噜妈天气育儿"为例,探索上述创新产品的可行性;利用四川省地方标准中穿衣指数的基础公式计算出相关数据,为成都地区家有0~12岁婴幼儿童群体的家庭进行"可视化"气象服务,运用传播学中"把关人"和"意见领袖"两大理论,实现气象服务的差异化,从而深入挖掘出此类特定人群与气象影响因子关联性最高的需求,提升此类创新气象服务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气象科普多元化传播平台分析讨论,表明: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设施齐全,可以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演示、模拟,科普传播效果较好;电视传播,生动形象,实效性强,受众面广;互联网以数字化、适时性和交互式传递的独特优势,是年青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科普展板在大型广场传播中,能够渲染现场气氛,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可以确保在第一时间将气象预警信息传递给目标公众;网络和微博最受年轻公众喜爱,公众参与度高,互动性强,二次传播效果好。气象科普传播方式,各有其长,根据不同主题、受众对象,结合传播方式的特点,优势互补,达到信息覆盖最大化,传播效果最大化,公众满意度最大化的立体传播。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微信矩阵传播协同性和积极性,促进传播效果提升和流量归集,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信息发布能力、"微天气"引流能力、"停课铃"引流能力为准则的微信矩阵传播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而构建评价模型.以广东气象微信矩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强化部门联动、整合优质社会渠道资源、促进...  相似文献   

10.
从气象信息传播的效果入手,阐述了气象短信在气象信息传播中的优势以及营销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目前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模式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尝试将众包理念引入到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模式中,结合实例提出构建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新模式的思路,并对如何发挥新模式的传播优势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容军 《气象》2002,28(S1):24-26
电视媒体已进入网络化传播的时代,它将以一种全新的服务形式对信息传播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为主体的气象影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特点和优势,但它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资源的限制。加快向新兴媒体和传播方式挺进,是气象影视事业“第二次创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化传播的需要,我们应依据网络传播的特点,对气象影视节目进行改造,主要思路是:提供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节目形式多样化,发展个性化节目,发挥互动传播优势等。  相似文献   

