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7,(4)
于2014年5月对珠江口东部沿岸18条入海河口的淤积滩涂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总有机碳、铝、铁、锰、铜、锌、铅、镉、铬、砷、汞含量,并以其分布特征及彼此之间的统计分析结果推断各元素间的来源相似性及来源类别,探讨重金属元素富集系数与其生物毒性间的特征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北部与南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高于中部,其中Hg、Cu、Zn、Cd及Cr等元素来源相似,可能来源于人为污染,而Fe、Mn与As的相关程度高,则可能来源于自然沉积环境,至于Al与Pb元素则受岩石的自然风化影响较为明显。表层沉积物中Hg、Cu、Zn、Cd、Cr、As与Pb等特征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均大于2,处于中等富集状态及以上,且多介于效应浓度低值(ERL)与效应浓度中值(ERL)之间,表示不利的生物效应偶有发生。各重金属间不利生物效应的发生频率与其富集系数(αEF)呈正相关关系,且As元素致使不利生物效应发生的机率较高(Cd则反之),而Cr的不利生物效应发生频率则随EF值的增加,其加剧的程度最快(Cd则反之)。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测定了氟乐灵对斑节对虾卵和幼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氟乐灵对斑节对虾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24hLC50/×10-6分别是1.68,0.83,1.84和2.09;48hLC50/×10-6分别是0.76,0.53,1.09和1.51。5.01×10-6氟乐灵浸浴受精卵12h,50%的受精卵可孵化。第22天仔虾用10×10-6以下浓度的氟乐灵浸浴5min,对其存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5.
用静水式试验方法评价和比较了两种钻井泥浆的水可溶部份对斑节对虾仔虾、罗氏沼虾仔虾、虾虎鱼和剑尾鱼等4种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泥浆水溶性成分对班节对虾仔虾、罗氏沼虾仔虾、虾虎鱼和剑尾鱼的半数致死浓度均明显大于10000mg/L(1%),但斑节对虾仔虾对泥浆水可溶性成份的敏感性高于其余3种动物,适于钻井泥浆毒性试验。可以认为在试验条件下两种泥浆是无急性毒性的物质,但由于泥浆组成的复杂性,综合评价泥浆对水环境的影响时,需探讨其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述重金属元素镉Cd和铜Cu对海洋浮游植物的毒性效应研究,总结重金属对海洋浮游植物的毒性作用机制,为开展重金属对海洋浮游植物毒害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以毒理实验中常用的重金属镉和铜为代表,总结了重金属对海洋浮游植物毒理研究的常用测试指标,归纳了重金属对海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等方面的毒性作用机制。【结果】重金属对海洋浮游植物毒性作用机制概括为:1)重金属替换与其结构相似的作为酶辅助因子的金属元素,使浮游植物体内某些酶失活;2)重金属直接或间接诱导活性氧的产生,使浮游植物受到氧化胁迫;3)重金属与生物大分子中的某些基团亲和性高而结合,阻断相关的生理生化过程。【结论】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因浮游植物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今后相关研究中需更加关注重金属在多种海洋浮游植物共存环境下的毒性效应及机制,将有助于全面系统地理解重金属对海洋浮游植物的致毒机理。 相似文献
7.
交配前雄性大鼠分别按每 kg 体质量1.25、2.50、5.00 g 的剂量灌服半叶马尾藻多糖,连续灌胃60 d,雌性大鼠分别以相同剂量连续灌胃14 d,以雄雌1∶1的比例合笼5 d,每天做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见精子者记为妊娠第1天,交配后雄鼠处死,测定血清睾酮(T)水平,取雄鼠附睾进行精子成活率、精子计数和精子畸形率测定,计算睾丸、附睾脏器比,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雌鼠继续灌胃至妊娠7 d,于妊娠14 d 处死,计算受孕率、着床数、黄体数、死胎、活胎和吸收胎,测定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计算脏器比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给药组大鼠的精子成活率、精子计数、精子畸形率、受孕率、着床数、黄体数、死胎、活胎、吸收胎、睾丸、附睾和卵巢脏器比以及血清 T、FSH、LH 和 E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生殖器官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在本实验条件下,半叶马尾藻多糖对大鼠无明显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8.
