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雪华 《地理教学》2022,(21):18-21+43
单元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学习单位。文章基于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科书,通过统整海水性质、海水运动、海水养殖等知识,建立结构化、逻辑性强的知识体系,形成“海洋农业”单元教学设计,为开发地理新教科书课程资源、促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进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张健 《地理教学》2022,(4):50-52,49
在“新课程新教材”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的尝试。本文以上海版高中必修《地理一》主题8“海水的性质与运动”为例,通过地理实验探究海水盐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以探索地理实验设计的路径,反思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中的“潮汐”一课为例,选取真实素材,创设“云旅程”,通过多种在线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用地理视角去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形成以学生为探究主体的课堂模式,进行“有温度”的教学,提高线上教学质量。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结合互联网数字教学资源,逐步理解潮汐的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的美感和幸福感,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胡蓉  余靖宇 《地理教学》2022,(10):14-18
大概念具有思想方法性、统摄性和深刻性,能整合教学内容、促进深度学习和培养地理思维。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大概念为核心统领课堂教学,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本文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取地理学科大概念,对其进行阐释,并以高中必修《地理一》第三章第二节“海水的温度”为例提出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胡仕才 《地理教学》2010,(6):17-18,28
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综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要搞好中学地理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在地理课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和理解一些自然现象的形成,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6.
华红新 《地理教学》2011,(19):26-27
高中地理学科是理科性比较强的学科,特别是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各个版本,一开始就是“宇宙中的地球”,理科性很强,需要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初中地理学习相比,大多数学生很不适应。如何让严谨的理科性学习,变得形象一些、活泼一些、更吸引人一些呢?“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上有这样的要求:“为使教科书具有可读性、直观陛、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张玉强 《地理教学》2005,(10):43-44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使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激情,使学生走向社会后发现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学无以致用”,因此地理教学应坚持生活性原则。强化教学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必然,其必然性就在于: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地理物质能量传输“流”本质视角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地理物质视角,即按照“地理圈层→地理要素→化合物→元素”的认知顺序,建立具有学科特色的地理物质认知线索,准确地从地理现象中辨识地理物质;二是地理能量视角,即从外能和内能两个方面建构起具有学科特色的地理能量体系,把能量与影响自然环境的内外两大营力相关联;三是地理“流”传输行为视角,即不仅将物质和能量的运动与“流”及其运动相结合,还把物质和能量的传输过程视为“流动”。文章结合具体内容,探讨地理物质能量传输“流”本质视角的课程与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地理学业水平考的学习水平要求分析 2010年年初,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制出版了《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规定每个专题的学习水平包括“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综合运用”四个层次,并对每一层的“学习水平”作了清晰的说明。识记的内涵是能对重要地理事实性知识进行回忆、再认、图上指认;  相似文献   

10.
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不同点之一,表现在地理事实多一些,地理原理少一些。也就是常说的初中地理多讲“有什么”,高中地理多讲“为什么”。初中地理大量的“有什么”,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降低学生学习兴趣。我利用自身吹拉弹唱、吟诗作赋的才艺,尽可能使单调的地理课堂变得生动、幽默,使学生爱屋及乌、爱我及“地”。比如,学习第二章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这一节时,我把我写得“中国地形赞”投影出来,用于新课导人和课堂小结。  相似文献   

11.
蒋菁 《地理教学》2014,(16):7-9
在研究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地理学科教学知识”界定为: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在地理教师作用下的特殊整合,包含五部分:地理学科的知识,地理课程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学的知识,地理教师对“我”认识的知识。以此探寻地理学科PCK的建构意义:1.有利于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的形成;2.有利于地理学科的科学合理发展;3.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价值意义的学习;4.有利于地理教师自身的发展;5.有利于新课程的真正实施与改革深化。进而寻求地理学科PCK的建构策略:1.关心地理科学发展前沿,关注地理学科知识的价值取向;2.深入学科课程系统,拓展地理课程学科视域;3.以生为本,建构“学生指向型”地理教学;4.回归地理本真,探究“过程性”教学策略;5.加强自我学习,研修地理“自我”型教师。  相似文献   

12.
栗宁 《地理教学》2010,(3):58-59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富有激情。有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地理学科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地理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神奇迷人。在结合多媒体技术呈现这些现象的同时,教师饱含感情的语言、神采飞扬的表隋、声情并茂的讲解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兴奋的情绪,提高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地理知识有两条主线:一是时间,二是空间。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主要围绕着“时间主线”,而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则围绕着“空间主线”,“时”“空”结合,构成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目前,在地理教学中,地理学科的空间特性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相反,地理学科的时间特性却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谓过程教学,就是重视地理事物和现象“时间”发展过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蔡梅 《地理教学》2010,(19):31-32,30
一、借助乡土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增“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乡土地理材料就是在学生周围,学生时常接触,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理科学申请代码的调整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学科申请代码调整优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基金学科布局改革”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切入点。本文回顾了地理学科申请代码的历史沿革,系统梳理了当前版本地理学科申请代码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新版(2021版)申请代码体系的架构理念、遵循原则、形成过程,着重阐释了新申请代码的历史沿革、科学内涵与学科定位。新版申请代码体系较以往版本有以下4个显著特征:① 逻辑更自洽,一级代码名称由“地理学(D01)”改为“地理科学(D01)”;② 学科更融合,取消三级申请代码,仅设二级申请代码,更能体现学科的交叉融合;③ 领域更全面,针对学科发展趋势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加了“灾害地理”“土地科学”“地理大数据与空间智能”等新兴学科、领域的代码;④ 技术更重视,增设“地理观测与模拟技术”,鼓励面向地理科学问题研究所需关键工具、仪器的研制。  相似文献   

16.
顾珺 《地理教学》2008,(8):24-27
一、教学背景 上海“二期课改”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新教材的编写中,一个很大的特色是增加了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认识国家或地区的内容,意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提高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自觉地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摸索组织自主探究的多种有效形式,以充分体现这部分教材设计的意图,成为我在设计这部分教学内容时的关注重心。  相似文献   

17.
作业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反馈、考查、督促的作用。由于地理学科被取消高考资格,学生普遍对地理学习敷衍了事。在这种岌岌可危的地理教育形势下,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地理作业.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兴趣.在布置作业时做到“四要”:  相似文献   

18.
我在组织“大气的运动”一节的复习时,根据教材中各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地理概念、分析地理原理、整理知识结构、总结地理规律,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徐艳 《地理教学》2010,(21):16-18
一、缘起 新课程改革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已经推进了很多年。多年来,我一直在践行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致力于“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20.
王德  冯文和 《地理教学》2010,(17):23-25
一、联系实际,提高兴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标准赋予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学习有用的地理”做了阐释:侧重生活的地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侧重生活的地理”呢?关键是在授课时既要讲清基本原理,又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即理解基本原理,又能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