13.
北京“7.21”暴雨雨团的发生和传播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明轩  王迎春  肖现  高峰 《气象学报》2013,71(4):569-592
基于京津冀5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区域5min自动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资料,通过雷达资料快速更新循环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和三维数值云模式对低层三维动力和热动力特征的模拟分析,为北京"7.21"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的结构特征和传播机理的分析提供了佐证。结果表明:(1)低层动力场和地形强迫对MCS的触发、增强和维持起到关键作用。在MCS形成阶段,地形强迫有利于低空偏南气流带来的暖湿空气在山前的辐合上升。随着MCS的加强,强降水区域呈现与地形走向接近的"西南—东北"向带状分布,单体移动具有明显的"列车效应",而MCS整体则向东偏南缓慢传播。在MCS传播前沿(山前)形成强的出流风场,低层2 km以下均为深厚的辐合上升区且进一步加强,表明地形强迫和低层风辐合对偏南暖湿空气抬升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MCS长时间"列车效应"的维持和MCS的发展。MCS出流风场与平原地区近地面偏南风交汇,使得在距MCS传播前沿约50 km的、已经存在的一个接近"西西南—东东北"走向的出流边界明显增强。在MCS传播前沿存在较为明显的0-3 km风垂直切变,由MCS出流与低层偏南风形成的风向切变以及地形强迫造成的风速切变构成,切变区域与地形走向及MCS伸展方向密切相关,切变强度达到中纬度低层强切变阈值范围。低层风垂直切变与MCS存在明显的正反馈效应,亦有利于MCS的长时间发展和维持。(2)低层热动力场为MCS的发展、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在MCS传播前方的环境低层是明显的暖湿区,而在传播后方的低层则是由于地面冷锋及MCS降水造成的冷区,冷暖空气交汇对MCS的高度组织化和强降水的持续起到重要作用。低层的热力层结不稳定区域主要分布在MCS的南部到西南部地区,为MCS尾部风暴单体的不断新生和移动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热力条件。最后,通过观测和模拟结果综合分析,初步得出了与此次强降水MCS发展演变密切相关的低层热、动力配置的概念模型,为MCS"列车效应"和后向传播特征的机制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手机气象彩报》开发为例,围绕"气象信息,分众传播"问题展开研究。从栏目设置、内容策划等方面分析了分众传播对《手机气象彩报》开发的新要求和新特点,以大量实例阐述并分析了在分众传播中,针对目标受众,《手机气象彩报》的编辑制作原则和策略,并据此总结出处理栏目的设置、内容策划、如何选题、图片制作等问题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分析气象灾害的电视报道特点,探讨扬长避短发挥电视媒介优势,归纳气象灾害各阶段电视报道策划着眼点和侧重点,提出增强传播和服务效果的一些思路,供策划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传统Bossby波最初求解于局地直角坐标系(Cartesian coordinate)准地转、准水平无辐散正压大气运动微扰方程,在所谓"卢平面"近似下,归于求解一个关于经向风扰动的二阶常微分方程,它存在可在卢-平面经向-纬向传播的简谐波解,其物理机制是,扰动气流在科氏参数随纬度变化(所谓"β效应")作用下的绝对涡度守恒。本文先讨论传统Rossby波二阶常微分方程"经向谐波扰动-纬向简谐波"(谐波扰动Bossby波)通解,指出传统Rossby波只被描述为谐波扰动Bossby波,即在扰动区内形成谐波扰动可在扰动区外作经向-纬向简谐波的连续传播;又讨论数学上存在的"经向指数扰动-纬向简谐波"(指数扰动Bossby波)另一通解,并且分析与比较两个通解的纬向波速与群速诊断方程。认为,谐波扰动和指数扰动"传播"与"频散"可以在相邻边界上保持为分段"零阶"连续且为有界。从而Bossby波定义为:大气运动受到连续或分段"零阶"连续谐波扰动和(或)指数扰动和(或)其它函数扰动、在β效应与绝对涡度守恒作用下、可以在全球(东、西风带)传播与频散的波动,作"纬向简谐波"传播是Bossby波的唯一识别特征。最后,作为对传统Rossby波的补充,单纯用指数扰动Rossby波波速和群速方程,对西风带中的长-中-短波槽脊传播、阻塞高压建立与后退、大槽建立与寒潮,以及气候上的遥响应,做出新的解释,更对东风带中的东风波(倒槽)与台风传播、副热带高压西进与东退,做出传统Bossby波尚不能解释的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7.
肖天贵  孙照渤  葛非 《气象科学》2010,30(2):185-192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对2008年9月22—27日我国川西地区持续性暴雨过程期间波包传播和积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析表明,波包分布及传播能明显反映出降水过程的发生、维持和结束特征。波包的大值区域与强降水区域基本一致,强降水过程基本上产生于波包扰动能量积累的高值时段或处于高位相阶段。波包值的经向和纬向传播特征表明9月22—27日川西地区持续性暴雨过程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地区和高原地区的弱冷空气、孟湾和南海向盆地输送水汽的两条水汽通道以及台风"黑格比"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天气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使气象灾害预警、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等气象信息能够快速推送到用户手中,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和丰富的气象信息服务。利用微信高效快捷的发布气象信息是文章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新型手段。  相似文献   

19.
新老媒体融合提升公众气象服务传播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公众气象服务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如何发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的作用,共同提升公众气象服务传播能力。利用新媒体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建立平战结合、可持续发展的传播体系,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在融合发展中实现气象信息传播模式的转型升级。同时利用技术创新,基于位置主动推送气象服务产品,构建有效的气象预警发布渠道,创建、筑牢气象品牌效应,探索走出一条新媒体商业化的气象服务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需要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状况,结合人民群众差别性的需求,以使其在气象相关信息的传播中发挥最大效用。在我国,气象信息传播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发展历程。目前,气象信息传播虽已进入历史最繁荣的时期,但要满足人民群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以及"及时、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