除草剂丁草胺对黄鳝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红细胞微核、核异常及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研究了除草剂丁草胺对黄鳝细胞的遗传毒性。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染毒,质量分数分别为0. 05、0 .08和0. 12mg/kg,结果(经t检验)表明除草剂丁草胺在较低浓度时( <0. 05mg/kg)基本上不表现诱变性,但0. 12mg/kg浓度组可显著地提高黄鳝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P<0 .01),对黄鳝染色体数目畸变率和结构畸变率也有影响(P<0 .01)。这表明除草剂丁草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黄鳝具有明显的遗传学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对20个氯代苯酚类化合物进行了CNDO/2量子化学计算,讨论了化合物电子结构与其对水生物翻车鱼(Bluegill)、花鳉鱼(Guppy)、和虾(Shrimp)半致死量之间的关系,分别获得了表示其构效关系的三个线性方程,它们的显著性均远高于α=0.01水平。结果表明:氯代苯酚化合物苯环上碳原子的兀电荷之和(∑Qπ_R)越大苯环上碳原子的净电荷之和(∑Q_R)越大,或LUMO轨道能(E_(LUMO))越低,均使化合物对Bluegill和Guppy水生物的毒性增大;而化合物苯环上羟基邻位的碳原子的兀电荷布居(P_3)越大,同时HOMO轨道能E_(HOMO)越高,则化合物对Shrimp毒性也越大。据此,可预测氯代苯酚类化合物对上述三种水生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11.
以发光细菌法监测了粤东柘林湾水体和表层沉积物生物毒性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所有站位的周年调查中,最低相对发光度为84%,最高为131%,各站位的表层水、底层水和沉积物的相对发光度的年均值都在100%以上,其水体和沉积物均属于低毒或无毒水平,表明该海域尚未被有毒物质污染。由于海水对海洋发光细菌的活化作用,大部分检测样品的发光度都超过对照样品的发光度。监测样品的相对发光度在周年和季节变化上没有规律性,与细菌季节变化的关系不明显,相对发光度的高低与细菌生理群数量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沉积物样品生物毒性的发光细菌监测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2.
八种硝基苯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为指示生物,VeritasTM微孔板光度计为发光强度测试设备,分别测定了8种硝基苯类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对发光菌的发光抑制毒性.结果表明8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剂量-效应关系都可用Weibull模型有效描述,从模型估算的单个化合物的半数效应浓度值,可知对发光菌的毒性大小顺序为邻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对硝基苯酚>对硝基甲苯>邻硝基苯酚>间硝基苯酚>间硝基苯胺>硝基苯.按等毒性浓度比方法配制混合物进行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这8种硝基苯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可用独立作用(IA)预测,独立作用(IA)倾向于高估了它们的联合毒性. 相似文献
13.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7,(3)
破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头肾组织,用RPMI-1640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液,添加至两层不同浓度的Percoll分离液液面,离心,得非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Non-specific cytotoxic cell,NCC),优化下层Percoll浓度、离心力、离心时间。结果表明,当下层Percoll体积分数为43%,上层Percoll体积分数为34%,离心力为500 g,离心时间为30 min时,尼罗罗非鱼NCC得率最高,为71.28%。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浓度炔诺酮(Norethisterone,NET)短期暴露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仔鱼的毒性效应。【方法】海洋青鳉仔鱼在8.96 ng/L的NET暴露10 d,分析仔鱼游泳行为,氧化-抗氧化相关酶活性,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基因转录模式;NET处理后仔鱼在人工海水中饲养至5月龄,统计性别比例。【结果】NET短期暴露后,海洋青鳉仔鱼的游泳行为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仔鱼在静止状态的时间减少,处于小运动和大运动状态的时间极显著增加(P <0.01);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不显著(P> 0.05);仔鱼雌二醇(E2)水平显著降低(P <0.05),睾酮(T)水平极显著提升(P <0.01),群体中雌雄比例无影响;132个基因的转录模式发生改变,主要涉及节律调节、物质代谢和免疫等生物学过程。【结论】海洋青鳉在低浓度NET环境短期暴露可引起仔鱼游泳行为、激素水平及基因转录模式的变化;海洋环境残留的NET对鱼类健康有潜在风险,进而破坏海洋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5.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3,(6)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亚硝酸盐氮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9.59.8 g)的急性毒性及对部分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实验中,亚硝酸盐氮对红鳍东方鲀的24、48、72和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01.88、190.57、171.09、159.25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5.92 mg/L;在亚急性毒性实验中,当红鳍东方鲀分别在5.3、10.6,15.9、21.2 mg/L亚硝酸盐氮中暴露4周时,其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升高均被显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亚硝酸盐氮会对鱼体的抗氧化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亚硝酸盐氮对红鳍东方[鱼屯](Takifugu rubripes)(95~9.8g)的急性毒性及对部分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实验中,亚硝酸盐氮对红鳍东方[鱼屯]的24、48、72和96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0188、19057、17109、15925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592mg/L;在亚急性毒性实验中,当红鳍东方纯分别在5.3、106,159、212mg/L亚硝酸盐氮中暴露4周时,其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升高均被显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亚硝酸盐氮会对鱼体的抗氧化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了安徽省巢湖市、雨山区和天长市的温度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之间的关系。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2008-2011年这3个城市(区)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资料,采用Possion广义叠加模型研究了温度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之间的暴露-反应曲线关系,并以最适宜温度为参照,分别估计高温和低温情况下气温每上升或下降1 °C,对应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上升的百分比。结果显示,3个城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与温度之间的暴露-反应曲线为J-型,即存在一个最适宜温度,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在该最适宜温度达到最低,巢湖市、雨山区、天长市的最适宜温度分别为29.0°C、26.6°C、26.9°C。当温度低于最适宜温度时,温度每降低1 °C,巢湖市、雨山区和天长市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分别增加1.06%(95%CI:0.39%~1.74%)、2.18%(95%CI:1.56%~2.81%)、0.89%(95%CI:-0.11%~1.90%);当温度高于最适宜温度时,温度每升高1°C,3城市的心脑血管患者死亡人数分别增加2.92%(95%CI:-2.19%~8.30%)、4.87%(95%CI:-0.11%~10.10%)、2.06%(95%CI:-2.57%~6.91%)。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和高温均会对安徽省城市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产生影响,且温度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还存在地域差异。因此,在研究温度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制定相关的防御措施时,都需因地制宜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应用CNDO/2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12个氯苯类化合物(包括苯分子)的电子结构,并结合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氯苯类化合物电子结构与其对花鳉鱼(Guppy)和发光细菌(MicrotoX)半致死量负对数(DLC50、EC50)之间的定量关系,分别获得氯苯化合物最低空轨道(LUMO)与最高占据轨道(HOMO)的能量差(DELH)与DLC50和EC50之间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和0.937)。结果表明:DELH值越小,即化合物接受电子的能力越强,则氯苯化合物对Guppy和Microtox的毒性就越大,据此可预测氯苯化合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19.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溢油、燃料、洗压舱水、油田生产水、钻井泥浆等。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体检测污染物或其它危害因子引致的毒害效应水平 ,以评价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方法。石油开采业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肯定的 ,不同的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在平台或排污源附近 ,生物体受影响的程度比较严重 ,表现在生理代谢异常、组织生化改变等 ,从而扰乱物种的生物繁殖 ,改变生物群落的生态结构和生活特性 [1] ,有些改变可能是不可逆的或致死性的。研究海洋石油开发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以及利用海洋生物监测污染已成为一项重… 相似文献
20.
采用福建地区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事件波形记录,通过一维离散小波变换(DWT)及4层小波包变换(WPT)对信号进行分解,提取出用于识别的4种波形小波特征:小波能量比特征、小波包能量比特征、小波包香农熵特征及小波包对数能量熵,此外还提取出P/S震相振幅比;采用BP神经网络对4种小波特征及分别加入P/S震相振幅比的组合特征进行识别效果检验,结果表明,单小波判据小波能量比特征识别效果好;双判据组合P/S震相振幅比和小波包对数能量熵的组合识别效果最好,可考虑作为实际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在线自动识别系统的识别判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